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这是秦朝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光禄大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代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A丞相负责行政事务, C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者互补同属各行其责共同对皇帝负责, D光禄大夫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掌顾问应对,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 点评:秦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体现,其设置该项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或延伸皇帝处事能力
2、和范围,故后续王朝也在不断地对此项制度加以完善,尤其是不断增设新的职权部门来削弱宰相权力和扩大皇权,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都属于 “冷战 ”中的 “热战 ” B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援助 C美国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战 D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相同点,朝鲜战争中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参战,但越南战争中美国打着援助南越(即越南共和国)的旗号参战,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说法正确是二者的共同点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C。 考点:美苏冷战的影响 点
3、评:美苏冷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美苏两国争夺 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冷战 ”中的热战 “ 朝鲜战争 ”和 “越南战争 ”。 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 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 实业救国思潮 维新变法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社会主义思潮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潮兴起, 20世纪初期民主共和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
4、社会主义思潮相继兴起,最终中国革命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结束,所以 项说法均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1844年 5月 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 “上帝干了些什么 ”一语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那么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及地方是( ) A 1877年台湾 B 1906年北京 C 1877年福
5、建 D 1906年上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在台湾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的有线电报线路,所以答案:选A, B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事实。 考点: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如下方式进行: 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架设,这是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该电报线位于今天哪一省境内 ( D ) A、浙江 B、广东 C、福建 D、台湾 该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 项目 1920年 1
6、936年 机器制造品 12 9% 20 5% 手工制造品 32 2% 25 5% 农产品 45 4% 45 9% 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 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近代工化进程有所发展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可以比较得出民国初期中国机器制造业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这说明中国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手工制造品比重下降说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所以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两项表格数据无法说明,答案:选 B。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高考侧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 60-70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 ; 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 抗日战争以后 。 就下列有关历史文献所反映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文献 的核心思想即洋务派的宗旨 B文献 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文献 的核心思想是宣传维新变法 D文献 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主张和社会发展趋势相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 揭示了鸦片战争之后自强派的核心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是 “中体西用 ”与此并不相符合,所以 A项
8、说法错误,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开明官员正式向西方学习的一场自强运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军事和经济改革以实现巩固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在客观的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假如有 2 个孩子,甲喜欢读书,乙没有形成读书的习惯,你今天去图书馆,谁会和你去?大概有四种可能: 甲去,因为他有读书的爱好; 乙去,因为他好奇并愿意培养读书习惯; 都去,一个是习惯爱好,一个是好奇和需要; 都 没有去,甲有事情今天不能去,乙没有兴
9、趣去。这种情形符合古希腊哪位哲学家的命题( )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哥拉底 D柏拉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罗列了四种甲乙两人是否去图书馆的理由,表明看起来似乎都正确但确含有诡辩的因素,所以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信息符合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特点,因此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考点:智者运动 点评: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时期,高考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考场更多地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主张; 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西古典人文思想比较; 古代人文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此时中
10、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 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 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上述材料中的 “此时 ”是指(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而不取决于或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 ”说明唐朝的三省体制已经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 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符合宋代政治运行的特点,即宰相或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别管理民政、军政、财政事务,所以答案:选 C, A 项三省
11、六部体制尚未建立,B项是三省六部体制盛行的时期, D项中书省大权集中与材料中的三权分立相矛盾。 考点: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举措 点评:宋代为了解决唐代藩镇割据导致王朝灭亡的严重问题,在地方上采取一系列措 施强化中央集权,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并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财政上,由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设置各路转运使。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以下文章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12、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D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是毛泽东文革时期错误思想的集中反映,故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答案:选 D, A B C 三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典型代表。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准确识记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基础,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 泽东思想中最
13、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却误认为是到了亚洲印度,并将美洲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意为印度人),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
14、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 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是三部不平等条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在三部条约中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所以答案:选 A, B项中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款项, C D两项只是天津条约中规定的款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
15、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的大学 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 “教育大革命 ”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 A 20世纪 50年代 B 20世纪 60年代 C 20世纪 70年代 D 20世纪 80年代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 “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
16、习三类 ”最早出现在建国后初期的教育改革中,即 20世纪 50年代,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点评:高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主要侧重于对不同时期教育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方面: 1949年 -1965年,这是人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此时中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文革十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重大挫折,尤其是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废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复兴和大发展的阶段。 图中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
17、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 。作者如此创意意在( )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 ”说明了改画作质疑神的无上权威,而将神与人同等看待,其目的在于揭示人性的善与恶,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特征,结合所学可知最后的晚餐出自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 芬奇,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高考对此内容的 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
18、生对世界文艺发展阶段特征和代表作家和作品的识记能力,总体难度较低,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多记忆难度加大,建议学生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忆,同时在平时加强对文艺实践活动参与和关注。 下列关于照相、电影、漫画等视觉影像与文字媒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影像伸出的触角,易于满足感官世界,这恰是文字媒介的限制 影像可以化虚构为真实,其传播功能远超过文字,所以文字传播在现代社会已毫无意义 每一种影像纪实的作者,有其主观意念需要解读,文字媒介仍是必要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像与文字媒介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媒介,其传播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点,但现代社会文
19、字传播依旧有广泛的用途,所以 项说法错误, 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 C。 考点:大众传媒的兴起 点评: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 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梭伦改革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其措施有( )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建立十个部落区 建立民众陪审法庭 实行陶片放逐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20、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史实可知在备选项中只有 两项是梭伦改革的举措, 两项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举措,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高考中对其的考 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伯利克里时期古希腊民主达到顶峰;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权利机关的职能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 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
21、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君主专制在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中也有明显的印记,结合史实可知宋代是赵氏政权,符合材料中赵姓排在首位的原则,因此答案:选 D, A B C三项姓氏与赵姓无关。 考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点评:准确识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是历史学学习的基本功,可以牢记如下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22、王朝至此完。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 “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探讨了但丁的名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共有几处(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人文主义之父 ”是彼特拉克,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所以材料中共有三处错误,答案:选 C。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 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
23、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在备选项中 均为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 的影响和后果,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点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
24、深;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 “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 ”。材料中 “自强之时 ”的说法主要源于( ) 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 B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 C诸夷已放弃了武装侵略方式 D诸夷齐聚中土利于清政府 “以夷制夷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自强之时 ”是指洋务派已经开展了自强
