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9159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牡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 10 月月考试题高二学年政治(理科)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的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气者,理之依也生死有命,富贵在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项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B 项符合题意;ACD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

2、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 “绿色出行” “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答案】A【解析】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 “绿色出行” “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

3、什么样的方法论。A 项符- 2 -合题意;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B 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项说法错误;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但不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

4、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

5、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项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和概括和总结,正确反映了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3 -行动指南。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 “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说明A. 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B. 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 真正的哲学决定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更新和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故 A 错误;真正的哲学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 B 错误;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这说明真正的哲学

7、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 C 正确;D 选项夸大了真正的哲学的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C。5.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 “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这说明A. 只有保持静止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D. 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答案】B【解析】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 项符合题意;A 项与题意不符;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被认识,但不能被改造,C 项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 项说

8、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B。【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6.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面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4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A. B. C. D. 【答案】A【解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客观的。项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

9、确反映,项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

10、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每次行动的向导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主观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A 说法错误;都江堰的修造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重大工程,B 正确;C 违背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

1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5 -B. 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答案】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表述,是指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 项符合题意;ABD 项均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 C。【点睛】 “物质范畴”就是对物质的概括和总结,是哲学的概念,既属于意识的范畴,也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12、,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即: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9.机器人下围棋战胜人类后,机器人开始挑战人类情感。微软 Bing 搜索中国团队发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去年出版的原创诗集,今年这开始尝试音乐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冰是人类器官的延伸B. 小冰的意识来源于人脑C. 小冰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 小冰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解析】【详解】小冰是机器人,其行为都是认为控制的,是人类器官的延伸,A 符合题意。小冰是机器人,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因此不具备意识,且意识来源于客观实在,B 表述错误

13、。小冰是机器人,不具备意识,不能能动地认识世界,C 表述错误。小冰是机器人,不具备意识,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 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10.2017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从哲学如度看,打造“中国品牌” ,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因为A.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B. 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6 -C. 个人心态决定着自我发展D.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答案】A【解析】【详解】B 选项错误,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C 选项夸大了个人心态的作用。

14、D 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从哲学如度看,打造“中国品牌” ,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因为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故 A 选项入选。11.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答案】A【解析】题目中,假如过多的糖分的摄入会使我们的大脑乱成一团,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 A 选项入选。B 选项错误,实践是意识的源泉。C、D 选项与题意无

15、关。点睛: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12.“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势 ,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 -

16、7 -【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以古语为背景材料,考查规律以及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详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材料未涉及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排除;之所以可以通过考察古代来解决当今的疑惑,通过考察过去来了解未来,这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思维的眼睛” ,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思维的眼睛” ,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7、。13.量子力学是 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发现,催生了激光、核能等高新技术。但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波函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至今悬而未决。2018 年 2 月,清华大学用“相遇延迟选择实验”证明了波函数的真实存在。这表明只有科学实验能把认识上升为真理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目的是证实理论的真实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2018 年 2 月,清华大学用“相遇延迟选择实验”证明了波函数的真实存在,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项符合题意;这一科技成果证明了波函数的存在,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项

18、符合题意;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项观点错误;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点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 8 -(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19、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A. 社会历史性B. 条件性C. 正确性D. 客观性【答案】D【解析】【详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不合题意。答案选 D。15.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可减少车祸,还能大幅降低交通拥堵情况。为此,世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展开研究测试。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A. 客观物质性 B.

20、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客观实在性【答案】B【解析】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以期降低车祸和降低交通拥堵,体现了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具有能动性,B 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 项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无关,C项不合题意;实践没有客观实在性的特征,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16.2017 年 1 月 3 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标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

21、战概念。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 -B.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C.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答案】D【解析】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说明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D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项不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B 项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点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

22、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7.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A. 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B.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C.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 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实践的含义,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 C 正确,排除 ABD。故选 C。【点睛】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

23、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0 -18.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A. 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B. 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有条件的、个别的D. 主观的、有条件的【答案】B【解析】【详解】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 B 选项入选。A 选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C 选项“个别的” 、D 选项“主观的”的表述错误。19.发展的实质是A.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B.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D.

