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302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与能源、环境、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 PM 2.5污染 B世博停车场安装催化光解设施,可将汽车尾气中 CO和 NOx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C用 K2FeO4代替 Cl2处理饮用水,有杀菌消毒作用,但无净水作用 D可利用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制造全降解塑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 2.5污染,所以 A正确; CO和 NOx在催化光解设施作用下发生反应 2NOx+xCO N2

2、+xCO2,所以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故 B正确;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有杀菌消毒作用,被还原后生成 Fe3+离子,水解生成 Fe( OH) 3胶体,具有净水作用,所以 D是错误的;利用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制造全降解塑料 -聚碳酸酯,因此 D是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 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H4)2CO3 (NH4)2SO4 (NH4)2Fe(SO4)2三种溶液, c (NH4+)的大小顺序为: B pH相等的 NaF与 CH3COOK溶液: c(Na )-c(F )c(K )-c(CH3COO ) C 0.2 mo1 L1 的 Na2CO3溶液: c(OH ) c(HCO3 ) c(H+) 2c(H2CO3) D 0.2 mo1 L1 HCl与 0.1 mo1 L1 Na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 c(Cl ) c(Na+)c(Al3 )c(H )c(OH ) 答案

4、: CD 试题分析: CO32-水解显碱性,促进 MH4 水解。 Fe2 水解溶液显酸性,抑制 NH4 水解,所以在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H4)2CO3 (NH4)2SO4 (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 c (NH4+)的大小顺序为: ,所以 A错误;选项 B中 pH相等,则两溶液中 c( H+)、 c( OH-)相等, NaF溶液中存在 c( Na+) +c( H+) c( F-) +c( OH-), CH3COOK 溶液中存在 c( K+) +c( H+) c( CH3COO-)+c( OH-),则有 c( Na+) -c( F-) c( K+) -c( CH3COO-) c

5、( OH-) -c( H+) ,故 B错误;选项 C中存在电荷守恒: 2c( CO32-) +c( OH-) +c( HCO3-) c( Na+) +c( H+),根据物料守恒可知存在 c( Na+) 2c( HCO3-)+2c( H2CO3) +2c( CO32-),二者联式可得 c(OH ) c(HCO3 ) c(H+)2c(H2CO3),故 C正确;选项 D中 0.2 mo1 L1 HCl与 0.1 mo1 L1 Na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生成氯化铝和氢氧化铝,溶液显酸性,则 c(Cl ) c(Na+) c(Al3 ) c(H ) c(OH ), D正确,答案:选 CD。 考点:考查溶

6、液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综合性试题的考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题贴近高考,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好几种守恒关系,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已知 Ksp(BaSO4 )= 1.110-10, Ksp(BaCO3) 2.510-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aSO4比 BaCO3溶解度小,所以, BaCO3可以转化为 BaSO4 B BaCO3、 BaSO4均不溶于 水,所以都可以做钡餐试剂 C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 B

7、aCl2和 Na2SO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c(SO42 )/ c(CO32 ) =4.410-2 D常温下, BaCO3若要在 Na2SO4溶液中开始转化为 BaSO4,则 Na2SO4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2.210-6 mol L-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硫酸钡和碳酸钡的组成以及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小于碳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可知, BaSO4 比 BaCO3 溶解度小,所以, BaCO3 可以转化为 BaSO4,A正确;碳酸钡能溶于酸中,不能用作钡餐,选项 B不正确;向 Na2CO3溶液中加入 BaCl2和 Na2SO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Ba2 浓度相等,则Ksp(BaSO4 )

8、Ksp(BaCO3) c(SO42 )/ c(CO32 ) 1.110-102.510-9 4.410-2, C正确;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在碳酸钡溶液中, Ba2 浓度,所以常温下, BaCO3若要在 Na2SO4溶液中开始转化为 BaSO4,则 Na2SO4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 D 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图像,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溶解平衡以及溶度积常数计算、沉淀转化的沉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

9、逆反应 A(g) B(g) xC(g)的生成物 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 w(C)和反应时间 (t)的关系。下列说法与图像符合的是 A甲图中 a表示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氦气后的情况 B乙图中 b曲线表示有催化剂的情况 C根据丙图可以判断 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x2 D丁图可表示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 A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 (T)变化的情况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 C的含量越高,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平衡时 C的含量越低,即增大压

