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 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B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推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 渐入佳境 了。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 筚路蓝缕 ,积极作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 胼手胝足 ,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2、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 B 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C项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地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应改为 “未雨绸缪 ”。 D项中的 “胼手胝足 ”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 项是( 3分) 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
3、重干扰。 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
4、,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 者身上倾斜。 B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C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且语义不明确。首先是 “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
5、分成 ”这一句不通,应该在 “进入 ”后面加 上 “ 的阶段 ”之类的词语,该语句才比较完整;其次 “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这一句缺少主语,虽然汉语句子往往可以承前句的主宾成分省略主语,但本句上一句的主语是 “人类 ”,而这里 “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的显然不是 “人类 ”,而其实是 “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 ”,可这个语句并非上一句的宾语,一般说不能使下一句承该成分而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不明确了。 B项成分缺漏造成结构混乱。主要问题是在 “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这一语段中, “包括 ”后面应加上 “在内 ”,改为 “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
6、司在内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 C 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全句如果保留 “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的再创作 ”,则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添加谓语动词 “是 ”,改为 “是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的再创作 ”;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 “将各地电视台 ,进行的再创作 ”中的“的 ”改为 “了 ”,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级女生 ”的蝴蝶效应 由湖南卫视推出,持续 “高烧 ”、风靡全国的电视歌唱比赛节目 “超级女声 ”,被各路看客解读,成为一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大杂烩,其中触及 “性别 ”“阶级 ”“品味 ”等复
7、合议题;而美国电视节目 “美国偶像 ”与 “超女 ”的跨境呼应,更触及一个文化全球化的议题 影视方程式全球流动,在异地可以产生怎样的波涛? 不矫揉造作的冠亚军李宇春、周笔畅人气最旺,男人不认为她俩美艳,女歌迷则觉得她俩精彩!中性形象的大获全胜被看作是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自我解放,理由是对女性的审美已经脱 离了男性的标准,周、李的魅力独立于男性审美之外。比赛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想唱就唱的做法,打破精英特权, “超女 ”被解读为一种庶民的胜利。 这些议题富有国情特色。 “超女 ”引发的复杂辩论,充满国内最前端的社会变化,但若把本国现象放入全球文化激荡的大脉络,所触及的更是跨国
8、文化互动的问题。或可以用著名的混沌理论 “蝴蝶效应 ”来形容 “超级女声 ”和大洋彼岸的另一档节目 “美国偶像 ”之间的关系。 “蝴蝶效应 ”是美国气象学家上世纪 60年代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说,亚马孙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 流域的一场风暴。 “超女 ”的主要策划人就是在 2003年一张报纸非常不起眼的一个角落,看到了关于 “美国偶像 ”的报道,于是萌发了在中国制作一档类似节目的想法。这位策划人在接受采访时毫不讳言对 “美国偶像 ”的模仿,但节目形式本土化的改良也做足了工夫。结果, “超女 ”串联盘根错节的群众活动与本土议题,其社会文化效应与 “美国偶像 ”在美国本土发挥
9、的角色,绝不能轻易套用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论断。 这个稍嫌戏剧化的蝴蝶效应,在传播学上是老掉牙的问题。早年的媒介帝国主义,就是说英美挟其正经军事强势,扩张其穿透力强劲的跨国媒体,无论企 业硬件与文化软件,绝可破坏发展中国家本土文化,其影视产品亦令非西方子民易于接受帝国霸权。 到今天,此老调已不能重弹。精确一点来说。美式文化仍有相对强势,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动,其形态已是变化多端千奇百怪。全球文化漂移已出现所谓的多个 “媒介首都 ”,而不再是美国独霸跨国媒介市场。超越国族并以城市为单位的多中心交流,如香港、北京、上海、孟买,或可包括湖南长沙,均可发挥跨境的蝴蝶效应。 今天,中国市场在变革。正统之外,
10、酝酿新的文化生产模式。 “美国偶像 ”在中国只是一个触发点,把 “超女 ”本土化,还需要一群中国搞手,更需 要一连串的社会缺口,这样才让 “超女 ”化身为中国变革的时代信差,从中看中国面对世界所激起的文化变局。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超级女声 的蝴蝶效应 ”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美国电视节目 “美国偶像 ”在中国大陆的跨境呼应。 B它是美式文化凭借其强势,在媒介市场扩张,超越国族在异域产生的一场“风暴 ”。 C “超级女声 ”是其策划人对 “美国偶像 ”节目的模仿并进行本土化处理的杰作。 D它是以 “美国偶像 ”为触发点,在全球文化脉络中激荡起的时代 “波涛 ”。 【小题 2】文
11、章说, “超级女声 ”现象引发的议题 “富 有国情特色 ”。从原文看,“富有国情特色 ”不包括下面哪一句? A “超级女声 ”被各路看客解读,成为一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大杂烩,其中触及 “性别 ”“阶级 ”“品味 ”等复合议题。 B “超级女声 ”比赛采用的做法,被认为打破了精英特权, “超女 ”被解读为一种庶民的胜利。 C “超级女声 ”引发的复杂辩论,充满国内最前端的社会变化。 D “超级女声 ”现象是文化超越国族并以城市为单位的多中心交流,包括以湖南长沙为中心。 【小题 3】 依本文看,对 “超级女声 ”风靡全国,持续 “高烧 ”的原因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 赛不论年龄、不问地
12、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想唱就唱的做法,打破了精英特权,它是一场平民运动。 B今天,中国市场在变革,具备了在正统之外,酝酿新的文化生产模式的条件。 C它顺应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互动,多中心交流的结果。 D它不仅是对 “美国偶像 ”的模仿,它还有一群中国搞手使其本土化。它还弥补了中国社会的缺口。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由 “到今天,此老调已不能重弹 ”来看,作者 “它是美式文化凭借其强势,在媒介市场扩张,超越国族在异域产生的一场 “风暴 ”这一说法持否定态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
