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学校教育2 教育目的3 分组教学4 讲授法5 陶冶6 技能7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要求。8 简述培养集体的方法。9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0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1 论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12 论述陶行知的“ 生活教育理论 ”。13 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14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2、,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场所、有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2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
3、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 【正确答案】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分组教学的,各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则各不相同;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意愿来分组教学的,各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则各有不同。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不同班组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
4、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分组教学的副作用很大,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与现代社会崇尚教育公平的要求相左,容易引发社会的非议等。4 【正确答案】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上,主要依靠教师来组织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系统讲授、演示和学生练习为主,其他方法都被选用来配合讲授与练习;在教学过程上,从学习教材的书本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从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和智能。5 【正确答案】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向学生传授
5、系统的道德知识,也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情境之中,通过按教育要求预先设置的情境来感化与熏陶学生;既没有强制性的措施,也难有立竿见影之功,然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能给学生品德发展以深远的影响。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方式。运用陶冶法要做到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等。6 【正确答案】 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首先,技能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能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能是内隐的、简缩的动作系列。其次,技能应表现出规则性,它的特点包括: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
6、于活动方式;技能中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都体现了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符合活动的内在规律。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操作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个体的技能一旦获得,就会对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发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个体的能力发展与问题解决等。7 【正确答案】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不仅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还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基于这种要求,才能够组织好教学活动,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好一
7、堂课有以下几点要求:(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的内在统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充分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管理和发展个性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需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讲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遵循教学原则,科学施教教学原则是进行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现阶段我国中
8、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等。(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8 【正确答案】 班集体培养方法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集体奋斗目标是指集体成员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实现的任务和要求。它是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确立班集体的奋
9、斗目标,要把握目标的方向性和激励作用。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坚强的集体领导核心是建立和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和条件。在班集体建立初期,要通过班主任考察和班级投票产生班干部。班主任要放手让班干部去开展工作,随时观察他们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使他们树立应有的威信。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集体的组织机构,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
10、别是非善恶,扶正抑邪,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并成为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应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为形成正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9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是整个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范畴,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劳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 人”;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教育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
11、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未成熟而又相对独立的“ 人” 。教师以自己的思想、学识、言行和人格,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工作是变动不居、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做出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
12、握以及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10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具体如下:(1)内部因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其学习动机自然也就不同。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成熟与年龄特点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
13、常是不予理睬的,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反映在学习动机上也就多种多样。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影响着学习的动机。(2)外部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社会舆论跟学生的动机密切相关,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对学习动机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
14、会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期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来完成的。11 【正确答案】 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些规律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如下:(1)顺序性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
15、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干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性。这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
16、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上一阶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4)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高度往往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
17、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则大器晚成等等。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18、。12 【正确答案】 “ 生活教育 ”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项重要思想,是贯穿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本思想。陶行知曾赴美国留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在反对传统教育,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他提出了“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指导了当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还给后世教育以重大的现实启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a教育与生活具有一致性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融合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19、生活离不开教育。b教育对生活具有从属性这是指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c教育对生活具有改造性这是指教育绝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应当对生活起巨大促进作用。“生活即教育 ”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a“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 。陶行知鼓励劳动群众在社会中学习、向社
