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答案:选 A项, B项开始于秦代, C项首创于秦代, D项不是某种具体的政治制度而是多种政治制度呈现出
2、的总体特征。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而我们通常所称谓的封建社会是指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中国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可分为五大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夏商周三代对应的是奴隶社会,秦代以后中国才确立封建社会制度。 20世纪 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 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歌中的 “那个悲惨的时候 ”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答案: A 试
3、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绘了日军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无尽伤害,松花江在中国东北,由此可知这反映了 20世纪 30年代初的 “九 一八 ”事变,故答案:选 A,B C D三项战场均不在东北。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九一八事变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材料以 歌谣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 “九 一八 ”事变的感知能力是此题的最大特点。 在红军长征途中,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B国民党放弃了对共产党的进攻 C结束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中共
4、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放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上中共纠正了 “左倾 ”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转危为安,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答案:选 C项, B D两项说法错误, A项与此无关。 考点: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点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力量实行战略转移的重大创举,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其标志就是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高考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原因: “左倾 ”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
5、 “围剿 ”的失败, 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长征的实质:红军的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尤其要关注长征精神等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 决定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发表 “八一宣言 ” C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 D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 B C D三项都是这一战线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 A项。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
6、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图是一位著名抗日将领在他指挥的一场著名战役的战地留影,这场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 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由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指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有 “台儿庄 ”字样,可知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台儿庄战役,它是抗战初期国
7、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 B项符合题意, A项描述的是平型关大捷, C项描述的是淞沪会战, D项错在将领 “张自忠 ”,应是 “李宗仁 ”,故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 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940年 9月 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 “自上月
8、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1940年、正太铁路、冀晋豫三省)可知,战役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答案:选 A项, B C发生在 1937年, D项发生在 1938年。 考点:抗日战争 百团大战 点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同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几次比较辉煌的胜利战役,其中中共领导组织的平
9、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是最突出的事例,国民党方面是台儿庄大捷,对此学生必须牢记,尤其是百团大战的战争特点是高考中的常考对象。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中 A B C三项说法正确, D项说法错误,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故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抗日战争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
10、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 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若干重点 “红色旅游区 ”。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 “沪浙红色旅游区 ”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 胜利,国旗飘扬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红色旅游区 ”是指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11、革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选项中位于上海和浙江的红色景区应是中共一大会议旧址, C项符合题意, A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B发生在就江西南昌, D发生在北京,答案:选C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只要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就会加深对此意义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
12、的开始。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B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C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D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年,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年 1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1937年 7月 7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 1947年,故按时间先后排应该是 D项正确, A B C三项时间排序错误,故答案:为 D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
13、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北京时间 2010年 2月 11日凌晨,南京申办 2014年青 奥会成功的消息,从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温哥华传来,全市各界为之欢腾。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同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图片网站。请你审核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B图二: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图三: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
14、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D图四: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覆灭了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四幅图片中图三与南京无关,日本向中国投降的签字仪式是在东京湾 “密苏里号 ”战舰上签署的, A项错在 “加深 ”,应该是 “开始 ”, B项错误,太平天国倡导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体现在资政新篇里, D项说法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斗争的考查,高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15、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人中有 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 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项错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应该是由第一届政 协会议选举产生, C项出现在 1956年, D项新中国根
16、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最突出的有三项重要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会议和民族区域制度,最能体现民主政治特色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中国最为根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加以规定。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50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享受权利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答案: 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意大利记者奥林艾娜 法拉奇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问道:中国在以后怎样才能
17、避免 “文化大革命 ”式的悲剧再次出现?假设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可避免 B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就可避免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避免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可避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 ”的本质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巨大破坏,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左 ”倾思想严重泛滥,所以要 想避免 “文革 ”的再次发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故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并没有对 “文革 ”对症下药。 考点: “文化大革命 ” 点评:高考对 “文化大革命 ”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18、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大革命 ”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党内 “左倾 ”错误占据主导地位,重要原因是毛泽东对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 “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材料考查的即是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时说: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的立场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C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 D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19、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中国之所以能够收复香港的主权最关键的因素是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外交是一国内政的延伸,但外交成败的关键最终取决于国力的强弱,故答案:选 C项, A B两项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D项说法错误,英国霸权的丧失是在二战后。 考点:中国的统一大业 点评: “一国两制 ”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 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中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说到底是凭借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当然综合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如何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红军不怕
20、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 “远征 ”的直接原因是 A亟待播撒革命的火种,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战略上需要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被迫战略转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 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答案:选 D项, A发生在红军长征以前, B出现在红军长征以后, C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红军长征 点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的重大挫折,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过程,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
21、个方面: 红军长征的原因,根本原因: “左倾 ”错误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重要原因:蒋介石采取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 长征的实质:红军的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的历史 意义等几个方面,尤其要关注长征精神等与时政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 美国一位史学家说: “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开创井冈山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大
22、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人开辟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即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走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C项符合题意,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B D两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选 C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走上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最终在完成抗日战争之后,继续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完成了反封建、反侵略革命任务。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 “大世界 ”的娱乐场中的
