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949260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岳麓版必修32019011556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带有深深的时代印记。 1.汉字与书法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从繁到简,从自发到自觉,从注重规范、法度到追求个性的发展历程。 2.中国古代绘画源远流长,从古朴、神秘到雍容华贵,从注重写实到注重写意,无不渗透着社会的变迁。 3.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呈现平民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4.戏剧也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傩”的出现,“南戏”的产生,到元杂剧和昆曲,最终形成

2、中国的国粹京剧,中国戏剧不断发展、成熟,乃至走向最高峰。,第7课 汉字与书法,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汉字不仅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作品的同时,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3)通过对不同时代书法作品的欣赏,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

3、情趣和民族风格,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的作用 (1)记录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 (2)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的发展历程 (1)萌芽: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发展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3)统一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汉字的使用出现混乱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统一:到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 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 也得到推广

4、。 作用:文字的改革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小篆,隶书,二、书艺历程 1.发展历程,士人群体,行书,张旭,规范法度,市民阶层,个性,有意无法,2.书法特征: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 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情境美,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汉字的演变史料实证与时空观念 材料,【问题】 (1)从“鱼”字的演变整理出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解读】 汉字演变的过程通过材料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分析演变规律,仔细

5、观察材料,从原先非常复杂,到逐渐简化、简单,从具体的象形到逐渐抽象,从很多种写法的不规则到逐渐规则。汉字的演变主要是服务于书写、交流的方便,从这个角度很容易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结论】 (1)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3)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深化拓展】 文字统一的影响 (1)克服了人们的交流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2)汉字结构基本定型,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使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

6、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究主题2 时代特征对书法的影响唯物史观与时空观念 材料【问题】 分别概括以上两幅作品的书法特点,并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解读】 首先判断出两幅作品的作者及生活的年代,兰亭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多宝塔碑是唐代颜真卿的作品;然后欣赏作品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结论】 兰亭序,特点:反映了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原因: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士人群体的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多宝塔碑,特点:反映的是楷书注重法度和规范。原因:唐代是大一统的王朝,社会需要法度和规范。,【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1

7、)秦汉: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一是在对汉末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的同时,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二是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3)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原因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除了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望而不可即的书法风范外,也需要一种人人可以仿效、有一定规矩方圆的书法。,(4)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

8、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原因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5)明代: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腐朽,皇权专制走向顶峰,思想文化专制强化,一方面出现僵化呆板的馆阁体(明代官场书体)书法;另一方面,反传统的思想文化产生,出现“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个性化艺术。,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大篆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

9、识记能力。商朝的书面语是指商代的文字甲骨文。,2.(2018河南洛阳期中)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 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 解析:D 形象化、繁复化是汉字初期的典型特征,故A、B两项错误;C项具体指草书,故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汉字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工具,不断朝着简化、易辨识、易书写的实用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的措施(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解析:A 政治上的统一必然带来文字的统一,而文字的统一会进一步巩固政

10、治上的统一局面。“书同文字”以小篆为基础,B项错误;“书同文字”的推行与实行文化专制无因果关系,C项错误;“书同文字”的推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这是秦始皇的功绩,D项错误。,4.(2018江苏扬州期末)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解析:B 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表明是隶书,故B项正确。,5.(2018江苏徐州期末)如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任

11、情纵性,美感极佳 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解析:D 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苏轼治平帖属于行书作品,而笔画圆匀,富图案美是篆书特点,故A项错误;字体方正,规范标准是楷书的特点,故B项错误;任情纵性,美感极佳是草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行云流水,清晰活泼是行书的特点,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它(小篆

12、)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画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 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乔韦尔斯观点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文化、政治两方面直接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由繁到简。笫(2)问,应该在既肯定统一文字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要否定乔韦尔斯的观点,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答案:(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由繁到简。 (2)不认同。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