10、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 x 2( x为整数),所以选项 C正确;恒温恒压下,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容器的体积必然是增大的,所以平衡应该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 C 的含量增大,所以 b 曲线表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 He 气,选项 A 不正确;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乙中 a曲线到达平衡时间短, b曲线到达平衡时间长,所以 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 b曲线未使用催化剂, B不正确;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 A、 B的转化率增大, A

11、的含量降低,选项 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 点评:该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有关图像时应该注意:一、 -t 图像或 c-t 图像: 1.-t 图像:分清正逆反应,分清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平衡图像 1.出现拐点的图像:分析依据 “先拐先平 ”。在转化率 -时间图像或物质的百分含量 -时间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 (代表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等 )。 已知 A、 B、

12、 C、 D、 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 A、 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元素 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 C、 D原子的最外层上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D分别与 E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B B与 E形成的分子 BE4为非极性分子 C一定条件下,元素 C、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D化合物 AE与 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答案: BC 试题分析:元素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则 B是碳元素或S元素。元素 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13、,元素 C、 D原子的最外层上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所以 C应该是钠元素, D是铝或氯元素。由于元素A、 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且 E的原子序数最大,所以 E是氯元素,则 D是铝元素, B是碳元素, A是氢元素。 C、 D分别与 E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不相同,氯化钠是离子晶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A不正确;四氯化碳是正四面体型较高,属于非极性分子, B正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C正确; D不正确,氯化氢含有极性键,氯化钠含有离子键,答案:选 BC。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第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贴近高考,侧重对学

14、生能力的培养。该题以 “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为载体,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 10 L的密闭容器中, 1 mol A和 1 mol B进行反应:2A(g) B(g) 2C(g),经 60 s达到平衡,生成 0.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 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01 mol L-1 s-1 B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 5 L, C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

15、的 2倍 C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 A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0.353 答案: AD 试题分析: 2A(g) B(g) 2C(g) 起始浓度( mol/L) 0.1 0.1 0 转化浓度( mol/L) 0.06 0.03 0.06 平衡浓度( mol/L) 0.04 0.07 0.06 所以以 A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06mol/L60s 0.001 mol L-1 s-1, A正确; 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 5 L,相当于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 C的平衡浓度大于原来的 2倍, B不正确; 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

16、应方向移动,则物质 A 的转化率增大,C不正确; 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D正确,答案:选A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可逆反应 的有关计算时,一般采用 “三段式 ”进行,即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或某深刻的量,然后依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即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 5的 CH3COOH溶液和 pH 5的 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 2SO2(g) + O2(g) 2SO3(g)的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K随温度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C

17、2NO 2CO 2CO2 N2的 H 0,常温下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D 25C时,在 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 NH4Cl固体, c(Mg2+)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抑制的水的电离。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A不正确; SO2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方应的平衡常数减小,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正确;选项 C 中该反应的熵值是减小的,则常温下该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C 不正确;25C 时,在 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 NH4Cl固体,促进氢氧化镁的溶解,则 c(Mg2+)增大, D不正确,答案:选 B

18、。 考点:考查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反应自发性以及溶解平衡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在注重对学 生基础知识巩固和检验的同时,侧重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列事实能说明 NH3 H2O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常温下, NH3 H2O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用 NH3 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常温下, 0.1mol / L氯化铵溶液的 pH约为 5; 常温下,体积相同且 pH相同的 NH3 H2O溶液和 NaOH溶液,与相同浓度的 HCl溶液中和时,消耗 HCl溶液的体积:前者后者 A B C D 答案: C 试

19、题分析: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 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 就证明了弱电解质。 说明氨水显碱性。 说明氨水溶液的导电性较弱。 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显酸性,因此 NH4 水解,所以对应的一水合氨是弱碱。 中说明氨水的物质的量对于氢氧化钠的,在体积相等的条件下,氨水的浓度对于氢氧化钠的,所以在 pH相等的条件下可以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 的常见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

