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90292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新高考改革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高考改革 及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武文 2018年7月6日辽宁 抚顺,国家政策 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201435号)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考试招生制度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

2、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认可。,存在问题,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总体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一、新高考改革的十大亮点 二、新

3、高考制度对高中教学的影响 三、高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新高考新课程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新挑战,一、新高考改革的十大亮点,(一)高中不分文理,高考计分“33” (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覆盖所有科目,避免偏科,一年两考(初考和补考) (三)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四)东部高校为中西部学子预留专门名额,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比例 (五)加分项目大“瘦身”,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 (六)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生” (七)高职院校相对分开招生 (八)自主招生严控规模,且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九)志愿在成绩公布后填报,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十)加大对考试、招生全程监督和违

4、规查处力度,一、新高考改革的十大亮点,(一)高中不分文理,高考计分“33”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3”(大三科)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每科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第二个“3”(小三科)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他学科“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合格考与选考,(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覆盖所有科目,避免偏科,一年两考(初考和补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

5、、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学生获得学分、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我省从2012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1.重要意义,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有利于学校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

6、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促进高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2.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3.考试科目与内容,(1)考试科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在实行高考综合

7、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2)考试内容。各省(区、市)根据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要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外语听力和口语的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4.考试成绩呈现与使用,(1) 考试成绩呈现方式。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

8、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2)考试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及高校确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

9、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5.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统一管理。要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加强协调配合。要确保命题、阅卷、考务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人员配置。,(2)确保命题质量。要由省级专业命题机构组织命题。建立命题人员资格标准和命题专家库,强化命题人员培训。加快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切实提高命题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3)严格考试管理。要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统一设

10、置考点、考场,规范考场布置、实施程序等。统一阅卷(考核)程序、标准和方式,确保评分准确。加强安全保密。建立健全诚信机制。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考试作弊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4)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学生学完必修内容参加合格性考试后,学校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供有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高中学校要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成情况进行考查,确保完成必修学分。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

11、教学落到实处。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教学需要。教育部将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定期对各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三)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这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价的内容、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 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二是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基本

12、要求,学校组织实施。,1.重要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2.基本原则,坚持方向性,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坚持指导性,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坚持客观性,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

13、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坚持公正性,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3.评价内容,(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

14、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5) 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

15、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4.评价程序,(1)写实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3)公示审核。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4) 形成档案。各省(区、市)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提出基本

16、要求。学校要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主要的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和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有些活动项目学生没有参加或事迹不突出,可以空缺。规范和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后,学生的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教师评语要客观、准确揭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校要对学生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核。,(5)材料使用。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

17、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5.组织管理,(1)加强组织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省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指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加强培训,提升校长和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能力。要加强管理,可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以省为单

18、位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为招生录取工作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督导,把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评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2)坚持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学生组织的作用。,(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19、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一是高考成绩,二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东部高校为中西部学子预留专门 名额,部属高校严控属地招生比例,自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201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录取率达到70%,两者的差距由2007年的17个百分点缩小至6个百分点。这次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山东,河南,(五)加分项目大“瘦身”, 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

20、试加分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以上三项措施的实施,使得高考更加阳光、更加公平。,(六)重点高校定向招收“贫困生”,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诸多因素,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本次改革将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

21、地区定向招生。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等,北镇、义县等,(七)高职院校相对分开招生,根据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将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八)自主招生严控规模,且安排在高考后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从2003年启动实施,据资料介绍,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这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 一是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22、 二是试点高校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 三是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四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 五是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九)志愿在成绩公布后填报,逐步取消录取批次,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方案来看,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主要有: 一、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二、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 三、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 四、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 五、建

23、立招生问责制;(取消点招) 六、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七、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八、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十)加大对考试、招生全程监督和违规查处力度,一是加大招生工作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布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等信息,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诚信制度和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 三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一起,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

24、关人员责任。,二、新高考制度对高中教学的影响,(一)注重“双基”考查,体现素质教育 (二)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转变理念。 (三)新高考制度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势必要求学校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四)新高考制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势必对评价的实施提出了很高要求 (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重点,(一)注重“双基”考查,体现素质教育,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指出,综合测试的内容是“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教学基础上”的,而高考命题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基础教育是强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面向

25、所有课程的教育。因此,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不仅对高中教学,甚至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强基础教学,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教学,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双基”是否达标?其检验方式是考试,方法是学业水平测试。其达标率是评价一个学生、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主要依据,而高等次率是学生“六选三”的基础参考,也是评价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不论是高中教育,还是义务教育,注重各学科双基教学、夯实基础(特别是基本能力),让所有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学生不能再重理而轻文、或重文而轻理,要全面学好

26、各个学科,让所有测试科目达标,或取得较高的等次。学校必须在办学理念上改变以前的认识和做法,做出适时的调整,改革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方法。真正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为学生一生发展和高考选科奠基。,(二)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 势必要求高中教育转变理念,高中教育必须从过于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础转变,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基础,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同等对待所有的学科,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好、学精。而是在保证所有学科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选择三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学科去扎实认真的学好,并将这三科计入高考总分,也就是从原先基于文理分科的

