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巴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A 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表示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片段复制并发生改变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 该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不能遗传给子代植株C. 该细胞的子代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D. 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有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拟南芥体细胞中某个基因片段发生改变的过程,经过该过程后所形成的两个基因片段都比原先的基因缺少一个碱基对,这属于基因突变。【详解】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该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后代时,
2、可以遗传,B 错误;该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会导致子代遗传信息发生改变,C错误;若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该位置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这就会导致翻译过程提取终止,D 正确。【点睛】注意:突变基因在体细胞中不是一定不遗传,它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突变基因只要遗传给后代,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B. 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易位均可导致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等位基因D.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答案】A【解析】2【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
3、型及基因突变的意义,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的能力。【详解】由于不同基因型可以表现为相同的表现型,所以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A 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易位不能导致基因重组,B 错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等位基因,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 错误.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性状,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组合,D 错误.【点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
4、分裂前期(四分体) ,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在真核细胞中 DNA 的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转运氨基酸的 tRNA 由三个核糖核苷酸组成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DNA 通过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DNA 分子复制的条件:模板(DNA 分子两条链) 、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酶(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 、能量(ATP) ;2、基因控制蛋白
5、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而翻译是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真核细胞 DNA 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错3误;因为活细胞中都需要一些相同的蛋白质和酶,如 ATP 合成酶等,所以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正确;翻译过程的模板是 mRNA,场所是核糖体,如果模板mRNA 相同,则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正确;tRNA 呈三叶草结构,是由多个核苷酸组成的,其中一侧的三个相邻碱基构成反密码子,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正确
6、。因此,说法正确的有,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表达过程,明确凡是有 DNA 的场所都可以进行 DNA 的复制、转录等活动,知晓转运 RNA 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若干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4.波斯猫很惹人喜爱,它长有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A. 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B. 基因重组的结果C. 基因突变的结果 D. 环境改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猫的变异为素材,考查对几种变异的理解,意在考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详解】黄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
7、性状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只猫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A 错误。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该题只涉及一个性状,即猫眼的颜色,因此不是基因重组,B 错误。黄色和蓝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因此一只猫一只黄色的眼睛和一只蓝色的眼睛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C 正确。该题没有涉及诱发变异因素,不能确定是环境改变的结果,D 错误。【点睛】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涉及的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8、,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因此产生新的性状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对于4性状的影响较大,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5.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 DNAC. DNA 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D.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 mRNA 和蛋白质一定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
9、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 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不论是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其内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 正确.C、DNA 复制过程中,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 错误; D、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内的细胞中的 mRNA 和蛋白质相同,D 错误;6.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实例与原理相符的是( )A. 无子西瓜的培育基因重组 B. 高产青霉菌株基因突变C. “黑农五号”大豆基因重组 D. 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10、比较如下: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5得到纯种)优点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详解】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
11、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 错误;高产青霉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 正确;“黑农五号”大豆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C 错误;培育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方法是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识记不同的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进而结合题干实例进行分析。7.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是一种最常用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诱变育种可加速生物育种进程,定向改变生物性状C.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也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D.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
12、生物获得新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是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详解】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从而把不同的优良性状基因集合到一个个体上,形成双优品种,A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B 错误单倍体是指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细胞中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可能有同源染色体,C 正确6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不是直接导入,D 错误【点睛】易错点:单倍体不等于一个染色体组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13、,且都能稳定遗传给后代B. 对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子代植株不能表现为无子性状C.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可以采用连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的新物种D. 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对显性性状个体采用测交方法可选出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育种就是根据人们的意愿把能控制生物的某种性状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细胞内,实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由于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生物并不能保证都是纯合子,所以不是都能稳定遗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实现,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杂交育种实质是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实现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系上,该育
14、种过程是在同一物种范围内进行,所以得到的新品系并不是新物种。测交是最常见的测定个体基因组成的交配方式。【详解】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性状,但不能保证都能稳定遗传给后代,A 错误;对三倍体无子西瓜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子代植株仍然是三倍体,所以能表现为无子性状,B 错误;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 F2代可以采用连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的新品种,不能得到新物种,因为新物种与原物种是有生殖隔离的,不能通过有性杂交获得,C 错误;鉴定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一般都采用测交的方法选出纯合子,D 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项 A 和 C、一是把“定向改变”等同于“稳定遗传” ;二是不区分“物种”与“品种” 。9.下
15、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B.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C. 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D. 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答案】A【解析】7【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详解】A. 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 错误;B.
