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 B C D 答案: B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
2、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答案: B 许多鸟类在春夏之际交配繁殖,启动这种繁殖行为的外界信息主要 是 A温度 B光照 C降水 D食物 答案: B 黄巢的著名诗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答案: A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 物 鼠 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 “跳舞 ”动作 “告诉 ”同伴去采蜜 硝化
3、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氧化成硝酸,进而含氮离子被被植 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 C D 答案: B 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 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b、 d、 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 a、 b、 c、 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a=b+c+e 答案: D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2 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4、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 1250 J/cm2 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 10% 20%之间 答案: D 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答案: B 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 C不依赖于水 D具有全球性 答案: C 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植、动物的呼吸作用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D森林火
5、灾 答案: B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代表生产者, 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 、 所示成分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 级是 所在营养级 D碳元素的循环可以在任何一个结构完善的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 答案: C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C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
6、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 能量 答案: A “牧童经济 ”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K E 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 “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 “牧童经济 ”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答案: B 从网上搜集信息,得知截止到 2011年 11月 9号,我国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328只。以下
7、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 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D可以将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 答案: C 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选项 措施 原理 A 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B 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 能量多级利用 C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阻止害虫进入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 B 某同学做了如下的三个
8、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 N、 P等矿质元素有关 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 N、 P等矿质元素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 B C D 答案: A 如果海洋被有机物轻度污染,会连续发生的变化顺序是 水中的含氧量下降 分解有机物的细菌迅速繁殖 水中的含氧量增加 浮游藻类迅速繁殖 NH4+等无机盐离子增多 A B C D 答案: D 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
9、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 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y值和 x值之间呈正相关 D TS 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答案: C 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 (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
10、的分解作用 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 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答案: C 试题分析:藻类属于生产者,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释放氧气,细菌属于分解者,需要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因此图中甲可以表示氧气,乙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浅层的水中氧气比较充足,适合需氧型微生物的生存、中层的水氧气比较稀少,适合兼性厌氧型微生物的生存、底层无氧适合厌氧型微
11、生物生存。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生物氧化塘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 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 答案: B 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深 100m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B近海水域水深 10m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在远洋水域,
12、从水深 30m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 D在水深 20m以上的水域中,近海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 洋水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主要是因为近海水体中矿质元素多 答案: A 下表是三个生态系统的比较。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三个生态系统中,净光合量与总光合量的比值分别为 76.6、 84.9、79.0 B赛达伯格湖的光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的太阳能被湖面反射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将全部流向初级消费者 D荒地的光能利用率较玉米田低,其呼吸消耗也较低 答案: C 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种大型杂食性的海洋鱼类,它的食物
13、有 1/2来自海洋植物, 1/4来自草食性鱼类, 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包括四条食物链 B这条大型杂食性鱼与小型肉食性鱼不存在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网的四种生物体内 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大型杂食性鱼每增加 1千克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 280千克 答案: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 的营养级是有限的 C在缺乏补充的情况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
1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C 某人想同时养鼠和养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可以不额外投资而获得貂皮,这可能吗 A可能。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 B可能。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以用水貂喂鼠时收回来 C不可能。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 D不可能。因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 答案: D 某植物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下
15、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食物条件、生活空间发生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 C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 N0t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
16、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 D 将甲、乙两种植物混种,若设定甲植物播种数 乙植物播种数 =N,甲植物收获种子数 乙植物收获种子数 =M,收获的两种植物种子再全部播种,如此连续种植若干年,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 a b段的产生可能与两种植物种植环境相对稳定有关 B曲线上 c点对应的年份两种植物的竞争力基本相当 C 曲线上 c点后乙种植物的竞争力较甲种植物强 D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种植物可能在生存斗争中遭淘汰 答案: D 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
17、正确的是 A若图 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羊群,则 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 所示为某培养装置中酵母菌数量,则 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 中 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 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将害虫消灭到 K/2的数量,就达到理想效果 答案: D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数量稳定阶段 D海南岛的气候适合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
18、其数量可以大于K 值 答案: D 自然界 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 “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B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 K 值始终保持固定 答案: C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 )。图 1为实验示意图。图 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 5种溶液中 24小时,然后
19、种植。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如下表。 处理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雌花) 水(对照) 21.1 3.8 5.6 赤霉素( 100毫克 /升) 4.7 4.7 1.0 CP( 100毫克 /升) 6.2 6.8 0.9 乙烯利( 1 000毫克 /升) 19.6 3.7 5.3 整形素( 10毫克 /升) 33.1 1.2 27.6 分析上表数据,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不能得到的推论是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 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
