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6 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7 年 12 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下列各项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不结盟 B.开展多边外交C.“一边倒” D.改善中日关系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理念,即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故选 C 项。答案 C2.(2016 年 7 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54 年,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进一步缓解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有关国家在瑞
2、士举行国际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出席。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上海合作组织峰会C.万隆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解析 1954 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 A 项。答案 A3.(2017 年 6 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参加 1954 年日内瓦会议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2D.中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解析 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故选 C 项。答案 C4.(2016 甘肃冬季学业水平测试)1971 年 10 月 25 日晚上(北京时间
3、 26 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终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这是人们在欢庆(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71 年 10 月 25 日” “联合国会议大厅”等可知,这是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的情景,故选 C 项。答案 C5.(2017 年 1 月福建学业水平测试)右图(跨洋握手)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该事件表明( )A.中国恢复了在联
4、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彻底改变了遏制中国的立场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解析 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 C 项。两国正式建交是在后来的 1979 年,故选 C 项。答案 C6.下图是新时期中国的“三环准联盟外交”示意图,据此可知( )3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赢得国际认可B.中国外交注重观念更新与机制创新C.中国外交政策由“不结盟”回归“结盟”D.“冷战”时的外交烙印被世界各国遗弃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赢得国际认可”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多边外交”“准联盟外交”“传统国家”信息说明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故 B 项正确;新时期中国是不结盟
5、,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错误,可排除。答案 B7.(2017 年 12 月甘肃学业水平测试)维和步兵营是中国首部以维和军旅为题材的电视剧。影片讲述了中国首支维和部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奔赴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从中能够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C.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析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组织的维和行为,表明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 A 项。答案 A二、非选择题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材料
6、一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与蒙古、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其中,中蒙有四千多千米的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再加上两国间的历史纠葛,蒙古对中国的戒心较重。为此,中方确定了以下谈判原则: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三 过去 14 年,上合组织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
7、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构建和谐地区,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上的致辞(2015 年 12 月 14 日)(1)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3)根据材料三,上合组织 14 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参考答案 (1)政策:“另起炉灶”。意义:它使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8、,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立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3)意义: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结伴不结盟。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被外国记者问起该如何处理国民党政府与世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时说:“国民党这个家当的不怎么样,烧的饭人民群众不爱吃呀!我们得另起炉灶。”毛泽东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B.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断绝与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
9、一方针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答案 D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下列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政策解析 “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与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似,故选 C 项。答案 C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0、6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因此两次会议的召开,说明新中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故选 A 项。“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故 B、C 两项错误;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国家大部分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无关,D 项错误。答案 A4.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
11、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解析 本题可以从时间上排除。日内瓦会议召开于 1954 年,当时中苏关系尚未恶化,排除 A 项。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是在 1971 年,排除 B 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排除 C项。“走出去”的目的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发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应有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项。答案 D5.“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
12、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解析 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印度支那”问题,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这一国际会议,周恩来出席了此次会议,故 C 项正确。7答案 C6.中国政府评价某次会议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APEC 会议 D.第 26 届联
13、合国大会解析 从材料信息“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知,这是万隆会议,故选 B 项。答案 B7.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 )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解析 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故选 B 项。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故排除 D 项。答案 B8.1973 年起,中国陆续加入或重返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举重联合会、国际赛艇联合会等,中国体育重新在世界体坛崭露头
14、角。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A.“左”倾错误得到纠正B.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使外交领域实现新突破,故 C 项正确。答案 C89.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当时有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则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下列对“尼克松改变了世界”这一说法的理解,有误的是 ( )A.结束了中美之间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B.直接推动了中日两国间关系的改善C.促成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标
15、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是指结束了中美之间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 1979 年,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10.下图漫画中“High Lob”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吊高球”,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应该是( )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C.中美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因为各自内外因素的作用,中美谋求关系正常化,但是因为牵涉利益较多,当时美国绕开了日本单独和中国接触,故 C 项正确。答案 C11.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
16、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9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 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表现。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为了与“邻居”更好地相处。故选 D 项。答案 D12.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C.
17、D.解析 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 1972 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 1979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 2001 年,正确排序是,故选 A 项。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
18、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10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 年底,中国与 171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 000 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 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 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 063 人次。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2)
19、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3)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 (1)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影响:限制了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2)变化: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3)特点: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因: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
20、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和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因为,世界史视野下的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论其影响虽然不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大,但是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结
21、合所学知识,选取世界历史进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两例变化或事件作为论据,并结合材料所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1参考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这些事件可以表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比如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增加了国际上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再比如 1967 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欧共体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73 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因此,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