16、 放归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 正确;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 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遗变异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
17、要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10.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乙酰甲胺磷对甲虫进行筛选,不是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B 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具有抗药性甲虫大量繁殖的结果,C错误;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会形成新物种,
18、D 正确。11.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A. 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若为肌肉细胞,则 a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b 处C. 稳态意味着固定不变的状态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环境的稳态能够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而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详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A 错误;若为肌肉细胞,血浆在流经肌肉细胞时,由于细胞吸收部分氧气,氧气浓度会下降,所以,则 a 处的氧气浓度
19、高于 b 处,B 正确;稳态是指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即,D 错误。【点睛】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其他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 Na+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有重要作用B. 血浆中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C. 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D.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正常情况下,借
20、助机体的调节作用,这种变9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Na +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离子,不是细胞内液,A 错误;正常的情况下,血浆的成分维持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维持动态平衡,不是绝对不变的,B 错误;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增加,但为了维持恒温,散热量也增加,C 错误;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分级调节,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D。【点
21、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无论是在炎热的环境,还是寒冷的环境,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基本相等,再根据题意作答。13.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 1000 g 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海水 尿液哺乳动物灌饮 氯浓度(相对值) 排出 氯浓度(相对值)甲 1000 535 1350 400乙 1000 535 165 820A. 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B. 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C. 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D. 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从题中所述的
22、情况分析来看,两种鼠灌饮的海水是相同的,但是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10【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甲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低,且尿量大,说明甲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差,体内的水分流失太多;而乙鼠排出的尿液中氯的浓度较高,且尿量少,说明乙鼠保持体内的水的平衡能力较强,体内的水分流失少。由此说明甲鼠保水的能力较差,乙鼠保水能力强,二者均不能饮用海水,若长时间不饮水,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故选 C。【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动物的保
23、水能力与排尿多少呈反相关” ,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出两种鼠的保水能力大小。14.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B.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C. 、相比,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 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答案】A【解析】【分析】上图中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淋巴,其中细胞外液主要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成分相似,但血浆成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详解】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这里的突触间隙液即为组织液,故 A 正确;、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 B 错误;血浆、组织液、淋巴
24、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 C 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钠离子和氯离子以及蛋白质有关,虽然蛋白质含量大,但钠离子和氯离子数量较蛋白质分子数多,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量,故D 错误;综上所述,选 A 项。【点睛】若渗透压概念理解不到位,则本题 D 项容易出现误判。渗透压是指溶质微粒对水11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分子数目的多少,而非含量的多少,如血浆中尽管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分子数目较少,但钠离子和氯离子含量较低,但分子数目较多,因而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后者决定。15.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B. 人体内组织液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
25、的环境C. 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D. 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A【解析】稳态是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关键得力于体内反馈调节的结果,主要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A 正确;人体内组织液并非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如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就是血浆,B 错误;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同样需要心脏、肺、肾脏等器官以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的参与,C 错误;少数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可以不通过内环境就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生活在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中进行氧气和 CO2的交换,D 错误
26、。16.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剧烈运动后,血液 pH 由 7.42 下降到 7.38C. 胰岛 B 细胞受损出现尿糖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答案】C【解析】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故 A 错误;B、剧烈运动后血浆 pH 值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 7.35-7.45 之间;故 B 错误;C、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故 C 正确;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水分;故 D 错误。故选 C17.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
27、的是12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 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 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 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 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 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 错误。18.2017 年,
28、三个美国科学家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B. 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C. 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D.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9、。【详解】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下丘脑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A 错误;人体各组织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因此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也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B 错误;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13小鼠会出现低血糖,C 错误;依据题意可知,胰腺中存在局部生物钟,而胰岛属于胰腺的内分泌部,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D 正确;本题答案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 ,再根据题意作答。1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
30、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 e 被切断时,刺激 a,机体仍然能够完成反射B.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 d 过程只会发生于细胞核中C. 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胰岛 A 细胞D. 如果该图表示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d、e 为同一种物质,则 a 为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b 为突触间隙、c 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反射弧及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要求学生细心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
31、基础知识做出正确判断。【详解】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 e 被切断时,反射弧不完整,刺激 a,机体不能够完成反射,A 错误;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 d 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中,B 错误;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不受垂体的调节,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 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不可能胰岛 A 细胞,C 错误;如果该图表示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d、e 为同一种物质,则 a 为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的膜、b 为突触间隙、c 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神经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
32、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0.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 E 表示感受器、A 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14A.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 A、E 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 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 处进行电刺激,则 B 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 C 处释放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B、C、D、E 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由于兴奋在神经
33、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 A 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 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 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 错误;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 B 处,使 B 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 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 C 处释放递质,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
