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期高二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本卷共 24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1.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 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古代四大发明 十 三届全国人大一 次会议 受保护的千年古树 园林雕塑 A. B. C. D. 2.山东 素称 “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近年来该省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
2、繁荣发展,实施了各种措施和政策挖掘 独特的 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 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这表明(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文化与经济发展总是亦步亦趋 A. B. C. D. 3.古人云: “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 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要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A. B. C. D. 4.贵州水
3、族以端节为年节,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前每逢“端节”,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抬着果实团聚一堂,举行“祭祀”、“赛马”等仪式。而今,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族节日进行“文艺表演”、“体育 竞技”、“铜鼓和木鼓演奏”等活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表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和享用 着 文化 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 A. B. C. D. 5.春节档电影 流浪地球于 2019 年 2 月 5 日(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以顶尖的科技特效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具有中国亲情特色的叙事,获得观众的认
4、可和点赞。尤其在春节档 “ 合家欢 ” 的日子里票房一路领跑。 截至 2 月 14 日 22 时 , 该片票房突破 31亿元 , 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上最快 30亿票房纪录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电影产业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人民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实现电影文化创新 A. B. C. D. 6. 人民日报点评 流浪地球 称: “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影片的成功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 ”由此可见 (
5、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 因素 C.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D.文化经济化,科技越来越起着基础性作用 2 7.“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 2019 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再次为奋斗者点赞。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 ) A.就要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适应当代文化 B.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就要努力消除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 D.必须把舆论导向作为文化发展核心任务 8.55 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6、,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 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塞罕坝 精神 ( ) 是民族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丰富和发展 充分展现了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A. B. C. D. 9.一辆飞鸽牌 28 寸老式自行车、一台破旧的缝纫机、一张褶皱的老粮票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 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们的积极响应。老物
7、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 ( ) 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 的 经济、政治的反映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B. C. D. 10.2019 年 1 月 8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刘永坦、钱七虎两委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 万元高额奖金。国家颁发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利 (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推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B
8、. C. D. 11.2018 年 10 月央视频道播出的 平语近人将中华经典诗词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通过解说员的专业讲解,挖掘诗词背后的时代故事,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见 ( )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 的 发展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科技的进步决定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B. C. D. 12.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及 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 、
9、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B. C. D. 13.汉字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由此可见( )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起重要作用 汉字是世界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所蕴含的内容将会亘古不变 3 A. B. C. D. 14.作为东亚文化的中心,中国史学曾对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周
10、边国家史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史籍在周边国家一直广泛流传,史记一直被这些国家视为编写史书的范本。中国的史馆制度也不同程度促进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官方修史的重视。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也在中华文明圈内被广泛模仿。这些文献典籍 ( )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家园 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播的重要手段 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唯一见证 A. B. C. D. 15.“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正是这种智慧卓越的创造力与融合力,使中华文明一次次经受冲击挑战,更一次次化危为机、化险为夷 、
11、化异为同,焕发出蓬勃生机,化合出今日中国的泱泱局面来。这表明( )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极强包容性 文化在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渐趋统一 中华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会改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具有强大 生命力 A. B. C. D. 16.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 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此我们要( )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以改革
12、促繁荣 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话语权、领导权 A. B. C. D. 17.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 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推动中华文华繁荣发展,实现文化 自信,使得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 想精华,是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因为( ) 文化自信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华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3、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A. B. C. D. 18.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三分之一青少年在网络上遇到过色情信息骚扰 , 35.76%的青少年 遇到过网络诈骗信息 , 遇到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比例高达 71.11%。 因此,应当( )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网络污染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限制信息技术运用,克服传媒商业化的缺陷 A. B. C. D. 19.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
14、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创城当成一项服务百姓的民生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巡防“挑刺”,组织活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 共享创建成果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 ) 4 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 文化对人 有 潜移默化的 重要 影响 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 A. B. C. D. 20.张衡候风地动仪新探一文 从历史文献与机械感震技术融合理解的角度探索了张衡候风地动仪的感震机制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张衡的观点是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
15、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1.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 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 B. C. D. 22.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 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大学“科学 社会 人文论坛”
16、上李小五教授指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阅读材料回答 23 24 题。 23.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C.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2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 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和发展 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 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提出社会发展 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 B. C. D. 5 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下期高二
17、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姓名: 考号: 班级: 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本卷共 3 个大题,共 52 分。 请 根据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作答 25 ( 16 分 ) “ 孝道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 孝 ”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参考示例,完成下表。 观点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 孝 ”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其具体内涵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管如何, “ 孝顺 ” 、 “ 孝敬 ” 等情感和态度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其中。 当代人对待传统的 “ 孝 ” 应该
18、有所扬弃 摒弃封建时期 “ 孝 ” 文化中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发扬“ 孝 ” 文化中晚辈对长辈尊敬、陪伴的内涵。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 “ 孝 ” 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比如当代 “ 孝 ” 的前提是长辈和晚辈在人格上的平等。 良好的 “ 孝 ” 文化,于个人、于家庭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正确、健康的 “ 孝 ” 文化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示例: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孝 ” 是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对 “ 孝 ”的教育可以提升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 26.( 18 分
1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是世界语言,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优秀舞台作品走出国门,亮相国际舞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民族乐剧印象 国乐、舞剧沙湾往事、京剧版浮士德等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及 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的文艺精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 1)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 知识,分析推动我国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去的意义。( 12 分) ( 2)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请就如何推动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6 分
20、) 6 27( 18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慧支持、精神激励和文化滋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 10 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焕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 1) 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 以阐述。 ( 12 分) ( 2)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两种可行的探究途径。(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