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935412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二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 1 相比,图 2 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图 1 图 2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限制解析:图 2 工具的设计利用了自然中的水力,节省了人力,故选 C。答案:C2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

2、蔚然成风尚解析:“水乡成一市”是指吴江丝织业的繁荣,而非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故 A 错误;“罗绮走中原”是指丝织品的畅销,而非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故 B 错误;明清时期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则体现在商品经济繁荣下,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所以本题选 D。答案:D3宋代商税率大致为 3%和 2%,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经常“优商” “恤商” 。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材料不充分,仅用

3、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解析:从 3%和 2%的征税来看,低于农业税。从优商、恤商来看,国家不是重农抑商,2而是重视了商业和扶植了商业,故选 B。答案:B4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说:“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处口岸D鸦片的输入严重削弱了国人的购买能力解析:从材料中 1852 年判断是在鸦片战争后不久,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非

4、常强劲。答案:B5近代某学者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 “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 ,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该学者( )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D认为不平等条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解析:材料中该学者并不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只是痛恨洋人利用条约特权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争利,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工艺不兴,制造不讲”说明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工艺、技术,与市场意识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导致近代民族企业

5、发展受到阻碍,故 D 项正确。答案:D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 。它(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A BC D解析:中国的厂矿内迁,首先有利于中国工业的资源、技术的保存不被掠夺,为抗战作了物质保障。其次,工厂的内迁,进一步开发了中国内地的矿产资源,创造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从而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也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答案:B37 “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才

6、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材料说明工业革命( )A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加剧B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C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有利于工厂制的形成解析:A、B 两项材料没有涉及;题干材料中“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 “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体现了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社会地位上升,说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 C 项正确;D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答案:C8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图中信息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

7、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 D。A 项发生在 1957 年,B 项说法错误,C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三项均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不符。答案:D9 “我们封闭了 20 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为此我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D进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解析:题干说的是对外开放,而 A、B、D 都是对内改革的措施,只有 C 符合题意。答案:C4

8、10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因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烦琐。习俗的演变,城乡差异巨大,B 是正确推断;C 正确表述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 D 是正确的。答案:A11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纸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

9、工具的改变解析: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应该与交通工具的改变有关,因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都有严格的时间,这必然影响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答案:D12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 ,依据所学可知到达美洲的航海家只有哥伦布和麦哲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到达的是西印度群岛,而麦哲伦船队则是环球航行,故选 D。答案:D13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 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

10、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5(据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传染疾病的肆虐 工业生产污染严重A BC 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除对美洲进行掠夺外,还大肆杀戮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再加上传染病流行,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有的地方几近灭绝。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为奴。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还远未进行,不存在工业污染的问题,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C141872 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火车 轮船 汽车 飞机A BC 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

11、872 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兴起,汽车、飞机等尚未出现,故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火车、轮船,故选 A。答案:A15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解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 17 世纪,而工业革命开展是在 19 世纪,故 A 不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故 B 不正确;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 D 不正确。答案:C161931

12、 年 12 月,胡佛在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该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 “即使介入也是迫不得已和暂时的” 。这说明胡佛( )6A认识到进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B主张政府暂时介入以渡过危机C决心对以往经济政策进行改变D坚持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突出了胡佛政府仍坚持政府尽量不要干预经济发展的观点,实质上就是继续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故选 D。答案:D17下图是“18501990 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如果要补充 20 世纪最后 10 年美国经济实力发展状况,其发展态势应该是( )A持续下降 B曲折发展C持续增长 D “滞胀”状态解析:20 世纪 90 年

13、代,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蒸蒸日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则在逐年走低,经济持续增长。答案:C18某经济学流派:“它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 ”这一理论( )A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B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C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D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解析:从题干中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财政赤字手段干预经济,其实质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选 B。答案:B1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14、 )A “冷战”秩序的建立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解析:由题干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 “企业家们可以7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可以判断,这一体系是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为 1947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的签署。因此,B 项符合题意;“冷战”秩序的建立属于政治范畴,排除 A 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 1995 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于 1989 年,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排除 C、D 两项。答案:B20阅读下表,从中可得