20、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目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下列大小关系比较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F-Mg(OH)2 Al(OH)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选项 A不正确,离子半径应该是: F- Na+ Mg2+ ;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应该是: C N O, B不正确;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在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 C不正确,氢化物的沸点应该是: PH3 AsH3 NH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选项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

21、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以及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常使用电解法制备金属钠、 镁、铝等 B合成氨工业中,将 NH3及时液化分离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C硫酸工业中,采用常压条件的原因是此条件下催化剂活性最高 D电解精炼铜时,将粗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 A 试题分析:钠、镁和铝均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是通过电解法冶炼的, A 正确;氨气的合成是可逆反应,将 NH3及时液化分离,相当于是降低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 B不正确;催化剂的活性与温度有关系,

22、 C不正确;粗铜精炼时失去电子被氧化,应该做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常见工业生产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 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常见的工业生产,涉及金属冶炼、合成氨、硫酸工业以及粗铜的精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原理,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能与金属 Al反应放出 H2的溶液 B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 C pH=6的某溶液 D c(H+)c(OH )的任意水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只要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大于 OH-的浓度,溶液就是显酸性的,所以选项 D正确。 A中氢氧化钠

23、溶液也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 A不正确;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2 10.0,所以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B不正确;选项 C中不能确定溶液的温度,因此 pH 6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C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判断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尤其是注意利用 pH判断时,应该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Na+、 NH4+、

24、 Fe3+、 NO3 B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 K+、 Mg2+、 I-、 SO42- C含 Al3+的溶液: NH4+、 K+、 HCO3-、 Cl- D水电离产生的 c(OH-) 110-11mol/L的溶液: Cu 2+、 SO42-、 NO3-、 Cl- 答案: A 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能使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所以 A中离子是可以大量共存的;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能氧化碘离子,二者不能大量共存; Al3能和 HCO3-反应生成 Al(OH)3和 CO2,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水电离产生的 c(OH-) 110-11mo

25、l/L的溶液,说明该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是被抑制的,则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如果显碱性,则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即(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 3)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 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26、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 “一定 ”共存等。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蒸 馏水冼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冼净锥形瓶后,再用 NaOH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 NaOH溶液 C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立刻读数盐酸体积 D用碱式滴定管取 10.00 mLNa

27、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C 测 =C 标 V 标 /V 测 来分析对 V(标) 的影响。用蒸馏水冼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相当于盐酸的浓度被稀释,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增加,测定结果偏高;用蒸馏水冼净锥形瓶后,再用 NaOH液润洗,而后装入一 定体积的 NaOH溶液,相当于是增加了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则消耗盐酸的体积增加,测定结果偏高;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如果立刻读数盐酸体积,则测定结果偏低;选项 D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为消耗盐酸的体积不变,测定结果不变,答

28、案:选 D。 考点:考查中和滴定实验中误差分析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侧重对学生实验分析以及评价的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滴定误差分析的判断依据,即误差分析的总依据为 :由 C 测 =C 标 V 标 /V 测 ,由于 C 标 、 V 待均为定植,所以 C 测 的大小取决于 V 标 的大小,即 V 标 :偏大或偏小,则 C 测 偏大或偏小。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溶液: 2Cl +H2O通电 2OH +Cl2+H2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CO32 +H2O HCO3 +OH C氯气通入冷水中: C

29、l2 H2O Cl- ClO- 2H+ D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 CO32- 2CH3COOH 2CH3COO- CO2 H2O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溶液有氢氧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A不正确;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 B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C不正确;碳酸镁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该题需要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即( 1)检查反应能否

30、发生。( 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5 L 1 mol/L NaHS溶液中, N(Na+)+N(HS )=NA B 12.4 g白磷(分子式为 P4)中含有 PP 共价键 0.6 NA C常温下, pH 2的醋酸溶液中所含有的 H 数为 0.01 NA D将 92 g N2O4晶体放入容器中,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所含气体分子数为 NA 答案: B

