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某企业的成功经营之道在于 “控制着创新节奏,重新定义着产品类别;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需求之前,就已经提前了解。 ”从文化生活角度这说明,实现企业的发展必须( ) A善于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B善于紧跟市场消费潮流 C坚持自主创新 D注重借鉴吸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 “控制着创新节奏,在消费者没有意识到需求之前,就已经提前了解 ”说明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如此企业才能持久发展,选 C。 A和 B不是文化生活的角度,而是经济生活。 D与材料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
2、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材料中 “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说明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
3、谈文化创新,选 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基础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复兴中华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和后几代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之所以要复兴中华文化是因为 ( ) 中华文化的力量总是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关键因素 中华文 化是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要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错误; 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构成中华文化的核心因素;我们要弘扬和复兴中华文化是因为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力量,是激
4、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力量之源,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作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 .咏梅以生动的文学艺术形式 ( ) 表达了中华民族向往和平的美好追求 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 体现了科学理论武装人的价值引领 迸发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通过梅花的不畏严寒抒发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乐观情怀,迸发出优秀作
5、品鼓舞人的感召力量,选 A。材料未体现爱好和平和科学理论的相关知识, 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最美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 ”等道德典范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 )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 C以集体主义为重点 D以职业道德为基本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材料中道德典范的共同的就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选 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如果你的家乡有个公
6、益性文化设施欲免费开放。请你为它确定一个合适的宣传标题 (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C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南京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享有文化基本权益的重要途径。 B符合题意。 A中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没有直接联系; C中变革文化传 播方式和题意无关了; D中大众传媒和科学文化素质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 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应集聚有效资源,建设文化
7、功能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必须 ( )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 加强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世界各地信息 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文化素养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消费市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要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消费市场,选 B。 中 “提供世界各地信息 ”错
8、误,因为外来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相关知识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 “兼收并蓄、全盘继承 ”的守旧主义,也有 “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 ”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 )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没有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二者要么主张抛弃传统文化,要么主张全盘继承传统文化,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选 D。 A和题意无关; B错误,
9、 二者只是没有处理好传统文化; C不是二者的共同之处。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相同点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 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中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流传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
10、兼收并蓄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选 C。 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差异 ”消失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 “娱乐化 ”“低俗化 ”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 )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选择个性新潮的 文化价值取向 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各种 “娱乐化 ”“低俗化 ”的文化,我们要提高辨别不
11、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并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选D。 错误,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不是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国家角度,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 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 ) 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 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化中心主义 ”实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不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
12、反对文化中心主义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选 A。 错误,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 ”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D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所以 “
13、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 ”启发我们必须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选 B。 A错误,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 C错误,我们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不能拒绝流行文化; D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 “为政贵在行 ”的 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全党上下兴起了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的蔚然新风。这主要表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传统思想是历史文
14、化的积淀 答案: B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中传统文化中的 “为政贵在行 ”的思想,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的表现,选 B。 A不合题意, C和 D强调了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征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5次大会上,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蕴涵着民族
15、文化的魅力 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对 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对研究人类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选 D。 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表述正确,但不构成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013年 3月 22日,俄罗斯 “中国旅游年 ”开幕。中俄双方通过开展旅游年活动,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展 “中国旅游年 ”活动 ( ) 促进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将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已成
16、为各国共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开展 “中国旅游年 ”活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流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选 C。 错误,在当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错误,当前依然有个别国家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原则,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并未成为各国共识。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 “外语热 ”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 “方
17、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 ”现象告诉我们( ) 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 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 ”是因为文化之间的融合,所以 正确;但是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要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选 D。 错误, “流失 ”说法过于绝对化; 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坚持的是真,希望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到这里展现自己,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感
18、动别人,影响别人。 ”长期以来,中国达人秀节目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从而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这说明文化创作应该 ( ) A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 B提供大众化的产品,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C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D加大媒体包装力度,充分发挥媒介的影响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 “希望更多有故事的人来到这里展现自己,希望这些人的故事能够感动别人 ”体现了该节目之所以受人民群众欢迎是因为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群众的呼声,选 A。 B“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 ”说法错误; C中 “经济效益 ”与题意无关; D中 “媒体包装力度 ”和材料无关,不选。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
19、相关知识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 ( ) 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任务和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以正确引领社会实践发展的方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错误,科学发展观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还有三个代表、毛泽东思想等; 错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任务和要求,是科学的理论,可以正确引领社会实践发展的方向,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2012年 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指出
