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分配)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超额利润2 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三、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3 级差地租来自( )(A)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B)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农产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D)农产品价值与价格的差额4 以下哪一项并不直接影响利润率高低( )(A)技术进步(B)劳动日长短(C)通货膨胀(D)资金周转快慢5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剩余价值率的形成(B)利润率的形成(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超额利润的形成6 平均
2、利润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所以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 )(A)等于社会平均剩余价值率(B)小于社会平均剩余价值率(C)大于社会平均剩余价值率(D)两者关系无法确定7 一切商品对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的含义是(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B)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C)商品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D)这一论断否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要素8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的本质是( )(A)通过 GG 形式从流通中产生(B)剩余价值的特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产物9 垄断地租产
3、生的条件是( )(A)垄断资本的存在(B)具有特殊优越自然条件的土地的稀少性(C)土地的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程度的差别(D)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10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之间资本家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11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量( )(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大宇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小雨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12 能否说哪个部门的剩余
4、价值率高,哪个部门的利润率就高,为什么?13 为什么商业资本会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而借贷资本不会参加利润率平均化?14 简述资源最优配置的主要含义。15 什么是土地价格?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6 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7 为什么马克思认为平均利润率存在下降的趋势?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18 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分配)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1)平均利润是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
5、资奉 平均利润率。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超额利润是指企业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因为上面分析平均利润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事实上,在同一个部门的各个企业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经营条件的不同,利润仍有高低差别。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2 【正确答案】 (1)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活劳动是创造包括利润在内的新价值的源
6、泉。马克思把用于劳动力的资本(即能够使价值量发生变化、使资本增值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用 v 表示;以生产资料形式表现的资本(在生产中仅仅转移原有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定义为不变资本,用 c 表示。(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价值增值过程即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和新价值的创造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当剩余价值不被堪称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
7、就转化为了利润(p)。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利润率(p)是指利润同生产成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PK=m c+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4)从上面的定义看来,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即同量资本由于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而有不同的利润率,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部门的利润率高低差别确实存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这就是平均利润,从而形成社会平均利
8、润率。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个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专项利润率搞高的部门。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价格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存储,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商行,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资本的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
9、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的停止下来。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三、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的总和。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也就是说,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同一的。选项 C 正确。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
10、得超额利润。因为上面分析平均利润率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事实上。在同一部门的各个企业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经营的不同。利润率仍有高低差别。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时,可变资本生产剩余价值。也就形成了剩余价值率;当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预付资本的报酬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成利润率。【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关系是指
11、在任何一个商品中,都必须同时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对立的关系是指对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他拥有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他想得到的确是非使用价值即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对于顾客来说,他手中有价值的价格符号(货币),但他想得到是某个商品的使用价值,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交换(买卖)。故 B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利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平均利润必须分成企业
12、利润和利息两部分。职能资本家获取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取利。由于利息表现为货币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故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所以,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2 【正确答案】 (1)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活劳动是创造包括利润在内的新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把用于劳动力的资本(即能够使价值量发生变化、使资本增值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用 v 表示:以生产资料形体表现得资本(在生产中仅仅转移原有价
13、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定义为不变资本,用 C 表示。(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即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和新价值的创造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率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当剩余价值不被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转化成了利润(p)。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利润率(p)是指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
14、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4)从上面的定义看来。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即同量资本由于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而有不同的利润率,获得数量不等的利润。在资本丰义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部门的利润率高低差别确实存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取等最利润。这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
15、。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
16、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但就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量同剩余价值总量相等。因此,不同剩余价值率的产业部门获得的利润率是相同的,都获得平均利润率。【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3 【正确答案】 (1)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形式,也就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其运动形式为:GWG 。(2)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
17、式。住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较小,各资本主义企业一般都采取自产自销的形式。后来,由于生产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自产自销发生了困难。在这情况下,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便独立了出来,转化为商业资本。(3)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术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由于商业资本家替代产业资本家执行了商品销售的任务,所以产业资本家将其手肿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酬劳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让渡的方式是: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的价格(出厂价)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而商业资本家按照生产价格(销售价)出售商品。商品购销差价包含着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