27、“文综、理综2选1”变为 “6选3”,或者说“20选1”。既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顾及到了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二)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转变理念,上海、浙江两省市的做法给我们的教学管理创新提供了榜样和启示。总体来看,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管理创新。一是选课制。在教师、教室资源比较富裕的前提下,学校成立专门部门,主持设计开发顺应学生成长需求的多样课程,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科水平、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倾向,自主选择合适的学校课程,形成一生一课表,真正实现“选其所长、学其所好、考其所优、用其所学”的目标。 二是导师制。每位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学业导师根

28、据不同形式现有水平实际及发展意向,指导学生制订三年学习规划和行动计划,为学生基于专业分类和水平分层的选课提供指导。成长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意向,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二)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转变理念,三是学程制。从学校层面来说,是对学生三年学业进行整体规划,形成学校总学程,包括学段切分、各学段内的课程设置和学考时间的选择等;从学科层面来说,是各学科按照学校总学程来规划各层类学生修习课程模块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等,形成分层类的学科学程方案。四是走班制。为满足学生的差异选择,必须打破行政班建制,建立融合选修和必修课程的教学班,实行全科全员、分类分层走班,

29、使学生以走班来实现选择,获得适合的教育。,(二)新高考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势必要求高中教育转变理念,五是学分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选择、学分认定和学籍管理四个要素,课程设置、课程选择是学分制的前提,学分认定关注学习的质和量的关系,学籍管理关注最低要求和学制弹性。 六是评价制。建立“立体化综合评价”体系:围绕“专业发展”、“课程研发能力”等多个维度,形成三级指标的教师评价操作系统;着眼于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确定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三)新高考招生制度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势必要求学校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选择三门符

30、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学科计入高考总分,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同时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遵循这样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势必需要做好相应准备。一方面,伴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要求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逐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尤其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必修、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毕竟有了很好的“选课”基础,学生的“选考”也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三)新高考招生制度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势必要求学校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值得关注的是,不论是三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选择,还是考

31、试时间的选择,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学生自身的选择能力,而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对高中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来,高中学生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主要依据考试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高中毕业生。所以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必然成为基础教育各个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一是要丰富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科科目,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二是丰富教育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三是要加强“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逐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对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六选三”做出科学的、体现自己个性的选择。,(三)新高考招生

32、制度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势必要求学校全面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伴随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分层教学和走班制。由于不同学生选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会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必须为同一科按难易程度设立不同的教学班级,实施分层教学。同时走班制势必成为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改革课题。这对高中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学场地和师资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四)新高考制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势必对评价的实施提出了很高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主要参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我省的学生综

33、合素质评价工作已开展多年,其评价内容与国家要求基本相同,包括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审美鉴赏等六个方面。但由于评价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过于繁琐,再加之学校、教师、学生重视不够,其结果的可信度极低,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引领性也不尽人意。随着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主要参考,原有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流程、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完善和改革。,(四)新高考制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势必对评价的实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完善和改革,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其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如

34、何让评价更加准确、更有引领性、更有规范性和操作性。在评价内容上,重点要突出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点考察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如: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强化事实性材料、写实性评语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是未来课堂教学的重点,“核心素养”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 or key competency),是指高于一般能力或一般素养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海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基于终身学习的全民教育。1996年UNESC

35、O“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报告,提出“终身学习”作为一切重大教育行动和变革的指导原则。该原则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提高教育质量的着眼点从“教”转向“学”,强调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学习。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合作(learning to together)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经过发展,到2003年,形成“终身学习”五大支柱。,经过发展,到2003年,形成“终身学习”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学习、注意力、记忆

36、力、思考力 学会做事:职业技能、社会行为、团队合作、创新进取、冒险精神 学会共处: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同理心、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学会发展:促进自我的精神、丰富的人格特质、多样化表达能力、责任承诺 学会改变:接受改变、适应改变、主动改变、引领改变 五大支柱实际蕴含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即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4Cs: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 核心素养是21世纪的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是21世纪的人才培养标准。,美国人认为核心是能力创新、批判、沟

37、通、合作。 美国的核心素养6C概念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创造力与想象力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Communication沟通 Collaboration合作 Character education品质教育 Citizenship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

38、质;是个体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关键能力或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个人生活必须的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条件。,2.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领域的内容: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39、)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最终目标:形成全面发展的人,4.核心素养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具有综合性。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强调个体具备学会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面对问题时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课程学习而获得。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同课程的学习是其获得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科核心素养定义的确定: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来实现的,因此要确定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

40、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们提出的5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育1.0时代双基要求 教育2.0时代三维目标 教育3.0时代核心素养 当初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课程目标的1.0版,后来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2.0版,现在的“核心素养”则是3.0版。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通常被表述为发展与超越的进程。但要看到,“双基”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

41、系,不是等距的,也不是等值的。前者是转折性的,彼此冲突;后者是递进式的,两者有着高度的内部一致性。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主要表现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方面,“超越”并非“超出”,核心素养并非因此就可以替代三维目标。,三、高中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现有教室和教师明显不足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更加明显 (三)学生选课的难度明显加大 (四)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迫在眉睫,(一)现有教室和教师明显不足,各普通高中学校现有的教室,基本可以满足现行文理分科模式下较大班额教学班的需要。但是在新高考实施后,“走班制”(既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同一行政班学生要在同一时间走入不同的教室上课)将