13、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偷梁换柱,不是 “超级女生 ”,而应是 “全球文化漂移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项说法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 克罗齐的求索 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 1883年,卡萨米西奥拉大地震夺去了贝尼代托 克罗齐的双亲和妹妹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的他侥幸得救。当时他 17岁,温馨的生活在暴虐的自然面前顷刻灰飞烟灭。这场灾难给青年时代的克罗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也使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自我心
14、灵的充实和人类社会的精神景况。 1886年克罗齐辍学,开始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他一度潜心于他的家乡那不勒斯以及欧洲的历史研究。期望能在喜欢的学术事业中求得情感的解脱。期间,他结合自已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 1902年,克罗齐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美学,为现代美学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曾作过专章介绍。意大利哲学家金蒂雷赞赏克罗齐不仅发现了想象的
15、规律,而且引入了心灵发展的概念。在共同的学术兴趣和理论探讨中,克罗齐和金蒂雷的友谊也由此得到发展。在美学中,克罗齐重点对过去时代的 “错误的美学 ”,尤其是 “自然主义美学 ”和 “唯理主义美学 ”进行批驳,肯定了艺术的 “心灵性 ”和 “非逻辑性 ”特点,把艺术和美学从对道德与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 然而,学术上的创获并未使克罗齐摆脱椎心的痛苦和深刻的孤独。在潜意识里,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 1903年他开始创办涉及文学、历史与哲学的文化刊物 批评。克罗齐在自传中曾说: “创办批评杂志标志着我的生活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他主要负责文学与历史,前期曾邀请金蒂雷负责哲学。在长达 42年
16、的办刊过程中,克罗齐渐渐达到了他所期待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 协调统一的理想。 1920年 6月至 1921年 7月,克罗齐担任意大利教育部长,发起了意大利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运动。 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同时,克罗齐不断修正完善他的理论学说。他在一次交流活动中说: “正如每一个对自己所做事情感到要负责的人一样,我喜欢反复思索我写过的并发表的那些东西,喜欢经常回味和审查它们,以求看一看是否可以发现一些不妥之处,是否可以进一步加以展开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这就是说,他所懂得的事情是慢慢才学会的;似乎还应当加上一句 “ 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因此,人往往要像前几年那不勒斯的 一位外科医生所做的那
17、样,他也是我在参议院的一位同事,有一次做手术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觉得自己要死了,于是把手术刀交给一位同行,说 请你来干下去 。 ” 克罗齐不仅勤奋钻研,而且注重研究方法。方法是抵达学术高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办刊前期,克罗齐完成了 “心灵哲学 ”的系统阐发工作。在他看来,历史是人的创造,体现为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要受心灵的支配,因此把握历史的关键在于把握心灵活动。哲学不过是历史学的方法论,追求美、真、益、善的心灵哲学,作为对心灵活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其意义在于为创造历史和阐释历史提供方法论的依 据。 在克罗齐心中,意大利民族始终具有美丽的形象。它从遥远的古罗马走来,创造过文艺复兴的灿烂文化。但
18、 20 世纪 20 年代,意大利的历史脚步踏上 “迷途 ”。身处残酷的历史情境,克罗齐怀着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解放的执著坚守,坚持以著述和主编的刊物抵抗法西斯专制主义。 1923年,金蒂雷加入了法西斯党。克罗齐以巨大的道义勇气,与宣扬积极主义理论的金蒂雷展开针锋相对的公开论战,彼此持续几十年的友谊宣告破裂。 1925年,克罗齐发表了著名的反法西斯知识分子宣言,反对恐怖政策,并征集到数百名知识分子的签名。他的寓所在 1926年几 次遭到法西斯党徒的洗劫。 1944年 4月,金蒂雷被击毙于佛罗伦萨街头。克罗齐闻讯,曾长久地倚在寓所的门框上,遥望北方深邃的蓝天 “我将死于工作。 ”这是晚年的克罗齐在他人
19、问及自己健康状况时一句平静的回答。创造性的努力、自由的激情以及深刻的公民责任感,既是意大利民族性格的基本素质,亦折射出克罗齐的人格理想。 (摘自张敏克罗齐美学论稿,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克罗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 力。 B克罗齐把艺术从对理性的依附中解放出来,而他对艺术的认识又有别于世俗的理解,他认为艺术不是用来娱乐的。 C文中 “我将死于工作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克罗齐终生的创造性努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D本文择取了克罗齐的重要人生阶段,记述
20、了这位 20世纪前半期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兼社会活动家,以史带论,史论结合。 E 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 【小题 2】 克罗齐是如何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协调统一的?请结合全文 概述。( 6分) 【小题 3】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 “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 6分) 【小题 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小题 1】 BD
21、 【小题 2】 克罗齐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把自己的理论思考推到一个高峰,在诸多理论领域造诣很高,但理论创获并未使他停止追求。他渴望公众对他的工作有所关注,创办文化刊物批评,发起教育改革 运动,参与抵抗法西斯等社会活动。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他不断修正完善理论学说,继续勤奋钻研,注重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论家和实践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小题 3】 克罗齐的拓展不仅强调人获取知识靠后天的学习,而且强调了这种学习的紧迫性,学习、追求要贯穿生命整个过程,体现了克罗齐勤勉探究、不断自我完善、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文中克罗齐从青年开始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珍惜在世时光,提升生命质量,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对这句话的拓展
