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39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1,分数:51.00)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相对静止是指(分数:1.00)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一般状态C.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分数:1.00)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3.关于对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分数:1.00)A.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B.任何
2、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包含着无限C.无限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趋向于无限D.无限和有限是没有界限的4.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分数:1.00)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分数:1.00)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6.印度发现过狼孩。印度一年幼的小孩被失去狼仔的母狼
3、带入狼穴,跟狼一块生活、长大,这个小孩养成了狼的习性,吃生肉,在地上爬行,不会劳动,不会说话,没有意识,更不会思维。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1.00)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B.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7.在意识产生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分数:1.00)A.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异性,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分数:1.00)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D.意识的对象的差
4、异9.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从此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胸有成竹”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C.人的意识是主观产物D.意识的对象是客观的10.费尔巴哈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的时候,说了一段颇风趣的话:“如果猫看见的老鼠只在它的眼睛中存在,只是它的视神经的感觉,为什么猫用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因为猫不想因为爱戴这些唯心主义者而去死于饥饿,并且忍受痛苦”。费尔巴哈所要表达的哲学道理是(分数
5、:1.00)A.感觉是意识的起点B.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C.感觉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感觉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11.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分数:1.00)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C.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12.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分数:1.00)A.画饼充饥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实事求是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3.“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
6、理有(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14.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会导致(分数:1.00)A.决定论B.非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D.唯意志论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分数:1.00)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16.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分数:1.0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
7、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17.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论述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分数:1.0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18.辩证法哲学从性质上划分,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两种,二者的区别是(分数:1.00)A.前者认为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后者认为精神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主体B
8、.前者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C.前者是自觉的辩证法,后者是自发的辩证法D.前者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后者不是辩证法的科学形态19.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主要说明了(分数:1.00)A.部分依赖于整体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20.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的是(分数:1.00)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
9、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D.“独中又自有对”21.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最重要,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分数:1.00)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个范畴的中心线索C.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22.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分数:1.00)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个别和一般相联系而存在B.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D.一般和个别
10、是没有界限的23.“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B.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C.否认了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对立起来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矛盾双方中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B.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2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
11、为只有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分数:1.00)A.正确认识问题的性质B.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C.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D.坚持实事求是2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分数:1.00)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D.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区别27.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1.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8.2013 年 6 月 7 日习近平和奥巴马会晤,习近平对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括是:不冲
12、突、不对抗。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解决矛盾和分歧而不搞对抗中美;互相尊重,求同去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分数:1.00)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29.唯物辩证法认为,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矛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分数:1.00)A.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B.
13、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C.矛盾双方的调和,达到绝对同一D.矛盾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对立面的融合3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分数:1.00)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31.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分数:1.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32.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分数:1.00)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欲擒故纵”33.承认一切事物
14、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分数:1.00)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34.下列观点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B.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C.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D.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35.十九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了一篇寓言:杰米扬的汤。内容说,主人公杰米扬用鲜美丰盛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吃,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逃席而去,从此再也不敢登门。这个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分数:1.00)A.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界限B.任何事物都
15、是质和量的统一C.在一定界限内量的变化一定改变事物的质D.任何事物都要掌握一定的度3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分数:1.00)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进化D.由于温度升高水变蒸气37.1798 年 7 月拿破仑率法军攻打埃及,在金字塔附近与埃及马木留克兵激战,最后结果是骑术不精的法兵打败了骑术精良的马木留克兵。拿破仑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
