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今译,一、文言今译的意义 二、文言今译的历史周代:象胥。周礼秋官象胥:“象胥掌蛮、夷、 闽、貘、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 说焉,以和亲之。”说文解字:“译,传译四夷之言 者。”,汉代,佛教传入。至六朝唐宋,佛经 翻译盛极一时。著名翻译家有鸠摩罗什、 真谛、玄奘等。把梵文翻成汉文叫做“翻” ,或合称“翻译”。隋书经籍志:“汉 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 翻译最为通解。”元明清时代,翻译更为发展。晚清时, 有严复和林纾。,三、文言今译的标准信、达、雅。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译事三 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商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2、四、文言今译的特点和方法特点:同一民族语言内部的翻译。 既要注意古今的联系,又要防止某些细 微差异的混淆。基本方法:对、换、留、删、补、 移。,(一)对就是按原文的词序、结构、句式对应 语译。 (二)换就是把原文中不能或不宜对译(指用 以它作词素组成的现代双音词来对译)的 古汉语词,变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现代 词语。,(三)留即把原文中的某些词语直接保留在译文 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词语:1.专用名词术语。如书名、篇名,人名、 字、号,国家、地名、官名、年号、谥号,药 名、穴位名等等。2.古今意义相同的基本词语。基本词一 般具有全民性和稳固性。如马、牛、人、手、 长、短、冷、热等等。3.常见易明的成语典故。如刻舟求剑、 班门弄斧等等。,(四)删就是删略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不必译出。 如发语词“盖”、“夫”,结构助词“之”、“是”, 语气助词“者”、“也”,以及古汉语一些表谦 敬的副词等等。 (五)补就是补充译出原文里省略的成分,或根 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增补一些相应的词语, 以求文意的畅达完整和连贯。,(六)移就是移换语序。即从语义出发,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对原文的语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上六种基本方法参见六版教材第267271页。)五、文言今译的类型直译和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