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2134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 , “根本原因”常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发展,故答案为 B。答案:B2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国有 B土地集体所有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

2、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由材料信息“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 B 项正确。答案:B4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题干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 A 项;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

3、“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 项正确;C 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 D 项。故答案2选 B 项。答案:B5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廛:chn,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和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解析:材料反映了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状况。租佃制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6阅读材料,

4、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材料二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 “永远耕种” ,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

5、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 。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

6、中“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得出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根据材料一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得出政府财政收入3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得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二中“永佃权”得出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7、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2)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的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基础巩固1 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n,佃,治理)甫田(tin)(大田),维莠(yu,杂草)骄骄。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解析:本题考查

8、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历史,故 A 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的主要是农民治私田而不治公田的现象,故 B 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故 C 项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 ,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要分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题中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答案:D43宋代王若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

9、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这段材料说明 ( )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解析:根据“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自由选择雇主的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C能力提升4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 年)秋七月,初税亩。 ”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

10、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题中材料描述了鲁国初税亩的具体征税方法,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所以本题选 D 项。答案:D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 “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 ,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 ,那些“兼并之财皆我之物” 。可见国家不

11、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答案:C6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 “田典” “部佐”“田啬夫”等。这种体系说明( )A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5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秦朝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提到的都是管理国家土地或农事的官吏。封建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太多,必须配备自成体系的农官系统,故 B 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答案:B7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地主与皇帝的

12、矛盾十分尖锐解析:专制王朝抑制土地兼并是为了维护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封建王朝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来源,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8(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上述现象有利于 (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可知,租佃关系下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松动,故 A项错误;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力度逐渐降低,故 B 项错误;“

13、减轻对农民的剥削”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江淮之民)其十之一,则坐拥一县之田,役农夫,尽地利,而安然食租衣税者也”可知,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兼并使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并逐渐依附于佃户,故 D 项正确。答案:D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 主 康海多6租田人 张文信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

14、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两和立契书”体现了公平诚信、自主自愿的契约意识,故 D 项正确;此田契为孤证,不能证明土地租佃在全国的推广,故A 项错误;“开始”说得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均田制”为国家授田、百姓纳税的土地国有制,与本题无关,故 C 项错误。答案:D10下面各图(注: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准确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 )解析:随着时间推移,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越来越低。答案:B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材料二材料三 “围剿公田”材料四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15、,奴婢依良。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授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7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3)解读材料三图片信息,探究“围剿公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探究材料四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并分析能否达到其目的。解析:(1)(2)由图片信息和标注文字可得。(3)回顾课本所学知识。(4)根据材料授田耕种可知均田制,然后分析其实质。答案:(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集体耕种,平均分配。(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名义上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各国进行改革。(4)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时期继续实施。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