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是在(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C)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D)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2 (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A)气质(B)人格(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3 ( )把人格的发展看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
2、间的冲突产生的。(A)维果茨基(B)皮亚杰(C)艾里克森(D)科尔伯格4 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5 在行为塑造方面,斯金纳采用( )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A)强化(B)连续接近(C)间隔强化(D)连续强化6 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 )范型来解释。(A)系列学习(B)
3、配对联想学习(C) GR 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7 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A)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C)经济实用(D)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8 从 60 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A)教学过程(B) 学习的自由(C) 给教师的心理讲话(D)社会学习理论9 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B)归因于努力(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10 我们常说:“ 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 )。(A)书本
4、知识(B)陈述性知识(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11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12 “学会如何学习 ”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13 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14 ( )是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
5、方式探索解决问题,它能帮助问题解决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捷径,在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常常采用这种策略。(A)算法(B)启发法(C)爬山法(D)类比思维15 ( )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16 道德知识在被理解后还应被接受,成为指导自己分析、判断别人和自己的道德行动的标尺,这就是( ) 能力的发展。(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D)道德意念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人格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8 与他人一起完成的操作技能是开放的技能,个
6、人独立完成的动作技能是封闭的技能。19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20 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三、简答题21 简答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不同。22 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哪三种类型?23 简述认知学徒制。24 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必答题25 试述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程序。26 论述罗杰斯的学习观。27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建议。28 试述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四、多项选择题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仅仅揭示其一般规律(B)教育心
7、理学研究学习,不仅要揭示一般规律,同时要研究各种特殊规律(C)教育心理学不可能去替代其他教育学科,包办所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任务(D)教育心理学可以去替代其他教育学科,包办所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任务30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特点是( )。(A)强调学习者的知觉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B)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C)探讨记忆是如何反映知觉组织(D)强调整体观,反对联结理论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
8、【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
9、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人格发展理论包括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则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错误。按操作的控制机制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操作技能,而不是依据是否与他人一起完成加以区别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错误。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而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
10、习惯的思维方式,开创不同的思路的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思维比一般人的思维出现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广,范围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错误。(1)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2)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
11、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在强化程序上,经典条件作用是 US 伴随着 CS 先于 CR 出现;操作性条件用是R 先于积极强化物的呈现或消极强化物的撤除。(2)在刺激的作用上,经典条件作用是特定 S 产生 R;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无特定 S。产生 R。(3)在反应的特点上,经典条件作用的反应是诱发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反麟囟泼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1)归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即把新知识归人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从而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
12、关知识发生从属关系。(2)归总学习,又称上位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人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3)并列结合学习,即当新旧观念无上下位关系时,通过并列结合的方式使其产生联合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认知学徒制是由布朗等人提出的,是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性的活动,从而获得与该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在这种学习中,任务是真实的,环境是真实的,知识技艺是蕴涵在真实活动之中的,徒弟学到的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
13、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1)确定目标行为。应用行为矫正技术的第一步就是要观察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行为表现,以确定需要矫正(增加或减少)的目标行为。(2)建立目标行为的
14、基线水平。目标行为确定以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至少三天)的观察,来测定目标行为出现的频率或持续的时间,以此作为目标行为的基线水平。(3)选择强化物。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感兴趣的是如何运用强化物来塑造个体的良好行为,而不是如何运用惩罚来消除个体的不良行为。因此,选择强化物并确定强化标准是应用行为矫正技术的关键。(4)必要时,确定惩罚与惩罚标准。当无强化的消退程序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不起作用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惩罚手段来强制性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5)实施行为矫正程序,观察目标行为并与基线水平作比较。为了考察行为矫正程序的实际效果,需要对该程序实施期间的目标行为表现作观察和记录,并与先前建立的基线
15、水平进行比较。(6)在行为矫正程序起作用以后,减少强化频率。通过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良好行为的保持时间便会愈来愈长,从而有助于良好行为向其他情境中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罗杰斯曾举例说明,具有不同经验的两个人在知觉同一事物时,其反应是不一致的。罗杰斯认为两个人因对知觉的解释不同,所以他们所认识的世界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也不同。因此,要了解一个人,要考察一种学习过程,只了解外界情境或外界刺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习者对外界情境或刺激的解释或看
16、法。(2)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在对学习的起因和学习动机的看法上,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罗杰斯还认为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惩罚、强迫和种种要求或约束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但认为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来源于人的本能或所谓内在的潜能,在罗杰斯的观点中特别强调人的自然发展,而否定环境和教育的重要决定作用。(3)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在学习的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17、。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到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罗杰斯的这种尊重学生学习自由的观点是可取的,但是,这种自由应该是相对的,而不应该像罗杰斯所认为的那样一一给予学习的绝对自由。(4)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罗杰斯认为,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罗杰斯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罗杰斯的这种在“做” 中学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学习的观点是可取的。我们提倡
18、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但并不否定书本知识的作用和价值。【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求成的需要或自信心等个人特征的动机,所以激活与维持学生动机的根本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
19、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通过采用图画、幻灯、录像、报告会、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来达到以上的目的。第三,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利用动机迁移原理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理解原有活动必须学习好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必须注意,这些做法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学生发展了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因学生认识到学习结果
20、的工具性价值决定的,所以教师应着重引导高年级学生认识到,习得的知识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价值,从而发展他们之间的间接兴趣。(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就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不正确归因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学家已在归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专门程序,对成绩不良且自甘失败的儿童进行训练。基本做法是:教师进行内部归因示范,对学生在内部归因方面的认识予以系统强化,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成绩不良是由于自己缺乏努力的结果,进而增强学习信心。一个训练程序一般持续约一个月,先在某一学科上取得进步,然后促进训练效果迁
21、移到其他学科。F.福斯特林于 1985 年回顾了 15 个有关研究,他的结论是:“只要给普通教师提供一些训练或自学的机会,他们便能改变自己学生的归因模式和成就动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还可以用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第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第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第三,强调学生自己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第四,为学生提解决问题的示范。(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但必须以爱和自尊等较低级需要满足为前提。培养学生求成需
22、要和成就感主要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被人看不起、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所以激励成就感较差、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的动机的前提是教师(包括家人和同伴)应改变对他们的不良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成绩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可以找到闪光点,如文化知识学习得不好的学生可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或者在体育上有超人的表现。教师可以先找出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发扬,从而激发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1)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调节和控制。(2)元认知的作用元
23、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认知目标和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人的认知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活动中人类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认知的、情绪的体验。元认知调节和控制是元认知的关键,是指运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3)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与控制。分为三种:计
24、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估计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跟踪监控和领会监控策略,即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4)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注意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元认知训练方法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多项选择题29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