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3858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甘肃嘉峪关市一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01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 驼庖还鄣愕挠 ( ) 吕代春秋: “凡农之道,厚 (候 )之为宝。 ” 农书: “用粪犹用药也。 ” 商君书: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 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吕代春秋中内容表明的是农业生产要守农时,农书的内容是用肥的观点,齐民要术反映的是农业种植的时间问题,这三项都体现了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的特点,商君书的话内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精耕细作 罗荣渠先生把现代化进程的起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的,一种是外源性的,以下属于内源性起源的是( ) A中国的辛亥革命 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英国的工业革命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某些历史事件的出现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 A项辛亥革命是由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而出现的革命事件,所以它不属于内源性的,B项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更不是内源性的事件,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D项内容是由于英国的侵略而引起的革命运动,也不是内源性的事件,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新航

3、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亚 洲觉醒 ”的先驱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 “本来如此 ”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 “应当这样子 ”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将社会生活理想化的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所以排除 B项。 C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合。 D 项是现代派艺术的特点,不符合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故答

4、案:选择 A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 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 ) 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 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表明封建政府把劳动者固定在土地上,人口的流动性非常小,所以它不属于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的变化;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

5、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 “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 ”其中的两个“认识 ”分别可能是(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人文精神 ”的复苏 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 C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D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理性主义 ”的光辉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 ”表明是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依据这个点即可以

6、把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的意义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孙中山成立 “兴中会 ”,提出 “振兴中华 ”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 “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 C台湾人民 “鸣锣罢市 ”,发布檄文 “绝不拱手让台 ” D康有为发动 “公车上书 ”,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孙中山成立的 “兴中会 ”是在 1894年,而马关条约签定于 1895年,所以它不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而

7、进行的努力和探索,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反抗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 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的前半部分注重的是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影响,而题干最终要求回答不是这个点,所以排除 B项。 A与 C项都是无关项,故答

8、案:选择 D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 “保全政策 ”,但 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 “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 ”。此条约名称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成为列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象,能够表明中国成列强半殖民地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 “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

9、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司隶校尉的地位不断上升的现象,材料中的 “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表明司录校尉与三公相抗衡,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专制皇权不断发展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 个体的自由 ”,这里的 “个体的自由 ”的本质涵义是( ) A个人的自由原是

10、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内容不符合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它是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的反映。 B项内容对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理解有误,路德宗教改革是否定教会的权力,个人灵魂得救的权力由教士手中转到教徒手中,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 “内降 ”、 “内批 ”、 “中旨 ”、 “御笔 ”等形式直接处理, “除授不归中书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 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 C中

11、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 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是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个特点。 C项中的内阁出现在明朝,所以排除 C项。 D项也是无关项,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宋代的中 枢机构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内容主要老子的观点, C项是儒学的主要核心思想, D项内容庄子百家体现的都不明显,所以答案:选择 B项,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12、。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的共同点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 2)领海以外 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 4) 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 ( 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13、。 (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 “十 四点原则 ”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 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 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一大西洋宪章1941年 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 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 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 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

14、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 康德论永久和平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 ”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 9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 6分) 答案:( 1)威尔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 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4分) 大西洋宪章中对 “所有国家 ”的 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4 分)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

15、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分) ( 2)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的参与,需要建立彼此的互信;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 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本题解决的突破口是对于大西洋宪章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这两个历史文献内容的实质意义的正确理解,正确的理解这两者的实质性内容后,才能对本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威尔逊的 “十四点原则 ”是美国在一战后企图按照它自己的意图来建立战后的秩序,所以它不可以体现出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务实性,而大西洋宪章却是相反的,从其内容中可以得出它依据的是各国

16、人民的自绝原则,所以它更有务实性。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 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 “主权属于国民 ”;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 “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

17、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7分) (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8分) 答案: (1)同:体现 “主权在民 ”、 “自由平等 ”、 “三权分立 ”、 “法律至上 ”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3分) 异:法国 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 ( 4分) (2)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

18、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曲折斗争历程。中国经历了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洪宪帝制 ”与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的斗争历程。( 4分) 历史启示: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具有深刻性、艰巨性、曲折性。(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解决本题需要首先正确的分析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特点及它们颁布的各自背景,然后再从两部宪法的原则及特点来分析得出二者相同点的答案:。再从两部法律所确立的国家政体来分析它们的不同点。 ( 2)第二问,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的问题,首先需要从两

19、国民主确立历程的重大事件来分得出答案:。有关于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历史启示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政治学的观点上来回答,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 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 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

20、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 “华夏中心 ”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 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 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

21、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 4分) (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的含义。( 6分) (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分) 答案:( 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4分) (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 4 分) 含义:思想启蒙。( 2分) ( 25分)阅

22、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 “启蒙 ”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 “内源 ”式、接续式的 “早熟 ”的启蒙。在 14至 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 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 “外源 ”式、突变性的 “晚熟 ”启蒙。借助于 “西学东渐 ”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 “民族复兴 ”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 “西方式 ”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 1)概述西方 “早期

23、 ” 启蒙的 “内源 ”因素。( 2分)结合史实说明 18世纪的启蒙与 “早期 ”启蒙之间有怎样的 “接续 ”关系?( 4分) (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 “文化传 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 ”,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4分) (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 “西方式 ”启蒙思潮有哪些?( 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 “民族复兴 ”的旗帜?( 2分) (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 “醉心欧化 ”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 8分) 答案:( 1)因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

