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5608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9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 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因此 B项正确。A、C、D 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答案:B2下列两幅图出自天工开物 ,其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农业精耕细作 农

2、业技术先进 农民辛勤劳作 水利设施的完善A B C D解析:“农民辛勤劳作” “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含的 B、C、D 三项,选 A项。答案:A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 “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与“同” ,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观点的对应性。 “与男子共其劳”说明 A项说法不妥,排除;B

3、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结合“农家”可知 C项错误,排除。答案为 D。答案:D4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2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体现不出土地买卖频繁,A 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 、 “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B 项正确;C 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地主所有而不是由国家控制,故 D项错误。答案:B5苏轼曾论

4、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官府减轻农民负担 B地主致力于民间赈济C开始产生租佃经营方式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解析:材料内容说明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即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而地主对佃户的依赖性增强,所以答案选 D。答案:D6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 )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

5、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A 项应该是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B 项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无法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D 项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故选 C项。答案:C7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唐代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如图)。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如下观点,哪项最符合史实( )3A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难以操控B犁辕呈曲线轻便省力,结构均衡稳定,具有技术美学价值C曲辕犁拉力下降,耕牛更加吃力D标志耕犁完善,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解析:A 项曲辕犁的构件更加复杂,增加犁评,可调节犁耕

6、深浅,并不影响操控;B 项利用曲线,拉力方向变更,更加省力,整个工具结构均衡稳定,符合美学标准,选 B正确;C项错误,接力向斜上变更,更省力;D 项错误,在于它不具备现代化特点。答案:B82014 年 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器深受各族人民欢迎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C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D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唐玄奘是唐朝人,A、B 两项都是出现于清朝,排除;C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答案为 D。答案:D9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

7、,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人,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解析:通过材料中“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最早掌握钢铁锻造技术的时间,故正确答案为 C。答案:C10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解析:由“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可知,唐朝武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开始驰名天下;由“宋景德中始置

8、镇,因名”可知,A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材料并没有指出陶玉的身份,B项错误。材料仅强调景德镇的由来及其瓷器名扬天下的原因,并没有指出瓷器的销售状况,C项错误;陶玉持瓷器入关中地区,以假玉器的名义进贡给朝廷,希望借官府的名义提高4该瓷器的知名度,故 D项正确。答案:D11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政府控制经

9、济,掠夺财富”可知是官营专卖。闭关锁国仅仅是明清时期,在封建社会不具有普遍性,排除 A。朝贡贸易没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排除 B。市坊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 C。正确答案为 D。答案:D1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解析:明代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从而使麻的地位下降,故 C项正确;B 项与明代的时间不符,排除;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10、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 A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13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其中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 )A 晋商情缘 B 浙商情缘C 徽商情缘 D 苏商情缘解析:涉及“黄梅戏” “徽州” ,由此判断歌词描写的是徽商。答案:C14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

11、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5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放宽了对市的管理, “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说明城市的职能由政治职能向经济职能转变。答案:C15 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 “入籍” “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见,晋商的发展 ( )A折射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没落B得益于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C标志着政府商业政策的转变D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趋同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腐败的信息,故 A项错误;材料中“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予以回报”说明晋商利用官场与商业结合,B 项正确;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没有变,C 项错误;经济

12、利益趋同的说法错误,D 项错误。答案:B16黄崇德是 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解析:16 世纪为中国的明朝时期,由“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可知正确;由“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可知正确,故答案为 A。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A17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

13、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解析:表述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故答案为 C。答案:C18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方广泛种植B “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的呼织” “计日受值”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解析:明清时期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故选 C项。答案:C19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

14、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制器皿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制器皿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 B项正确。答案:B20下表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表项目 康熙后期 雍正年间 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 786两0.8万09 万两10 793两2万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2万两5万6万两8万10万两山海关关税 较少1万2万两3万4万两10万11万两合计数千至1万两3万5万两9万11万两20万24万两A.古

15、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解析:从表格信息看,清朝康熙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税收均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实际上是清代“海禁”政策松弛的结果,故选 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其中 21题 12分,22 题 16分,23 题 12分,共 40分)21(12 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7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

16、如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这一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 分)(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

17、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4 分)解析:第(1)问需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来分析经济状况,从技术、水利、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要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归纳出商帮形成这一现象。第(3)问需结合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现象予以解答。答案:(1)状况: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原因:精耕细作、修建水利工程、统治阶级重视等。(2)新现象: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商帮。(3)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趋向:向工业文明演进。22(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

18、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材料二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 ,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 “捩翠融青” “嫩荷涵露” “古镜破苔” ,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 。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三 “乃令贾人不得

19、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算缗” “告缗” 。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8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材料四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 “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 ”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 ,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

20、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4 分)(3)材料三反映了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4 分)(4)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4 分)解析:(1)据“农夫早出” “妇人丝麻”可得出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结合等特点,然后回顾所学归纳完整。(2)瓷业自东汉始说明悠久;造型多样化,种

21、类多,远销世界各地,由此可归纳出特征。(3)回答理由时抓住材料中商人获利多,农人流亡等信息说明就可。(4)由“朝贡体系” “厚待其人” “政治动机大于”得出,回答原因时联系当时中国人心态、观念、政策。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以个体农民私有制为唯一基础。积极影响: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资料基本归农民所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2)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经营模式多元,产品种类繁多。精:工艺先进,产品精美。远:走向世界,影响深远。(答出任意 3点即可)(3)政

22、策:抑商政策。理由:商人不如农工辛苦,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以大国自居,施恩与藩属);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23(12 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9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

23、间” ,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 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 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 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居民百倍

24、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 ,繁阜喧盛。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 分)(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4 分)(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4 分)解析:(1)材料分层化,逐层得出“突破禁令” “坊市制度”等归纳。(2)从材料可看出城市专业化增强, “织机百张”蕴含着雇佣关系。(3)综合分析,多角度。答案:(1)表现: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得到发展等。(答出 3点即可)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答出 3点即可)(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