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514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中国茶文化 A是中华之特有文化 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流行于今。说明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说明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

2、除。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点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等角度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难度适中。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 ”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 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是讲时间久远。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不是被动的,而是人们自觉学习

3、、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故 项错误。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说明了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和表现。 点评:本题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现象的分析判断,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课本知识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 60年代的欧 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

4、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业活动、人类迁徙、教育活动、大众传媒等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大众传媒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图书漂流活动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传播与交流。 点评:注意文化传播的途径 常常与大众传媒结合在一起考查,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同难度适中。 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己所欲,尽施于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己所欲,尽施于人是讲文化一律平等,尊重各国文化。故 项错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交流与融合 点评:文化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哲学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人民群

6、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 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针对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本题侧重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而不是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由题中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和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本题选 D项。 考点: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 就选。要特

7、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富贵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同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 6月 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此次历史性的 “山水合璧 ”,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 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优秀的文化典籍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8、故 项错误。由题中 “此次历史性的 “山水合璧 ”,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 ”说明了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点评: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 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大学中说: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

9、齐家者必先修己身,欲先修身者必先正其心。 ”这表明 A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C只有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D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 “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己身,欲先修身者必先正其心。 ”说明了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说法太绝对。故 D项错误。本题选 C项。A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

10、修养。 点评:凡是选项中带有就是、已经、关键、根本、只有、才、只要、就等字眼的选项一定要注意本身说法是否正确。本题难度适中。 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本题中严复指出中西文化的不同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点评:本题以严复的话为背

11、景材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是潜

12、移默化、无形的。故 AD项错误。题中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说明了优秀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本题选 B项。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是从时间上久远。本题未涉及,故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优秀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只强调文化对主观领域的 作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强调文化能够通过实践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 ”对这句话不正确理解是 A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

13、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们都应该继承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审题是选不正确的。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说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们都应该继承发展,是错误的。故 D项错误。本题选 D项。 ABC 项本 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这一考点,其内容分散于教材之中,考生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引导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发挥其对社会和人的积极作用。( 3)

14、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中央电视台的 “百家讲坛 ”栏目制造了一批大众学术明星,也制造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神话。易中天的 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走红图书市场,也诱发了出版人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热情和想象空间。有人总结,“百家讲坛 ”的成功在于在市场运作中实现文化向大众的普及。这体现了( ) 文化产品借助大众传媒和市场运作广泛传播 先进文化就是面向大众、反映大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规模化、产业化地生产文化产品有利于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的盛行导致了文化品位的低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反映

15、大众的利益与呼声的文化。先进文化和大众文化不是一回事。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的盛行不会导致文化品位的低下。故 项错误。中央电视台的 “百家讲坛 ”栏目制造了一批大众学术明星,也制造了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神话。说明了文化产品借助大众传媒和市场运作广泛传播。 “百家讲坛 ”的成功在于在市场运作中实现文化向大众的普及。说明规模化、 产业化地生产文化产品有利于文化传播。本题选 B项。 考点:大众文化。文化传播与发展。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大众文化

16、及文化传播与发展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在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研讨会中,某同学认为依托微博、视频网站、手机等移动互联新媒体发展起来的 “微电影 ”清新朴实、 “短小精悍 ”,但是良莠不分,冲击传统院线里的大电影,不利文化建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微电影 ”是一种 “快餐文化 ”,不宜发展 文化创新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发展 “微电影 ”是文化 建设的必然要求 只要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应倡导和引导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微电影 ”是一种 “快餐文化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也是人民大众需要的,是对文

17、化的创新,应该鼓励其发展。但发展 “微电影 ”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2011年接抱坠楼女童的 “最美妈妈 ”吴菊萍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因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更多的人把感动变为行动。如请你以此材料为背景,为班级宣传橱窗中写一篇宣传稿,最合适的题目是: A道德在传承文明在传递

18、B用巨大的爱做细小的事 C建设精神文明加强道德建设 D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时代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题中 “因吴菊萍义举而激发的爱心接力,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引导着社会向善,更多的人把感动变为行动。 ”这一关键性语言可知最合适的题目是道德在传承,文明在传递。故本题选 A 项。 BCD 项本身正确但不全面应排除。 考点:传承道德,传递文明。 点评:本题属于探究题。主要是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难度适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有 A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

19、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 C 试题分析: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表达的是爱国主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勤俭节约。故 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 C项。 考点:爱国主义。 点评:解答诗词名言引文类题目的关键是双向理解与把握。对诗词名言的理解与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诗词欣赏和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对古诗词、古文的鉴赏能力;此外还要对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原理熟练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

20、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只有大力创造优 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和途径很多并不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故 项错误。由题中可知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本题选 C项。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点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是一个高考频考点。中华民族精神与

21、中华文化是一个“形 ”和 “神 ”的关系,其地位和作用有很多重合之处,因此在做题是不必刻意区分。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辉煌悠久的历史 丰富绚丽的内涵 鲜明独特的风格 与时俱进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说明了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

22、格。故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 13亿大陆人民与 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 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根本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未涉及文化的地域性。相同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 13亿大陆人民与 2300万

23、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说明了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儒家思想并不 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根本。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点评: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了。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中华文

24、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 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C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D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逆向思维,选错误的。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而不是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故 B项错误。本题选 B项。ACD项本身正确应排除。 考点: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关系。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一般有 “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具有 ”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和题意的选出来。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 的答案:。也

