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89793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 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2 表示可逆反应 2A(g)+B(g) 2C(g)(正反应放热)的图像正确的为( )。3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用焰色反应来鉴别某些物质,只是因为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大师陶弘景(456563)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这一记载所鉴别出的物质应该是( )。(A)NANO 3(B) KNO3(C) KM

2、nO4(D)I 24 在下图所示支管中,一管装入 23g 金属钠,一管装入 HgO,同时加热两部分,Na 完全燃烧,若加热后容器里空气成分基本未变,则 HgO 的质量可能是( )。(A)217g(B) 24g(C) 444g(D)1085g5 铁有可变化合价,将 144g 草酸亚铁(FeC 2O4)与空气隔绝加热分解,最终可以得到 72g 铁的氧化物,此氧化物是( )。(A)FeO(B) Fe2O3(C) Fe3O4(D)FeO 和 Fe3O46 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故溶液 pH 不变(B)电解稀 NaOH 溶液,要消耗 OH-,故溶

3、液 pH 减小(C)电解稀 Na2SO4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D)电解稀 CuCl2 溶液,阴阳两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7 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 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 X 时质量为 2055g,则 X 气体可能是( )。(A)氧气(B)氮气(C)乙烷(D)一氧化碳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中:NH 3=H+=NH4+(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 2+CO32-+H2O=2HCO3-(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Al 3+3AlO2-+6H2O=4Al(OH)3(D

4、)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 2+-2OH-=3Cl-+ClO-+H2O9 若室温时 pH=b 的氨水与 pH=a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 。(A)10 a+b-12(B) 10a+b-14(C) 1012-a-b(D)10 14-a-b10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 ) 。(A)接受式学习(B)探索学习(C)研究性学(D)自主学习11 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和学的各项情况,从而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教学评价的( )。(A)诊断作用(B)调节作用(C)评定作用(D)反

5、拨作用12 在化学教学方法中,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属于( )。(A)第一层级(B)第二层级(C)第三层级(D)第四层级13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下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2(B)质量之比为 3:2(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14 1919 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 。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 BN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2BN 平面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6、A)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B)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料(C)是化学纤维生产的原料(D)不能确定15 某温度下,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琳稀释,pH 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盐酸稀释时的 pH 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 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 Kw 的数值比 c 点 Kw 的数值大(D)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 a 点酸的总浓度16 对于反应 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 3 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 54min,将温度提高到 40时完成反应的 10需要的时间为( ) 。(A)2min(B

7、) 3min(C) 6min(D)9min17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 )。(A)化学基础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习题课(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18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哪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的?( )物质性质结构变化(A)(B) (C) (D)19 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陈述必备的基本要素的是( )。(A)主体(B)环境(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20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二、简答题21 以“铁及其化合物 ”一课为例,分别以实验问题解决和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

8、设计教学核心问题与教学思路,并分析教师在选择和使用素材时的注意事项。22 “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出现很多之前课程中没有涉及的核心概念,其中“原子轨道”就是该模块主题 1 中涉及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很多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也会重点进行讲解。请简述“原子轨道 ”的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作用。三、诊断题22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浅绿色的 Fe(NO3)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 2+2H2O Fe(OH)2+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其中有 674的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后选择了 A。解题

9、思路由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当往该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使得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浅绿色加深。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3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_,解题思路是_。24 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某教师在进行“ 盐类的水解 ”一节的教学示范课时,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问题:作为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常识,大务数人都知道纯碱具有碱性。同学们,请思考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哪些原因?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 (2)讨论猜想:Na2CO3 水溶液显碱性可能有三种原因: 水电离产生 OH-; Na 2CO3 本身有碱

10、性; Na 2CO25 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该教学设计,其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26 该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7 该教学模式的基础是什么?怎样理解?28 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五、教学设计题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 内容标准” :“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材料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1(人教版)的目录(略)。材料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1(人教版)“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原文 (略)。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9

11、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0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1 简要分析本节内容。32 对可用的教学资源提出建议。33 提出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光气的结构式 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 8 电子结构,应选 A。共价化合物六氟化硫中,硫最外层有 6 个电子,其在化合物中形成六条共价键,则化合物中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2,故 B 错误;在二氟化氙中,Xe最外层有 8 个电子,在化合物中形成两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10,故 C 错误;在三氟化硼中,B

12、 最外层电子数为 3,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电子数为 6,故 D项错误。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生成物 C 的体积分数减小,反应物的含量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反应的两边都是气态物质,所以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加入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及体积分数应该不变。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焰色反应为紫色,表明含钾元素,硝石为硝酸盐。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支管内的反应为:2Na+O 2 Na2O2,2HgO 2H