42、成为必然。从理论上讲,“6选3”会有20种选择的可能,因而同一班学生就有20种不同的分组。要解决好教师、教室、课表安排等问题有三种方式。一是编制20种课表,安排20类教室(这里还不包括分层教学的需求),让学生按自选的类型到各自对应的教室上课。这种模式虽然便于管理,比较整齐,但由于学生选课的空间较大,又存在许多非学校可控制因素,同一类选择的人数会出现较大差距,因而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教室数量也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这必然导致现有教室、教师严重不足。二是在“一门一清”后,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及考试的层次需求,制定教师课表,教师按照课表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而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也就是说,教

43、师不动学生动。这一模式同样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同一学科的选课人数难以确定,所需教师、教室肯定增多。同时,学生管理成为难点。,(一)现有教室和教师明显不足,三是建设虚拟课堂。即学校录制所有学科的课堂实录,放置于学校区域网,学生通过电脑上课,自由选择。教师在课堂答疑解难,指导和管理学生。这种方式班额最大40人,班数增多,所需教师、教室必然大幅增多。由于新高考制度下走班制成为必然,同一时间段上课的班数必然增多,所以现有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更加明显,新高考的亮点是增大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课的自由度。但同时由于不同的大学对主选科目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大学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44、,学生的选课存在很大不可控性和变化性。所以现有教师的学科结构肯定不能适应改革要求。比如:热门科目由于学生较多,需要的教师就多,而冷门科目需要的教师就少。并且存在较大的需求变化。再如:体育、艺术类高考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基本素质测试项目加专项,有可能更加细化。直接按专业类型招考,如篮球、足球、排球、长跑、武术、网球等,艺术类也同样按照书法、油画、国画、陶艺、声乐、器乐、舞蹈等,这必然迫使学校按照不同的模块开设课程,成立教学班,体艺类教师明显缺编较大。另外,社会实践性课程、自主探究性课程、劳动技术类课程都需要相应的教师。,(三)学生选课的难度明显加大,现行高考学生只能在文、理和体音美中选择其一,自选

45、空间小,被动性较大。而新高考实施后,虽然有20种选择的可能,增加了学生自选的空间。但正常情况下学生必然根据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要求去做出自己的选择。给学生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校如何分析各层次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科要求?如何与本校实际对接?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准确确定发展方向等,都需要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省里高考改革方案,做到政策清楚、方向明确。二是要分析研究各级各类大学的招生政策和各专业对学科的要求。三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校本课程,科学设置课程,突出学校特色。四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协助学生确定发展方向,选择主攻学科。学生能不能选、敢不敢选、会不会选,

46、(四)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迫在眉睫,由于六门课程在学习结束后,学生首先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其中选择三门进入高考计分。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要选择三门功课作为重点,学好学精,而另外三门只要求达标即可。每位教师所带的课程,一部分学生要求较高,而另一部分学生要求较低。所以,教师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一改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就是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和分层管理。,(四)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迫在眉睫,从理论上来说,分层教学的好处有三: 一是使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获。 二是有利于实现面向人人的教育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有利于教师专

47、业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学校需要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教师的重新配备、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激励机制的创新等新任务。而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将面临着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布置和分类指导等新的课题。,(四)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迫在眉睫,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 二是教材分层,为高要求者“吃好”,低要求者“吃饱”准备不同的“食粮”。 三是教学目标分层,为不同的学生制定有差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是作业分层,让学生都“能吃、能消化、能吸收”。 五是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材

48、施教,让学生都能受益。 六是分层评价,按不同层次命制试卷,用不同标准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进步,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 以上这些课题和任务都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创新才能逐步完善,以形成新高考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新高考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新挑战 (三新一旧),1.调整心态,学会改变,喜迎三新 2.关于学生的知识:认识学生(教育学心理学) 3.关于学科的知识:学科本质、学科体系和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学科学术研究动态(前沿)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学科核心素养 4.关于教学的知识:观念、技术、方法、策略以及角色定位,多阅读多思考多研究,教师应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

49、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广泛阅读增强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 国际阅读协会(IR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民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公民的精神和素养。在诸多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因素上,师资水平和家庭环境具有最直接的关联性,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毋庸置疑,尽管我国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和作为,但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资源和父母等客观因素上,农村抑或欠发达地区几乎无一不处于劣势。目前或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办学条件、师资和社会资源等客观条件方面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积极阅读是缩小城乡差距较为现实、便捷、经济的手段。阅读能力是基础。,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百姓生活,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丰富人生成长经历。整天关在教室听课、做题,圈养在校园里活动、交往,农村的孩子不会农活,城里的孩子不知社区,即使考分再高、就读的大学再好,也难以具有幸福的能力和担当服务社会、家庭的责任,这正是我们目前教育的焦虑。北京大学学生空心病问题。,谢谢各位的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