16、说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分数:1.00)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B.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C.质变引起新的量变D.质变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38.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分数:1.00)A.防微杜渐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D.量小非君子39.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把否定看作全盘抛弃B.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C.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D.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40.下列
17、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分数:1.00)A.麦株麦粒麦株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C.团结批评团结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41.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分数:1.00)A.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B.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支配力量C.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D.总是和偶然性相联系,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42.恩格斯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上述论断中指出(分数
18、:1.00)A.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B.历史的发展过程纯粹是必然的C.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4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一说法的哲学含义是指(分数:1.00)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C.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D.要善于估计、应对和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44.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其含义是指(分数:1.00)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
19、事物的本质,并从属于本质45.下列现象体现因果关系的有(分数:1.00)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C.熟能生巧D.白昼更替46.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分数:1.00)A.一种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B.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C.旧内容可以借用新形式D.一种形式可以为不同内容服务47.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B.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C.是否承认偶然性D.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48.思维方法作为理论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思维方法(分数:1.00)A.使杂乱
20、的感性材料有序化B.规范着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方向C.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D.行使着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4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是(分数:1.00)A.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B.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C.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D.一切质变都优于量变5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分数:1.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51.“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分数:1.00)A.由理性认识回到
21、实践的过程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C.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二、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49.00)以下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锉辱,不可以成德。”(梅峰语录卷上) 材料 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霍布斯:论物体,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 85、86
22、 页材料 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材料引自列宁全集中文第 2 版第 55 卷,第 306、222 页请回答:(分数:12.00)(1).分析材料 1 的内容,说明它属于何种发展观?(分数:4.00)_(2).分析材料 2 的内容,说明它属于
23、何种发展观?(分数:4.00)_(3).谈谈你对材料 3 的理解。(分数:4.00)_5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上述论断。 (分数:13.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2014 年 11 月 19 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 2
24、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 20 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 30 亿人,普及率达 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地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
25、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 20 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1 月 21 日)材料 2 中国互联网从 1994 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 20 年的高速发
26、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它概括为“互联网思维”。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破思维定式,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 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作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
27、。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大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 年 5 月 5 日、5 月 26 日等)请回答:(分数:12.00)(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分数:6.00)_(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分数:6.00)_结合材料回
28、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 60 万亩,按亩产 500 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 30 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 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的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 100 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
29、不仅成了香饽饽,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 6 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址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
30、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2/3,其中林荒山地有 6 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 2011 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 5 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
31、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 年 6 月 22 日)请回答:(分数:12.00)(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分数:6.00)_(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分数:6.00)_考研政治-39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1,分数:51.00)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相对静止是指(分
32、数:1.00)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的一般状态C.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相对静止概念的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事物特定的运动状态停止了,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或者在特定条件下,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所以,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本题没有什么难点。只要把握住静止的条件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本题的正确答案就会轻松找到。这样在四个选项中,将与 A 项相矛盾的 B 项排除,余下的 ACD 项就是正确答案。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
33、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分数:1.00)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题干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上句“风定花犹落”是说“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静相映成趣,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择本题,必须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此种类型题从形式上看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抓住答题的规律,解答起来并不困难。3.关于对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
