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93538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八 明治维新专题检测(八)一、选择题1史书载,德川幕府时期“人口从 1600 年的 1 800 万猛增到 1725 年的 2 600 万人口的剧增增加了商品的需求量产品的增加导致了商品的广泛交换,这种交换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以推断( )A人口的增加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B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口的增长C德川幕府时期孕育了日本社会变革的条件D德川幕府的统治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繁荣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冲击了自然经济,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2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现象说明他

2、们(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答案 D解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反映了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19 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A日本门户打开了 B改革时代到来了C民主政治建立了 D扩张战争开始了答案 B解析 长州、萨摩是幕府统治后期支持倒幕的两大

3、强藩,也是明治初期维新运动的主要政2治支柱,它们顺应商品发展的潮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故选 B。A 项与黑船事件有关;C、D 两项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排除。419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 “其弊害大不可测” ,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 D解析 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19 世纪 80 年代明治政府发布“官业下放令” ,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故 D 说法正确。废除

4、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明治维新初期的政策,与题干信息“19 世纪 80 年代初”不符,故 A 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B 错误。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是日本 19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政策,故 C 错误。51869 年 1 月 30 日,明治政府宣布:“除被赐土地以及社寺免税之土地外,各村之地均应作为农民占有之土地。如各种身份不同之人购买土地时,必须派出代理人,村中各吏员务必不加留难。 ”这一规定实质上( )A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化B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C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化D否定了原有的幕藩体制答案 A解析 “各村之地作为农民占有之土地” ,可以随意购买

5、土地,这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和土地买卖的自由。61890 年日本天皇在亲自颁发的教育敕语中说:“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这表明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是( )A教学体系完善 B教学内容西化C注重文化素养 D忠君思想浓厚答案 D3解析 根据材料中“克忠克孝” “此我国体之精华”可看出日本的近代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7明治维新期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措施。下列表述体现这一“奇特现象”的有( )“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

6、人民”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臣民克忠克孝此国体之精华”A BC D答案 A解析 所谓“奇特现象” ,实际上是日本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不同的地方。符合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所以排除含的选项。均符合日本改革的特点。8 大国崛起中说:“1868 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的关键因素是( )A有利的国际环境B明治政府的英明领导C明治维新D对外侵略扩张答案 C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日本崛起的因素,但最符合题干要求“关键因素”的应

7、是 C 项“明治维新” 。9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下列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 )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 重视发展教育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 BC D答案 D解析 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商鞅变法没有重视发展教育,故排除有的选项。410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30 年后强大起来的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要增加先进的军事装备B先进的社会制度是近代化的根本前提C近代化首先是军事上的近代化D先进的生产力要有相适应的土壤答案 B解析 甲午

8、战争日本打败中国说明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力量增强,因此可以说先进的社会制度是近代化的根本前提。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 “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

9、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答案 (1)方式:官办或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离异”: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措施: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军事制度。“回归”: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措施: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 ;在军事上保留了

10、武士道精神5和军国主义传统。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是“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第二小问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 “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第(2)问第一小问“离异”是指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全盘欧化措施,结合所学政治、文化教育、军事上仿效西方进行改革等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回归”是指改革过程中保留日本原有旧文化传统,结合政治上的天皇制度,文化上的“和魂洋才” ,军事上的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分析。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3 年 9 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

11、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欧罗巴州政俗总论材料二 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列举所学史实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

12、度。(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答案 (1)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和颁布 1889 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国力疲惫,人心浮薄。学习西方本末倒置,浮于表面不及本质。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作者认为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是“以快美生活为主意” “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 “一味追营私利” “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等,可从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等方面进行回答。对欧洲的考察,是

13、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6的重要步骤,随后制定宪法,确立政体,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也需要根据材料来回答,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有国力疲惫,人心浮薄。究其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学习西方没有学及本质,而只是学习了表面、肤浅的内容。13阅读下列有关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参与洋务运动的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材料二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

14、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舰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依照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 ,历史上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其痕迹。日本人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历史上大和民族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民族,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所以他们取得了成功。一百多年前的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中国一落千丈,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而日本则一飞冲天,走上了富强之路。这其中的差距在哪里?那就是国家政治体制、教育、工业化之路的差别。当中日两国同时起跑的时候,日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中

15、国则错失了革新图强的机遇,以至于后来国家动荡,军阀混战,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对两国各自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并据此分析导致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答案 (1)相同点:19 世纪中期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都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需要;都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及改革教育。不同点: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影响:洋务运动使中国错失革新图强的机遇,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导致国家动荡和军阀混战。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加剧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因素:改革者个人素质和胆略、改革的深度和措施的落实程度、民族的习俗和传统等。解析 第(1)问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背景、目的和学习内容方面有相同点,但在性质和学7习侧重点上有不同点。第(2)问从国家前途和社会性质角度看影响;从个人素质、改革措施、各自传统等角度归纳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