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40411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创作构思(分数:2.00)_2.艺术思维(分数:2.00)_灵感_4.创作动机(分数:2.00)_即兴_6.无意识(分数:2.00)_简化_8.艺术直觉(分数:2.00)_材料_10.文学创造(分数:2.00)_直觉_意识_综合_推敲_15.形象思维(分数:2.00)_16.艺术发现(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7.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创作动机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18.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

2、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犬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分数:2.00)_19.如何理解传统诗论中的“点铁成金”?(分数:2.00)_20.何为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分数:2.00)_21.灵感与直觉的各自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分数:2.00)_22.谈谈艺术构思的几个主要的心理机制。(分数:2.00)_2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怎样获得?(分数:2.00)_24.请简述艺术发现的重要性。(分数:2.00)_25.在文学创造中,理智与感情的关系怎样?(分数:2.00)_26.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分数:2.00)_27.什么是突出?请简述其实现

3、的途径。(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28.简述文心雕龙中“神思论”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29.试论述弗洛伊德学说对文艺理论的历史贡献。(分数:2.00)_30.举例谈谈如何理解创作意图的转换?(分数:2.00)_31.谈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分数:2.00)_32.结合具体实例,谈一谈艺术想象与直觉的异同。(分数:2.00)_33.把形象(或意念)从“心”(形之于心)转化到“纸”(形之于手)上,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其间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分数:2.00)_34.文学技巧运用时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

4、.00)35.“艺术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抓住了一个人,就把他变成了工具。艺术家不是一种具有自由意志追求自己终极目标的人,他听凭艺术通过他来实现它的目标。作为人,他可以有各种情绪,有意志,有个人的各种目的,然而作为艺术家,他是一个在更高意义上的人他是集体人,一个体现整个人类无意识的精神生活并使之成形的人。每当创作居支配地位时,人类生活就违背自由意志,被无意识所统治,并由它成形,不是歌德创作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作出了歌德。”如何理解这段话?(分数:2.00)_36.刘勰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分析这段话。(分数

5、: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过程)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7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创作构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对观察得来的、已经烂熟于心的材料聚精会神地进行想象、联想,甚至虚拟、结构、组合,直到按照一定的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活动。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上承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下启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艺术构思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思维,即借助于再现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所从事的思维。艺术构思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解析:2.艺术思维(分数:2.00)_正确

6、答案:(正确答案:艺术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指创作过程中物理的对象和心理的对象始终以审美的具象化的形式存在于创作主体的头脑中,作家在对其进行选择、加工、虚拟、假设、延伸、发展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渗透其中,构思出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解析:灵感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灵感是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知发生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解析:4.创作动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

7、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解析:即兴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即兴是作家因受到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的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即一种灵感来临时若有所悟的状态。即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诱发的媒介,外物或者书本或者别人的言语等等,如我国古代即兴而成的望月思乡诗很多,月亮就是即兴的媒介。二是即兴看似很偶然,其中又有必然性,看似天

8、赐,更多的却是人工。因为灵感的来临看似是一刹那的事情,但是之前必须有大量的积累与沉淀才有可能出现,等到时机来临,受外在媒介的刺激,才会有所感想,有所领悟,此时才有灵感出现,才有即兴的佳作。)解析:6.无意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创作中,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无意识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在作家没有明显察觉到的情况下,暗中进行的对意念的整合、形象的构思、情节的发展、主题的开掘、意境的渲染、情调的烘托等,一句话,即对各种心理材料的排列、组合中发生作用的。无意识作为艺术构思的一个辽阔而又深沉、活跃而又内隐的

9、心理领域,对整体的文学创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所谓“主从之分”,是指意识与无意识起着某种控制、压抑或引导、解禁作用。所谓“相互补充”,是指意识所提出的某些任务、目标等,往往要靠主体调动无意识的功能,并促使其积极活动、碰撞、组合来完成。)解析:简化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简化,指作家创作时故意省略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以便传神地把握一个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突出与简化的区别是:前者以浓墨重彩、淡化背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后者则将意象或意念上的遮蔽物剥掉,只留下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解析:8.艺术直觉(分数:2.

