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902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说: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以西周的分封制为主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在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前,中国的奴隶制政权都是不是中央集权制度。由材料中的 “未有君臣之分也 ”可知是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此题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内容,然后来分析回答。题中的选项都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项是符合材料要求的特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

2、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 “光荣革命 ”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 ,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 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 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光荣革命 ”的含义。此处的光荣意指没有发生流血的革命。 B项符合英国革命的说法,不符合中国辛亥革命的说法,所以排除 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并没有保留君主制,所以排除 C项。 D项既不符

3、合辛亥革命也不符合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资产阶级通过多次的革命斗争才取得了一定的革命成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并不是共和政体。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下表是 1923年北京大学 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调查的部分结果。这反映了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国民革命 725票;外国共管 19票;军阀宰制 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 497票;美国 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 孙中山 473票;陈独秀 173票;蔡元培

4、 153票 A斯大林模式的成效使国人对苏联道路抱有好感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进步思潮传播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第一个问题的问卷结果可得出列强与军阀在当时是不受欢迎的,由第二个问题可看出当时的多数人是欢迎俄国人的。斯大林模式是 1936年形成的,但这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不相符,所以排除 A项。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与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不符合,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大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共产主义者,所以排除 D项。 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也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民

5、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文章发表的时间,民国十四年即是 1925年,在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还未找到,此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找到中国革命的发展正确道路是在 1927年以后,所以 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工农武装割据 ”的形成,也是在 1927年,所以排除 C项。D项也是 1927年出现的,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6、的内容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内容。它表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 7月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 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 A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B取消红军番号并接受改编,交出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C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灵活调整政策,使其更加适合团结抗日的总任务 答案

7、: D 试题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共两党有各自的武装与政权,所以A项错误 。 B项取消红军番号并接受改编正确,但交出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是错误的,所以排除 B项。停止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放弃工农武装割据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 C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 布哈林 1928年写道: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 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 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 (无论如何)也不能用 未来的砖头,建造 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 A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工业化建设要遵循规律 C经济 建

8、设应强化资本积累 D商品供求关系已经失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开始于 1928年,此时还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到工业化成就的数据问题,所以排除 A项。即使把 “也不能用 未来的砖头,建造 现实的工厂 ”看成是强调高积累,但它也不过是布哈林这段论述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所以 C 项错误。 D 项为无关项,它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错误。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苏联的工业化 1935 年,某些批评者对新政 “大笔开支 ”“敲诈富人计划 ”和 “社会主义 ”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甚至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此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新政 A国家

9、干预经济 B缓和劳资矛盾 C扩大总统权力 D关注弱势群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备选项中 ABD三项是新政直接涉及的的内容, C项在改革的内容没有直接体现。 BD两项在一些资本家的眼中符合材料中的 “敲诈富人计划 ”,但体现不出 “社会主义 ”的内容,并且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中也不可能有 “社会主义 ”的内容,材料中的 “社会主义 ”不过是一 些目光短浅的资本家们反对新政的借口而已。 BD两项的内容包含在 A项中,它们都不是主要的原因。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 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

10、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 粮食产量指标 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 2500亿公斤 4800万担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500亿公斤 15000万担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 “一五 ”计划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年,它涉及的内容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粮食的产量高低问题,所以 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 1956年就已经完成,它涉及的是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涉及粮食的产量问题。“一五 ”计划开始于 1953年,并于 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所以 1958年的数据变化与 “一五 ”计划无关。材料

11、中的粮食产量由 2500亿公斤提高到 7500亿公斤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跃进高指标的表现。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 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五 ”计划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

12、倒 ” 不结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的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材料中并未涉及此项内容,所以排除包含 的项。中苏友好同时互助条约表明中国与苏联是结盟的,所以排除包含 “不结盟 ”内容的 的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 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13、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为无关项,材料叙述的内容是二战后资本分散化的现象,所以与“经营者革命 ”的内容无关。 “人民资本主义 ”并没有使资本家丧失企业的决定权,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的大股东手中,所以 C项错误。 D项是无关项,知识经济出现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不是二战后。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知识经济 “在过去的 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在 2

14、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的衰退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两极格局瓦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说的 “过去的 50 年 ”应该指的是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 50 年。两个联盟指北约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组织,在美苏两极格局条件下,政治上的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是主要的,但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 国力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所以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故符合材料中的 “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

