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南郑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夏、商、周时期实行的重要政治制度有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郡县制从秦朝时期才开始实行。故选 D。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的内乱 C北伐的失利
2、 D外国的助剿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6年,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3、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 “采用了宗教、 建设天国 ”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A项和B项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在太平天国的斗争中,与中外反动势力始终没有妥协,并对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故 D项错误。选 C。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带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但他们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建立了与封建王
4、朝对峙的政权 B担负起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 “具有旧式农民运动的新特点 ”,即太平天国运动除了同旧式农民战争一样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之外,还担负起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革命任务。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但它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反对列强侵略,从而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5、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去年今日割台湾 ”可知,该诗写于 1896年。 1895年 4月,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选 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后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 澎湖列岛) 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举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列
6、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新要求的是指: A中国成为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B将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C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D瓜分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中国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故选 C。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条约的内容可用 “一厂、二亿、三岛、四埠 ”的口诀灵活记忆。 中国历史上第
7、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试题 分析: 1912年 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南京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平等、自由等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选 D。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
8、对民族分裂 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2年中共 “二大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其中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可以排除。故选 C。 考点:中共 “二大 ”。 点评: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
9、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五四 ”运动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五四精神 ”的核心内容为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 “五四精神 ”的主旋律。故选 A。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
10、基础。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 B “拒绝和约签字 ”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答案: D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运动期间的革命口号 “外争国权 ”体现五四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内惩国贼 ”体现五四运动对内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彻底的反封建文化的革命运动,而且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毛
11、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 “ 哎!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 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对 “孵出小鸡 ”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胜利完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指的是 1927年,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孵出小鸡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始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 B。 考点: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
12、志,因为它表明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 B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途径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5年 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 “左 ”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表明中共开始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所以 说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项正确。 考点:遵义会议。 点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危
13、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战的新局面。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近代史上日本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抗战的腐败的清政府;领导抗日战争的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两次战争最大的不同之处。故选 A。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 点评:由于领导力量的不同,导致了
14、两场战争不同的结局。本题还可以这样考查: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一败一成,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 B两次战争发生时的国际环境不同 C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的领导力量不同 D两次战争发生时中国军队的装备不同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 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党的领导、 D统一战线和 B武装斗争合称为民主革命取胜的 “三大法宝 ”,而三大法宝最核心的应该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下做出正确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战线和开展武装
15、斗争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正确选择。 C不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故选 A。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
16、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了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 C、 D表述与史实不符,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 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没有能保持
17、住政权,构成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 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 C孙中山 D蒋介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作者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干,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
18、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淞沪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D枣宜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故选。 考点:台儿庄大捷。 点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进
19、行了比较努力的抗战,先后在正面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 说文解字中说: “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 C。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基础,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
20、配秩序的原则。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 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控制权,地方听命于中央。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故选 A。 考点: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1、的原因(必然性): 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 ,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 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 ”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引文的大体意思是: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为此,秦始皇在
22、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B。 考点: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措施包括:确立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制;思想上实行专制政策:焚书坑儒等;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 ;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西汉 “中朝 ”形成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隋唐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参知政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参政,形成 “中朝 ”制度,以削弱宰相为首的 “外朝 ”;
23、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北宋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初年,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 “专权 ”为由,诛 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故明朝以后不再有丞相一职。故排除含 的选项,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宰相制度的演变。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24、B相权的日益加强 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强化。故选 A。 考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点评:明清时期的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C掌管国家 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
25、皇帝的旨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有关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选 D。 考点:军机处的设置。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 “乾纲独揽 ”的绝对君权。 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A “世官制 ” B “察举制 ” C “九品中正制 ” D “科举制 ”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制度,包括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即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
26、正制和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故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 考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点评: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高考重点考查科举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科举制度成为我国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两汉 D隋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隋 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从此,科举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故选 D。 考点:科举制。 点评: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
27、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能够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鉴于目前 “国考 ”的热潮、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的重点,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有可能重新成为命题重点。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南书房的建立 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有关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选 B。 考点:军机处的设置。 点评:
28、军机处虽然总辖军国政务,但它本身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檐曝杂记 卷 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英国在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选 C。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融入世界。本考点还可以从全球史观
29、的角度命题: 鸦片战争的名称有中国鸦片战争 ,磕头战争和英国的通商战争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说哪一名称更符合战争的本质 A. 鸦片战争 B. 磕头战争 C. 通商战争 D.都不符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
30、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故选 B。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从 1840年到 1919年的 80年间,中国人民对 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繁华的上海在旧中国有一段被殖民侵略的辛酸历史。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与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系: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
31、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通商口岸。故选 A。 考点: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比较: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趋势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割地增多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赔款增加 9.8亿 开放口岸 五口通商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开放口岸深入 其他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拆除炮台,允许各国驻兵 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
32、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20世纪 30年代,为了先征服中国,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变:A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B1935年的华北事变蚕食中国华北,策划了华北五省自治; C1937年 7月 7日的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 D1937年 8月 13日的八一三事变,日本大举进攻上海。故选 C。 考点: 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的事变。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本题还可以考查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 华的原因: 20世纪 30年代初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根本原因在于( )
33、A.经济危机袭击日本,国内矛盾尖锐 B.建立 “大东亚共荣圈 ” C.掠夺中国土地,扩大统治区域 D.掠夺中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简答题 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 (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4 分) ( 2)秦朝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 3)秦朝负责中央和地方监察的官员各是什么?西汉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 4)秦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大臣参政议政的制度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由其亲信近臣构成的实际决策结构是什么?( 4分) ( 5)元世祖
34、忽必烈对地方管理的贡献是什么?( 2分) ( 6)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呈现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4分) 答案: ( 1)郡县制。( 2分)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分) ( 2)颁布 “焚书令 ”(或 “焚书坑儒 ”)、 “挟书律。 ” ( 2分) ( 3)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制度。( 4分) ( 4) “朝议 ”制度; “中朝 ”(或 “内朝 ”)( 4分) ( 5)行省制度( 2分) ( 6)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利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4分) 试题分析: ( 1)本问考查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秦始皇统一后,在地方
35、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颁布 “焚书令 ”,把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烧毁,并坑杀儒生四百多人。这些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3)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职,其中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负责监察百官;地方上设监御史监 察地方官员。西汉时期设刺史一职。 “刺 ”,即检核问事之意。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 ( 4)秦朝
36、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汉武帝时期为了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 “中外朝 ”制度。 ( 5)元世祖忽必烈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6)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其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
37、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是高考的重点。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线,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制的推广,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及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核心,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命题看,着眼于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并和当今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民主化进程及世界史相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分) ( 2)列举列强侵 华战争的名称(列举 3次即可)。( 6分) (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
38、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6分) (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分) 答案: ( 1) 1840年( 2分) ( 2)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分) (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6分) ( 4)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分) 试题分析: ( 1)该问考查中国历史的分期。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由 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
39、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任意列举 3次即可。 ( 3)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注意战争与条约的对应关系不能混淆。 ( 4)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 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40、点评: 1840年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战争 原因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场地;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虎门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硝烟(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1860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对外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侵略的“大陆政策 ”;西方列强的纵容态度;清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1894年,朝鲜的农民起义 度 八国联军列强为进1900-中与德奥中国完全侵华战争 一步瓜分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 1901 美法英意日俄辛丑条约(1901年)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