20、,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是 ( ) 科技创新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目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可以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现实实践的自我突破,推动着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反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科技体制改革 ”强调的是制度的改革, “科技创新 ”强调实践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又可以推动理论 创新。所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实实践的自我突破,推动着科技体制改革,选 C。 错误,
21、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是对二者关系的误解。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 某科研小组通过研究猪笼草的叶子,发现该叶子几乎无摩擦,虫子停在上面便会瞬间滑倒,沦为这种植物的盘中餐。由此他们想到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 ,通过反复试验 ,复制这种叶子的分子结构,研发了一种超滑材料。人类追求的自净窗户和 “完全不粘锅 ”的理想将成为现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说明 ( ) A实践来源于人类对已有科 学知识的掌握 B科学知识来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 C是否能有新发现、新发明最终决定于人类掌握知识的多少 D科学实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来源,文化是对社会实践的反
22、映。材料表明了超滑材料的发明得益于从社会实践中得到启发,体现了科学知识来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选 B。 A错误,颠倒了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C夸大了文化创新的作用; D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明( )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C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D发展中
23、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社会发展的 作用,旨在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说明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选 C。 A与题意无关;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不选; D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高三学子在经历高考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出现烦躁、厌学甚至厌世的现象。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压,必如:音乐欣赏、绘画欣赏、体育锻炼等。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我们
24、全面发展 B音乐欣赏、绘画欣赏、体育锻炼等可以增强我们精神力量 C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D文化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材料中通过音乐欣赏、绘画欣赏等可以减轻压力,体现了我们可以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塑造健全人格,选 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 李绅)当我们读到这首诗,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在生活中自觉践行 “光盘行动
25、”。这一过程说明( ) A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农民生产劳动 B传统文化永远具有强大生命力 C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D文化创新引导、制约社会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文化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发展和创造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享用文化。材料中通过悯农这首诗而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光盘行动,体现了文化源于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选 C。 A错误,文化创作的 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了; B与题意无关; D错误,文化创新不能制约社会实践,相反,社会实践制约文化创新。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013年 12月 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
26、奇葆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 ”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汉学研究繁荣发展,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刘部长的希望是因为( ) 汉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各国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访问学者对文化传播有独特的作用 中外文化交流能增 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材料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说明了汉学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并且访问学者也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选 D。 错误,文化传播的途径很多,不能说 “汉学家是中华文化传
27、播的最主要途径 ”,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 广州 “小蛮腰 ”、上海 “东方明珠 ”等个性建筑的出现,它们不光是美学,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表现。这些个性建筑( ) 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个性建筑无不体现着各个地区的不同的文化特色,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这些个性建筑不光是美学,还是文化传承的表现,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选 B。 与题意无关; 错误,文化影响城市的发展,而不能决定城市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作
28、用 “今天你爱国了吗 ”成了 2013国庆节朋友间热门问候语。类似的网 络热词深深打上了时代印记,让我们记住了本年度的一些人和事。这说明 (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材料中 “网络热词深深打上了时代印记 ”体现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说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选 A。 B错误,是对文化含义的误解; C与题意无关; D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综合题 (
29、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 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30、、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 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4分) (2)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12分) 答案: (1)( 14分)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 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 1分) 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
31、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分) 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2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分)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2分) (2)( 12分)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3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的现实。( 3分) 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
32、创新发展的动力。( 3分)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 24字核心价值观,正是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景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 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文化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文化生活的第一单元,涉及的知识有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考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作用,然后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 (2)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
33、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调动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通过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说明了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等知识 (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 “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 ”4 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当晚共颁出包括年度小说、年度诗歌等在内的 12项大奖。 鲁迅文化奖是中国唯一以鲁迅命名的文化大奖。它以 “为中
34、国发现创造的力量 ”为宗旨,以 “坚持公正与独立的评判 ”为原则,传播多元、开放、自由的价值观,提倡 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以期为中国文化领域树立标杆、指引方向、凸显价值。该奖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 作为中国互联网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综合门户网站的创始者,搜狐素来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鲁迅文化奖之设立,正是为此。文化奖既以鲁迅命名,必将继承先生之精神:于对象,则服务国人;于取向,则关注现实;于态度,则开放创新。 材料二:鲁迅先生作为文化思想界的昆仑巨擘,早已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面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他以洞悉世事的深邃眼睛,批判国民性的犀利笔触和刚直不阿的个性,
35、 “抉心自食,欲 知本味 ”,拷问着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鲁迅精神 ”是一种百折不回、独立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中国人为生存、解放而奋斗的一种民族精神。鲁迅的 “立人 ”,就是要培养这种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大意为,中国人历来安于现状,对于旧状况、老习惯,哪怕是腐朽没落的,总是心平气和的。委曲求全,对于新的机遇、新的创作总是愁眉苦脸,求全责备。 ( 1)阅读完上述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说今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倡导什么样的文化创作精神?( 12
36、分) ( 2)搜狐等互联网门户在传播中华文化有何独特作用 ( 2分) (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8分) 答案: ( 1)( 12分 ) 时代精神,( 1分)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面向现代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倡关怀社会、贴近现实、反映时代的创作理念。( 3分) 开放精神,( 1分)应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分) 创新精神,( 1分)坚持用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融入改革创新的精神,要面向未来,不拘泥于现状,把传统文化同时代精神相结合,革故鼎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
37、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3分) ( 2)( 2分)搜狐等互联网门户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3)( 8分)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
38、以设立鲁迅文华奖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通过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立足现实 ”,体现了我们要立足实践,提倡时代精神,要面向现代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开放创新 ”体现了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的开放精神和面向未来,不拘泥于现状的创 新精神。本题难度较大。 ( 2)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材料中强调了搜狐等现代媒体的作用,搜狐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它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3)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类型的试题首先要注意回答理论原因,其次要回答现实意义。依据所学知识,考生要回答 “三精一魂 ”等知识,还要回答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的现实意义,即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