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897957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Al(OH) 3(B)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溶液:2Cl -+2H2O Cl2+H2+2OH-(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 2+2OH- ClO-+Cl-+H2O(D)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 3+2H+Ca 2+CO3+H2O2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 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32-(B) c(H+)=110-13m

2、olL-1 的溶液中:Mg 2+、Cu 2+、SO 42-、NO 3-(C) 01 molL NH 4HCO3 溶液中,K +、Na +、NO 3-、Cl -(D)01 molL FeCl 3 溶液中:Fe 2+、NH 4+、SCN -、SO 42-3 在一定缓冲比范围内,缓冲溶液才具有缓冲能力,其对应的 pH 范围为缓冲范围,缓冲范围的 pH=( )。(A)pK a1(B) pKa2(C) pKa05(D)pK a0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的不合理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作阳极,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

3、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5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且安全的是( )。 6 化合物 CH3COCH2CH(CH3)2 的质子在核磁共振波谱中有 ( )组信号峰。(A)2(B) 3(C) 4(D)57 图 1 是 A、B 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 与 B 互为同分异构体(B) A 与 B 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 A 与 B 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 与 B 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8 科学研究证明,固态 PCl5 的空间构型

4、由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两种离子构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Cl 5 晶体由PCl 4+和PCl 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 1:1(B) PCl5 晶体由PCl 32+和PCl 22-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 1:1(C)固态的 PCl5 全部都是共价键,可看作是离子晶体(D)固态的 PCl5 不具有导电性9 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 )。 C6H5OH ROH HCl RCOOH H2O H2CO3(A) (B) (C) (D) 10 COCl2(g) 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COCl2转化率的是( ) 。 升温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增加 C

5、O 浓度 减压 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A)(B) (C) (D)11 下面描述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B)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C)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D)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12 在学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出来,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 预测策略(D)练习反馈策略13 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

6、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成长纪录档案袋评价14 教师在讲述硅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沙子、玛瑙、玻璃等内容的录像,这种教学的设置方法属于( )。(A)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B)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入手,创设情境(C)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D)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15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B)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C)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D)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16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

7、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17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标本(B)电影(C)电视(D)投影18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19 “操作规范,注重示范” 这一要求适用于( )。(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20 ( )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A)常模参照(B)目标参照(C

8、)诊断性(D)形成性二、简答题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 实验化学” 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2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是什么?23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哪些发展?23 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是高中阶段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生活中对于钠的相关应用也极为广泛。请结合化学相关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4 简述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25 请以钠与水的反

9、应为例,说明如何采用观察、实验和思考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学习钠和水这一化学反应。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如图 5 所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22H22O6 B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C1 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 5 mol NaOH 反应 D既可以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答题情况如下:选择 A 的几乎没有,选择 B 的占 72,选择C 的占 8,选择 D 的占 20。 根据上述信

10、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27 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 金属化学性质 ”的教学过程实录。【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学生】观察并闻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11、?【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实验记录】略【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科学探究】1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2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3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

12、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分组实验并讨论】略问题:29 根据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哪些,并对这些方法做简要介绍。30 结合材料,说明案例中张老师所选择的的教学策略的优点和不足?31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3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

13、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片段节选:请分析下列 3 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以下反应: 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物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又如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非

14、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从它们的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1 个电子,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2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 7 个电子也可获得 1 个电子而形成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表现为被氧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失去(或偏离)电子的过程;还原反应表现为被还原的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其实质是该元素的原子获得(或偏向)电子的过程。 要求:3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实质是什么?33 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4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5 设计教学思路和教

15、学板书。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氨水中的电解质一水合氨是弱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 项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溶液,会形成氢氧化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 Cl2 +H2 +Mg(OH)2 ,B 项错误;c 项反应原理符合事实,拆写正确无误。醋酸是弱电解质,应该写为化学式,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pH=1 的溶液呈强酸性,弱酸根离子 CO32-不能共存,A 项错误;c(H+)=110-13molL 的溶液呈强碱性, Mg2+、Cu 2+和氢氧根离子

16、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NH 4HCO3 和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所以能共存,C 项正确;Fe 3+、SCN -能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铁离子,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酸和盐浓度相等时,缓冲液的缓冲效率最高,比例相差越大,缓冲效率越低,缓冲液的一般有效缓冲范围为 pH=pKa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铜片作正极,表面出现气泡,A 项正确;在该电解池中,阳极材料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极要用锌片,反应时失去电子,被氧

17、化为锌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到阴极处,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Zn ,所以阴极材料铁表面出现一层锌, B 项正确;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 3CuCl 2+2FeCl2,不会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所以 C 项不正确;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锌粒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Zn+CuCl 2ZnCl 2+Cu,即在锌片表面附着铜,与盐酸电解质溶液一起构成原电池,所以气泡放出速率加快,故 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天然水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盛冷水的烧杯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即蒸馏水,沸石