24、 事物要素的重新组合【答案】A【解析】【详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 正确;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B 排除;C 选项属于联系的特点,与题意无关;事物要素的重新组合也不一定是前进和上升的变化,D 排除。本题选 A。【点睛】发展的实质不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如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或位置移动等,而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掌握发展的这一实质内容,才能把事物看作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运动过程,也才能和形而上学观点划清界限。2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A. 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 认识和

25、实践相统一的观点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答案】C- 11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C。【点睛】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 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全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都是在普遍联系发展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就是整个世界普遍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

26、来说明这一点的。(3) 是否坚持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否认这一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一个特征,所以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1.好的“家风”能使一个家庭人才辈出;好的“家风”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还关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说明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 要使主观符合客观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好的“家风”能够给家庭、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项符合题意;“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属于唯物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A 项不合题意; “要使

27、主观符合客观”也属于唯物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B 项不合题意;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属于认识论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辩证法角度” ,C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D。22.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在实际工作安排和部署中,必须注意把握好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抓紧当前;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 ”“安排和部署实际工作着眼于长远”的哲学理论依据是A.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C. 联系与发展不可分,联系引起发展,发展中存在着联系- 12 -D. 着眼于长远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答案】A【

28、解析】安排和部署工作既要着眼长远,又要抓紧当前,做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了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A 项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B 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体现联系与发展的关系,C 项不合题意;立足实际是做好工作的起码要求,与材料主旨无关,D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2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理是A. 要重视量的积累B.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体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要重视量

29、的积累,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量的积累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质变,也没有强调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C 两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24.1G 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 手机增加了短信,WAP 上网等功能,3G 手机又增添了高速上网,4G 手机的通信速度更快,实用的网络频谱更宽。这表明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B.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面继承中得以发展的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4G 手机比以前的系列手机更先进,说明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A 项符合题意;新事物对旧事物有继承也有抛

30、弃,不是笼统的全面继承,而是批判继承,B 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发展的前进性,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 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发展的前进性,没有强调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中的曲折性,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 13 -25.下列关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 事物的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B. 量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 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所以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A 项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

31、变的必然结果,B 项观点错误,D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量变对事物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C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32、。26.从矛盾的角度看,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A. 主要矛盾B.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 次要矛盾D. 次要矛盾的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但不决定事物的性质,故 A 不符合题意;矛盾主要方面是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其主导作用的依法,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故 B 正确;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会影响事物的发展,但不决定事物的性质,故 C 不符合题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4 -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

33、相互转化,但次要矛盾中不包含主要矛盾,因此,“次要矛盾的主要矛盾”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 ,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 。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 ,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

34、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区别实践的方面不同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 “中心” “关键” “突破口”等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 “方向” “大局” “性质”“主体” “优劣”等联系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27.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

35、种基本属性是- 15 -斗争性同性普遍性特殊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和同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故正确;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但不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含义不同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6、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区别作用不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6 -2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过去五年

37、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同时也提出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材料体现了A. 整体与部分的统一B.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我国过去五年的成就是主要的,但也存在困难和挑战,这体现了看问题要抓住主流,也要看到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观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答案选 D。【点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 重点论区别内容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

38、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反面一点论 均衡论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 。 “辨证”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釆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 “论治” ,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这一诊疗方法中的“辨证”蕴含的哲学思想是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 从局部着眼,把握局部的性质- 17 -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

39、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 “辨证”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釆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把个体信息与既有表征相结合,来判断症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 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C 项不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D 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30.亚洲人能够轻松做到的“亚洲蹲” ,绝大部分美国人却无法做到。蹲不下去的原因网友分析主要有两个:一是太胖了,二是跟腱太短。这主要说明A. 矛盾具有特殊

40、性B.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发展具有普遍性【答案】A【解析】亚洲人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美国人却做不到,原因是美国人某些生理特征与亚洲人不同,说明各有其特殊性,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矛盾的斗争性,B 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涉及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C 项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矛盾具有特殊性,没有体现发展的特点,D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41、它是_;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备选答案: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的统一- 18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答案】 (1).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比较简单,学生识记教材知识即可作答。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32.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

42、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1)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请从给出的两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2)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3)它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答案】 (1)(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解析】【分析】此题以我国的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三个问题,综合考查

43、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一是要识记、理解教材知识,二是解读材料获取相关知识信息。【详解】 (1)此题要求分析我国探月工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题关键是把握题意,注意题干限定的知识范围。题中,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从认识论的角度,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符合题意。规律客观性- 19 -和普遍性原理,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2)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知识。根据上一题可知,本题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

44、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此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33.请从本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出五个答案填在表格里。名言俗语 哲学启示(体现的方法论)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备选答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

45、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答案】【解析】【分析】此题以名言俗语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认识论、唯物论、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以及获取材料的知识信息。【详解】 “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 ,这是强调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全局”与“一域” , “万世”与“一时”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题中名言是强调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故选;“读万卷书”强调的是认识,“行万里路”强调的是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故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由“异” “变”可知,这体现了变化发展的观点,故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启示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