15、出( )项目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比重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国内进口总量的比重1929 年 30.1%1931 年 30% 1932 年 50% 55.7%A.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工业化B世界经济危机使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C苏联工业化促使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D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差距大大缩小解析:据题干表格可知,19291932 年苏联大量进口机器设备,联系史实可知,当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利用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商品滞销的机会,大量低价进口机器设备以推动本国的工业化发展。故选 A 项。答案:A21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苏联很多地方大农场主

16、和中农、小农大规模宰杀马、牛、猪和家禽,到了 1933 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减少了将近 50%,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抵制B国家通过农牧产品大规模出口积累资金C人们自力更生迎战大饥荒D工业化迅速发展对农牧产品需求量增加解析:1929 年苏联开始了全盘农业集体化运动,执行中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于是农民在入社前屠杀牲畜、家禽。答案:A22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8A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B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C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解析:从图片中发达国家人口所占经济总量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对比来看,根本原因源于国

17、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故选 A。答案:A23凤凰卫视评论,从抽象的范畴而言,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非洲谚语所说的那样:“给他一座塔,他就能成为你的兄弟。 ”符合以上评论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欧洲的联合,即欧盟的成立,故选 D。答案:D24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 世纪 50 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 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 ,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两极格局的终结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D知识经济的促进解析:出现于 20 世纪

18、 50 年代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这不能体现题干中“真正的全球化” ,故 A、D 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 年,这与题干中 20 世纪 8090 年代不符,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下,经济全球化只能是“半球化” ,到了 8090 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才具有了真正的全球化,故 B 项正确。9答案:B2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

19、的 90%,世界生产的 40%,出口总额的 2/3 和技术转让的 1/3。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跨国公司在全球一体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故选 C。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其中 26 题 22 分,27 题 11 分,28 题 17 分,共 50 分)26(2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

20、,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材

21、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7 分)(2)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 ”的表现。(7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8 分)解析:材料一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方面注意一分为二去组织;材料二中的商品经济表现可从材料二提取条理作答。材料三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封建制度下未能正常发育、发展,导致了清王朝的落后,看不清世界发展的潮流。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1

22、0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3)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尽管封建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世界领先,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落后于世界。27(11 分)16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

23、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在 19 世纪 50 年代到 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24、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深了。材料四 如下图。世界贸易总额(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3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4 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 分)11解析:本题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核心展开考查,分别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

25、业革命三个阶段予以考查。回答时注意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的核心信息相结合并以条理的方式组织答案。答案:(1)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殖民扩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主要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对外进行疯狂殖民扩张和掠夺。影响: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3)英国失去“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形成;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8(1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6、从历史上考察,经济全球化过程至少开始于 14 世纪末期,欧洲人在掌握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之后,率先进行了跨越大洋、联系外部世界的远航。在此后的几百年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而不断推进,但在 19 世纪结束之前,由少数发达国家强行推进的全球化还是体现在对外贸易的扩大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统治上。查尔斯欧蒙全球化和地区开发材料二 1851 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 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

27、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 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

28、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 1993 年的一次谈话(1)依据材料一,概括 14 世纪末至 19 世纪促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5 分)12(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6 分)(3)材料三所说的“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基辛格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 分)答案:(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2)不同:中国多为传统农业、手工业产品或工艺品;西方国家基本为工业制造品和科技发明。原因: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晚;机器生产水平落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长期占据优势。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快;科学技术发达;工业制造居世界领先地位。(3)新秩序指多极化(一超多强)趋势;旧秩序指两极格局。美国地位的变化: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而是世界多极力量中的一极,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有可能受到其他多极力量的制约,甚至有些方面还会被其他多极力量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