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师 肖瑛 授课时间 第二周 课时 1 课时课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型 新课教学目的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
2、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 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
3、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2教学环节 说明 备注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使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环节 1复习旧知新 课预习、作
4、业的检查1、阅读课本 (完成练习册的课前预习)问题: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环节 2课程讲授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教师活动: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 17 个国家建交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在与
5、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意义: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教师活动:简要介绍中苏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展示相关影视剪辑(如有条件可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文字、图片等资料,环节 3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环节 4学生回答教师点拨3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进而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示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万隆等国际会议的概况及中国在会议上做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特别是要理解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意义)2.同步练习:全品导学案小结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全品练习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