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3181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秦汉时期实行的爵禄分离的爵秩制中,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说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故选 A;“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说明当时已经确立了官僚政治,故 B

2、的说法错误,故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封建等级制度问题,故排除 C;题干没有提到选官用人制度,而是说到了官员的待遇问题,故 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2.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 ,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 、 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A. 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 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C. “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D. 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答案】C【解析】“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等字眼意在强调材料意在反映“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即选 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尚未

3、形成,西周初年的疆域并未东至洛邑,2选项 A、B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中“必须”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 C。3. 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 ,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 。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由此可知( )A. 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 B. 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 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 D. 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重于粪桑” “一枝桑必争护” “半岁所食,悉仰商贩”材料主旨,即体现“南宋杭州富阳县市场意识比较浓厚” 。据此,可知:

4、AB 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D 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C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宋时期商业发展状况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反映出餐饮业的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 D项。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 A项;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

5、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排除 C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 D项。5.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3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唐代和宋代的宰相人数明显多于前面的朝代秦和西汉,这是由于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被分权,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故排除 C;明朝虽然宰相人数少,只有四位,但是因为明初就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也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 B的说法符合题意,所以选

6、B而排除 D;中国古代宰相的权力总体上是不断被削弱的趋势,但是在元朝还是有所加强,故 A中的“持续削弱”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A。6.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 ”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7、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说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技艺不传外、不传女,其的传承相对的封闭,故 B正确;A4出现在明朝;中压抑错误,是鼓励;D 主要是官府使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名师点睛】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7.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

8、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即古代的士农工商只是从事职业不同,他们道是相同的,结合所学可知,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 B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故 A项错误;C 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 ;D 项材料无法体现,也没有史实证明王守仁的观点“为明清思想家所

9、继承” ,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四民异业而同道” ,联系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解答即可。8.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新的专制主义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A.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 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欧洲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D. 郑和船队开启世界远航之旅【答案】B【解析】5【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的是经济领域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 B项正确;ACD 三项分别发生于思想、科技、外交领域,均不是“中国近代化

10、”的主要因素,故排除。9.担住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义和团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发生在 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故 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可以得知, 辛丑条约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升为外交部,位列六部之上,因此此次事件

11、是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根据“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得知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 ,故 B项正确;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 1919年,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 C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 19241927 年,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 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 “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 ,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六十年以前应该是 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在随后的六十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了“上千次互相误解”

12、,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 ,即义和团运动。10.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6湖北 汤化龙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 谭延闿推动湖南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 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B.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 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D.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立宪派

13、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 D项。立宪派的活动并不是投机,而是对革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排除 A项;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而不是立宪派,排除 B项;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立宪派,排除 C项。【点睛】材料中立宪派之所以参加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宪派中的一些人士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而投入了革命这一方。 “预备立宪”中的“皇族内阁”的闹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这其中就包含部分立宪派人士。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

14、其中 19211935 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7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 1921年到 1935年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共成立之后的 15年,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而 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国成熟的标志。故选 B。A 项错误,五四时期是1919年开始的;C 项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 1927年到 1937年的时间;D 项星星之火,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时12.美国 1787年宪法

15、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 ,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 ”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

16、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 ,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 C项正确。AB 项不符合题意;D 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1787 年宪法13.“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8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美国1787 年宪法C. 法国1875 年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可知,这里指的政体形式应该是君主立宪制,故排除 ABC;由“非平

17、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可知是指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故选 D。【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14.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边疆观”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边疆观” ,另一种是地理上的“边疆观” 。对以下两幅地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 两幅地图体现的“边疆观”并无本质区别B. 英国的“边疆观”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C.

18、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中英两国“边疆观”不同D. 清朝的“边疆观”的实质是一种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 ,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 ,二者有本质区别,故 A项错误;9英国的“疆界观”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故 B项错误;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因素,但非决定性因素,故 C项错误;清朝的宗、藩关系,反映的是传统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故 D项正确。点睛:中国清朝的疆界图是由于中国将周边邻国作为自己的保护国,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可以为周边邻国提供保护,现代化的角度来说的话,这种疆界观是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15.亨利,基辛格在世

19、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 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 两极格局的形成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 “接受多元世界”的信息说明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趋势,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结束了大陆战祸,故 D项正确;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是帝国主义国家针对一战分赃会议,当时格局并不是多元化世界,故 A项错误;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符合材料中“转而采

20、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的信息,故 B项错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不符合材料中“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的信息,故 C项错误。16.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 引发了 1789年的法国革命D. 导致了西欧的“价格革命”【答案】A【解析】1016 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 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故 A 项正确;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的是新航路开辟,故 B 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于 1789 年,材料中的现象距

21、法国大革命爆发差 200 年左右的时间, 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故 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故 D 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 A。【名师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白法国货币含银量减少的影响,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实际上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17.“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 ”这说明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 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C

22、. 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传统是欧洲大陆和北美这些国家能够与英国一样进入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因素,故选 B;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说法过于绝对,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实现工业化,而且 A的说法也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A;制度和自然条件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D。18.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一一加油,追上来了 ,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

23、是11A.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B.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D.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文改造完成【答案】B【解析】新中国初期当指 1949年到 1956年,AC 发生在 1958年,时间不符,材料是劳动竞赛而非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D;一五计划是 1953年到 1957年,它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B。19.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 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B. 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C. 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

24、买办D. 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军阀不是在清末而是在民国时期,买办是在鸦片战争后而非文革时期,80 年代是不可能有 QQ的,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 三毛流浪记均可能在民国时期出现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12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时代符号20.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用多种史观评价新航