34、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 PM2.5 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 PM2.5 的推测正确的是A. PM2.5 进入人体肺泡中即进入了人体的内环境B.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将导致血浆最终呈酸性C. PM2.5 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兔疫缺陷症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15【答案】D【解析】【分析】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细胞外部环境;内环境具有一定的
35、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详解】A. 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 错误;B. 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 错误;C. PM2.5 可能成为过敏原,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不属于免疫缺陷病,C 错误;D.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大脑皮层,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
36、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A. 激素调节 B. 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 D. 免疫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等)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详解】组织胺属于化学物质,不属于激素,因此 A 错误,B 正确;根据题干中信息,此种调节方式未涉及到神经系统,也未涉及到免疫系统,因此,C、D 错误
37、。【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组织胺属于体液调节,不属于激素调节,因为组织胺不是激素。23.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6A. 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B. 某人摄入了较多的碱性食品后会使血浆的 pH 明显上升C. 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D. 增加尿液排出量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如果
38、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A 正确;由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的 pH 不会明显上升或降低,B 错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C 错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是汗液的蒸发,D 错误。【点睛】注意:呼气、排尿和排便可以散失一部分热量,但不是散热的主要途径,散热的主要途径有: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24.科研人员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丙 3 组,向甲、乙 2 组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甲、乙 2 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丙组未出现这些症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直接
39、给甲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B. 给乙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有利于缓解症状C. 给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能大幅度增加尿量D. 通过该实验能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题意,与丙组小鼠对照,给禁食的甲、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从而导致甲、乙组小鼠血糖含量低,进而供能不足,所以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如果这时给两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则有利于缓解该症状;如果给这两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由于胰高血糖素有升血糖的作用,所以也有利于缓解小鼠的症状。17【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甲组小鼠因注射胰岛素,使其血糖含量降低,如果直接给该组小鼠注射葡萄糖,则
40、有利于缓解小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A 正确;同理,因为胰高血糖素有升血糖的作用,如果给乙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同样会缓解该组小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B 正确;给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只是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而内环境中渗透压并不会明显降低,所以不会出现大幅度增加尿量的现象,C 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确可以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D 正确。【点睛】注意:分析本题关键在于要结合选项才能厘清实验设计的思路以及要达到的实验目的等。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
41、物可以疏花疏果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 属于植物激素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应用,意在考察学生识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详解】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正确。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组织器官,乙烯合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促进果实成熟,错误。生长素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可以疏花疏果,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正确。2,4-D、乙烯利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错误。切除顶芽
42、,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积累,使其生长受抑制,正确。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正确。【点睛】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18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26.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 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C. 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43、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B 项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因此人们根据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C 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D 项错误。2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防止柑橘未经采摘而提前脱落B.
44、 可向未完成受粉的水稻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C. 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可能出现矮化植株D. 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离体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所以农业上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不促进结种子,对于茄果类蔬菜可以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增产,对于收获种子的作物不起作用;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植物组织培养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者用量的比例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分化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
45、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19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详解】A. 生长素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A 正确;B.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水稻收获的是种子,不能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提高未完成正常授粉的水稻的产量,B 错误;C. 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出现矮化,C 正确;D. 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离体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
46、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及应用实例。28.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其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抑制B. 赤霉素施用过多引起植物疯长,体现赤霉素的两重性C. 植物的幼芽和幼根都能产生乙烯D. 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某植物,可防止其叶片的脱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涉及到生长素的作用,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赤霉素能够使植物疯长,出现恶苗病,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出乙烯,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
47、和脱落。【详解】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侧芽的生长,A 错误;赤霉素施用过多引起植物疯长,不能体现两重性,B 错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乙烯,所以幼芽和幼根都能产生乙烯,C 正确;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 错误。【点睛】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还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够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够疏花疏果,也能够防止果实脱落,既能够促进生根,又能够抑制生根。29.下列对于细胞代谢产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0A. 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的激素在首先核糖体合成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
48、体结合具有特异性C. T 细胞合成的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 根尖分生区细胞合成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脂质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酶、受体、抗体和载体等都具有特异性;溶菌酶由非免疫细胞合成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详解:在动物体内促进生殖细胞形成的激素是性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其合成与内质网有关,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A 错误;特定的神经递质与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所以具有特异性,B 正确;溶菌酶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不是 T 细胞合成,C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不能促进细胞分裂,而是促进细胞
49、伸长生长,D 错误。点睛:本题易错点在于溶菌酶由非免疫细胞合成,如唾液腺细胞。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增加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C.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D.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答案】B【解析】在培育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数目的增加,改变染色体数目的是秋水仙素,A 错误;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B 正确;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脱落酸只能加快果实脱落,C 错误;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发育的是生长素,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比较识记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31.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苯乙酸、吲哚丁酸是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21B. 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