10、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艺术构思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解析:材料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解析:10.文学创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一般可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解析:直觉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直觉是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之一,来源于拉丁

11、文,本意指视线、外形。英文是Intuition,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正在领会或知道的方式”。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解析:意识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解析:综合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综合是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综合具有定

12、向性、选择性和刷新性的特点。)解析:推敲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推敲是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解析:15.形象思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形象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形象来思维。它是指在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中心环节,综合运用联想、感情、理智、回忆等多种心理机制,以创造具有丰富审美意义的形象或意念为目的思维方式,由于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艺术创造中,因此它又叫艺术思维。在文学创造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而总体上,形象思维包含抽象思维。)解析:16.艺术发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3、: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7.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创作动机有什么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集体无意识”说是荣格理论的核心部分。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相对于无意识表层结构的个体无意识,其内容是“原型”或“原始意象”,即过去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比如,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受难原型、魔鬼原型等等。荣格认为,作家是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人,而艺术创作则是由一种原始意象的无意识活动所

14、组成。他说:“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动力,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并进一步指出,艺术创作的动力来自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结”,而艺术创作是一种自发活动,这种活动“无情地奴役艺术家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不惜牺牲其健康和普通人的幸福”。荣格的这种创作动力源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集体无意识的力量,有失偏颇,但对于我们理解创作动机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于我们研究创作动机也有一定的助益。由于创作主体的个体差异、创作时空的变化及作品本身功能的多样,创作动机显得异常复杂,对它的研究也极为困

15、难。荣格关于人格类型内倾与外倾的划分及艺术家大都属于“内倾直觉型”的典型的强调,对于我们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解析:18.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犬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陌生化效果:布莱希特在分析中国戏剧的表演艺术时,使用了“陌生化”效果这一说法。史诗体戏剧中的“陌生化”技巧,是一个与“戏剧体戏剧”中的“共鸣”技巧相对应的概念。布莱希特认为,对一个事件或人物进行陌生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事件或人物那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人对之产生惊讶和好奇心。” 布莱希特以李尔王由

16、于他的女儿们对其忘恩负义而产生愤怒为例作了说明。采用共鸣技巧表演的演员,能够表演出这种愤怒,并能使观众把愤怒看做人世间自然的事情,从而与李尔王完全融合在一起,自己掉到愤怒的情绪里去了。而采用陌生化技巧的演员则刚好相反,演员表演的李尔王的愤怒可能使观众感到惊讶,演员可以不表现李尔王的愤怒而去表现其他反应。这样,李尔王的立场将被陌生化。 在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中,布莱希特将中国戏剧作为运用陌生化效果的典范加以阐述。“史诗戏剧”陌生化效果的内涵,就是强调戏剧表演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主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

17、对戏剧所反映出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2)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内在关联。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多次重复的动作在变为习惯的同时,也就成为了自动的,而自动的感知正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机械性,就需要采用“奇特化手法”,创造新形式,使人们的感知从自动性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原初体验的准确观察与感知状态。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的“陌生化”,就是使事物复杂化的手法,就是设法增加感受的难度,从而延长感受的时间,同时,艺术的创作过程和鉴赏过程也就成了“加密”和“解密”的过程。这就导致了诗歌也即文学并不是对现实的严格模仿、正确反映或再现,相反,它是一种

18、有意识的偏离、背反甚至变形、异化。 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都是要求艺术创作中要有独特性和反常规性,前者是就戏剧这种文学体裁而言,后者以论诗歌为主从而引申到所有的文学创作。前者针对戏剧表演而言,后者更注重文学语言的革新。)解析:19.如何理解传统诗论中的“点铁成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点铁成金”出自宋代黄庭坚的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点铁成金”说,实质上是黄庭坚诗文理论的方法论,

19、是解决诗歌创新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并不是诗歌的本质论和风格论,也不是强调形式重于内容的武器。如何做到平淡之语出奇境,言有尽而意无穷,他指出一条具有操作性的方法,避免流于不切实际,即“点铁成金”。 (2)“点铁成金”肯定了文化的自然传承以及向古人学习对于诗文创作的重要意义,如杜甫集众家之长,学习古人,精于炼字又浑融流转、出神入化;化用前人诗句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使自己的诗句了无古人的痕迹,而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化腐朽为神奇。 (3)“点铁成金”说也有局限性:首先,取古人陈言进行点化而使之翻新,本身失去了文学的原创性,只落第二义;其次,能否做到以故为新、化

20、腐朽为神奇,一旦失败反而会将诗歌创作引人狭窄的歧途。)解析:20.何为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 (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产生此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所谓“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蓦然顿悟的

21、发生,只不过是内心经验酝酿后从阈限下的破土而出。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对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不是外在于他的东西,也不仅是某种技巧、方法,甚至也不仅是天才,而是和他的内在蕴藉有关的深层心理内容的外射。作家之所以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是他们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的无意导向。 (3)它是艺术家对外在事物的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4)它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艺术家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

22、中,在自己的知觉中产生创造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是一部作品发生的契机,也是文学创造活动开始的“由头”。艺术发现像一盏灯塔,照亮了主体储藏在记忆中的有关资料,并使其在短暂的瞬间,围绕此种发现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从而进入创造过程。作品的独特风貌及其内在灵性,一般都是以艺术发现中那不同寻常的“发现”为基础进行独特开掘的。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非常微妙和细致的。比如,周敦颐从“莲花”这一个平常普通的植物性状中折射出独特的君子般高雅情操的“这一个”莲花,创作出爱莲说;鲁迅从车夫身上看到“小我”;都是一些常见的艺术发现。)解析:21.灵感与直觉的各自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