18、利润率支配。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那么商业资本家就会把商业资本转移到产业部门去:同样,商业资本的利润率也不能高于产业资本的利润率,否则产业资本家的资本也会转移到商业部门。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因此。商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4)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某些资本家手里会出现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另一些资本家因为资本短缺而存在对资本的需求。如此一来,借贷资本便形成了。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 t 它是适用于资本主义生产
19、和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职能资本运动的基础上形成并为职能资本服务。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一方面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2)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利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平均利润必须分成企业利润和利息两部分。职能资本家获取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取利息。由于利息表现为货币资本所有权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企业的报酬,故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因此。借贷资本不会参与利润率平均化,借贷
20、资本只获取平均利润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4 【正确答案】 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5 【正确答案】 (1)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一定面积和丰度的土地的价格相当于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等于这块土地出租所得的地租。(2)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 地租利息率。也就是说,决
21、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两个:地租和利息。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成反比。现实生活中影响地价的因素还有土地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3)地租、利息、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因素相互交叉。共同影响着土地价格的变化。地租增加,则土地价格也会跟着一定比例的上涨,因为。如果土地价格不跟着涨的话,那么土地出卖者就不会出卖自己的土地,而会把土地用来山租,以获得更高的利益;相反,地租下降,则土地价格也会跟着下降,因为,如果土地价格没有跟着下降的话,那么土地购买者就不会购买土地,而会将购买土地的钱存入银行,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样,利息下降的话,土地价格就会上涨,因为,如果土地价格不上涨的话,土地购买者就会争相
22、购买土地。以获得更高的利益,从而使土地求大于供,土地价格会上涨。另外,国家政策也影响着土地价格,比如国家宣布将某地作为未来几年的重点建设区域,那么受此信息的影响,当地土地价格就会上涨。现实中。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因为:其一,由于人们对租种土地的需求的增大,地租不断上涨;其二。利息率不断下降。(4)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里,地租和土地价格的上涨,带动着房价和房租也快速上涨。因此,了解决定土地价格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我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正确的对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作出判断,从而有利于对房价和房租的变动作出理性的分析;同时也有利于相关经济部门正确地引导土地价格和房价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变化。比如,田家可
23、以通过对利息率的调控来引导房价的变动,从而做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前两年,中国的房价呈现出畸形的上涨趋势,就是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国家可以通过对相应因素的调节控制来合理引导房价变动。【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6 【正确答案】 (1)不同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因素不同,利润率应是有差别的。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初期曾经存在。但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实际上从较长时期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是基本相同的。而且现实生活也只能如此,否则利润率低的部门则无人去经营。这种劳动价值理论与利润平均化在表面上的矛盾应如何解决?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是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
24、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然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这是因为,通过资本的转移,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本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依据价值规模,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供给不断扩大,需求相对缩小,必然使价格下降,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相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转出而使利润率提高。当资本转移使这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出现反
25、转时,那么资本转移也就要出现倒流。一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节利润率趋于基本平衡时,即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转移才会趋于停止。假定有食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三个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也不同。经过部门竞争,各部门利润率大致相等,情况如下表。生产部门资本商品价值利润率平均利润率BF平均利润 pp 与 m 差额食品工业 70c+30v10030130302020-10纺织工业 80c+20v100201202020200机械工业 90c+10v10010110102020+10(2)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
26、,而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同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因为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资本竞争的长期发展趋势或结果,而不是资本家投资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每个资本家并不能保证都取得平均利润,这要取决于他的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平均利润形成后也不否定个别部门和个别企业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为在较短时期
27、内,资本不可能完全自由转移,各部门的利润率总会有差别;另外,在同一部门内部的个别企业如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取得超额利润。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而造成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别,也会通过资本转移而使之趋于平均化。(4)平均利润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革命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解决了劳动是价值惟一源泉的理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一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平均利润现象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形成的,也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正确说明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平均利润学说也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它说明每个
28、资本家取得的平均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也取决于整个资本家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工人不仅直接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其他生产部门资本家的剥削。所以,资本家之间尽管在瓜分剩余价值方面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但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却有共同利益。平均利润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不仅要反对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还必须联合起来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资本主义 制度。【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7 【正确答案】 (1)当剩余价值不被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转化成了利润(p
29、)。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利润率是利润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其利润率不同。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
30、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2)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二是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逐渐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3)然而,平均利润率下降不是直线的,而是波动的,原因是经济中存在一些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下降。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剩
31、余价值率提高可以缓和利润率下降;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一下;不变资本各要素价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对外贸易的发展;股纷资本的增加,股份资本提高给股东的不是平均利润,而是通常比平均利润小的股息。【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18 【正确答案】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的价格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可以表示为生产价格=K+P。(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
32、的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对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一定面积和丰度的土地的价格相当于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等于这块土地出租所得的地租。土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是;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也就是说,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有两个:地租和利息。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成反比。现实生活中影响地价的因素还有土地供求状况、国家政策等。由于人们对租种土地的需求的增大。地租不断上涨,同时利息率不断下降。所以,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3)土地价格的上涨,加重了地主对农业工人的剥削程度。同时。一般而言。地主获得的地租收入用于个人消费,而不是像职能资本家那样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因此,土地价格的上涨减慢了瓷本丰义生产发展。【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