20、会学习,而他本人也在社会上先后办过各种方便劳动群众及其子弟的学习场所,通过社会的大学校,使他们受到教育。b“社会即学校 ”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 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社会即学校” ,还可以使被传统学校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
21、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对事是做,对己之长进是学,对人之影响是教。“ 教学做合一 ”包含以下要点:a“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b“教学做合一 ”是因为 “行是知之始”;e“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 有学有教”;d“教学做合一 ”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2)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生活教育论是以“ 生活” 为逻辑的起点和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以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而展开的。生活教育要培养自觉追求真理,能为真理而献身的人;能为整个国家谋幸福,为整个人类谋利益的人;有道德的人;具有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
22、艺术的兴味、团体自治的能力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能为实现真理去创造,去探索,去奋斗的人。生活教育论成为陶行知实践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理想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局限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13 【正确答案】 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教育科学院院士,他以研究“教学与发展 ”的关系而著称,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赞科夫认为,传统的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小学教学体系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对其进行根本改革,而实现这种改革的教学核心是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1)一般发展的含义一般发展就是人个性
23、的发展,包括他的所有方面的发展。一般发展既不同于特殊发展(数学、语言、音乐等某一方面才能的发展),又有别于智力发展。但一般发展是特殊发展的牢固基础并在特殊发展中表现出来,而特殊发展又促进了一般发展。一般发展不仅包括智力发展,而且包括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一般发展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发展。(2)发展性教学的五大原则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五条原则各自都有自己的作用,同时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贯彻这些教学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增加和深化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实验教学论教学原则的另一特点是给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也就是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特点与愿望。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这一
24、概念的涵义,一是指教材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难度的分寸”限于 “最近发展区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学不断引导学生向前运动,不断用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创造条件。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就是要让那些说明现象的相互依存性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的系统知识,在小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实验教学论要求理解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是指向内部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使班上所有的学生 (包括最差的学生
25、)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科夫认为要解决学习差的问题,首先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发展他们所缺乏的心理品质。(3)评价影响赞科夫的教育实验和理论对苏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影响较大。他的教育实验成果为苏联一度将小学学习年限由四年改为三年提供了重要依据。他的发展性教学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也为苏联教育理论界所接受,并且被吸收到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教育著作和教科书中。局限赞科夫主要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教育问题,很少考虑建立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政治与道德要求;他的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主要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智育问题,过于强调认知方面的智育;在实验的初期阶段,对传统教学理论全盘否
26、定等。14 【正确答案】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如下:(1)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的一般原理教育心理学家在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把从思维过程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成功与不成功的问题解决者的比较观察所得到的一般原理教给学生,包括: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前,要先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定;要超出某些显而易见的东西;要避免把注意力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要当心和避免产生功能固着和负迁移的可能性;要放弃无希望的线索并寻找另外的可行途径;要探究一下得到的材料有多大的信度和代表性;要弄清楚任何前提所依据的假设;要明确区分数据和推论;要利用由未证实的假说中得到的信息;要谨慎地接受同自己意见一
27、致的结论。(2)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分析问题教学生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教学步骤是: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问题,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最后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计划问题解决的计划应包括总的目标、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哪些特殊策略和哪些特殊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如果有了一个计划,他们解决问题的活动就是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了。回忆已有的信息或获得新的信息要想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学生必须有三种信息,即事实的信息、概念和原理。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并发挥自已的思维能力,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案。检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验证问题解决的方案检验
28、和验证过程要贯穿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检验和验证的内容包括:对问题的认识是否充分,对问题是否真正理解,所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等。及时反馈和及时补救问题解决需要及时的反馈,即问题是否得到了正确解决。及时的反馈可以加速问题解决的进程。此外,当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时,需要采取补救措施,以便把问题完全正确地解决。(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训练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需要借助于推理进行,所以,推理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问题解决的能力。常见的推理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a归纳推理能力训练的方法归纳推理是指从特殊事实出发得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归纳推理主要包括三部分:获得一些例子;使例子与假设发生联系;形
29、成新的假设。b演绎推理能力训练的方法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原理出发得出特殊事实的推理。由于三段论是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因此通常用三段论来训练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在训练之前,需要先给学生讲清楚三段论推理的一般程序和规则。扩大知识面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后,如果有了丰富的知识(主要指一些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例如,贾德所做的水下击靶的实验结果表明,学了光的折射原理的实验组比未学光的折射原理的控制组成绩要好。注意掌握好的问题解决策略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是人们长期问题解决的经验总结,它对于解决特定问题很有效。因此,教师要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问题解决策略。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总结自己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提高思维的水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才能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这需要一个人不断地提高思维的水平。具体来说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a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对“ 问题是什么 ”理解得十分清楚;b要把问题复杂的地方记下来,或者制成某种图表形式;c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去运用所得的材料;d设法预先考虑解决问题的形式,缩小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办法的范围;e掌握有关的事实、技能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