23、正确答案:(1)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对所思主题(意念或形象)的一种顿悟。灵感的特点是:非预期性。它是突如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的意料之外,如李德裕在文章论中所说“文章之为物,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而且它来的时间也不确定,或夜深入静睡熟之际,或百思不得其解将要放弃之时,或干别的事情时受到触发或刺激灵感来时无影,去时也是无踪的。它是一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不及时捕捉,就会消失,转瞬即逝。所以当灵感来临时,就是牺牲寝食也要及时捕捉,并尽可能记下全部轮廓。过后,再以“语不惊人死不休”“

24、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精神,仔细地从头到尾修改定型。亢奋性。获得灵感的创作主体,往往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出现一种迷狂状态,这是主体心理积淀、心理潜流被激活的结果。在灵感状态中,作家往往浮想联翩,内心幻象迭出,情感因之激动不可抑制,有时甚至像犯病一样。创造性。处于灵感状态的作家,思维高度活跃,储备于大脑中的各种材料信息会得到充分运用,这样,极易进入佳句纵横、新意迭出之境界。 (2)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性顿悟。其特点是推理过程的省略和事物本质的直接揭示。这是一体化的两个

25、方面。“省略了”推理过程,不是“不要”推理过程,恰恰相反,直接认知和洞察事物,不但要依据过去积累的一切知识和经验,而且这些知识和经验还要烂熟于胸,并经过平时反复和多次的推理、判断和使用。只有这样,当某一事物初次呈现在面前时,才能从整体上迅速猜测、洞察、并一跃而抓住其背后隐藏的奥秘。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在于: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却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解析:22.谈谈艺术构思的几个主要的心理机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

26、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构思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机制: (1)回忆与沉思。回忆就是积极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而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2)想象与联想。想象就是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其类型有再现想象和创造想象,后者又分为比拟想象、虚构想象。联想则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本质上也是一种想象,是由记忆痕迹而引起的对另一方事物的回忆、复现和创造。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

27、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3)灵感与直觉。柏拉图视“灵感”为“迷狂”,认为它是个体之精神与理念之世界相交流的一种心灵状态。心理学认为,灵感的机制虽复杂,但并不神秘。它虽然是突发的和不可预期的,但产生于大脑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却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它的发生虽属偶然,却一定是长期思考的结果。灵感是艺术构思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其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从思维角度来说,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以

28、至达到寝食俱忘的程度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心理学发现,灵感往往发生于创造性思维久久酝酿并接近成熟的阶段。它爆发的时刻,常常是作家已经放弃了专注的沉思而干其他事情,甚至是静谧的睡梦之时。由于某种触发,暂时中断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从而出现了认识上的飞跃,在不经意间蓦然浮现脑际。灵感爆发时,作家往往只注意无意得之的那一瞬间,仿佛天赐神授,而忽视了在此之前那长期且艰难的积累和思考过程。 在艺术构思中,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直觉得来的;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

29、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在于:其一,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的突兀判断;其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其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理智与情感。理智是指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思维)。而情感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情绪与情感二者相互纠缠,也相互影响,主体的态度、评价可能导致

30、某种特殊的情绪,而先前已存在的情绪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同的态度、评价。在文学创造中,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情感徒有理智,理智便有束缚想象力的副作用;失去理智而徒有情感,情感也可能将作家推向不知所往。 (5)意识与无意识。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和无意识这两种心理能力既有主从之分,又是相互补充的。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引。)解析:23.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怎样获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无意获取是作家从小在社会

31、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刻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作家,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有各种刺激和信息(或普通或特殊)不断地“侵犯”他,“骚扰”他,其中必然包含着可用来从事文学创造的大量材料。例如,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一生除家乡小镇伊剩耶和首都巴黎之外没去过任何地方。35 岁以后,他更是“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出世界名著七卷本的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从事文学创作的材料,主要就是通过无意识获取的途径得到的。有意获取,是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

32、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例如,罗曼.罗兰、纪德到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采访,巴金到朝鲜战场考查,都属此类。但必须说明的是,处于这种境况的作家,虽可能被热情所驱使,然而心灵深处却无法摆脱一种无意识定位,即把自己视为短暂的投身者、参与者或局外人。这导致他们往往不自由地以两种极端眼光或批判、或挑剔来看待所接受的那些刺激和信息。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例如,司汤达从军,凯尔泰斯被投入奥斯维辛,王蒙遭流放,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从维熙、张贤亮进监狱都属此类。很明显,这种日复一日的既单调而又严酷的生活实践,对本人来说,并非易事,而是一种无奈的求生,但却丰富了这些作家的记忆储备,直接获取了许多难忘的文学创作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