34、确的是(分数:1.00)A.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 B.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包含着无限 C.无限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趋向于无限 D.无限和有限是没有界限的解析:解析 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时间空间无限性和有限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茫茫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而具体天体在空间上则有边有际,时间上有始有终。正是这一个个具体天体,即具体时空的有限性构成了茫茫宇宙、茫茫时空的无限性。所以“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A 项);“任何有
35、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有限包含着无限”(B 项);而“无限是对有限的超越,有限趋向无限”(C 项)。但是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又是确定的,是有区别、有界限的。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B、C 正确反映了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关系,所以是正确选项。4.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分数:1.00)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
36、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是哲学物质范畴的基础;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是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抽象和概括,并为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 项和 D 项是错误的选项,排除这两个干扰项,剩下的 B 项和 C 项才正确反映了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因此是正确的。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表现为(分数:1.00)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
37、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概括了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全部内容。而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区分,是在出现了人及人的活动之后的事情。这样,“自在世界”亦称天然自然,就成为“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既分化又统一,二者分化、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就共性而言,无论是自在世界还是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就区别而言,人类世界又不是自在世界。据此分析四个选项,除了C 项明显错误外,其他三个选项正好全面反映了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本题对于部分考生来说,也许会由于对该原理的陌生,选择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复习比较全面的考生而言,解
38、答本题不会出现太大障碍。6.印度发现过狼孩。印度一年幼的小孩被失去狼仔的母狼带入狼穴,跟狼一块生活、长大,这个小孩养成了狼的习性,吃生肉,在地上爬行,不会劳动,不会说话,没有意识,更不会思维。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分数:1.00)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起源。狼孩没有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作为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它是“社会的产物”,无论是人类意识还是个人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离开了社
39、会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无所谓意识。所以 ABD 项是正确答案。考生回答本题的误点在 C 项上,该项有极大的迷惑性和干扰性,最容易被误选为正确答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生非常仔细、认真地审题,不能有半点马虎。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所以 C 项是错误的。7.在意识产生问题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分数:1.00)A.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B.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起源的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具体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0、,因此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同时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而无论是自然界的产物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劳动在意识产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产生了人本身以及人的意识。选择本题一般考生都能很快地选出 ACD 项。有的考生会因对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到位而误选 B 项。8.人的意识具有主观差异性,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分数:1.00)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D.意识的对象的差异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造成意识主观特征原因的理解和把握。人的意识具有主观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对象不同人的认识具有差异性。造成人的意识主观差异性的原因有
41、许多,主要包括:“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都决定对同一对象不同人的认识有区别;最重要的是由于“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造成了人的意识的主观性差异。所以 ABC 项是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回答本题最容易在 D 项上出问题。题干问的是对同一对象不同人认识不一样的原因,而不是说对不同对象人们之间的认识的差异性问题。9.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赞扬。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他,其中有两句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从此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胸有成竹”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1.00)A.人的意识是
42、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C.人的意识是主观产物D.意识的对象是客观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识本质的确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是主观自生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意识反映的对象也是客观的。题干所列举的文与可画竹子之所以能做到“胸有成竹”,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冥思苦想、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存在的竹子在文与可头脑中的反映,是他与竹子不断打交道,有了透彻了解的结果。选择该题的难点在于对题中给出的事例的理解,如果对“胸有成竹”本身不理解就难以选择了。但如果对意识本质原理非常熟悉掌握,不去考虑题干的内容,也会找到 ABC 三个正确选
43、项。10.费尔巴哈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的时候,说了一段颇风趣的话:“如果猫看见的老鼠只在它的眼睛中存在,只是它的视神经的感觉,为什么猫用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因为猫不想因为爱戴这些唯心主义者而去死于饥饿,并且忍受痛苦”。费尔巴哈所要表达的哲学道理是(分数:1.00)A.感觉是意识的起点 B.感觉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 C.感觉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感觉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解析:解析 该题是考查对感觉及其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的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通过感觉、思维等形式进行的。感觉是意识的起点,是意识的初级形式,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人认识任何事物,都是从
44、感觉开始的。而感觉不是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主观的东西,也是来源于客观,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费尔巴哈的这段话正是揭示了感觉的本质和作用。这样的考题选择正确与否,主要是对相关哲学原理的正确把握,而主要不是对题中给出的事例的理解。11.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分数:1.00)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题,涉及有关意识的所有原理,是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综合理解和把握。题中的四个选项除了
45、 A 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考生解答本题可能会由于不理解 B 项和 C 项而漏选。B 项和 C 项是列宁的著名论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那么,人的意识是怎样从没有生命的自然界中产生出来的,列宁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得出结论说,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所以能够从没有生命的无机界产生出生命、产生出人和人的意识。C 项是列宁关于意识本质最著名的论断。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有了人脑也不必然产生意识,从意识内容的来源说,意识是人脑从客观世界中反映进来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而且不是直接的反
46、映而是经过人脑加工过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所以,列宁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2.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分数:1.00)A.画饼充饥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解析: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同时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全部关系。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B
47、 两项是典型唯心主义观点的表现,因为“画饼不能充饥”,而且想到的不一定都能做到。C 项的内容是说坚持物质第一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项的内容正好说明了意识能动性的原理,所以 C 项和 D 项是正确答案。13.“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质的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认识的辩证过程。题干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大自然是如何工作的;“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是说人不能违反大自然的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然,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