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33753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近两年,我国已有数千部微电影问世,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 “井喷式 ”增长。回答题。 【小题 1】依据北京 2012年 “7 21”大雨中真实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系列微电影大雨,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团结互助、共抗灾害的感人故事。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 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 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 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 A B C D 【小题 2】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与日俱增,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收看影视作品。而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

2、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这表明,在我国 A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B影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强 C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D科技文明程度达到全新水平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方向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会主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故 项错误。承载主流价值的微电影可以通过有限的篇幅传播厚德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观念。故本题选 A项。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中 “微电影巧妙地将网络与电影相结合,利用网络这一开阔的平台,创造出短小精炼的电影艺术作品。 ”说明影视文化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3、。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微电影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点评:两个小题都是以微电影这种新兴事物为背景,考查学 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12年武汉市从普通市民中聘任三名市民为政府参事,改变了参事多为政府单位推荐的遴选模式,为全国首创。回答题。 【小题 1】政府参事的职责包括参政议政、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等。该市公开选拔 “布衣参事 ” 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权 让对人民负责成为政府的责任 利于政府借助各方政治智慧 激发广大公民更加关心权利实现 A

4、B C D 【小题 2】某中学 生撰写一篇关于 “布衣参事 ”的小论文,为了说明这种制度设计的必要性,他最适宜借用的古语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公民的政治参与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是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故不是由该市公开选拔 “布衣参事 ”决定的。故 项错误。该市公开选拔 “布衣参事 ” 利于政府借助各方政治智慧 ,激发广大公民更加关心权利实现。本题选 D项。 【小题 2】试题分析: “布衣参事

5、”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也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故 ACD 项错误。本题选 B 项。 考点: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 点评:本题是一材多用型选择题。这种选择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说明评价同一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种题型对知识综合性考查的要求很强,对考生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较高。解答这种题型要求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领会其实质。认真分析备选项,然后对材料 的信息加以对比,鉴别淘汰,选择题肢,找出正确选项。解答选择题的所有方法都可以用。 某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在当地人大全体会议举行期间,人大代表可

6、以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服务机制方面提出议案,行使 A提案权 B质询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力。故 C项错误。题中 “在当地人大全体会议举行期间,人大代表可以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健全服务机制方面提出议案 ”说明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本题选 A项。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大代表的权利。 点评:本题作对 的关键是区分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人大的职责,人大代表的权利有质询权、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人大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熟记课本知识是做题的基础。本题难度适中。 西藏自治区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

7、 “藏历新年 ”、 “雪顿节 ”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西藏自治区有权变通规定或补充执行办法,是因为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A村民委员会享有自治权 B居民委员会享有自治权 C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D所有国家机关都享有自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 点评:通过此题让学生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法院、检察院。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注意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 “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

8、家。 ”这一观点强调了 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 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都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故 ABC 项错误。霍金森的话是说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本题选 D项。 考点:哲学的作用。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 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

9、待事物 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 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 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漫画的意思是遇到困难一味逃避。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也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意识的调节作用。 点评:注意漫画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本题可采用透视寓意法。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入选。本题难度适中。 近年来,美国大举 “双反 ”(反补贴、反倾销 )大棒制裁中国出口企业,但最终会伤及自己的利益,因为 A矛盾不应该是普遍存

10、在的 B中美作为矛盾双方有依存的一面 C美国经济不景气应找自身内因 D旧事物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故 A项错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中美是矛盾的双方,美国大举 “双反 ”(反补贴、反倾销 )大棒制裁中国出口企业,但最终会伤及自己的利益因为中美作为矛盾双方有依存的一面,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本题选 B项。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点评: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