15、形成、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郭蒿焘说: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这表明他 A认为西方技艺是 “末 ”,中国的纲常伦理是 “本 ” 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 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 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即是材料中标注的 “专注造船、制器、练兵 ”),是作者观念中的 “末业 ”,作者观点中的本业是指 “政教 ”,是西洋的政教,不

16、是中国的纲常伦理,所以排除 A、 C两项。 B项的说法不准确,作者在批评洋务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他不仅要学西方技术又要学西方政治制度的观点,所以排除 B项。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内容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 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 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材料反映了 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 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A B C D 答

17、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表明了 的内容,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 ”表明了 的内容,“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表明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是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故排除包含 的项。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交通业发展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 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据

18、此,美国确立了 中央集权制 分权制衡原则 联邦制 两党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有哪些。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有三个,材料中体现了两个,即是分权制衡原则与联邦制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地方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分权统治,所以排除中央集权制。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宪法体现原则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 “汉有天下,矫秦 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这一措施 A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 C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

19、考查学生对封建论中 “封建 ”一词的理解,此处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是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汉初的这种政治制度在汉文景帝时期便出现了分裂国家的事件,所以 A项错误, B项是无关,这种措施是不可能产生统一的思想。 D项为错误项,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并不是郡国并行制。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 “仁政 ”学说 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代新儒学的特点。 A B两项为无关项,孟子的

20、仁政思想与分封制和宗法制无关,它涉及到的是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荀子的思想礼法并施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他的思想主张是在儒家仁政的思想中加入法制的思想。 C项也是无关项。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前后的加强思想统一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初实行过郡国并行制度,使贵族制又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的统一而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故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大一统思想 有人称,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 “新文化 ”。这种 “新文化 ” A追求气势,浪漫

21、神秘 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 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化发展的特点。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中叙述的是哪个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突破这个点依据材料中的 “瓦舍勾栏 ”,瓦肆出现在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同时也出现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的文化,这些表现在文化的各个方面。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发展 宋代文化的特点 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 “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反映了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农产品

22、商品化趋势加强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 “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 ”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 “乃棉花尽归商贩 ”,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 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明朝经济发展的特点 柏拉图曾说: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

23、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把权力关进了笼子表述的应该是近代三权分立政体的特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所以排除 A项。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的民主,所以排除 B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 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这一评

24、价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的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 ”就表明了作者对文艺复兴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再有后边的 “许多有 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 ”用实例说明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它过分的注重人性的自然欲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理性,所以导致了社会的混乱。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

25、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主张出现在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卢梭强调了要建立一个政治集合体 国家,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和财产安全,但人民依旧是国家的主人,即:个人 “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反映出卢梭在倡导 “社会契约 ”理论。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 “社会契约 ”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

26、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予国王。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内容 下图是 16世纪 漫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人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依靠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得救 B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C人们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D主张通过苦行升入天堂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中将神职人员比喻成恶魔,并且这个恶魔把正常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了由教皇与主教和修士构成的牛车上,表现了作者对教会的不满。A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排除。材料中人的灵魂被束缚在教会的 “牛车

27、”上,表现不出要求摆脱宗教束缚,所以排除 C项。 D项为无关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 ”。下列关于牛顿 “理论和发现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B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C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D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问题。 A项是伽利略对自然发展的贡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

28、为 “近代科学之父 ”,并且他的杰出成就而且还奠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考点 近代科 学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夺取国家政权 B解放和发

29、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使命 C实现无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是暴力革命 D人民公社是该主张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的解决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抓住材料的主旨。材料的前部分内容叙述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面部分内容叙述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 “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是材料的主旨内容。 A项不准确, C错误与材料不相符, D项是无关项。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革命的使命 综合题 ( 12 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五年(公元前 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0、这五种著作被尊 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 6分) 材料二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 (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 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 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 卢梭爱弥儿 ( 2)据材料二,概括

31、卢梭的教育思想并指出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2分) 材料三 教育部拟定发布了 “全国高等学校 1952年的调整设置方案 ”,仿照苏联高校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 以苏联为师 ”的后果 ( 3)据材料三,概括 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的特点。结合新中国的内外政策 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4分) 答案: ( 1)特点:以五经为主要内容;限制个人见解;严格考核;选拔入仕。( 4 分) 主要作用:培养儒家治国人才;加强思想

32、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2分) ( 2)思想:尊重天性的自然教育思想。( 1分) 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1分) ( 3)特点:以苏联为师;重点发展工科专业院校。( 2分) 原因: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需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间是有联系的,先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可依据第一问的答 案:回答。关于汉武帝的太学的特点在材料中可直接归纳出来,通过材料一中的内容归纳即可。第二个小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体现了思想上的以儒学为主,政治上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 2)第二