25、可用概念分析法、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周易注: “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 ”与 “吉 ”谐音, “同心结 ”、 “团圆结 ” ,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核心。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 项错误。题中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说

26、明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题中 “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说明了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 ;最后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

27、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 项错误。由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我们抓住 “根 ”一词可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本题选 D项。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根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

28、正确解题了。 在被问及去台湾的强烈愿望时,温家宝总理说,我认为中华民族 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 50 年的政治而丢掉 5000 年的文化。可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 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说明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本题选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

29、如果考生不 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这表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体会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

30、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常用 “这表明 (说明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 ”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 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 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

31、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代 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故 项错误。题中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可看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本题选 B项。 考点: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学生对于中华文化

32、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这一观点启 示我们: 文化生产力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影响国家的发展。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故 项错误。 “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突出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启示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本题选

33、B项。 考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点评:文化竞争力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高考频考内容,应引起学生重视。文化竞争力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及海外的华文学校中使用的是繁体字、注音符号,而大陆使用简体字、汉语拼音。目前,台湾与大陆达成一致 提倡使用简体字,但也不反对使用繁体字。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 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中华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台湾与大陆所达成的共识说明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中华

34、文化是连接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故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文化是世界的 ,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尊重文化多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 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

35、相互融合和借鉴但不会日益趋同。故 项错误。由题中 “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 ”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知识点。 点评:本题需 引导学生注意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基础。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并不代表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性,使世界文化趋同。 综合题 【普通班做】在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大中城市相继

36、作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没到春节时许多居民仍举家出动,或燃放烟花爆竹,或尽情欣赏他人燃放,禁放令遭到了挑战。于是许多城市又开始实行限放制度,即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 1)请你从文化的角度,说明为什么燃放烟花爆 竹这一习俗不能在短期内消除?( 8分) ( 2)请你谈谈怎样对待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传统习俗( 6分) 答案:( 1) 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有重大节日,婚丧嫁娶,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爆竹以烘托气氛。( 4 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

37、期内消除。( 4分) (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4分)要让人们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过大年,就必须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规范,做到文明、科学、安全,这样才能让这一传统习俗使节日的热闹喜庆气氛更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娱。(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可以从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两个角度回答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不能在短期内消除。第( 2)问实质是怎样对待传统文化,运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知识思考即可。 考点:传统习俗的特点。文

38、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国 (境 )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然而,一些公民在出国 (境 )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守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了中国 “礼仪

39、之邦 ”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十分强烈。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8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我国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6分) 答案: (1)问题:说明我国部分公民在出国 (境 )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2分) 原因: 我国 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3 分) 一部分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3分) (2)国家: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

40、辱观。 (3分 ) 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与材料结合的题型。审读材料,分析漫画抓住漫画中关键的语言 “出国旅游不文明行为 ”。审读审问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问题,还要分析原因,实质是两小问。不要遗漏问题。漫画与材料结合不 难看出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公民存在不文明行为,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分析原因从国家角度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公民角度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第 (2)问提出的要求也是从这两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点评:漫画往往以辛辣的讽刺手段来

41、抨击社会时弊,用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启迪人们领悟深邃的道理,因此漫画题成为近年来政治命题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分析漫画题,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说本意,认真观察漫画,找准漫画的每一个关键的落笔点,通俗说出漫画中的情形,相当于看图说话; 第二,说引申意,结合课本,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漫画中的情形,找出漫画与课本的结合点。说引申意,应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推及理性认识,并由此悟出一些道理,谈出一些感受,切忌本本主义;第三,面对漫画中出现的问题,得启示、亮观点;如果漫画揭露的是不足,应找出相应的措施、策略。 惠州某校的学生走访了文化主管部门了解到:去年年底开始,大部分公共文化场所告别 “门票经济 ”免费开放,实

42、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这是继 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运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有关知识,分 析 “三馆 ”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依据。( 8分) 答案:(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三馆 ”免费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分 ( 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三馆 ”免费开放有利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2分 ( 3) “三馆 ”免费开放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分 ( 4) “三馆 ”免费开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较为

43、宽泛,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灵活掌握和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有效信息的提取。答案 :的组织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整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有关知识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个方面找依据。 考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有关知识。 点评:依据类主观题经常采取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做的必要性等。解答依据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

44、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 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有同学认为: “经济发展了,城市面貌改观了,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12分) 答案: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城市面貌改观了,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4分) 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是需要建 设的。( 4分)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

45、、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分) 试题分析:本题题型是评析题,评析的观点相对比较简单,要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指出不当之处,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运用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说明观点的合理之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指出观点有不当之处。 考点: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 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

46、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重点班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唐朝诗人杜甫诞辰 1300周年,他或许没有想到,在自己 1300岁时,竟然会成为某些人再创造的 “插图模特 ”,从课本走上网络。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 “再创作 ”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 托 围观的网友戏称为 “杜甫很忙 ”。这种将传统文化 “愚乐化 ”的倾向,不仅缺乏对历史文化的起码尊重,而且会加剧审美文化的粗鄙化倾向,使社会赖以发展的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尚文化受到污染和破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文化发展中应如何避免将传统文化 “愚乐化 ”。( 14分) 答案: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分)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分)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分)文化发展必须建立在 继承的基础上,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改造和剔除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