25、改革运动,这种现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此时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所以答案:选 B, 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无关, C D两项说法错 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 “中体西用 ” 点评: “中体西用 ”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本质含义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举技术实现其富国强兵进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一思想的表述尽管不够科学和准确,但在当时中国的现有环境下也是唯一能推动清政府作出变革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应给以正当性的评价。 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对所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作用的成就是 牛顿力学体系 元素周期律 进化论 相对论 细胞学说(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判断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进化论和元素周期律也是近代自然科技的重大成就对所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作用, 符合题意要求, 项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细胞学说为生物科学研究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不具有综合作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成就 点评:西方近现代自然科技的发展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高历史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一些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在考试中需要关注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牛顿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关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影响; 西方近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原因。 根据 1
27、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 B宰相 C总统 D帝国议会议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根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 A帝国皇帝由普鲁士皇帝世袭继承, B帝国宰相 由皇帝直接任命,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 C总统,帝国议会议员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德意志帝国宪法 点评: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完成德国统一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由于德国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模式实现的,因此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反映在政体建构上便是德国皇帝并不是 “虚君 ”而是真正手握大权的皇帝。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28、,杀兄害弟,夺得皇位,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这是因为他违反了 ( )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得本属于唐高祖长子李建成的皇位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即违反了宗法制的核心原则,所以历来为史学家所非议,答案:选 C, A B D三项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点评: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 (正妻 )所生的长子。具体规定为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拓展思路:嫡长子继
29、承制的王位、财产继承顺序。其出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 是合乎祖治,依法继承;二是违背祖治,非法争夺。此题中李世民也非法定储君,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的,这严重违反了这一定制。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其最突出表现是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所以答案:选 A, B项说法错误, C D两项表述正确 但不如 A项影响突出和破坏性更大。 考点:中
30、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丑条约的签订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清政府被迫与西方 11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产生最重要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其二,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这成为此后中国革命必须面对的现实国情。 下列体现实事求是思想原则的会议是( ) 中共八大 1961年广州工作会议 八届二次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在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犯了
31、“左倾 ”思想错误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所以 说法不符合提议要求,故排除 项,答案:选 B项。 考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召开的会议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相符的是( ) A中共二大 国共实行党内合作 B中共七大 确立 “毛泽东思想 ” C中共八大 开展 “文化
32、大革命 ” D中共十四大 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中共三大确定了要与国民党合作,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确定开展 “文化大革命 ”,和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所以 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 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
33、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商鞅变法中废除了许多旧制度,实行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其中得以保留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调加强以国王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王位世袭制得意保留, A项商鞅变法中井田制被废除, B分封制和 D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遭到极大的削弱,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商鞅变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举措的重要影响,高考对其的考查角度多样,主要突出其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奠基作用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它实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革命
34、和社会革命,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功地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这主要是指( ) A外国资本主义积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摧毁了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 C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D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 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主要是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在列强的入侵下开始缓慢解体,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所以 D
35、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中国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覆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无关,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企业是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产生的。 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 李鸿章认为: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上述认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36、 A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接受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 D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李鸿章所述说明了洋务派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但材料并未涉及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同时洋务派官员认为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制度远远超越西方,只需项西方学习经济发展和军事技术即可,所以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洋务运动的主张及其影响。 考点: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评:洋务运动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以往传统史学对洋务运动作过较多的否定评价,其实应该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
37、学技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 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进一步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于优惠 D中国答应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法战争的过程中中国并没有失败,中法战争的结果是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这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以失败和大量赔款各地并不相同,所以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C D 表
38、述正确符合史实,是二者的共同点,答案:选 A。 考点: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的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 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
39、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说明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与生产资料的存在巨大矛盾,当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材料中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即是最好说明,因此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所以 A B C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D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答案:选 D。 考点:清代社会发展 点评:准确的识记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或王朝的社会特征是掌握中国历史的必备要素。在精确记忆每一个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知识
40、点的纵向梳理 和总结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专题史知识的关键,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的综合便能形成对中国通史的整体掌握。 综合题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 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 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 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 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
41、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 “(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 材料三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 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 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四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 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材料五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 “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
42、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 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答案:(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 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 ( 2) 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 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 “避战自保 ”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
43、强的调和。 试题分析:( 1)材料一文字说明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制定了全面精密的对华作战策略并付诸实施,材料二文字说明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 2)材料三文字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材料四文字能够说明清政府在对日作战中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迎战策略而是奉行 “避战自保 ”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这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就其影响而言
44、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严重的危机;面对严重的民族 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掀起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运动,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 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 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 “改订新约 ”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
45、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 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 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 1946 年到 1947 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
46、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1)材料一中在 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 2)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 “废约 ”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 3)材料四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认为中国人民长期的 “废约 ”运动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答案:( 1)北洋军阀政 府。原因:中国的实力弱小,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 ( 2)成果:巴黎和会取消了德、奥与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二战中废除了德意日与中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废除了英美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特权。原因:中国人民长期的斗争,废约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国际法的进步与发展为中国废约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并为此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二战期间英美与中国是同盟国,英美抗击法西斯也需要中国的支持。不能,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