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84888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文学风格2 创作个性3 文学流派4 文学流派的风格5 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6 日常个性7 风格构成8 风格的简分法9 文学风格的繁分法10 规范语体11 自由语体12 作家风格在作品内容上表现在哪些方面?13 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14 说明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关系。15 “风格就是人 ”,但为什么文学风格和人格存在着不一致?16 如何正确理解杨雄的“文如其人” 与布封的“风格即人”的观点?17 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8 为什么说“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9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三者是如何相

2、互转化的?20 如何正确理解“ 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21 话语情境指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等要素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文学风格与几种主要话语情境要素之间的关系。22 用文学现象说明文学的风格形成与文化的关系。23 如何理解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24 试述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25 如何理解文学的民族风格?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

3、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

4、影响。但是上述种种因素都必须由成熟的作家的独特的审美个性所把握、浸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因而,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3 【正确答案】 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

5、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但这些还只有文学集团的意义,只有进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这种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的作家集合体,是自觉的文学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 文学研究会 ”和“创造社”等。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集合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

6、;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4 【正确答案】 一般说来,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国界、跨时代的。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纲领、有组织,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同一个流派的作家,既有个人独立的风格,又有流派的共同风

7、格。因此,所谓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流派并出造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形成了风格竞争的格局,这无论是对文学的繁荣,还是对大众的审美选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5 【正确答案】 文学流派是指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特定的组织、有一定的纲领、有固定的作家群体和作品,有的还有固定的出版刊物和出版社。而文学思潮是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

8、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它们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明显的,但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也存在着差异。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着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6 【正确答案】 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构成方面的独特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具体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在文学创作中它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知识模块】 文学风

9、格7 【正确答案】 风格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以及话语格调、形象层表达体系、存在意蕴的表现形态等方面共同构成了文学的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8 【正确答案】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 和 “柔”两类。也有“ 虚”和“ 实”“ 奇”和“正”等二分法。这与中国古代 “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蕴涵的阴与阳、刚与柔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以刚、柔两字分类影响最大,并且源远流长。许多文论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文学艺术中阳刚与阴柔的不同性质和内涵,如后来的“豪

10、放”与“婉约”,“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 等,可见中国美学对刚柔相济风格的强调和重视。【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9 【正确答案】 繁分法是与简分法相对的概念,因为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因为风格形成因素是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作家个体的创作个性又截然不同,风格的具体形态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况,所以,更多的理论家注重细致的划分,划分的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在风格的划分方面,也有许多人做过细致的工作,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刘勰和司空图。【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0 【正确答案】 文学创作中每一种体裁都由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因此便都有了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了一种带有规定性

11、、规范性的语体,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可以成为规范语体,体现了一定体裁的风格。规范语体在具体文本中可以表现为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和对话语体这样三种基本的语言形式。【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1 【正确答案】 自由语体的概念与规范语体相对应,它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之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它体现了在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自由语体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人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2 【正确答案】 就作家风格在内容方面的表现来说,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主题的独特性以及人物画

12、廊的一致性等方面。美国作家、批评家马.肖勒说:“布封的话应该纠正,应说风格即题材。” 这不无道理。例如蒋子龙主要以工厂、车间的如火如荼的生活、轰轰烈烈的改革为题材,主题思想中洋溢着一种豪迈雄壮、英雄史诗般的情调,人物形象则大多是生龙活虎的开拓者形象;张一弓主要以农村的物质贫困所带来的磨难以及为摆脱贫困所进行的抗争为题材,主题思想显得严峻凝重,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刘心武主要以十年动乱中城市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为题材,以他们所经受的磨难与锤炼为主题,人物形象以青少年学生和走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为主。【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3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即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

13、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有无创作个性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一个作家的创作生命和艺术成就。读者往往根据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由此体现的个人风格来判断作品的优劣。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为一个作家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艺术表现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将这种创作上的个性特点保持下来,成为他的一种特色和标志。创作个性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与个性的形成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不一样,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在创作个性的生成过程中,主体因素的发挥有着更

