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86082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本概念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第四章 食用菌的消毒灭菌,基本概念,灭菌:在一定范围内,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料及容器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体和休眠体,使物料成为无菌状态,是一种彻底灭菌的方法。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基质中、物体表面及环境中的部分微生物,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只杀死病源菌,未伤及芽孢。 防腐: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暂时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防止物品腐败霉变的一种方法。 杀菌:泛指杀死微生物菌体,通常不包括芽孢。 除菌:用冲洗、过滤等法,除去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物。,是保证生产成功的重要手段,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 二、紫

2、外线灭菌,一、热力灭菌,原理,微生物不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不同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类:高温性(45 55 ) 、中温性(25 37)和低温性(10 15 ) 。,(1)干热灭菌,方法(1)焚烧灭菌法 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2)灼烧灭菌法 将能耐高温的物品放在火焰上灼烧,使附在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死亡的方法。小的金属工具、玻璃器皿、菌种瓶口的灭菌。,(3)干热空气灭菌法 利用高温干热的空气使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适合固体材料灭菌,不适用液体材料灭菌。干热空气穿透力差,灭菌物品容量少。 大的玻璃、金属器皿、瓷器等,(二)湿热灭菌,蛋白质凝固点与其含水量的关系,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

3、穿透力的比较,高压蒸气灭菌,排气,纯蒸气压力与温度的关系,1kg/cm2=0.098Mpa(兆帕) =98Kpa(千帕),2.常压蒸汽灭菌,灭菌池,3.常压间歇灭菌指用常压蒸气分阶段灭菌,中间间歇一定时间,连续几次才达到灭菌效果的方法,又称达尔灭菌法。 将培养基或其他灭菌物品放在锅内,当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30min到1h左右,杀死培养基内的微生物的营养体,但不能杀死芽孢。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于2535条件下培养24h,诱发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然后对培养基进行第二次灭菌30min,以杀死新萌发的微生物营养体。为彻底杀灭培养基内的芽孢,再在2535条件下温24h,进行第3次灭菌,达到彻

4、底灭菌的目的。,二、巴氏消毒,三、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的杀菌波长在200300nm,便 携 式,四、煮沸消毒法: 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一般保持13小时可杀灭细菌芽胞。 五、射线和微波灭菌X射线能量对微生物的营养体和休眠体有很强的致死作用。可用于食用菌生产中的工具、器材、培养基的灭菌。,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概念与划分 一、气雾消毒灭菌法 二、液体消毒灭菌法,作用机制:使菌体细胞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菌细胞膜透性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导致菌体死亡或生长受抑制。,一、气雾消毒灭菌法,机理:结合蛋白质氨基, 使其变性 ,使细胞原生质失去活性。,甲醛,有刺激性 和腐蚀性,气雾消

5、毒盒,杀灭霉菌、细菌、病毒菌、黄曲霉 目前有菇保一号、科达气雾消毒盒,克霉灵气雾消毒剂,二、液体消毒法,(一)氧化剂,机理:通过强烈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原生质或酶蛋白结构,高锰酸钾,紫色针状结晶,食用菌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 0.1%0.2%浸泡手、器具等。2%5%的浓度用于环境和物品消毒。,过氧化氢,无色液体,属环保型消毒剂 3%皮肤、伤口消毒 6浸泡器皿30min,漂白粉,过氧乙酸 无色至微黄色液体, 有刺激性、腐蚀性、挥发性。,(二)表面活性剂,机制:降低表面张力,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及原生质的结构状态,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蛋白质凝固性。,(三)熟石灰,务必用新鲜石灰,(四)硫磺,

6、常温下稳定,硫磺粉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渗透性强,易溶于水,也容易被潮湿的物品吸附。 机理:二氧化硫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夺取菌体细胞中的氧气,导致细胞代谢功能障碍而死,具有杀菌作用。,本章主要内容,一、物理消毒灭菌法,2.紫外线(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有哪些不同? 2.高压灭菌应注意些什么? 3.紫外线灭菌应注意些什么? 4.为何不使用高浓度的酒精?,思考题,作业题,1.为何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时间短?,本章主要参考资料,1.白毓谦.微生物实验技术.第3章.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 2.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上册.第8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p8399.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4.沈平等.微生物学实验.第6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李顺鹏.微生物学实验指导.P16-2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7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