20、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 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 答案: B 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D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答案: C 下图是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装置的花盆壁 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
21、、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 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 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 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 B演替产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 C 演替进行的初 始裸地条件 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 答案: 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 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 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答案: D 某草原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 ABC 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如下表。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 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
22、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计算不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种群 同化量 净生产量 (净同化量) 呼吸 消耗 传递给 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A 65.5 3.0 15.0 41.5 B 14.0 5 0.5 2 2.5 C 2 1.4 微量(不计) 无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25 B A净生产量为 59.5 C 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19 D能量从 B到 C的传递效率约为 14.3% 答案: C 下图所示食物网中,假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被下一营养级两种生物捕食时各食一半,若草固定的太阳能转化的有机物为 1000 kg,则鹰最少增加 A 2.5
23、 kg B 7.75 kg C 15.25 kg D 21 kg 答案: B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 C 关于 “验证落叶的腐烂是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结果 ”的 课题,设计合理的是 A用灭菌和未灭菌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B用同样的土壤分别包埋灭菌和未灭菌的同种等量落叶 C用两种不同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D用同样的土壤分别包埋同种等量的落叶和摘下的未败落叶片 答案: A 下列有关
24、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B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答案: D 右图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 t4时间点防治最好 B t3 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1 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研究期间两者竞争强度由强 弱 答案
25、: B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C 某生态系统中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形成下图食物网。据图分析,最不可能使猫头鹰数量增多的因素是 A蛇减少 B草增多 C鹿减少 D蛇增 答案: D 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超过五个,其原因是 A营养级越多,生物种类越少 B营养级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营养级越多,生物种类越多 D营养级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6、 答案: B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 W1和 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 W1 5W2 B W1 5W2 C W1 10W2 D W1 10W2 答案: A 综合题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箭头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 1)图中 (填字母)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能量值 (大于、等于、小于)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含能量之和。 ( 2)用字母和 “” 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碳沿该营养结构传递的形式是 。 (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图中的 (填字母)组成, B通过
27、粪便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属于 (填字母)同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 ( 4)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填字母),分解者可以通过 和 两种方式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 5)下图为该草原中几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小题: 若狼被捕杀,其它生物中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 。 若美洲狮的食物 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且该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20%,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 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 Kg。( 2分) 答案: ( 1) D 大于( 2) DCBA 有机物 ( 3) A,B ,C,D,F C( 4) F 有氧呼吸 无氧呼 吸 ( 5)
28、 蝗虫 350 某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请分析回答: ( 1)下图 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采取的研究方法叫做 ,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m2。 图 1 图 2 (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 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 A与同种树木 B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 和 引起,属于 多样性。树木A与树木 D、 E、 G、 F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 3)调查中发现该区域有紫茎泽兰分布。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是我国危 害最大的外来物种。紫茎泽兰在一定海拔区域内密集成片,以惊人的繁殖能力排斥某些植物
29、的生长,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研究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时发现:泽兰实蝇可将受精卵产于紫茎泽兰茎内,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此方法利用了生物种间关系中的 。 答案: ( 1)样方法(取样调查法) S0 (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遗传 物种( 3)下降 寄生 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 1)该食物网中存在 条食物链。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有 。 ( 2)该图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 3)下图是该池塘某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种外来生物入侵,并以该鱼类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请在右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这种变化。 答
30、案: ( 1) 3 捕食,竞争 (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拟用小麦种子、温箱、培养皿、移液管、滤纸、尺、蒸馏水、 10mg/L 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以及 0.1%升汞(表面消毒剂) 等完成相关研究。 (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 有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与 等有关;用不同浓度的 2,4-D 处理萌动的种子,对根、芽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 2)请补全如下方法步骤: 取小麦种子,用 0.1%升汞消毒适宜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若干次,置于 22温箱中催芽 2d。 取培养皿 7套,并编号。
31、向 1号皿中移入 10mg/L 2,4-D溶液 10ml,然后移出1ml到 2号皿中,加 9ml蒸馏水并混匀,如此稀释至 6号皿(浓度为0.0001mg/L)。最后对 6号皿的处理是: 。 7号皿中加入 。 在各皿中放置一滤纸圆片,选取萌动的种子 10粒,合理排放于皿中,此实验中盛 有不同浓度培养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然后将所有培养皿放在22 温箱中黑暗培养 3d。 测量并记录幼芽的长度,幼根的长度和数目。 ( 3)请将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用曲线图表示其走势。(假设 2,4-D对根、芽的最适促进浓度分别是 0.001mg/L和 0.1mg/L)。 答案: ( 1)浓度和器官种类 ( 2
32、) 取出 1ml弃去 9ml蒸馏水 避免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化 ( 3) 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 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 2020年,这里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 ( 2)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是 。 ( 3)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从 4个
33、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人工池塘水,编号 1 4; 第二步:分别测定 4种水样的 BOD(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氮含量; 第三步:取等量的上述 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 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 4份菖蒲分别在 4个容器中水培 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第四步:取经过菖蒲处理的 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 BOD(单位: mg/L)和总氮含量(单位: mg/L)。数据整理后,如下图所示。 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水样。 4#水样在实验中起 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 的吸收。 菖蒲具有的净化污 水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4)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 “鸟类的国际机场 ”,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 。 答案: ( 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 2)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 3) 1 对照 N 等无机盐离子 间接 ( 4)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