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34926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亮跑。 ”重温童谣,回答问题: 【小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小题 2】童谣中出现的天体不属于(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材料中的太阳属于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小题 2】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和总星系,但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

2、: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天体类型的基本判断方面和天体系统的四级层次关系。 某日,太阳直射 10N,则 A( 40N)和 B( 10S)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为( ) A A=B B AB C A北京 B线速度:福州 =北京 C线速度:福州 北京 D福州和北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规律,难度一般。 关于北京时间,正确的是( ) 东八区区时 东经 11

3、6度的地方时 东经 120度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东经 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北京时间的意义,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 5月 1日 B 7月 1日 C 8月 1日 D 10月 1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升旗最早反映日出最早,即昼长最长,而北半球昼最长的时间为 6月 22日,故越接近 6月 22日,升旗越早。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4、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关于福州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减小 B在春、秋分时,昼夜等长 C白昼最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同一天 D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故福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A错误;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 B正确;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夏至日时,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正确;福州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故属于北温带,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

5、短的变化规律,尤其是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难度一般。 某报登载一则消息说 “今日,吐鲁番市(约 90E, 43N)日出时间是北京时间 9 30,而日落时北京时间是 18 30。 ”根据这则消息,判断问题: 【小题 1】此时,该城市的节气是( ) A秋分 B夏至 C冬至 D春分 【小题 2】这天吐鲁番市的日出地方时大约是( ) A 7 30 B 8 00 C 8 30 D 6 00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当地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计算昼长为 9小时,故当地昼短夜长,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小题 2】根据当地的经度 90E,为北京时间为 120E,故吐

6、鲁番当地的时间较北京时间晚 2个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和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东加西减 ”时差,利用规律进行试题分析。难度一般。 图 1,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的规律,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年中白昼最长

7、的一天 B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一天 C区时和地方时都是 12点 D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直射的地方为直射点,则太阳高度最大 90,北半球昼最长都是夏至日,故 A错误。气温达到最高和太阳高度有一定差异, B错误。地方时为 12时,但区时可能不是,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地方时和区时的分布规律,难度一般。 某地北侧是温带,南侧是寒带,该地位于( ) A南回归线上 B北极圈上 C北回归线上 D南极圈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北侧为温带,南侧为寒带,说明其为南寒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为南极圈。 考点:本题

8、考查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五带的分布和分界线,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地球自转 360所要花的时间( ) 24时 23时 56分 4秒 一个太阳日 一个恒星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 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23小时 56分 4秒,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 36059,为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差异,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关于国际日界线和时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国际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 B国际日界线就是 180经线 C全球共划分为 25个时区 D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9、是 0经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际日界线东侧为西十二区,西侧为东十二区, A错误;国际日期变更线与 180经线大致重合, B错误;全球共划分 24个时区, C错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 0经线,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时区划分和日界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时区划分的基本规律和日界线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在晨昏线上( ) A时刻为 0时 B时刻必然是 6时或 18时 C太阳高度等于 0 D太阳在地平线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有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故 A、B错误;晨昏线上太阳位 于地平面上,故太阳高度为 0。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判断。 点

10、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综合题 读图(地球俯视图),回答以下问题:( 12分) (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点 C的地方时为 时,点 A地方时为 时,点 A的昼长为 小时,日落时间为 时。 ( 3) A、 B、 C、 D四点中,正值日出的是 点,处于昏线上的点有 。 (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的点是 和 ,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 。北京正午时刻旗杆的影子朝向是 (向北 /向南)。 答案:( 1) 2326N ( 2) 12时 21时 18小时 21时 ( 3) B点 A点和 D点 ( 4) A点和 C点 6634 向北 试题分析

11、:( 1)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图示 C点所在纬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 12时。结合 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故推算 A点较 D点东侧 45,故地方时较 D点早 3个小时,为 21时。此时为 A点的日落时间,故判断 A点的下午为 12: 00-21: 00,故计算昼长为 18小时。( 3)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过晨昏线 AD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 A、 D点位于日落时,而 B点即将进入昼半球,故判断为日出时。( 4)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

