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95611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综合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1902225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解析:根据“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可知,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答案:A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

2、,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种说法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武装解析: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虽然都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但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所处的社会经济形态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具有封闭性的小农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受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此时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其旨在追求财富。故选 B 项。答案:B3

3、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 3 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 2 倍,这一现象使得( )A美洲的物品在欧洲滞销B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D商业经营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在这一过程中,依靠固定地2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答案:B417 世纪(严格地说是 15801670 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 ,其间荷兰经济取得了“在后人看来也可能是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成为“第一个现代经济体” 。其主要原因是( )A在新航路开辟后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击败西班牙

4、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C颁布航海条例掌握了海上优势D凭借发达的金融贸易和造船业称雄解析: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 两项与英国相关,排除。由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可知 D 项正确。答案:D5 “1760 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将他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乘坐贩奴船,他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 ”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解析:黑奴贸易增加了美洲而不是西欧国家的劳动力,故 A 项错误;材料中“1760 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说明是殖民扩张中的黑

5、奴贸易,这一举措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故 B 项正确;贩卖到美洲的劳动力主要用于“种植园工作” ,不是促进工业化,故 C 项错误;殖民者在黑奴贸易中从非洲掠夺了大量劳动力,给非洲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故 D 项错误。答案:B6据 2013 年 5 月 16 日中国网报道,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的“中国能向美国借鉴什么美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余伟民认为,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的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美国崛起的“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建立联系B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

6、强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深化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关键信息“工业革命”和“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 。工3业革命促使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为美国参与全球的经济竞争提供了条件,C 项正确。A、B 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D 项是美国在二战后的争霸目标,排除。答案:C7进入 21 世纪,蒸汽机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使用的动力源于( )A哈格里夫斯的发明 B阿克莱特的发明C瓦特的发明 D史蒂芬孙的发明解析:蒸汽机车的发明者是史蒂芬孙,其使用的动力是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答案:C8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发明者 职业 成果1765 年 哈格

7、里夫斯 木工、纺织工 珍妮纺纱机1769 年 阿克莱特 理发匠 水力纺纱机1785 年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织布机1785 年 瓦特 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解析: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机器和发明者,不能反映出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故 C 项错误;瓦特改良蒸汽机使机器摆脱了水力人力的束缚,推动生产力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9以下是 19

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穷人数量/万1855 年 85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5 1856 年 71863 年 109普通群众 80 401866 年 130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信息是( )4A中产阶层在壮大B贫困人数在增加C工业革命引起社会贫富差距拉大D有产者对社会的贡献率不及普通群众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收入日益增多,普通民众日渐贫穷,由此可知 C 正确。表格中的信息主要是两部分,一是贫富人群及其收入所占的比例,二是贫困人数的增加,由此结合时间 19 世纪中叶可知选择 C 项

9、。答案:C10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南方和北方铁路轨距的不统一,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选 A 项。B、C、D 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A11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10、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发展历程。材料表明,福州船政局制造的船,由无偿派拨各省到由用船方承担造船所用材料费,体现出“协造”的意图是缓解经费压力,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造船所用材料费由中央承担转为由用船方承担,但主办方仍然是政府,A 项错误;材料中所造船舶供各省使用,并未投入市场,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的整体情况,D 项错误。答案:B12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

11、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选 D 项。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并未影响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并未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故 B 项错误;这一时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 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13

12、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获得美国更大的支持,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材料中“美国占总量 44.10%”表明此时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故 D 项正确。答案:D14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

13、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面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1932 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图案中的“振我中华” “挽回利权” “抗敌”等信息表明此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应选 D 项。1932 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 A项;材料信息也不足以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 B 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排除 C 项。6答案:D15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B

14、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列强的经济侵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改变D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是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答案:B161913 年, 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由材料信息“先得谋补脑” “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求新

15、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 项正确。答案:B17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解析:本题考查科技的影响。由火车速度快,使“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可知,当时对时间的精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生活,故 B项正确;A 项有较