25、路开辟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 社会史观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全球史观 是世界各地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现代化史观 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项正确;其他组合军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影响21.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欧洲移民表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美国 18211932 3420万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13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移民

26、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是美国,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交通方式的进步为欧洲向外移民提供了条件,故正确;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故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 B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的移民潮22.“九一八”事变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

27、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这表明A. 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B. 重视历史成为国人共识C. 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D. 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答案】D【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深重, “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是因为边疆危机,说明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排除 D;并非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排除 A;材料涉及的是学术界而非一般国人,排除 B;材料主旨并非认为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排除 C。23.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苏区和国统区的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国统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国统区进行贸易

28、,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国统区商人。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14A. 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 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C. 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 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措施都是为了保证与国统区之间顺利的贸易往来,结合当时革命根据地受到国民政府的包围和封锁,可知其主要作用要打破敌人的封锁,故选A;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是要给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或者是减少农民的赋税负担就可以实现的,与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 B;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是有不同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而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没法起到这一作用,故排除 C;D 也与题干中的贸易措施无关,故排除

29、D。24.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 “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C.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D.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答案】C【解析】【详解】题目要求选择“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 ,题干中只有 C中的“法制”属于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故选 C;A 中的主张是要分田给农民,这是要建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与近代性质不符,故排除 A;“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不属于近代性质的主张,且在近代以前就有这种主张存在,故排除 B;D 中的主张是反佛灭佛的主张,这与近代化也没有

30、关联,故 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25.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 ,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 。这表明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15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提到的是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使得我国产茶区扩大,这发生在 19世纪中期,是因为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埠通商,外商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增加所导致的,故选 D;A 不符合史实,因为国内自然经济为主导,对茶叶的需求量短

31、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 A;题干没有体现通商口岸的农业逐渐破产,故 B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贸易逆差问题,故 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点睛】时代特征是我们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关键。考生根据题干中的材料确定出时间和空间,然后据此就可以知道这一时代某一地区或者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阶段特征,所有的试题和选项设计都应该符合该时代的特征,所以选项要符合它才可以是正确的说法,不符合的就错误。然后考生就可以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判断了。这一题就需要考生明确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面临列强对我国的商品输出这一时代特征,然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非选择题(50 分,共三、26 题 24分,

32、27 题 14分,28 题 12分。 )26.“时代与思想的变迁”(1)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 ,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下列历史上儒家的有关言论,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章句上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

33、明夷待访录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16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 ”严复则认为,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在他看来,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 “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 ”孙中山则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

34、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2)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的共同原因。【答案】(1)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秩序混乱,民生痛苦。孟子希望君主能成为臣民的道德表率,施行仁义之道; 西汉前期,君主专制加强。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适应汉代大一统的需要,也有约束君权的意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弊端暴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提出应由学校掌握舆论,以约束君主。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儒家并不否定君主制度,但希望用道德

35、、天意和学校等因素来制约君主权力,防止暴政,施行儒家的仁政。(2) 康有为:将进化论思想与儒家经义结合,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严复:通过比较中外政体,分析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现国民的平等自由;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在多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西方理论的传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儒家关于君主专制的观点和近代人们思想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对材料观点进行论述,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一正君而国定矣”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然

36、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并联系所学,从孟子希望君主能成为臣民的道德表率,施行仁义之道;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神化皇权的同时约束君权;黄宗17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等方面来回答。(2)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 “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出现这些主张的共同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人士的探索、西方理论的传入等方面来回答。27.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

3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 23 亿两白银18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

38、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7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1936 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 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材料三 从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

39、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1943 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仃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摘编自荣维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

40、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答案】 (1)史实: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第二阶段: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原因:计划经济模式的实行;改革开放。(2)原因:政府的专制(权威主义)统治: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尝试失败;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性质。(3)条件:民主制度有所发展;进步力量发展壮大;战时体制下孕育经济现代化的因素;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独立主权。(4)必要条件:民族独立。19【解析】(1)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

41、和政治的民主化。依据材料一可知,中国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从 18601911 年,第二阶段 从 19111913 年。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两个时期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第五、六阶段即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2)中国的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四个阶段进展缓慢。具体原因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府的专制统治、列强的侵略等方面分析。(3)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包括: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

42、,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这说明民族的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建中元年(780 年)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为德宗所看重,后来身居宰相之位。陆贽从政之时,由于藩镇割据,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又复杂,政治斗争已发展为直接的军事对抗。陆贽从维护唐朝的统治出发,先后向皇帝写了近百条奏疏,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

43、主张,如政治上“强干弱枝” 、广泛选拔人才、加强吏治管理、广开言路,经济上“均节赋税” ,军事上选拔将帅、奖惩分明等。唐德宗有时虽能采用陆贽的建议,但对于陆贽的许多重要主张“虽嘉之”而“不能用” , “所用才什一” 。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他的政治作用。后德宗听信谗言,将陆贽贬到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 新唐书的论赞中说他的思想“可为后世法” 。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议论达三十九篇之多。直到明清,一些政治家对陆贽仍然颂声不绝。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陆贽主张的影响。【答案】 (1)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矛盾重重,难以扭转;皇帝的昏庸无能;敌对势力的排挤和阻挠。20(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对藩镇有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皇室的形象;其一些主张被宋代及以后的统治者采用;被后代的政治家广泛推崇。【解析】【详解】 (1)从材料“藩镇割据,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又复杂,政治斗争已发展为直接的军事对抗” “德宗听信谗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2)从材料“政治上强干弱枝 、广泛选拔人才、加强吏治管理、广开言路,经济上均节赋税 ,军事上选拔将帅、奖惩分明” “可为后世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