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355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湖南浏阳第六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孔子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孔子强调追求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须寻求正当途径,若以不正当途径获取富贵也如浮云一般不可长久,所以这 体现了孔子重义轻利,安贫乐道的财富观,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符题意主旨。 考点:中国

2、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创立了儒家学说,长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他强调要恢复和整顿社会秩序,为挽救奴隶制的衰败而积极奔走呼号;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 1979年 11月 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的论断。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 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

3、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同 时也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两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 A。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4、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仔细体会这几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邓小平清楚地表达了市场经济仅仅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而与政治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 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这段话出自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动力来源与斗争对象问题,所以此文章出自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选

5、D, A B C三项与此史实不符。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 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

6、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 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鲁迅通过对汉唐时期和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以及汉唐和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变化对比,说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的振兴,能否吸收和敢于吸收外来文化是民族自强自信的表现,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主张。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

7、: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方面产生了巨大分歧,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主张全盘否定,其对传统文化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下题即是对此的最好说明: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 “爱国 ”却 “不爱 ”中国旧文化,“反帝 ”却崇拜帝国主义 “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 “林 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

8、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各种不同救过主张和探索道路,答案:选 C, 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说法错误,鸦片 战争只是开启了而非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

9、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 “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 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使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不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10、,所以他们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答案:选 D, A B两项早于义和团运动, C项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 件 辛亥革命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高考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在关注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其阻碍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一面。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 “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 “臣实是康党。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

11、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 “康党 ”成员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说明戊戌政变后洋务派官员依旧主张改革或变法,他们在社会变革方面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但变革的方案不会相同,答案:选D, A B 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的真实意图。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2、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答案

13、: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相关史实不难发现中国不同时期的留学运动背景和目的截然不同,晚清时期中国留学生主要是想到西方寻找富国强兵之术,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主要强调实业救国主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已经实现国家独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成为众多留学生出国的重要目的所在,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匹配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留学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

14、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邓小平在 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 “我们要坚持 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 ”。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 A “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C “八亿人口八个戏 ” D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要活跃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而 “八亿人口八个戏 ”则是文革时期的 “样板戏 ”现状的生动描绘,不符合

15、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材料涵义相符但与题中要求不符。 考点: “双百 ”方针 点评: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 针,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材料反映了 “双百 ”方针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对其含义的理解,当然也应该关注此时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之间的本质差别。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 1912年、 1936年和 1956年。其中 1912年的

16、是 A “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B “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C “明于民族之进化, 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D “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备选项 C中文字 “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与民国初期时间特征 1912年相符,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分别反映的是 1904年, 1936年和 1956年的历史教育目标。 考点:

17、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点评: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 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方面: 1949年 -1965年,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文革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20世纪 30年代,一位艺术批评家在批评某一画派时说: “他们画的是一堆堆由色彩暗淡的平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完全没有和谐。 ”他所指的是现代主义美术中的 A浪漫主义画派 B印象画派 C立体画派 D现实主义画派 答 案

18、: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他们画的是一堆堆由色彩暗淡的平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完全没有和谐。 ”描绘了立体画派的特点,即通过交错的平面几何图形展现多角度刻画的不同形象,然后将其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以求展示出完整的物象,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此特征不符。 考点: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 点评: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以及现代主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准确的识记各自思潮的思潮的绘画特点和代表画家和作品成为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9世纪 30年代以后 ,欧美文学艺术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下

19、列的作品与这种风格一致的是 人间喜剧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自由引导人民 红与黑 拾穗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世纪 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和绘画兴起,其重要代表作有 四项,而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答案:选 A。 考点:西方近代现实主义文艺 点评: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文艺发展阶段特征和代表作家和作品的识记能力,总体难度较低,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多记忆难度加大,建议学生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忆,同时在平时加强对文艺实践活动参与和关注。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

20、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 A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说明了毛泽东放弃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思想,开始走上农村包围成为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这种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集中体现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答案:选 A, B D两项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尚未形成, 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21、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准确识记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基础,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 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 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 (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

22、激的社会思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材料中 “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 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说明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极大促进了妇女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传统思想文化中对女性的压制, A项说法符合题意, B C D三项与材料内涵女性思想解放的主旨不符合。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 礼教的思想统

23、治地位,进一步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 “理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本质相同,即都承认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追求天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必须摒弃 欲望才能够实现对天理的感悟,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只是陆王心学的主张, D项只是程朱理学的观点。 考

24、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点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同属理学的范畴,他们都坚持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只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独立于人体之外,若想找寻天理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故程朱理学属于哲学派别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则认为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必须通过反省自身,摒除欲望才能达到对天理的体悟,故属哲学派别中的主观唯心主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

25、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含义说明黄宗羲认为相权对皇权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君主制的延续,同时要求以学校最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这样学校议政能够修补封建制度的弊病,所以 A C D三项说法 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内涵, 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黄宗羲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君主制度甚至推翻君主制度,答案:选 B。 考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点评:明末清初产生了很多进步思想家,其代表性人物为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之所以会有众多的进步思想家诞生于明末清初原因在于社会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封

26、建君主制度不断强化,日趋腐败;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的社会力量正在萌发;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弊端日益显现,遭到进步思想家的无情批判。 苏格拉底曾说: “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说明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比人数对于科学决策而言更重要,这实际上是苏格拉底批判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答案:选 A, B C