18、可防止爆沸,A 项正确;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B 项错误;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获得氯气,二氧化锰要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C 项错误;对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D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几种不同的质子,则在核磁共振波谱中就有几组信号峰,CH3COCH2CH(CH3)2 有 4 种不同的氢质子,则有 4 种不同的信号峰。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明显看出 B 物质比 A 物质多一个碳原子,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 项错误;A 物质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 物质不能,B 项错误;二

19、者都含有苯环,且 A 含有羟基,B 含有羧基,故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项正确;A 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气,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正四面体构型的粒子只有 AB4 型,正八面体只有 AB6 型,根据 PCl5的化学式,并结合题干中信息可知,PCl 5 晶体由PCl 4+和PCl 6-构成,且离子数目之比为 1:1,A 项正确,B 项错误;PCl 5 在固态时由两种离子构成,属于离子晶体,两种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 项错误;D 项中该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不导电,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HCl 是强酸,其酸性最强;RCOOH 可以和碳酸盐

20、反应生成羧酸盐、CO2 和 H2O,所以 RCOOH 的酸性大于 H2CO3;同理可知H2CO3、C 6H5OH、H 2O 的酸性强弱顺序比较是 H2CO3C 6H5OHH 2O 又因H2O 和 Na 反应比 ROH 和 Na,反应剧烈,所以酸性大小为 H2OROH。所以 B项正确,故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反应 COCl2(g) CO(g)+Cl2(g) 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 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OCl 2 转化率增大, 符合;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COCl 2 转化率不变,不符

21、合; 增加 CO 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Cl 2 转化率减小, 不符合; 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OCl2转化率增大,符合; 加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移动方向,COGl2 转化率不变,不符合;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物质分压减小,平衡正向移动,COCl 2 转化率增大,符合。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 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D 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注重的是眼、耳、口、手、脑等感官同时被调动起来,通过观、听、闻、动、说、感知等来帮助记忆。知识结构化策略是指把所学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

22、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组块,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其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以及事实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出自己的预测的学习策略。练习一反馈策略主要是通过练习查漏补缺。题干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种形式属于即时表现评价中的课堂提问交流,即在讲授过一定段落以后,教师通过提问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知识的建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拓展或补缺。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教师采用的这种教

23、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属于学科与生活相结合。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概念的建立、化学现象的原因解释、化学原理的揭示等一般运用讲授法。故本题选 C。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标本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电影、电视、投影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操作规范,注重示范。演、讲结合,启迪思考。简易快速,按时完成。保护环境,注意安全。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目标参照

24、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团体的平均分数为标准,所谓常模,一般是指某一学生群体已达到的平均成绩。诊断性测验是在学期、学年开始,或一门课程、一个单元的学习开始之前进行的测验。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测验。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科学性、安全性、简约性、环保性、经济性、创新性。22 【正确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原料进行选择;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待用或待测物质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推测可能的实验过

25、程或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比较或实验验证确定最佳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对实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之处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所用仪器和药品;对中可能出现的其他错误和意外问题以讨论形式列出。23 【正确答案】 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的发展: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24 【正确答案】 元素化合

26、物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策略如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增强感性认识;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凸显物质性质的思路方法,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5 【正确答案】 钠与水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尝试运用钠的已有知识解释反应现象,并对该反应的产物做出推测,即提出假说(依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气或氧气);然后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实验方案: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收集的气体能被点燃);最后验证假说,从而获得正确的实

27、验结论:2Na+2H 2O2NaOH+H 2 。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策略,不但能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更高,还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使结论的获得与具体的情境、过程有机结合,增进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B27 【正确答案】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22H24O6,A 项错误。该有机物含有苯环,可以催化加氢;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B 项正确。该有机物含有 2 个酯基和 1 个酚羟基,1 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 3 mol NaOH 反应,C 项错误。该有机物含酚羟基,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28、;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D 项错误。28 【正确答案】 学生误以为该有机物在 NaOH 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醇羟基也可以与NaOH 反应,导致错选 C。学生认为酚羟基可以与 NaHCO3 反应,不知道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导致错选 D。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和比较法。所谓的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

29、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30 【正确答案】 案例中张老师主要采用的是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优点:这种教学策略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不足: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31 【正确答案】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为

30、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五、教学设计题32 【正确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偏移)。33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和偏移),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氧化” 和“还原”这一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34 【正确答案】 重点: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会用“双线桥” 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35 【正确答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去(或偏离 )电子 还原反应:失氧化合价降低得到(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判断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三、本质: 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