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2671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巩固提升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7年 4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 “汉承秦制”,体现了秦汉政治制度的一致性,皇帝制和郡县制是两朝共有的制度,故选 A项。刺史、封国是汉代的,秦代没有,故其他三项错误。答案 A2.(2017年 1月天津学业水平测试)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节度使解析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

2、大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故选 C项。答案 C3.(2016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 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A.尚书令 B.枢密使C.内阁 D.军机处解析 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国家重大事务都落到了自己身上,非常劳累,为此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发展为内阁,故选 C项。答案 C24. 导学号 28604012“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提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

3、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 明朝的内阁制是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下建立的,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本身不能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答案 A5.(2018北京学业水平考试)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A.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D.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解析 图片主要表明军机处的位置,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选 B项。答案 B6.(2017年 6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解析 明朝废除宰相

4、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选 A项。答案 A37. 导学号 28604013戴逸指出:“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走向衰退B.工业革命的完成C.外来势力入侵中国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解析 中国在 18世纪“滑向衰世凄凉”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故 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8.(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

5、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

6、)根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2)根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参考答案 (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混合体:郡国并行制。(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

7、分权相结合。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秦代 B.汉代C.宋代 D.唐代解析 从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当时存在郡国并行制,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初“封建王侯”的主要目的是( )

8、A.吸取秦亡的教训 B.打击官僚政治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解析 汉高祖分封最终是为了统治的长久,希望同姓亲属能帮助他巩固江山,故 D项正确。汉高祖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没有实行分封制,导致农民起义时没有同姓诸侯帮助秦巩固江山,A 项是原因之一,不是目的。汉高祖时期是官僚政治发展的时期,颁布求贤诏,广招贤才,不可能打击官僚政治,B项错误;君主专制是指皇帝和大臣的关系,材料中谈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项错误。答案 D3.“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上述局面的出现( )A.反映出汉代

9、郡国并行制的弊端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C.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解析 由“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藩镇割据,故 B项正确。答案 B4. 导学号 28604014北宋政权一改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局面。经过近百年的“培植养护”,“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重视文化传统的养育和保护B.形成了尚文轻武的社会风气C.推行变法新政成为社会潮流D.文官在军政体制中成为主体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从“政府又变成像样的读书人的政府”可知,反映的是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文官,形成尚文轻

10、武的风气,故 B项正确。答案 B5.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6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解析 “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三岁一易”反映了中央扼制了地方官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抬头,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故 B项正确。答案 B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

11、阁大学士解析 “皇帝私人顾问”“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D 项正确。答案 D7.“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解析 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 A项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加大,故 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逐渐加强,故 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 D项错误。答案 B8.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

12、解读正确的是 ( )7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皇权从秦到清并不是一直强化;隋唐三省六部制没有削弱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排除 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排除 D项。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故 C项正确。答案 C9.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中载:“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

13、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解析 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外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A 项正确。答案 A10.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道:“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8解析 根据材料中“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可知,该材料的主要观

14、点为君权是贵族、官吏政治经济特权的来源,是对专制主义下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描述,B 项正确。答案 B11.枢垣记略载:“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解析 材料反映了清初内阁掌握票拟权,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由此可见清初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故 B项正确。答案 B12. 导学号 28604015“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

15、构应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C.内阁 D.军机处解析 材料中“无公署”“无专官”,表明其不属于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材料中“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与军机处设于乾清门西,隆宗门以内相符,故 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

16、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9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实行的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7、参考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 8天的时间,内外诸司奏札多达 1 000多件,共 3 000多件事情。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一一处理好。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 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

18、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明史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10(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2)根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参考答案 (1)废除丞相。殿阁大学士。(2)设立之初仅供顾问;明成祖时开始参与机务,但不能专制诸司;世宗后,权高于六部。(3)时代特征: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