13、g+O2,容器内空气成分不变,即 Na 结合的 O2 就是 HgO 分解产生的。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n(Fe)=144g144gmol -1=01mol;n(O)=(72-0156)g16gmol -1=01mol,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1: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电解稀硫酸和 NaOH 溶液,实质都是电解水,由于水的消耗,溶液浓度增大,其 pH 分别减小和增大,A、B 错误。电解 Na2SO4 溶液实质也是电解水,阴极生成 H2,阳极生成 O2,二者体积比为 2:1,C 错误。电解 CuCl2 溶液,阴极生成 Cu,阳极生成 Cl2,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4、1,D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同温同压下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 X 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gmol -1,则有 解得M=30,故 X 气体可能是乙烷。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 项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是 Cl2 中的 Cl 原子,但其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为 3(3 个 得 3 个电子转化为 3 个 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只有 不符合得失电子守恒,因此不正确。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首先根据强酸盐酸的 pH=-lgH+推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即: c(HCl)=H+=10-a(molL -1) (1) 又酸、碱中和反应时

15、,不论强、弱,只有所含可电离的 H+、OH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才能恰好完全反应,由此可推出一元弱碱氨水的浓度为 c 氨水 =10-a,对于弱电解质存在以下关系: OH -=C=10-(2) 另一方面由水溶液中H +OH -=10-14,及氨水中:pH=-lgH+=14-pOH=14+lgOH- 得OH -=10b-14(3) 代入(2) 式得:10 b-14=10-=10 b-1410 -a=10a+b-14100=10 a+b-12。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则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

16、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故选 D。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了解教和学的具体情况,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属于教学评价的诊断作用。故选 A。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第二层级是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第三层级是指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故选 B。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

17、、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质量之比为 4:3,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8:9,C 项错误。由图像知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2:3,则二者的平均速率之比为 3:2,D 项错误。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每一个环内电子数为 35+37=36,与石墨层中一个环内电子数66=36 是相同的,故与石墨为“等电子体”,性质类似石墨。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盐酸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后,盐酸的 pH 改变较大,而醋酸的 pH 改变较小,从图上看,对应的为盐酸,对应的为醋酸,A 项错误;b 点溶液的离子浓度比

18、 c 点大,导电性强,B 项正确;由于温度不变,K w 不变,C 项错误;开始时,盐酸和醋酸的 pH 相同,此时 c(H+)相等,但盐酸已完全电离,而醋酸仍有一部分醋酸分子没有电离,故醋酸总浓度大于盐酸总浓度,即 a 点时酸的总浓度较大,D 项错误。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设 10时的反应速率为 v,则 40时反应速率为 33v。根据 v=ct则 40时需时间 t= =2min。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主要是按化学学科的物质、结构和变化三个核心概念来建构化学基础知识的。故选 B。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目

19、标陈述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20 【正确答案】 C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以实验问题解决为主线:当学生进入实验室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盛放氯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有黑色的固体,它是什么?为什么? 可以将这样的素材开发设计成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其核心问题及教学思路为: 加入了铁钉的FeCl2 溶液与未加铁钉的 FeCl2 溶液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在 FeCl2 溶液中加入铁钉就没有 Fe2+? 除了 O2,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将 Fe2+氧化为 Fe3+?除了 Fe,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将 Fe3+还原为 Fe2+? 说一说:你对实验室保存 FeCl2 溶液有什么建议

20、? 以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可以抓住贫血、补血的教学素材,以此为主的教学思路,设计核心驱动问题: 补铁剂中的铁元紊是 +2 价还是+3 价? 补铁剂中为什么加入维生素 C? 补铁剂如何保存? 在补铁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事项:教师在选择和使用素材的时候,一定要贴近核心的教学内容,不要在枝节上做文章,更不要一味贪图素材的丰富,而忽略了素材的作用,要注意素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关系;另外,选取的素材一定要贴近学生,选取学生较熟悉,并且对其学习有帮助的素材,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选取的素材要贴近现实,有新鲜感,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22 【正确答案】 学习原子轨道的科学概念后,学生便于认识原子

21、轨道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在必修阶段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但这是比较低水平的认识,如果有站在量子化基础上的原子轨道概念,学生将会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周期是怎么来的、周期源于能级的划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族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元素周期表不是事实的罗列,而是存在内在的规律的。在必修阶段讨论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如果有比较科学的原子轨道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性质(电离能和电负性) ,帮助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的性质,同时也会影响到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该题目的正确答案是

22、C。正确的解题思路是: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强氧化性。所以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24 【正确答案】 本题解答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忽视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示出强氧化性,使得在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溶液颜色变为黄绿色。四、案例分析题25 【正确答案】 本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鼓励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创设情境,然后推测可行的实验假设,进而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到正确结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探索,最后总结出理论律。26 【正确答案】