22、。 【小题 4】 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克罗齐。青年时期经历的大地震给他带来了心理创伤, 这推动他在人生之旅和学术之途上更为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中年之后的克罗齐又因社会动荡和战争苦难进一步历练,更加成熟。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克罗齐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面对的。如果没有大地震和战争,在安宁和平的正常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思想深邃、有志于学术和社会活动的克罗齐,同样会大有作为。 观点三:辩证理解。苦难本身不是人生财富,苦难通过心灵转化才能成为人生财富;此外苦难分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情况,它们给人的影响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
23、对实用类文本的综合 鉴赏能力。 A与 D可以说是相对项, A 项中 “全方位 ”分析错,本文只是 “择取 ”。 E 项原文第二段第三行 “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 ”并非 “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 ”。 C项 “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漠不关心 ”有误。答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C给 1分,答 A、 E不给分。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考查信息筛选、概括、整合的能力。题目中 “如何 ”“理论家 ”“实践者 ”“协调统一 ”是重点词。应先解释清楚二者各自的具体内容,然后分析二者关系。
24、具体作答时还要关注题干中的 “结合全文概述 ”。概述理论成就,给 2分;概述实践活动,给 2分;解说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给 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 ”与“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 ”两句话说法貌似不同,实质相同,都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回答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中 “结合原文 ”,并且是 “简析 ”。 答出拓展的内涵,给 4分;结合原文分析,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5、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感悟、探究能力。完成此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但阐述一个观点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这几个理由要成立,要有说服力。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是一个传统的话题,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在回答时,如果忽视题目要求中 “结合原文 ”,就容易只谈现实意义,而得不到理想的分数。回答探究题时游离文本是大忌。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分;联系实际,给 2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 晚 秋 【亚美尼亚】 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
26、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
27、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 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
28、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 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 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
29、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 “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 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
30、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 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
31、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 “我鬼迷心窍了,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 “真是鬼迷心窍了 ”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 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小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 不恰当 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
32、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C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这段骂人的话 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 “晚秋 ”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小题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6分) 【小题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小题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
33、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8分) 答案:【小题 1】 CD 【小题 2】 在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分)。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 引起了读者悬念。展开了故事的情节( 2分)。在艺术上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或渲染气氛 (2分 ) 【小题 3】 刚看到绿色小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准备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但走了两步,心怦怦跳动;当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慌乱;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最后如释重负,变得轻松,呼吸也变得自如。 【小题 4】
34、示例一:瓦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 1分 因为 1、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这瓦萨卡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2分 2、当他看到那个偷盗耳环的女人时,他愤愤地骂。表明了他的正义与正直。 2分 3、当他经受诱惑时的犹豫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斗争,哪怕没有中年男子的介入,他拿到皮包后也会幡然悔悟。 2分 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 1分) 1、他生活处在最艰难的境地。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看病。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健康,也就无法真正的维持生计。( 2分) 2、他觉得与这个女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觉得她的钱财来得容易。他不会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怜 悯。( 2分) 3、从他