12、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选 AC 点。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即可。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故日影终年朝北。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和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地球运动意义分析的一般规律,注意及时总结规律,利用知识规律解题,形成分析思维。难 度一般。 图 10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1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 A、 B、 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 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 9分) ( 1)图 10中 bc 对应图 11中的时段是 , da 对应右图中的时段是 ( 2)

13、图 10中,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的时段是 (用字母表示) ( 3)图 10中,福州正午太阳高度角一直变小的时段为 (用字母表示) ( 4)图 10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的时间是 (用字母表示) ( 5)图 10中,晨昏线和经线重合的时间是 和 (用字母表示) ( 6)图 11中,北半 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的时段是 。 ( 7)图 11中,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段是 。 答案:( 1) B D (2)c-d (3)b-c-d (4)d (5)a c (6)A (7)C 试题分析:( 1)根据图 11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差异判断: AB之间为夏至日,CD之间为冬至日,故判断 bc

14、为夏至日到秋分日对应图 11中的时段为 B;da 为冬至日到春分日,对应的时段为 D。( 2)图 10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为 cda ,而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的时段为 bcd ,故两者结合为 cd 。( 3)福州正午太阳高度一致变小,即直射点 离福州越来越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段,为 bcd 。( 4)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离北半球最远,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5)春分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故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6)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判断为春分到夏至日,即 A段。( 7)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反映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15、并向南移,故秋分日到冬至日,为 C段。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利用太阳直射点来分析正午太阳 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等一系列问题。难度一般。 读该图(等压面图),回答问题( 7分) (1)图中点 至点 ,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点的气压大小关系为 。 (2)A、 B两地受热的是 , A地空气 (上升 /下沉), B地空气 (上升 /下沉),AB两地之间的空气运动方向为 ( A指向 B、 B指向 A) 答案:( 1) ( 2) ( 3) = = ( 4) B 下沉 上升 A指向 B 试题分析:( 1)根据等压面两侧

16、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等压面上气压相等;等压面以上的点,气压较低,等压面以下的点,气压较高,故判断气压最高的为 ,最低的为 。( 2)高空处 为低压,则对应的近地面 A处为高压;则 B处为低压,故判断 A处盛行下沉气流,气温较低; B处盛行上升气流,气温较高,故受热的是 B处。 AB之间的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即 A指向 B。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的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面两侧的气压分布规律和热力环流的图示应用。难度一般。 读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5分) ( 1)比较 A、 B两地近地面的气压,气压值较大的是 , B地空气下沉的原因 ( 2)如果图中表示的是

17、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A地是城市还是郊区 _ ( 3)如果图中 A、 B表示的是陆地和海洋地区且是白天,则 B地应该是_地区(陆地或和海洋),此时风向为 _。 (A:从陆地吹向海洋、B:从海洋吹向陆地 ) 答案:( 1) B地 B地气温较 A地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 2)城市 ( 3)海洋 B 试题分析:( 1)图示水平气流由 B流向 A,故判断 B处气压较高。热力环流中空气下沉的原因是由于气温较低,故冷空气收缩下 沉。( 2)城郊环流图示中,城市为热岛,故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 A城市上升气流为城市。( 3)若为海陆间环流,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应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盛行下沉气

18、流,故判断 B为海洋。此时风向为海洋吹向陆地。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图示。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并结合热力环流的应用案例分析。难度较低。 读图(大气水平运动及其作用力示意图),回答问题( 7分)。 ( 1)此图表示的是 (近地面或高空)的大气水平运动,位于 (北或南)半球 。 ( 2)图中 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是 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是 ,使风减弱的力是 。 ( 3)图的上方为北,则风向为 风。 答案:( 1)近地面 南半球 ( 2) ( 3)东南风 试题分析:( 1)图示风向受三个力作用,故判断为近地面的风。而图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项左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风。(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相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 。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判断为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判断为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垂直,故判断为 。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摩 擦力与风向相反,故使风减弱。( 3)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故图示风向为东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三个力对风的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个力的基本特征和对风的作用效果。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