14、大的空间。个性不等于创作个性,但是创作个性的形成却和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的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文如其人”未必是一种规律,文不如其人倒是常见的现象。中国古代文论中“才性”一词,与现代文学理论所说的创作个性极为接近。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其次是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再次,创作个性还体现在作家的艺术表现中。创作个性直接影响着文学创作的个人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的

15、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形成取决于创作实践。不能在创作实践中想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经验,并将其保持下来,就不可能形成创作个性。具体来说,风格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客观因素,即一定的时代潮流、民族信仰、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对作家的影响;二是作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就是作家的世界观、阶级立场、生活道路、艺术修养和美学趣味对创作的影响。由于客观因素是事物的外因,主观因素是内因,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作家主观方面的因素,常常直接决定风格的特征。【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4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

16、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它一旦诉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从主观的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还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是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但风格并不是由创作个性单方面组成和决定的,两者不应混为一谈。要将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和人格区别开来:日常个性人皆有之,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人格则是指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人格,指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等。日常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表

17、现出来的人格结构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也只有通过创作实践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世俗生活往往为俗世功利困扰,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是自在的,而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右待于形式化。所以,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审美情性和心理结构,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5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

18、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而人格则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显而易见,文学风格和人格无论是在所包含的范围,还是形成的过程都有很大的差异。人格是先天遗传、后天习得,以及在生活中通过日积月累而逐步形成和确定下来的,从而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文学风格是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作家对世界进行审美的把握,进而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了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6 【正确答案】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这是最早的“ 文如其人” 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

19、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学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 ,不是指 “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 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 ,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也引用布封“ 风格即人”的观点,并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 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

20、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 “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 “用自己的风格去写 ”,来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 的时候还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文如其人 ”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7 【正确答案】 要准确理解风格的基本内涵,应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考虑:(1)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一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是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与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尽管并非每一个作品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但也应该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的融合。风格要求作家对所描

21、写的对象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用适当的语言写出事物的本性。诚如布封所说“风格即人”,是就人的独特的精神个性而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才是造成风格差异的最后根源,而精神个性的差异正是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方面。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所以我们说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只有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或言语组织中,风格才得以展现。在这个意义上说

22、,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文学的风格是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内容与形式在作品中的特点和比例是千篇一律的,更不意味着人们对风格的领会和品评不能有所侧重。实际上,风格既表现于内容,也表现于形式,要具体分析。总之,风格的内涵是丰富的,表现是多样的,但风格并不是任何作家、作品都具有的。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如歌德所说的,风格是“用来表明艺术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8 【正确答案】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和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

23、格。(1)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一方面,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风格要求,选择特定的体裁也就要求相应的风格。另一方面,同样的体裁、风格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过,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文章的体式是固定的,而文辞风格却是无定的。在固定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和风格的创造,正是由于有了文辞风格不断地推陈出新、吸纳新声,文学才会不断地发展,具有永恒的生命。(2)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语体有规范语体和自由语体之分,规范语体是指文学创作中带有规定性、规范性,用来体现每一种体裁都有具体的语言形式的语体,体现了一定体裁风格。而自由语体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之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它体现了在不同的

24、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自由语体是作家对规范语体的改造和进一步的独创,这种独创绝不是偶然的,它必然地与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是创作个性在语言格调上的自然流露。它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使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自由语体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人格。(3)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只有作家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自由语体,才有可能形成文学风格。风格不等同于语体,也不等同于体裁,它使文体焕发出作家个性的光彩,以其独创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惊异;它给某一问题的僵硬躯体里灌注进盎然生机,获得了艺术生命。风格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