31、试题分析: A不正确,不符合物料守恒 ,应该是 N(S2-+) N( H2S) N(HS )N(Na+) NA;白磷是正四面体型结构,分子中含有 6个 PP 共价键。 12.4 g白磷(分子式为 P4)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所以分子中含有 PP 共价键 0.6 NA,B正确; C中不能确定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醋酸的物质的量, C不正确; N2O4在容器中存在平衡 N2O4 2NO2,所以将 92 g N2O4晶体放入容器中,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所含气体分子数大于 NA个,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点评: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 “热点 ”问题,

32、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填空题 图 a是 1 mol NO2和 1 mol CO反应生成 CO2和 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图 b是反应中的 CO和 N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根据图意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写出 NO2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 NO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 v(NO2) 。 (3)此温度下该反

33、应的平衡常数 K= ;温度降低, K (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4)若在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 嫉挠泄厥 萑缦卤恚 br 容 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 mol NO2 1 mol CO 2 mol NO 2 mol CO2 1 mol NO2、 1 mol CO 1 mol NO、 1 mol CO2 平衡时 c(NO) /mol L-1 1.5 3 m 能量变化 放出 a kJ 吸收 b kJ 放出 c kJ CO或 NO的转化率 1 2 3 则: 1+2= , a+b/2= ,m= 答案:( 1) NO2(g)

34、+CO(g) NO(g)+CO2(g) H 234 kJ/mol ( 2) 1.50/t1 mol L-1 min-1 ( 3) 9 ; 变大 ( 4) 1 ; 234 ; 3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像 a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 H 134 kJ/mol-368kJ/mol -234 kJ/mol,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NO2(g)+CO(g) NO(g)+CO2(g) H 234 kJ/mol 。 ( 2)根据图像 b可知,平衡时 NO的浓度是 1.50mol/L,则消耗 NO2的浓度是1.50mol/L,所以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 NO2浓度变化表示平

35、均反应速率 v(NO2) 1.50mol/Lt1 1.50/t1 mol L-1 min-1。 ( 3)根据图像 b可知,平衡时 NO2、 CO、 NO和 CO2的浓度分别是( mol/L)0.5、 0.5、 1.5、 1.5,则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正方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 ( 4)因为该反应是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三个容器中反应物的起始量之比是相同的,所以平衡是等效的。甲和乙两个容器的反应方向相反,则 1+2 1; a234 kJ/mol0.75mol, b 234 kJ/mol0.5mol,则 a+b/2 234kJ。由于丙中的平

36、衡也是等效的,则 m 3mol/L。 考点:考查反应热、反应速率、平衡常数以及等效平衡的有关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该题的难点是等效平衡的判断和应用,所谓等效平衡是指外界条件相同时,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等效平衡的判断及处理一般步骤是:进行等效转化 边倒法,即按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转化到同一边的量,与题干所给起始投料情况比较。 常温下,将某一元碱 BOH和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 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37、 ( mol L-1) BOH的物质的量浓度 ( mol L-1) 混合溶液的 pH 0.1 0.1 pH=5 c 0.2 pH=7 0.1 0.2 pH7 请回答: ( 1)从第 组情况分析, BOH是 (选填 “强碱 ”或 “弱碱 ”)。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 mol L-1。 ( 2)第 组情况表明, c 0.2。该混合液中离子浓度 c( B+) c( Cl ) (选填 “”或 “=”)。 ( 3)从第 组实验结果分析,混合溶液中 (选填 “”或 “=”) 甲: BOH的电离程度 BCl的水解程度 乙: c(B+)2 c (OH ) c(BOH)2 c(H +

38、) 答案:( 1) 弱碱; 1105 ( 2);( 3) ; 试题分析:( 1)一元碱 BOH和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为 0.1mol/L,则酸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二者恰好反应。但溶液 pH 5,所以生成的盐水解,则 BOH是弱碱。由于促进水的电离,所以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105 mol L-1。 ( 2)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若 BOH为强碱,则 c 0.2;若 BOH为弱碱,则 c0.2。根据 可知 c 0.2。由于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有 c( OH-) c( H+),根据溶液呈中性,则有 c( B+) +c( H+) c( Cl-) +