33、问,首先要确定卢梭的身份,他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并且他是最激进的一个,他倡导人民主权。启蒙运动倡导人性与人的理性,所以可依据材料中的 “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 ”来回答他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精神。 ( 3)第三问中的特点可 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归纳。 1952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期,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孤立封锁中国,所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倒向苏联,在教育体制上也是学习苏联的模式,这样是背景之一。第二个是国内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上,近代中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的薄弱,所以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优

34、先发展重工业成为了重点内容。有关于原因的分析可从背景中直接提炼出即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教育有特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蒙启运动 卢梭的思想;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 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 ( 12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 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

35、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 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830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 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 ( 2)这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 “完全统治权 ”的?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统治权 ”的原因。( 4分) 材料三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

36、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 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 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 4分) 答案: ( 1)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 “世界工厂 ”;带来环境污染。( 4分) ( 2)取得: 1832年议会改革。( 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2 分) ( 3)社会问题: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 1 分) 思想:空想社

37、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3 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它涉及到了英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回答此问题要全面。同时还要注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回答时要把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也要归纳出来。材料一给我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依据这 些信息来归纳,同时也应该结合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来归纳整理。 ( 2)第二问, 19世纪 30年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前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 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他们要求进一步扩大政治权利,所以工业资产阶级渐入了英国的统

38、治中心。 ( 3)第三问,材料三的内容关于社会问题的内容详细而具体,只需要学生归纳整理即可,主要从工人的生存环境、劳动强度与收入的方面入手回答。面对着这些现状,人们原来幻想的资本主义的一切美好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面对着这些无奈的现实, 当时的人们还残存着些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对资本主义还抱有一定的憧憬,所以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具有改良思想特点的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后,又出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文学领域出现了把理想当成现实来描写的浪漫主义文学。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

39、国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 ( 12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 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 1)材料一中 “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 ”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4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 “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 ”,“党会既多,

40、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 ”1913 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 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4分)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 此,我们认为 “中华人

41、民共和国 ”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 3)据材料三,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4分) 答案: ( 1)政体:君主立宪制。( 1分) 特点: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 3 分) ( 2)现象:政党政治。( 1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3分) ( 3)特点:政权的广泛性;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平等(民族自治)。( 3分) 优势:人民当家作主。( 1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中的

42、“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这句话,它的含义是有一个与专制君主没有区别的虚位君主,但国家的决策都出于内阁而不是由皇帝决定,即是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立法的约束,所以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关于这个政体的特点可依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来回答,主要从君主、内阁、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回答。 ( 2)第二问, “新现象 ”可依据材料内容来归纳。这种现象出现短暂的原因可 转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来分析整理。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首先应该从经济基础这个角度来分析出根本原因,然后再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分析其他

43、的原因。 ( 3)第三问,我国政治的特点依据材料中的 “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可知政权具有广泛性,这四个阶级的人是多数,而 “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 ”少数,他们没有列入人民的范围。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 14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

44、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 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 “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 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4分) 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 全国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21 7万人 14 2万人 1 6万人 1 3万人 1 1万人 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 女工总人数 染织业女工人数 饮食业女工人数 (卷烟业为主) 两业

45、女工占女工 120946 98000 8400 9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2)据材料二,指出 20世纪 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5分) 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 1999年, “中国农村第一股 ” 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 2 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5分) 答案: ( 1)原

46、因:经营内容广泛;经营方式手段灵活多样。 ( 2分) 贡献:加速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江南市镇发展。( 2分) ( 2)特点:沿海沿江地区;轻工业领域。( 2分) 原因: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3分) ( 3)措施:经济结构转型;重视科技应用;拓宽融资渠道。( 3分) 政策:改革开放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 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关于原因问题可依据材料中的 “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 ”分析得出经济范围广这个原因,由材料中的 “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 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 ”内容可归纳出另一个原因。徽商对江南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依据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家影响来分析归纳。 ( 2)第二问, 20世纪二十年代女工行业颁布的特点可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首先从颁布的省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可得出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可依据表格中染织业女工人数、饮食业女工人数(卷烟业为主)及两业女工占女工总数的 90%可得出第二个特点,表格二中的行业部门都是轻工业部门。 ( 3)第三问,有关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农村产业的特点入手来分析,农村本来应该是以种植业为主,但材料中给出了华 西村进行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故得出正确的答案:。华西村多种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