25、结晶,而非模仿可成。读者也可以通过作品的语言特色分辨出作者是谁,把握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比如杜甫的沉郁、李白的潇洒。所以,文学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9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独特性,而把风格定义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这样,两者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十分接近,不无同义反复之嫌。同时,在习惯上,创作个性又易于与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创作个性作一个界说。通过对创作个性的界定,可知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上升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

26、术风貌。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日常个性通过创作实践外化为创作个性,这是人格结构通过审美升华转变为了艺术品格。作者的艺术品格也就是创作个性,通过语言、文字等物质载体形式转化为了文学作品。通过这些具体的作品,除了体现作者的艺术独创性,文学风格也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风格理论往往忽略了创作个性的中介,以为日常个性能直接创造文学风格,这显然是不严密的。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当时出现了一些与风格有关的新概念,如风韵、气韵、神韵、风神、风力、风骨和气、体等,但起先并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品评世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等特点。【知识

27、模块】 文学风格20 【正确答案】 法国学者布封说过一句名言“风格即人”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关于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小于文学风格,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主要表现在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创作主体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创作个性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

28、可以从作品所显示的风貌格调大致判断出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它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的世界观、艺术馆、审美趣味、艺术能力以及气质禀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表现。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扬雄提出“ 心画心声” ,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

29、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的“ 文如其人” 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 ,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 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 ,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得

30、更明白而深刻。他也引用布封的“风格即人 ”的话,但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 ,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 文如其人 ”与“风格即人” 的较全面的理解。【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1 【正确答案】 作品的风格与语词、体裁、结构,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环境描写等主要话语情境要素密切相关,下面分述之。(1)风格与词语运用。语词是表现风格

31、的第一要素,作家注重运用特定的词语以使格调突出。文的艺术,文学的风格,往往通过语词表现的特点呈现出来。一般来说读者对作品认识和感受,也首先是从语词的格调、色彩、气势和节奏的特点中获得的。(2)风格与体裁选择。不同的体裁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适宜采用相应的风格。(3)风格与结构安排。不同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各类风格的表达有其相匹配的结构安排。作品必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完善的整体,只有完整统一的结构才能显示风格。完美的艺术结构,是作家根据特定的生活内容和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作家的审美趣味进行创造的。(4)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不同风格流派的划分,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直接相关。不

32、同的作家,可能比较擅长不同类别的题材。对题材的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影响着作品的风格。(5)风格与人物塑造。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只有尊重生活题材的客观性质,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风格。对题材的处理,主要是指作家对生活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开掘和提炼出主题思想来。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对作品的风格不无影响。人物塑造,不仅反映一定生活本质和社会风貌,而且体现作家的情感愿望和风格特点。(6)风格与环境描写。不同的作家对环境的处境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2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

33、创性。(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时代风格总是与个人特点纠结在一起的,但作为一种共性的概念,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发酵剂和催化剂。比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

34、,既敢于正视现实,又富有“拯世济物” 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有意识地努力创造。唐初文风继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 即骈文相对立,逐渐为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

35、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由此古文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了一代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的新文风,成为新的时代风格。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的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都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其中如丁玲就十分典型。(2)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滂人

36、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3)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地域文化除了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外,当然与在此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说明地域风格及其成因,必须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4)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包裹在个人风格外面的,还有流派文化层。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时代、跨国界的。如豪

37、放派和婉约派就是跨时代的,写实派、浪漫派、现代派就是跨国界的。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同一个流派的作家,既有个人的独立风格,又有流派的共同风格。因此,所谓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3 【正确答案】 文学风格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渗透在一定的文化中,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凤格由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具体作家作品的个性风格等若干层面构

38、成。文学风格的各个文化层面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构成有机的统一体。无论是时代的、民族的风格,还是地域的、流派的风格,抑或是个性风格,最终都统一于作品的具体风格,并只有在作品风格的本体构成中得到实现。(1)风格的时代性。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具体话语情境,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制约和影响的,作家作品的风格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时代的特点。时代风格的变异,同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情绪是不同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39、。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2)风格的地域性。在同一时代和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民俗风情的不同,反映在文学风格上,可能形成不同地域的特点。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人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在中国文学史的地域划分上,最明显的表现是南北方的不同。在古代,北朝民歌豪放爽朗