16、大的迷惑性,A 项只是材料的表面意思,与“重在说明”不符,排除 A 项;C 项, “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与 D 项“有利于国家管理”与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答案:B18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7到 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 4 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材料中报纸的创办数量增加、销量增长正是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导致的,故选 A 项。B 项属于报纸迅速发展的可能条件,不是

17、必然原因,可排除;C 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可排除;D 项与题意不符。答案:A19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如不变通,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之。 ”材料反映了推动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技术进步的动力是( )A革命运动 B经济发展C国防安全 D文化交流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从题干材料中“战” “和”对交通、通信技术的依赖,可以判断是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故选 C 项。答案:C20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某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

18、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解析:解答本题时通过材料中由“沿河流”到“沿轨道线”再到“沿电车道” ,可以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其中 21 题 14 分,22 题 14 分,23 题 12 分,共 40 分)21(14 分)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 ,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洋时代”的来临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 ,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 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

19、而被迫返航。“海洋时代”下的世界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海洋时代”下的中国8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材料五 十五六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 “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的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 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材料

20、六 20 世纪 7080 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 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2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2 分)(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中国“选择了陆地”

21、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4 分)(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2 分)(5)结合材料五回答,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会对新航路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评价较高。请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2 分)解析:(1)(2)(3)(4)(6)再现课本知识,(5)体现全球史观。答案:(1)航海家:迪亚士。 “无形之手”: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热”的推动;传播天主教的热情;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2)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

22、次工业革命分别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3)政策:“闭关锁国” 。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传统礼教的束缚。(4)创办福州船政局;创建海军;创建相关的新式学堂(马尾船政学堂);等等。(5)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6)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闭塞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922(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中国古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城镇基本不存在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相关基因,那种主要将当时的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状况作为萌芽单一标志的认定方法,其萌芽认定概念本身

23、就是极为片面的。杨师群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实属伪问题(二)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以江南丝织业和棉纺织业最为明显。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 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 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和民族企业也相继成立。材料三 据统计,18581911 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 953 家,创办资本总额为 2 亿多元。而 190

24、11911 年就设立了 650 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 1.4 亿多元,其中江苏 162 家,湖北 82 家,广东 54 家,四川 42 家,直隶 37家,浙江 36 家,奉天(今辽宁)30 家,福建 22 家,安徽 21 家,山东 20 家,湖南 11 家,江西 10 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19011911 年项目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纺织业 82 1 332.1缫丝业 70 556.9面粉业 53 786.8火柴业 28 130水电业 60 3 813.8机器业 20 352.1矿冶业 73 2 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概括材料一对中国古代资本主

25、义萌芽的不同看法。(6 分)并指出两者观点的主要分歧。(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企业”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类企业的重要影响。(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9011911 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0(2 分)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第一个看法,那就是认为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不认为中国古代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第二个观点是说,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关系,认为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有雇佣劳动关系,(2)从材料中可知,这些企业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所以

26、近代企业对于古代手工业企业而言,这些企业产生的影响,可以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影响来分析。(3)从材料表格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有:发展速度较快但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资本力量较小,对外国资本有依赖性。答案:(1)看法(一):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因此不能仅凭雇佣关系判定中国古代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看法(二):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出现了雇佣关系,由此判断当时开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分歧:雇佣关系的出现是否是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依据。(2)含义:使用机器生产。影响:这些“近代企业”

27、并未使洋务派达到“自强” “求富”的目的,洋务运动破产;刺激和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或有利于军队近代化)和清朝的经济实力;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或部分达到了“与洋人分利”的目的)。(3)特点: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23(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

28、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 ,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1)依据材料,归纳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8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习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4 分)解析:从材料中的“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请求放足、断发、易服”可归纳康有为的主张;“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11民的禁锢”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分析目的。第二问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答案:(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维新变法创造条件。(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