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所有试题答案均必须用 0.5mm 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 。 “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
2、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 、红楼梦 、 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
3、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山间铃响马帮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
4、,就是例证。 “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2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 。文化“啃老” ,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
5、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依我看来, “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 ,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
6、人景而仰之。(节选自人民日报 ) 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C “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D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
7、书人家。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3 -C作者用这些年连续新编的反响平平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山间铃响马帮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例证,论证了“如果经典作者尚健在,那么改编就必然会失败”这一观点。D文化“啃老” ,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
8、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 山间铃响马帮来 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就是如此。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
9、代。D作者认为,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 ,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品茶栊翠庵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
10、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 4 -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 ”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妙玉刚要去取杯,
11、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攽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 ,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喬” 。妙玉斟了一喬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 ,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 ,到了你这里,
12、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个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 ”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13、”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宝玉笑道:“自然如此
14、,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 ”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 ”宝玉道:“这是自然的。 ”说着,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 ”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 5 -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不在话下。(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相关链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第五回妙玉判词)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的这位姑娘自小
15、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摘自红楼梦第十八回)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栊翠庵东禅堂,贾母和妙玉关于选茶和用水进行了一番问答,这段对话看似浅白无奇,却可见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B妙玉在招待黛玉宝钗时用“古玩奇珍”而招待宝玉却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说明妙玉对宝玉到来心中不喜。C作者通过妙玉待客的茶具暗示了妙玉显赫的家世,通过妙玉给不同客人用不同茶具说明她虽隐身空门却通晓人情。D妙玉
16、先笑宝玉“吃一海”茶是“饮驴饮骡” ,又说黛玉是尝不出“旧年雨水”的俗人,这是和他开玩笑,并暗示其品茶的技巧。5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妙玉这一形象,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5 分)6 红楼梦第五回中用世难容曲来暗示妙玉的性格和命运:“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但是也有人反对上述的观点,认为妙玉做作、虚伪、假清高。对以上两种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妙玉的评价。(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心系群众 扎实苦干 奋发作为 无私奉献-
17、6 -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摘登材料一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 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
18、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 ,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 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材料二像许多夫妻一样,我们也很用心经营自己的家。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 在保定河北农大家属
19、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 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保国帮扶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我们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 4 万公里。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 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车成了我们流动的家。比较起来,在保定市里的那个家待得最短。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 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
20、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冰锅冷灶啥也没有,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 7 -菜卖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结婚这么多年,保国因为太忙,常常顾不上家里的事。我前后两次做手术,他都不在身边,连手术签字都是同事代签的。去年在“燕赵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他对主持人说,这辈子最愧对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摘自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我和保国的三个家 )材料三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学校的同事,我目睹了解了李保国从一个学农爱农、积极要求
21、进步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山区综合治理专家,感受到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报国情怀。李保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30 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常说,党把我培养成一个教授,就是让咱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干点事,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儿子。35 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区县,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太行山人民当成亲人,农民也把他当成自家人。李老师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
22、与山区人民相依。 (摘自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饶桂生他是太行山的儿子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三十多年坚持将农业技术送到太行山区,为了帮农民致富,献出宝贵的生命,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B李保国认识到帮助农民致富,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让农民都掌握农业技术,于是他和邢台农校一起“送教下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郭素萍对丈夫李保国的回忆充满深情,虽然丈夫顾不上家里的事情,忙得连年都没过好,但她没有丝毫怨言,更多的是理解,以及对丈夫工作的支持。D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非常具有说服力,都具体地
23、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表达了村民的感激之情。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 分) ( )A由于侧重点的不同,三段材料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材料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材料三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议论。B第二则材料讲述李保国长年在山区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也不能很好地休养,表达了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 8 -C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到自身价值,并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D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最初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还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24、可见帮助农民致富任重道远,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9这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简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 10-13 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
25、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
26、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9 -B、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C、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
27、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D、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第,犹落第,谓科举考试不中,文中杜甫在天宝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中;后来泛指未被选中或成绩不及格,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同学一百余人,我在其中,不过是没有落第。“B、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庐,指草庐。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结草庐而居,后来演变为著名的 4A 旅游景区杜甫草堂。D、岳庙,多称
28、为岳王庙,位于太湖湖畔,明朝天顺年间改为“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3、把文言
29、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以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5 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分)(二) 、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对 雪 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0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
30、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15.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分)(三) 、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一空
31、 1 分,共 10 分)(1).蜀道难中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_,_。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2).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 ,_。(3).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 ”(4) 、 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自从 6 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 4.
