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113529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38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必刷题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 38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首先应该做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否定“自然数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反设为 ( )A 自然数 都是奇数 B 自然数 都是偶数C 自然数 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D 自然数 至少有两个偶数【答案】C【解析】命题的否定是命题本题反面的所有情况,所以“自然数 中恰有一个偶数”的否定是“自然数 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选 C.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 有有理根,那么 , ,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 假设 , , 都是偶数B 假设 , , 都不是偶数C 假设 , , 至多有一个是偶数D

2、假设 , ,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答案】B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必是锐角”,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不是锐角 B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直角C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钝角 D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直角或钝角【答案】D【解析】分析:反证法的假设需要写出命题的反面,结合题意写出所给命题的反面即可.详解:反证法的假设需要写出命题的反面.“底角必是锐角”的反面是“底角不是锐角” ,即底角为直角或钝角.本题选择 D 选项.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 都是正数,则 三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2”,提出的假设是( )2A 不全是正数 B 至少有一个小于 2C 都是负数 D 都小于 2【答案】D

3、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时,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答案】B【解析】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假设是对原命题结论的否定,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一个也没有” ;即“三内角都大于 60 度”.故选 B.6已知 , 是实数,若 ,则 且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 且 ;设 为实数, ,求证 与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且 .则A 的假设正确,的假设错误 B 的假设错误,的假设正确C 与的假设都错误 D 与的假设都正确【答案】B7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至少

4、有两个锐角” ,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A 三角形中至多有两个锐角 B 三角形中至多只有一个锐角C 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锐角 D 三角形中没有一个角是锐角【答案】B3【解析】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时,应先假设“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锐角”.故选:B.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 为整数,若 不是偶数,则 都不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A 假设 都是偶数 B 假设 中至多有一个偶数C 假设 都不是奇数 D 假设 中至少有一个偶数【答案】D【解析】由于“都不是”的否定是“不都是” ,即“至少有一个” ,所以应该假设 中至少有一个偶数,故选 D.9已知实数 满足 , ,用反证法

5、证明: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0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 至多有一个小于 0B 假设 中至多有两个大于 0C 假设 都大于 0D 假设 都是非负数【答案】D【解析】由于命题“若 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0”的反面是“ a, b, c, d 都是非负数” ,故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应为“ a, b, c, d 都是非负数” 故选 D10对于命题: ,若用反证法证明该命题,下列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 , 都不为 0 B 假设 , 至少有一个不为 0C 假设 , 都为 0 D 假设 , 中至多有一个为 0【答案】A11用反证法证明“已知 ,求证: .”时,应假设( )A B C

6、且 D 或 4【答案】D【解析】根据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应先假设要证命题的否定成立,而 的否定为“ 不都为零” ,故选 D.1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 为非零实数,且 , ,求证 中至少有两个为正数”时,要做的假设是( )A 中至少有两个为负数 B 中至多有一个为负数C 中至多有两个为正数 D 中至多有两个为负数【答案】A【解析】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而:“ 中至少有二个为正数”的否定为:“ 中至少有二个为负数” 故选 A13设函数 , .()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当 时,函数 恰有两个零点 ,证明:【答案】(1) 当 时,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当

7、时, 在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2)证明见解析.5614若无穷数列 满足: 是正实数,当 时, ,则称 是“ -数列”.已知数列 是“ -数列”.()若 ,写出 的所有可能值;()证明: 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 单调递减;()若存在正整数 ,对任意正整数 ,都有 ,证明: 是数列 的最大项.【答案】 (1)-2,0,2,8.(2)见解析(3)见解析715已知集合 128=,.Xx是集合 201,3,2016,S 7的一个含有 8个元素的子集.()当 0,5,7,6,7 时,设 ,18ijxXij(i)写出方程 2ijx的解 ,ijx;(ii)若方程 (0)ijk至少有三组不同的解,写出 k的

8、所有可能取值.8()证明:对任意一个 X,存在正整数 ,k使得方程 (1,ijxki 8)j至少有三组不同的解.【答案】 () ( i) 20752013,( ) 4,6;()证明见解析.假设不存在满足条件的 k,则这 13个数中至多两个 1、两个 2、两个 3、两个 4、两个 5、两个 6,从而127126679ab又9这与 矛盾,所以结论成立.16 (1) (用综合法证明)已知ABC 的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A、B、C 成等差数列,a,b,c 成等比数列,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2) (用分析法证明)设 a,b,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s (abc),且

9、s22ab,试证:s2a.【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2)要证 s2a,由于 s22ab,所以只需证 s ,即证 bs. 因为 s (abc),所以只需证 2babc,即证 bac. 由于 a,b,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所以上式成立于是原命题成立10【点睛】所谓综合法,是指“由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地展开思考,去探索结论的方法所谓分析法,是指“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论出发,不断地去寻找需知,直至达到已知事实为止的方法应用分析法证题时,语气总是假定的,通常的语气有:“若要证明 A,则先证明 B;若要证明 B,则先证明C,”或“若要 A 成立,必先 B 成立

10、;若要 B 成立,必先 C 成立,” 。17已知 ABC 的三边长为 a, b, c,三边互不相等且满足 b2ac(1)比较 ba与 c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 B 不可能是钝角【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学们的解题能力大有裨益一、反证法的基本内容1步骤: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反设) ;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归谬) ;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成立(结论) 其中推出矛盾主要有下列情形: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定理、定义及性质矛盾;与假设矛盾;11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2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易导出与已知矛盾的命题;否定性命题;

11、惟一性命题;至少至多型命题;一些基本定理;必然性命题等18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中, 且 . ()当 时,求 的值;()求证:当 时, .【答案】()见解析;()见解析.只需证 ,只需证 .只需证 , 只需证 , 根据均值定理,12所以原命题成立. 19 (1)证明:当 时, ;(2)已知 ,且 ,求证: 与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答案】 (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20 ()求证:()已知 ,且 ,求证: 和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2.【答案】 ()见解析;()见解析.1321若 均为实数,且 , , , ,求证: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设 都不大于 ,即

12、14又, , ,与 矛盾.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即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22设实数 成等差数列 ,实数 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 是 与 的等差中项.求证: .【答案】见解析点睛:所谓综合法,是指“由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地展开思考,去探索结论的方法所谓分析法,是指“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即从结论出发,不断地去寻找需知,直至达到已知事实为止的方法应用分析法证题时,语气总是假定的,通常的语气有:“若要证明 A,则先证明 B;若要证明 B,则先证明 C,”或“若要 A 成立,必先 B 成立;若要 B 成立,必先 C 成立,” 。23 (1)在 中,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证明:;15(2)已知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斜边长为 ,则斜边上的高 .若把该结论推广到空间:在侧棱互相垂直的四面体 中,若三个侧面的面积分别为 ,底面面积为 ,则该四面体的高 与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用 表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面 , 显然成立,故(2)解:记该四面体 的三条侧棱长分别为 ,不妨设 ,由 ,得 ,于是即 .1624求证:(1) ;(2)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只要证 ,只要证 ,显然成立,故 25比较大小: _ (用 连接)【答案】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