24、阶级的崛起)。( 2分) 关系: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 18世纪的启蒙奠定了基础;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 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理性主义阶段。( 4分) (评卷说明: 关系一问,按照层次给分,第一层次,回答出基本史实 “文艺复兴 ”、 “启蒙运动 ”各给 1分,共 2分;第二层次,回答出接续关系的内涵是 “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的阶段 ”得 2分,如果将接续关系回答成 “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到追求人自身的解放 ”, “反封建神权束缚发展到反封建神权和王权 ”也可得 2分。) ( 2)答案:一赞同( 1分):(答案:可从性质、目的、影响、局限性等角度论证,

25、任意一个角度即得 2分)例如,(性质)尽管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但本质上仍是属于儒 家正统思想;(目的)通过修复儒家传统思想以巩固开明君主统治。(影响与局限性)没有促进社会的转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蓝图、没有与政治运动相结合等。 答案:二反对( 1分):(答案:可从背景、内容、积极作用等角度论证,任意一个角度即得 2分)例如,(背景)这一时期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或资本主义萌芽、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条件下萌生的;(内容)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思想;(影响)对社会传统文化一定冲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早期启蒙性质。 (评卷说明:观点与论

26、据需 要一致,否则不给分) ( 3)思潮: 19世纪末期的戊戌维新思潮、 20世纪初革命派的民主思潮(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或民主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实业救国思潮。( 1个 2分,满分 6分) (评卷说明:如果回答政治运动如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 ”不给分。 回答同一类的思潮不给分,如回答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潮,只能给 2 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凌,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严重。( 2分) ( 4)国际:一战的爆发及战争的残酷性,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趋尖锐,引起人们西 方文明进行反省;十月革命的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

27、明。(答对 1点即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 国内:一方面,辛亥革命后,军阀独裁混战,列强欺辱,黑暗的政治局面使知识精英们反思 “欧化 ”的成效;另一方面,专制结束,思想进一步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知识分子盲从倾向;(或答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民族资本经济发展、五四运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了政治舞台等。(答对 1点即给 2分,满分不超过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有关于概述西方 “早期 ” 启蒙的 “内源 ”因素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西方 “早期 ”启蒙的指什么,然后再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有关于结合史实说明 18 世纪的启蒙与 “早期 ”启蒙之间有

28、怎样的 “接续 ”关系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 18 世纪的启蒙内容,然后再结合前一问的内容来时行整理答案:。 ( 2)第二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它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概括史实的能力。解决本题首先需要准确的掌握明清之际的社会批判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然后再依据它的影响来分析材料作者观点的正确与否。本题可以有两种观点,同意作者观点可以,也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 3)第三问,有关于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 “西方式 ”启蒙思潮有哪些的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材料内容的含义,然后依据这个内容来分析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史实,从其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内容即可。有关于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

29、举 “民族复兴 ”的旗帜的问题,可以转化成为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听问题来分析回答即可。 ( 4)第四问,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鬼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的相关内容,考查的层次很高,回答本题还需要结合一战前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来分析归纳。分析时需要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 争霸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这个本质问题暴露出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加之第二工业革命后,欧美社会贫富对立与阶级冲突日趋尖锐,引起人们西方文明进行反省。再有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入的影响。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

30、学思想的特点;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喀什噶尔首领马木提艾来木占据称王。不久,柯尔克孜族部落头目司迪克逐马木提艾来木。马木提艾来木致书中亚 的浩罕汗国,欲借助外部势力驱逐司迪克。司迪克引来阿古柏予以对抗,并于 1867年建立 “洪福汗国 ”盘踞新疆。 左宗棠认为 “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 ”,准备收复新疆。采用 “缓进速决 ”战略。既积极治军,筹措军饷,整顿军队,又考虑国库空虚,必须速战速决。左宗棠为了对付阿古柏军的洋枪洋炮,仿造了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欲收复新疆,引

31、起 “海防 ”与 “塞防 ”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左宗棠则是塞防派,指出西北 “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 ”,尤其招 致英、俄渗透。左宗棠说服帝和后。 当时伊犁被俄占据。左宗棠认为 “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 ”。左宗棠还分析:“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 ”。 1876年攻下乌鲁木齐、达板城和托克逊城,阿古柏先逃亡,后服毒自杀。此时朝廷,发出休兵敕令。左宗棠上疏抗旨,据理力争。再次说服慈禧太后,令其继续收复领

32、土。仅一年多时间,左宗棠就攻克了被外寇侵占的南疆八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领土。新疆各地也于大小村镇建立左公祠,烧香礼拜。当地人还把左宗棠及其部下种植的柳树称为 “左公柳 ”。左宗棠后又支持曾纪泽收回伊犁。左宗棠上书朝廷,力陈在新疆设省的主张,被朝廷采纳。 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19 世纪中后期新疆地区出现 “边疆危机 ”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左宗棠取胜的原因,并指出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意义。( 11分) 答案:( 1)中国国力下降,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无力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新疆部分部 落首领争权夺利;俄国等外国势力的插足。( 4分) ( 2)原因:平定叛乱,收复失土,维护国家至高利益,符合中华民族共同要求;分裂疆土不得人心;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得到朝廷的支持;决心坚定,敢于坚持;军纪严明,提升武器质量;左宗棠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