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487615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能力结构理论称为 ( )。 ( A)二因素说 ( B)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 C)群因素说 ( D)能力层次结构理论 2 人们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产生好奇感,这种情感属于 ( )。 ( A)道德感 ( B)美感 ( C)理智感 ( D)认识 3 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 )。 ( A)感知 ( B)记忆 ( C) 想象 ( D)表象 4 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特点的记忆是 ( )。 ( A)语词 ( B)形象 ( C)情绪 (

2、 D)动作 5 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 ( )。 ( A)心境 ( B)激情 ( C)应激 ( D)热情 6 ( )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 A)生理 ( B)爱与归属 ( C)自我实现 ( D)尊重 7 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 )。 ( A)内受感觉 ( B)本受感觉 ( C)外受感觉 ( D)运动觉 8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 ”属于感觉的 ( )现象。 ( A)同时对比 ( B)后象 ( C)适应 ( D)继时对比 9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 )。 ( A)顶叶 ( B)额叶 ( C)颞叶 ( D)枕叶 10 幻想是 ( )的一种特殊形式。 ( A)

3、再造想象 ( B)创造想象 ( C)无意想象 ( D)空想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1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 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 12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与综合。 13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 14 心理产生的标志是出现 反应。 15 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有动作的认知和定向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 阶段。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 16 第二信号系统 17 遗忘 18 智力技能 19 概念 20 常模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分。 20 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20 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 20

4、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 20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20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20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20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0 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 “高分低能 ”现象。 20 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1999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正确答案】 B 2 【正确答案】 C 3 【正确答案】 D 4 【正确答案】 D 5 【正确答案】 A 6 【正确答案】 B 7 【正确答案】 A 8 【正确答案】 C 9 【正确答

5、案】 D 10 【正确答案】 B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11 【正确答案】 冯特 12 【正确答案】 分析 13 【正确答案】 注意的分散 14 【正确答案】 信号性 15 【正确答案】 协调和完善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2分。 16 【正确答案】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17 【正确答案】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8 【正确答案】 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19 【正确答案】 是指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20 【正确

6、答案】 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 四、简答题 每小题 5分。 20 【试题解析】 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是: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工具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 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不明显。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

7、,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的;在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 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又包含工具性条件反射。 20 【试题解析】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 (2)知觉的选择性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首先是刺激物的强度。一般强度大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其次是事物的活动性。活动或变化的事物容易成为人的知觉对象。

8、 第三,新异刺激容易被人选择出来予以反映。最后,知觉的选择性也受一些主观条件的制约。与人的需要、目的、兴趣有关的事物容易被人优先选择出来予以反映。人的知识、 经验、情绪也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20 【试题解析】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泉。 第二,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

9、为上的趋避动作。 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 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20 【试题解析】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各种活动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做到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地更迭,即所谓轮流注意。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20 【试题解析】 (1)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通过个案研究,从名人的日记、书信、自传中,分析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2)奥尔波特认

10、为,人格特质是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人格的基础。 (3)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种: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 (4)奥尔波特进二步将一般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5)奥尔波特还将人格特质与习惯、态度区别开来。 20 【试题解析】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由词汇 (包括形、音、义 )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患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言语是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 (3)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

11、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 (4)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的联系: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就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20 【试题解析】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

12、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实验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去发现一些新现象,或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转为独立地提出问题 ;在解答问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 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

13、生的发散式思维。当然也不能忽视聚合式思维的培养。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 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音乐、科技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片面观点与做法。其次,组织多种多样

14、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中发展 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后,及时发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 20 【试题解析】 能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1)能力与知识的区别: 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能力则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生理机制不同。知识赖以获得的神经机制,是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动力定型,而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 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知识是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中对相应经验的概 括化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

15、。 第四,迁移的范围不同。知识的迁移范围都比较狭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能力则有相当广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间发生作用。 第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较之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更快一些,能力也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发展。 (2)能力与知识又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则 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高分低能 ”的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

16、。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20 【试题解析】 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意志行动的特点主要有: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 的观念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意志对行动的支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即推动人从事有预定目的的行动;二是制止,即制止与预定目的相违背的行动。这两方面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那些由情绪冲

17、动支配的行动,或目的不明确的行动都是缺乏意志的表现,都不能算作意志行动。一个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会把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上,排除各种对学习行为的干扰;而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往往禁不住打游戏机等娱乐的诱惑而影响正常的学习。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意志行动是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行动,其结构也包括相应的自动化的动作。意志行动的机制,就是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所进行的运动分析器的活动。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人在确立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通过意志努力来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困难可分为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内部困难又叫主观困难,它们属于个体本身具有的一些不利因素;如身体上的疾病、消极的情绪、性格上的弱点、知识上的不足,或者遇到了与实现预定目的相反的动机的 引诱等。外部困难又叫客观上的困难,它们有的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如气候、自然地理、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也有的是由社会条件造成的,如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人为的障碍或干扰、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等。比如吃饼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算意志行动。但在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吞咽饼干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这时吃饼干就是一种意志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