27、 D三项说法不符合苏格拉底此话语的真实意图。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点评:高考中涉及对古希腊民主政治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形成的关系;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 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古希腊民主政治局限性,本题的考查角度是 。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

28、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说明政府产生的目的和原因,即政府产生的合理性在于其是为维护民众利益而产生的机构,这是社会契约论学说的主张,答案:选 C, A B D三项特征与题意不符。 考点: “社会契约 ”思想 点评: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积极吸收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 “社会契约 ”思想。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认为国王统治民众,管理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他和民众所签订的一份契约,其实也就是人民将权力授 予国王。因此 “社会契约 ”思

29、想不仅体现了 “人民主权 ”的观念,同时也能说明当国王统治不当时人民起来推翻国王统治的合法性,或者是人民革命的正当性。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抨击的主要是教会的黑 暗和腐朽,没有涉及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宗教改革时期更是主张王权高于教权,只有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才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实现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政治的主

30、张,所以 不符合三者的共同点, 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及启蒙运动的高潮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各不相同。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或开端时期,其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是从关注神等超自然力量转向 关注人本身或人类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在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则过多地表现为理性。 科学家达尔文

31、在研究中发现, “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 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 16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 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现象说明生物物种的种类与生物生存环境之间有直接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答案:选 D, A B C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内涵不符。 考点:生物进化论 点评: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

32、历程,到达尔文时期最终形成,但高考对其的考查一般侧重于其影响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同时也应该关注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那就是不能将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论引入到社会领域。 苏轼认为: “(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 ,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 “诗仙 ”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了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唐代有 “诗

33、仙 ”之称的是李白而非杜甫,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韩愈是唐代重要的儒家学者,对宋代 理学有启发作用,唐代吴道子擅长人物画,所以 A C D三项说法错误,只有 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代表就出现的时间; 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及特点; 中国科技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建议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作系统归纳和总结。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 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宫内上演的京剧 政府

34、 实行海禁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军机处在清代雍正皇帝时期设置而非康熙年间,京剧形成在清朝末年,所以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清代社会特征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35、 丰富的物质生活 军事对抗中力量强大 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成就斐然的科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考查了宋代的社会文化特征,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说法错误,宋代军事实力较弱,这是其不能很好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C。 考点:宋代社会文化 点评 :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

36、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 “炮 ”,有时也写作 “石 ”字旁。 “火 ”字旁的 “炮 ”出现最早应在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明时期 D晚清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古 代的四大发明中火药应用与军事发生在唐朝末年,宋代时期火药武器大行其道,所以火炮应该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答案:选 B, A C D三项时间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点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并称为四大发明,高考对其的考查一方面是集中在这些科技成就产生的年代以及发

37、展历程,另一方面是考查他们对西方近代世界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领袖 ”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英人马克思也 ”说明 说法正确,材料中说马克思是 “百工领袖 ” 说法正确,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899年 ”和所学知识可知 两项说法错误,答案:

38、选 B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 程中,学习的方向发生多此转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有感于西方社会武装力量的强大很长一段时间向英法美等国学习强国富国之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向紧邻日本学习,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之后大量派遣留学生去日本学习君主立宪之法,但民国建立后国家依然衰败不堪,满目疮痍,直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有了较快的传播,中国人才真正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才在中国真正流传开来。 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 二处,置造

39、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 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 ”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 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

40、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 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 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有何重要影响?( 2分) (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 “内部

41、改变 ”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8分) (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8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 “改变中国 ”中的作用。( 6分) 答案:( 1)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 1分)影响: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2分) ( 2)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维新 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任写四项 )( 8分) ( 3)特点:现代化启蒙。( 2分)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 “国情 ”、

42、 “社会性质 ”等不给分)。( 6分) ( 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6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概括而出即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结合史实可知其影响是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2)结合材料二中文字 “我们自己也 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指出相关爱国运动的指导思想即可;( 3)结合材料三中文字内容,直

43、接归纳出中国思想启蒙的特,即现代化启蒙,去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现代化已成时代潮流;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 4)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即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 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历史潮流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 积极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引领着

44、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 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 生活中要量入为出 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 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 1905年指出: “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

45、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 其功于一役 ”。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 “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 “新年的梦想 ”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 “新年的梦想 ”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部分) 人 物 梦 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 “私有财产 ”。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 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

46、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请回答: ( 1)马克斯 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 “工作狂 ”和 “小气鬼 ”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你能从材料一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 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 “均富 ”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9分) ( 3)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 义的原因?( 10分) 答案:( 1)赚钱是神圣的 (1分 );勤奋 (1分 ),节俭 (1分 ),

47、守时 (1分 ),公正 (1分 ),诚信 (1分 ) ( 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 ( 3)原因:国内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或日本对中国侵略、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国际:苏俄 (联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工业化建设成就 );资本主义世界的 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产生了疑感。 试题分析:( 1)直接从材料一中找出相关的文字即可,即 “赚钱是神圣的,勤奋,节俭,守时,公正和诚信 ”;( 2)材料二中文字内容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说明了孙中山均富思想产生的国际原因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结合史实可知国内原因是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