39、c( OH-),所以 c( B+)c( Cl )。 ( 3)根据酸碱的浓度可知,碱是过量的,溶液呈碱性,则 c( OH-) c( H+),这说明 BOH的电离程度大于 BCl的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 B+) +c( H+) c( Cl-) +c( OH-),而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c( B+) +c( BOH-) 2 c( Cl-),则 c(B+)2 c (OH ) c(BOH)2 c(H +)。 考点:考查酸碱混合的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题目难度中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本题注意分析表中数据,从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的角度解答,

40、学习中注重相关规律和方法的积累。 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 I3 ,并建立如下平衡: I3 I + 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 I3 的浓度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平衡时的 c(I3 ) ,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 Na2S2O3滴定: 2 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 由于溶液中存在 I3 I + 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 I2和 I3 的总浓度,设为 c1, c1 = c(I2)+c(I3 ); c(I2) 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 c2,则

41、c(I2)= c2, c(I3 )=c1 c 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 100 mL 碘量瓶和一只 250 mL碘量瓶,分别标上 1、 2号,用量筒取 80 mL 0.0100 mol.L-1 KI于 1号瓶,取 200 mL 蒸馏水于 2号瓶,并分别加入 0.5 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 振荡 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 20 mL用浓度为 c mol/L标准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 1号瓶消耗 V1 mL Na2S2O3溶液, 2号瓶消耗 V2 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 c(I3 )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标准 Na2S2O3溶液应装

42、入 (填 “酸式滴定管 ”或 “碱式滴定管 ”),原因是 。 (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 。 (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 ,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 4)用 c 、 V1和 V2表示 c(I3 )为 mol L-1。 ( 5)若在测定 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 I2固体,则测定的c(I3 ) (填 “偏大 ”、 “偏小 ”或 “不变 ”) 。 答案:( 1) 碱式滴定管; Na2S2O3溶液呈碱性 ( 2)防止 I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3) 淀粉 ; 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4) (cV1-cV2)/40 (5

43、)偏大 试题分析:( 1) 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的原因是防止 I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 4)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 (cV1-cV2)/40。 ( 5)如果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 I2固体,则 1号瓶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测定结果偏高。 考点:考查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浓

44、度的测定的有关实验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 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所以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 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 1) “造合成气 ”发生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H4(g)+H2O(g) CO(g)+3H2(g); H 0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欲提高 CH4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 的是 。 A、增大压强 B

45、、升高温度 C、充入 He气 D、增大水蒸气浓度 ( 2) “转化一氧化碳 ”发生的方程式是 H2O(g) +CO(g) H2(g)+CO2(g),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温度 /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 K 9.94 9 1 提高氢碳比 n( H2O) /n( CO) , K值 (填 “增大 ”、 “不变 ”或 “减小 ”);若该反应在 400 时进行,起始通入等物质的量的 H2O和 CO,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 CO和 CO2的浓度比为 1 3,此时 v(正) v(逆)(填 “ ”、 “ ”或 “ ”)。 ( 3)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人工固氮

46、 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C、合成氨反应温度控制在 500 左右,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 4)生产尿素过程中,理论上 n(NH3) n(CO2)的最佳配比为 ,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使 n(NH3) n(CO2)3,这是因为 。 ( 5)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 60时,以 3.0108 L甲烷为原料能够合成 L 氨气。( 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答案:( 1) B D (选对 1个得 1分,只要选错得 0分)( 2)不变;( 3)A ( 4) 2:1;有利于提高 CO2的转化率,因为 NH3极

47、易溶于水,便于分离、回收利用 ( 5) 4.8108 试题分析:( 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则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欲提高 CH4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或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充入 He气,容器容积不变,平衡不移动,答案:选 BD。 ( 2)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提高氢碳比平衡常数不变。 H2O(g) +CO(g) H2(g)+CO2(g) 起始浓度( mol/L) 1 1 0 0 转化浓度( mol/L) x x x x 平衡浓度( mol/L) 1-x 1-x x x ,解得 x 0.75 则此时 9.94 所以此时 v(正)大于 v(逆)。 ( 3)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B 不正确;合成氨反应温度控制在 500 左右,因为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C不正确;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原料的的利用率, D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 :选 A。 ( 4)根据尿素的化学式 CO( NH2) 2可知,理论上 n(NH3) n(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