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92136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情况有变化,导致变化主要是因为( )图 1 苏俄人民在俄共(布) 图 2 1920年 苏俄 发 生 示 威 游 行领导下,奋起保卫祖国。图为第一批红军队伍开赴前线,旗上写着“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战争结束,形势发生变化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图 1 表示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图 2 指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答案:A2列宁在 1922 年 3

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说:“我们已经退却了一年。我们现在应该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部署力量。 ”材料表明,列宁( )A认为新经济政策还不成熟B认为苏俄经济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C将对新经济政策重新定位D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弊端已经完全暴露解析:列宁主要强调“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是重新部署力量” ,没有认为新经济政策还不成熟,故 A 项错误;“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说明经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已经达到了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果,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新经济政策重新定位,只是提出在达到一定的目标后要制定新的目标,故 C 项错误;

3、题干中没有提及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故 D 项错误。答案:B23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 A、B 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 C 项;一个钾矿矿井由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 D 项正确。答案:D4 “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认为,苏

4、联工业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基于工业部门内部的积累机制,而是运用行政力量以“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中“抽取”剩余投入工业的结果。这一模式( )A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吸取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经验C推动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苏联的工业化解析: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的要求,D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A 项错误;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是通过殖民扩张完成的,B项错误;苏联模式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经济的整体持续发展,C 项错误。答案:D5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5、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体现了苏联急于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愿望。受此思想的影响,苏联集中国家力量发展经济。该思想推动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的形成,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B6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3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

6、社会的认同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深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从材料信息看,人们比较喜欢幻想型影片,幻想着富人能被感化而帮助孤儿,这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反映了人们渴望得到幻想型影片中那样的慰藉,故A、B 两项与材料不符;由所学可知幻想型影片不属于现代主义艺术,排除 D 项。答案:C7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解析:四个选项均能不同程度地稳定社会秩序,但效果

7、最好的是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故选 D 项。答案:D8罗斯福新政时期某首歌的歌词中写道:“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 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 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解析: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实行社会保障,挽救了经济危机,但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会出现“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的现象,故 B 项正确。答案:B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

8、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解析:工业革命以来倡导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流行,故选 C 项。4答案:C10下表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简表。 ”对此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时间 英国 法国 联邦德国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1950 年 2.8 4.5 7.9 3.3 9.1 5.6 3.91960 年 2.9 5.7 4.4 4.3 10.5 5.3 5.6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

9、时代”B经济发展出现“滞胀”现象C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D美、西欧、日经济竞争加剧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得到发展,尤其是西欧、日本整体上发展,A、C、D 三项说法正确。答案:B11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

10、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不得不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干预,A 项与此相符;B 项是经济调整方式之一,不是目的;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缩减福利,C 项错误;此举意在更多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而非恢复到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D 项错误。答案:A12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解析:“自由放任”政策是罗斯福新政之前各国普遍采用

11、的做法,故 A 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做法,政府过多的干预导致经济滞胀,故 B 项错误;1973 年出现经济滞胀后,各国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正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符合 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国家的现实,故 D 项错误。5答案:C13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 3 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 3 倍的钱。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解析:社会福利制度

12、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故 A 表述错误。答案:A14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苏联的经济建设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D 项正确。A 项错在“苏俄” ,排除;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 项错误,排除;C 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15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

13、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A 项。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故 B 项排除;6此措施并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故 D 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16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

14、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开创性” “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17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

15、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故选 D 项。答案:D18据统计,美国在 18 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 40%以上到 19 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 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 20 世纪 50 年代,大概 1954 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解析:材料显示了三次科技革

16、命后美国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显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产业的转移无关,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A19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也出现了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7A用经济方法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

17、节作用,故 A 项正确。答案:A20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 。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解析: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工业,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农业改革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 ”可知,当时苏联政府意识到了计划体制的弊端,故 B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政治倾向并未发生转变,故 C 项错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然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

18、,故 D 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21 题 12 分,22 题 14 分,23 题 14 分,共 40 分)2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材料二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 ,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

19、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 “共产主义代理人” ,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 ,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4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 “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4 分)解析:(1)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体制多角度对比新经济政8

20、策与斯大林模式。(2)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招致他们的抨击,要从限制资本家的“自由”和损害资本家的“短期利益”等角度答题。例如在工业方面限制资本家的无序生产,增加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等。(3)综合上述材料可看出政策要不断调整并注意民生问题,从多方面考虑。答案:(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措施: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 ;加强社会保障。根本原因: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启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

21、善;需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回答 2 个即可)22(14 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

22、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4 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5 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5 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相关知识从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的利用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论证。第(3)问,注意题眼“经济运行模式” ,在此基础上从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角度全面分析。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

23、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9(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

24、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23(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摇篮到坟墓”瑞典社会福利体系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 90%由国家负担,16 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医疗保险: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 50%90%的补贴养老金:65 岁及以上的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失业补贴: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 75%材料二 英国曾一度被奉为福利国家的典范,在公平与效率这座天平上,英国则偏向公平,失去了应有的效率,这就导致了“英国病