35、的一系心情可以看出,他对小包的占有是相当动心的,尽管有犹豫,但那也是暂时的。(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C、从小缺乏教养不当。而是他对这种行为义愤填膺,是一种正直。、瓦萨卡面对诱惑有过动摇,但是他从来没有认为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这道题涉及到作品主题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的言行反映的是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思想又进一步主导人物的言行。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是晚秋,而首段写的是晚秋
36、的景色及他的心情。结尾也提到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自如了。景物描写一般情况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这里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显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抓住瓦萨卡看到小包后相应语段来挑选,找准心里变化的词语。做这一类题一定要注意选准答题区域。可能有的同学会将 “他 ”看到 别人摘走受伤女人耳环 “愤愤不平 ”也写了进去,显然与题目要求不符。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探
37、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绿包会不会据为已有,可以仁智各见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 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 多 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 穷 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
38、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 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
39、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高 考 资 源 网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 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 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 贷 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舁 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
40、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 居士集卷二十七)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高其议论,或 多 其材能多:赞美。 B处 穷 达,临祸福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 贷 部将贷:宽恕。 D 舁 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小题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 /贬饶州 /谏官 /御史不肯 /言师鲁上书言 /仲淹 /臣之师友 /愿得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 /贬饶州谏官 /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 /言仲淹 /臣之师友 /愿得俱贬。 C天章阁待制 /范公 /贬饶州谏官 /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 /言仲淹
41、臣之师友 /愿得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 /谏官 /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 /言仲淹臣之师友 /愿得俱贬。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 “忠义之节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 “遭父丧 ”。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 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
42、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小题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分) (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4分) (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3分)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 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第一个 “是 ”(动词,肯定),第一个 “非 ”(动 词,否定), “务 ”(务必、一定)三处,一处 1分。 (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
43、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见 于 ”(表被动), “所以 ”(两个均为 “原因 ”), “嫉 ”(动词,嫉恨),“卒穷 ”(最终因处境艰难。实词 “卒 ”,古今异义 “穷 ”,同时活用做状语 “因为处境艰难 ”)一处 1分。 (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定语后置 ”, “节度 ”(动词,节制、调度), “不果 ”一处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借出、借给。 考点: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断
44、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D“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45、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 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
46、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 史不肯替范公说话。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
47、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 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 军节度副使
48、,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四十六去世。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题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5分) 【小题 2】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与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 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6分) 答案:【小题 1】用以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并借以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 1分,心绪 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小题 2】共同点:借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