32、4 亿年前,大约有 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 3.65 亿年前,海- 11 -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 2.5 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 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 1.85 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 6500 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 1.6 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 ( ) 。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 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33、。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难以置信 大干世界
34、沧海一粟 疲惫不堪B确信无疑 芸芸众生 九牛一毛 不堪重负C确信无疑 大干世界 九牛一毛 疲惫不堪D难以置信 芸芸众生 沧海一粟 不堪重负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12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35、) ( )A. 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 张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 ,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汉代汉语词典 ,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王老师捧着一幅自已的字画来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如此盛情,却之不恭。 ”李老师双手接过字画。D.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21.下面所列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部分判词,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贾府中哪个女子的命运。 (5 分)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
36、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凹相逢大梦归。四作文(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 13 -老人与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37、不得抄袭。- 14 -高 2017 级上学期半期语文答案1、D 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 。2. A B 项“经典”作者早已作古,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不是唯一原因;C 项“必然”有误;D 项只是“表面上”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实际上不是。3. B 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4、 【解析】 B 项,有洁癖的妙玉拿自己饮茶的茶具招待宝玉说明她对宝玉亲近,而非不喜欢。5、答:环境对比,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妙玉对不同人物态度的对比,对待贾母与刘姥姥的不同,对待贾母与宝钗、黛玉的不同;妙玉与黛玉对比, “黛玉知他天性怪癖”性情怪癖的黛玉衬托出性情绝怪的妙玉;妙玉
38、与宝玉对比,妙玉不能一视同仁,宝玉能做到世法平等。 (一点两分,两点四分,三点五分,言之成理适当给分)6、 (6 分)答:示例一:赞同曲子观点:形象看,妙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气质高雅,但因为自幼在寺庙带发修行,所以对尘世的丑恶极为反感,形成了孤独清高的个性。从环境看,寺庙清幽的环境和孤高的性格让她和世俗格格不入,花季芳龄却没有一个朋友,反而被人嫉妒和嫌弃。示例二:赞同“假清高”观点:形象看,妙玉虽然自幼出家,但是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从她对贾母周到的招待和逢迎,可见她也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从情节看,她虽然身在空门,但是依然无法遏止青春的萌动,她对宝玉的“嗔怪”和取笑,其实是对宝玉的好感,她虽然身在
39、空门,见到宝玉后也不免心猿意马,不顾自己的洁癖而把自己平常吃茶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所以,妙玉的孤高实际是假清高,虚伪和做作。7C A 项, “为了帮农民致富”说法错误,更确切说应该是为国家扶贫。B 项, “和邢台农校一起”说法错误,原文是“借邢台农校”来“送教下乡” 。D 项, “都具体地表现了李保国为村民带来的收益”说法错误,结合文章“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可知,所列数字并非都表现村民的收益。故选 C。8 C A 项,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法错误,材料一虽然用到了说明,但主要的表达方
40、式为记叙。B 项, “对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改善知识分子工作、生活条件的呼吁”说法不当,对第二则材料主旨的整体把握有误,应该是讲为了扶贫,舍弃小家的奉献- 15 -精神。D 项, “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说法错误,农民一开始不接受有些技术是因为有失败的先例,并非保守。9材料一侧重于李保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事迹和他为帮助农民致富做出的贡献,材料二侧重于李保国工作的劳累辛苦和做出的牺牲,材料三侧重于对李保国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评价。原因是报告人的身份不同。村支书是李保国贡献的见证者,妻子是李保国辛劳与付出的见证者,学校副书记代表上级领导对李保国做出评价。10、B11.D 岳王庙,地理位置不符
41、,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12.B “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 ,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13.(1)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 。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
42、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
43、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 16 -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
44、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14.D【解析】D.“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15.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2 分)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
45、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1 分)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3 分16、名篇名句默写(1)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7.A (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 A 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乘上文的“五次演变” , “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
46、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变原因最恰当的分析。 )18.D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19.C (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
47、 17 -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 ,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 C 项。 )20.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 。考生应注意谦辞和敬辞的区别,注意使用的场合,双方的身份和关系。A 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而句中说的是“我斗胆作了斧正” ,使用不当。B 项, “请从速交还” ,语气过于生硬。D 项, “荣幸
48、”是谦辞,句中说的是“他” ,错误。21. 答案:袭人 贾探春 香菱 王熙凤 贾元春试题分析:“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似桂如兰” ,暗点其名。 “堪羡” ,值得羡慕。 “优伶” ,这里指蒋玉菡。 “公子”指贾宝玉。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才自精明志自高”是说探春才华出众,而且志向远大;“生于末世运偏消”是指她并非正室所生,而是出自侧室(赵姨娘);后两句是指探春远嫁。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 “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