40、,慷慨激昂。南朝民歌风格清新秀丽,柔婉含蓄,好用双关隐语。在今天,像老舍的“北京味 ”、赵树理的 “山药蛋风格”、孙犁的 “荷花淀风格”、冯骥才的“ 天津味”等都显示了文学风格的地域特点。(3)风格的民族性。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地域和经济生活,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状态和统一的语言,这种为自己民族所特有而区别于他民族的特点,反映在文学上就能形成民族风格。民族风格是特定的民族历史境遇的修辞表达。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民族文学以及它独具的艺术风格,是这个民族的历代作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41、中共同创造出来的。民族风格是民族个性的体现,是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文学的民族风格,首先在反映民族的生活题材内容上表现出来。民族精神在民族风格中占有尤为重要的位置。【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4 【正确答案】 话语情境是文学风格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文学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作家创作个性得以呈现的具体话语环境。文学风格是必须通过这种话语情境具体体现出来的。要理解文学风格中话语情境的作用,需要分析如下几个方面:语词运用、体裁选择、结构安排和形象创造。(1)语词运用是指特定文学文本中语词的具体组合状况,如押韵、炼字、遣词、造句和炼句等。一定的创作个性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语词运用体

42、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较为连贯和稳定的文学风格,而读者要想了解这种文学风格的究竟,也必须首先通过阅读和领会这种语词运用。(2)体裁选择是指作家根据自己的表现要求而对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选择。一定的创作个性要求有一定的体裁同它相适应,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风格。鲁迅在 20 世纪 30 年代停止小说写作而改写杂文,其原因可能多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那冷峻、尖锐而雄伟的战斗风格需要杂文这一体裁去淋漓尽致地表现。反过来说,正是杂文这一体裁尤其能展现鲁迅的上述风格。(3)结构安排是指作家对特定文本的内部构造的组织。结构只有达到完整和统一,才能显现文学风格。因为,结构如果是散乱的或支离破碎的,

43、那必然无法显示风格。这就需要作家对结构作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使其能完满地体现风格。(4)形象创造是指作家对特定本文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刻画。艺术形象系统的创造可以说是文学创造的中心工作。艺术形象系统的状况与风格的表现有密切关系。【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5 【正确答案】 (1)体现在语言上的民族风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民族文化一般由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的神话、民族的宗教、民族的习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思维、民族的审美理想、民族的艺术、民族的科学、民族的历史等特点融合而成。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

44、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而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结晶,通过它来考查一个民族的风格是一目了然的,从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特点,乃至集体无意识和民族偏见等作品的风格特征方面,就很容易把一个国家的作品与另一国家的作品区分开来。(2)体现在民族精神上的文学风格。民族精神体现作品的一切方面,如语调、情调、题材、韵味等等。如普希金,他本人就是俄罗斯文学的民族风格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俄国大自然、俄国精神、俄国语言、俄国性格反映得这样明朗,这样净美,正像风景反映在光学玻璃的凸面上一样。”(果戈理)一个伟大作家骨子里渗透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使得他的作品在自己的祖国内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国外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3)体现在变革创新意识上的民族性。鲁迅认为民族风格要摆脱两重桎梏,一是守着老祖宗的传统不放,二是对外国的东西顶礼膜拜。用新的、具有时代感的方法写出自己的世界,在作品中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灵魂,这便是民族性。鲁迅本人就是新文学以来最具有民族性,同时又最具有世界性的伟大作家。鲁迅是把民族和世界、传统和现代结合得最好的作家,是最懂得国民的弱点,在予以鞭挞的同时,高扬民族脊梁和精神的作家。无论在文学内容还是在文学形式上,他的作品都有伟大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个性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