23、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 “正应 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 “亡羊 ”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919年的爱国运动是指五四运动,其中的 “亡羊 ”是指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和会同意将青岛主权由德国转让给日本,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前,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 点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
24、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今天我们积极倡导的五四精神与此相联系,所以必须对其要有深刻的领会。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秦始皇创立帝制后,为强化皇权和尊显皇权至上而加强了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管理,答案:选
25、B项, A项是表面现象而非实质, C D两项说法错误。 考点:秦代皇帝制度 点评:秦代皇帝制度的突出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和皇权世袭,这一制度为秦王嬴政始创,故称秦始皇,他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秦代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 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 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史料价值的高低遵循实物史料
26、价值高于文字材料的规律,其中以出土的文物史料价值最高,所以在备选项中秦简的价值最高,答案:选 D项, B项最低, A项的价值高于 C项。 考点:史料的价值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 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 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 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 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下面描述的是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运作的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
27、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 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可知,这一朝代推行郡县制,设有丞相和公卿,因此 最早发生在秦朝;由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 办理 ”可知,这一朝代推
28、行三省六部制,因此 最早发生在唐代,据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可知,此时宰相已被废除,内阁出现, 最早不会超过明代,所以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 各个王朝的政治特征 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 钱穆国史大纲 引论中说: “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 部之铨选是问 。 ”其中, “礼部之考试 ”最早开启于 A先秦的宗法制 B秦汉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
29、制 D隋唐的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了三省六部制中礼部和吏部的职能,礼部的考试是指科举考试中的会试,起源于隋唐时期,答案:选 D项, A项宗法制是依据血缘关系,不需要考试, B C 两项选官标准也不以考试为依据。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解题时只要掌握科举制的具体特点和影响便不难解答此题。 清代中期的嘉庆皇帝说: “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保证了嘉
30、庆皇帝 “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 ”的政治制度是 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 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项出现在元代,B 发生在 明代, C 项说法错误, D 是清代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所以答案:选 D项。 考点:清代的军机处 点评:明清时期是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达到顶峰的时代,但是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就该点而言,可能只有少数学生对此有过深入的思考,学生不妨以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反映出
31、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设立节度使 D推行行省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元代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所以答案:选 D项, A项开始于秦朝, B项通行于先秦时期, C项开始于唐朝。 考点:元代行省制 点评:元代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定型时期,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经历了分封制,郡县制的发展变化,直至元代行省制的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最终成熟和定型。高考对元代行省制的考查多集中在与郡县制的比较方面。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
32、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积极的影响和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但贯彻整个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项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贯彻始终,那就是维护国家 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D两项是其消极作用的表现,不合题意, B项的积极
33、作用远大于 A项,所以答案: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突出的特点,这一制度与以古希腊民主政治为首的西方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原因在于两地生产方式的不同。在中国这一制度在秦代正式确立,此后随着王朝的更迭不断得以强化。 十九世纪中前期,英国反对党议院威廉 格拉斯顿在一次国会演讲时是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这场处心积虑的战争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 ,我们的国 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要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 ”这场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34、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 “十九世纪中前期 ”和演讲内容 “她所要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 ”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结果是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故答案:选 A项, 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 C D两项分别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下列历史文献中最早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部是 A B C D 答
35、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中国最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振兴经济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领袖洪仁 ,他在资政新篇中明确表达了这一主张,所以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都不符合问题要求。 考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理解,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土地平均分配的措施,反映了几千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但犯了绝对平均主义的错误;资政新篇试图用资产阶级的方案变革中国的现实,但并未能得到实施。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36、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抒发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驱逐帝国主义殖民者和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清政府的统治, C项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如 对西方的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化的转变; 反帝反封建与求民主解放同步进行; 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以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主题。 戊戌六
37、君 子之一的林旭( 18751898 )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州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以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条约都没有设立苏州为商埠的内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
38、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唯一原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马克思认为英国的
39、殖民侵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存在 “唯一 ”一词上,故答案:选 A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此题可作如下变式: 马克思说: “推动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B )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爆发的根源 D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宗旨 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A鸦片战
40、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劫夺了圆明园大量珍宝后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遗忘的滔天大罪,故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时间上与圆明园被劫夺的时间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对八国联军侵华与火烧圆明园事件之间的关系,许多学生对此存有误解,其实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首次火烧了圆明园,当然八国联军侵华之时又再次焚烧了已遭极大破坏的圆明园。 综合题
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1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王朝实行的哪一种政治制度?与图 1相比,图 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综合上述图 1到图 3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3分) ( 2)材料二中法律文件规定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哪些特点 ( 2分)此部法律的颁布有何意义。( 2分) ( 3)请分别对应写出材料三中图 A、图 B与图 C所代表的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名称。( 3分) 答案:(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或者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1分)丞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1分)专制
42、皇权不断加强趋势。( 1分) ( 2)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分)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和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分) (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试题分析:( 1)从图片一中的 “秦律通行全国,中央机构和地方郡县 ”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结论,即秦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图 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从中 可以得出丞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图 3是明代宰相废除后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图 1到图 3能够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趋势;( 2)材料二反映的是
43、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其特点和影响;(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图A、图 B与图 C图片内容可以看出他们分别反映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是高考中重点和常考点,同时也是材料题出题的难点,考查的角度有 各个王朝的政治特 征 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文明的比较。本题还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即由专制向民主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44、,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 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坚持 “九二共识 ”,反对 “台独 ”,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2008年 11月 6日,马英九会见陈云林 2008年 12月 15日两岸三通正式启动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
45、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1分 )“倭人 ”“割台湾 ”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1分 ) (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1分)国共首次合作有何意义?( 1分) ( 3)材料三中的 “九二共识 ”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分) (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2分)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 1分)马关条约( 1分) ( 2)标志: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分) 标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民
46、革命运动的兴起。( 1分) ( 3)内容: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2分)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 ( 4)祖国统一是海 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2分) (其他思想观点正确 ,言之有理的回答亦酌情给分 ) 试题分析:( 1)日本割占中国台湾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2)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成功的标志和影响;( 3) “九二共识 ”的核心内容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和平统一、
47、一国两制;(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以总结出中国的统一大业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需要全体中国民众的共同努力和奋斗。 考点:中国的统一大业 点评: “一国两制 ”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 ”写入宪法,使 “一国两制 ”有了宪法保证。 1984年, “一国两制 ”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1949年 9月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 ”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 (3分 ) (2)“三十年以来 ”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