23、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探究性学习十分强调问题性。没有问题就无从探究。利用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性学习十分强调过程性。探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多样性。问题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十分强调价值引导。学生要形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形成比较好的思维习惯,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激励,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7 【正确答案】 探究是要以有效问题为基础的,因为问题的有效性是探究的基础。问题的有效性有三点:首先它要具有探究性,没有探究的价值也谈不上探究;其次要有诱导性,要设计一个比较有战略的情境;第三要有价值性,要让学生感觉这个问题具有一

24、定的价值,使他想探究,想搞明白。28 【正确答案】 探究学习实施策略:问题要源于学生生活,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之间的意义,意义学习比无意义学习效率要高。教师应放开学习过程,尽量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如果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些已经论证过的确信无疑的真理或者知识,长此以往,他会形成一种确信无疑的状态,这对学生来讲不是一种开发,而是一种抑制,对于他的思维发展是一种扼杀。重视科学方法,尽量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去参与、去理解、去完成,让

25、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了解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比探究本身更加重要。比如科学认知的方法:观察与思考、归纳与分析、比较与类比等;再比如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实质、从实践到理论这些方法引领,提升学生科学精神。整合教与学的方式,尽量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各种教与学的方式,必须有机穿插、综合,合理运用场景,根据具体场景,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五、教学设计题29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淀粉的水解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通

26、过银镜反应等验证性实验,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通过淀粉水解实验的教学,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然科学不是无中生有,是科学地反映物质的性质和规律。了解“人类的活动能量来自何 方?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起了什么变化,各成分起什么作用?”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懂得合理搭配饮食,学以致用,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0 【正确答案】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的内容为“ 生命的基础能源 ”,是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部分内容为了解性知识,属于常识性内容,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有关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27、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等内容不仅是理解其作用、正确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点应设置如下: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纤雏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初中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在必修 2 中也学习了糖类,但对于糖类及其与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很少涉及,也没有深入地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尤其没有学习醛类物质,对醛类的接触是第一次;对醇类的认识也只有乙醇,没有其他醇的概念,多羟基醛以前没有见过。所以,对葡萄糖结构的认识是有一定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本节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葡萄糖的结构与性

28、质。31 【正确答案】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简单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糖类,内客涉及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并初步介绍了这几类与人类洼活息息相关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糖类物质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以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理念,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材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如“学与问”“科学探究”

29、“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和 “思考与交流”等,还插入了很多精美有趣的图片,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教材设计的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与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内容具体逻辑结构:32 【正确答案】 教学资源建议: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尽可能把实验设计为边讲边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如:银镜反应,糖尿病的检验,淀粉的水解等,均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为随堂实验。利用

30、网络手段,延伸课堂。本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好多生活中的常识和做法与课本知识有关,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教师可借助学校校园网、自己的博客,或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或节假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丰富学科知识。具体参考课外知识建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糖的分类;葡萄糖的分子结构;葡萄糖在人体中的转化;葡萄糖的工业制法;为什么人不能消化纤维素;纤维素的水解实验。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事例。本章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能够改变生活,使课堂鲜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3 【正确答案】 教学方

31、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本节内容的特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突出糖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学生活动较多,知识拓展多,体现“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本节共有“实验 ”1 个,“资料卡片”2 个,“科学探究”1 个,“ 实戳活动”1 个。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教学中应往意:可用史料创设情境可采用以下的史料引入:美国著名科学家波林从遗传来看不会在长寿者之列。他的父亲 34 岁就故去了,母亲也才活了 45 岁。卑在 1940 年,他就被诊断患了一种严重的肾病。这在当时就等于是死刑判决书,波林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此后的,12年里,他严格注意饮食,最后

32、终于战胜了病魔,他实际上等于同死神周旋了半个多世纪,最终于 1994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自己的农场去世,享年 93 岁。就是这样的一段史料,使我们看到日常饮食平衡的重要。“一个人健康的必要条件是其所需分子以所需数量在所需时间存在于身体所需的部位。”莱纳斯波林的这句话成了新科学的箴言。让学生从史实中体会到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全面摄取多样营养,保持膳食平衡对于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使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例如:实验活动用瓜果蔬菜等做淀粉遇碘变蓝实验;利用糖尿病试纸做糖尿病检测的实验等。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例如:通过实验,探究配置银氨溶液中滴加氨水的量与实

33、验的成败,以及安全性的关系;做淀粉的水解实验时,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或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同时,教育学生在实验时并不是试剂加得越多越好,有时会适得其反。结合日常生活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本节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意识,能够用学科知识对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如;人体发胖与膳食的关系,淀粉咀嚼时为什么会有甜味,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为什么适当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健康,等等。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化学就在身边,体会化学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复习时,可与学生_起总结、概括、列表比较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有关知识(比较内容可包括化学式、分类、性质、存在、生理作用、工业上的应用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