25、” 。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主政期间,她曾大力削减英国福利制度的开支,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例如她要求英国失业的人,必须主动接受再就业的培训。如果拒绝再就业培训与寻找工作,就等于自动放弃英国福利保障金的领取资格。其结果是喜人的,英国经济有了稳步的发展,但其不断加大的社会矛盾,与中产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无实质性改善的问题逐渐提升,从而衍生了诸多问题。百度百科撒切尔材料三 随着市场的发育,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虽然穷人生活也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差距太大而愤愤不平的感觉越来越普遍,此时社会就必须转型了,由强调效率转向强调公平。现在的中国大概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政府中还有廉洁问题,尤

26、其不能搞太多的福利。因为福利是由政府分配的,在分配福利中政府是有利可图的。应该尽量让市场发挥作用。随着政府廉洁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社会福利,让更多的公共资源让政府来分配。所以,福利国家适合于高收入、政府廉洁的国家。10茅于轼“福利国家”的误会材料四 一家博客网站上曾经流传过这样的一首诗歌:“加拿大,大家拿,福利国家实在是好得顶呱呱。国土大,人口少,资源多,富国家,你就是不拿,不拿白不拿。干半年,养一年,自有失业保险等着你去拿,你咬牙苦干硬挺到底为的是个啥?还不如索性不干,躺倒上拿。坐着吃,躺着喝,养了儿孙再继续拿。填填表,装装蒜,社工会教你如何去拿。高学历,高收入,高税收,希望把饼来做大,

27、政府却债台高筑,大饼分得苦哈哈,别羡慕富,莫埋怨穷,就看你想拿不想拿和会拿不会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和福利制度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高福利政策带来的社会弊端。(4 分)(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观点对吗?为什么?(4 分)解析:第(1)问回答原因时结合课本知识即可,根据表格中提到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补贴归纳。第(2)问回答时注意正反两方面。第(3)问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不能过分夸大其积极或消极作用。答案:(1)原因: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战后各国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战后各国转入经济建设和经济复兴的要求。现代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立法保障、政府作主导。(2)弊端:较高的福利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滋生腐败。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政府财政负担,造成财政赤字。失业率上升。(3)不完全正确。因为福利制度一方面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和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ISO 887-2006 Plain washers for metric bolts screws and nuts for general purposes - General plan (ISO 887 2000 + Cor 1 2006)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ISO 887 2000 + AC 2006-.pdf DIN EN ISO 887-2006 Plain washers for metric bolts screws and nuts for general purposes - General plan (ISO 887 2000 + Cor 1 2006)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ISO 887 2000 + AC 2006-.pdf
  • DIN EN ISO 8871-1-200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1 Extractables in aqueous autoclavates (ISO 8871-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pdf DIN EN ISO 8871-1-200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1 Extractables in aqueous autoclavates (ISO 8871-1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pdf
  • DIN EN ISO 8871-2-201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2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SO 8871-2 2003 + Amd 1 2005) German v.pdf DIN EN ISO 8871-2-201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2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SO 8871-2 2003 + Amd 1 2005) German v.pdf
  • DIN EN ISO 8871-3-200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released-particle count (ISO 8871-3 2003) German version E.pdf DIN EN ISO 8871-3-2004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3 Determination of released-particle count (ISO 8871-3 2003) German version E.pdf
  • DIN EN ISO 8871-4-2006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4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SO 8871-4 2006) English version .pdf DIN EN ISO 8871-4-2006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4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SO 8871-4 2006) English version .pdf
  • DIN EN ISO 8871-5-2017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5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ISO 8871-5 2016) German version EN ISO.pdf DIN EN ISO 8871-5-2017 Elastomeric parts for parenterals and for devices for pharmaceutical use - Part 5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ISO 8871-5 2016) German version EN ISO.pdf
  • DIN EN ISO 8872-2003 Aluminium caps for transfusion infusion and injection bottle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SO 8872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8872 2003 German an.pdf DIN EN ISO 8872-2003 Aluminium caps for transfusion infusion and injection bottles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ISO 8872 2003) German version EN ISO 8872 2003 German an.pdf
  • DIN EN ISO 8892-1995 Oilseed residues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residual hexane (ISO 8892 1987) German version EN ISO 8892 1995《油料种子残渣 己烷总残留量的测定 (ISO 8892 1987) 德文版本 EN ISO 8892 199.pdf DIN EN ISO 8892-1995 Oilseed residues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residual hexane (ISO 8892 1987) German version EN ISO 8892 1995《油料种子残渣 己烷总残留量的测定 (ISO 8892 1987) 德文版本 EN ISO 8892 199.pdf
  • DIN EN ISO 8894-1-2010 Refractory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 Part 1 Hot-wire methods (cross-array and resistance thermometer) (ISO 8894-1 2010) German vers.pdf DIN EN ISO 8894-1-2010 Refractory materials -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 Part 1 Hot-wire methods (cross-array and resistance thermometer) (ISO 8894-1 2010) German vers.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