11、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 30多年前,中国经济还处于崩溃的边缘,全国有 2.5亿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30多年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天,我们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 奋斗。回答题。 【小题 1】 30多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 A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 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小题 2】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说: “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2、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告诉我们 A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无涉于人的意识 B要按真理办事,科学理论有不可超越的顶峰 C要处理好事物根本性质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D没有发展,就没有一切新事物的出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创新是辩证的否定。不是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应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故 ABD项错误。我们坚持改革创新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本题选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 “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告诉我们要处理好事物根本性质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虽是客观的,但也受人的

13、意识的影响。科学理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点评:一材多用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选择题,又叫拓展延伸式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它具有导向性,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恶意图;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明确各小题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的关键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把握各小题所考查的知识,再用排除或直选的方法选出答案:。 有人总结,历史上凡是新兴大国崛起,都会同已有的霸权国展开霸权之争,

14、最 终通过一场全球性战争,导致霸权的更迭。回答题。 【小题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历史逻辑决定不了现实逻辑,因为 A社会历史发展并无规律可言 B和平崛起是从来就有,也是永恒不灭的 C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 【小题 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因为 这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抉择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存在任何利益差别乃至对立 我国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和平环境 当前国际竞争的 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5、B 【小题 1】试题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也要遵循本身发展的规律。和平崛起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不灭的。故 AB项错误。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题中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完全不同于历史上新兴大国的争霸崛起。 ”说明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本题选 D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小题 2】试题分析: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我们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抉择。我国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和平环境。故本题选 B项。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也存在任何利益差别乃至对立。 项错误。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

16、性。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因果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 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列宁说: “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只有根据普选法,由全体居民选出的委员会才是民主的委员会。 ”选举的最重要原则是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最能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是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上级指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选举 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间接选举 适合

17、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等额选举 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差额选举 提供选 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故最能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是直接选举。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直接选举的优点。 点评: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各种选举方式都有优缺点,直接选举的优点是让每个选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缺点是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时不方便。等额选举是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被选举人之间也不会形成自由竞争。 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价格持续稳步上涨

18、将会成为长期趋势。回答题。 【小题 1】调查研究发现 ,由于原料、人工等成本大幅攀升,很多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是成本推动型的,还有些是周期性的。这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符合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要求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要求 D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 【小题 2】有专家认为,从市场运行角度来看,对上述原因带来的食品价格上涨、消费者生活成本提高,政府应适当提高容忍度。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 如果价格信号失真,可能导致生产者做出错误决策 极力压制价格上涨,可能造成后期供给不足 政府不能调控农产品价格 A B C D 答案: 【小题

19、 1】 A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经过调查研究也就是深入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所以这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小题 2】试题分析: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二者结合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政府可以调控农产品价格。故 项错误。题中 “政府应适当提高容忍度 ”的意思是尽量让市场调控经济运行,使价格真实 反映市场变化。故本题选 A项。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 点评:题目都是以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作为背景,考查考生是否知道这些现

20、象的经济学依据,这需要考生不仅记住书本知识点,而且还要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一种现象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此类题目难度适中。 “2012北京榜样 ”北京新闻广播大型人物评选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榜样候选人物,他们不是 “明星 ”、不是 “大人物 ”、不是 “名人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基层老百姓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们以平凡的举动展现了不平凡的精 神力量。开展 “2012北京榜样 ”评选活动的意义在于 保持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让人们感受文化的物质力量 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指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

21、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指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开展 “2012北京榜样 ”评选活动与以上两个意思无关。开展 “2012北京榜样 ”评选活动的意义在于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让人们感受文化的物质力量。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道德评选活动的意义。 点评:本题实际是一道意义类题目,只是把要点变成了选项而已,选择时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分析其它选项是否是真正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22、价值观念。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 ,比如中国 “和 ”的思想,到今天仍对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B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人类知识、灵感和创作的来源 D世界各国人民都应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人类知识、灵感和创作的来源。世界各国人民不一定都应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故 CD项错误。题中 “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 ,比如中国 “和 ”的思想,到今天仍对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表明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本题选 B项。A

23、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统计显示,我国涉及工商登记的前置行政许可(审批)有 100多项,个体户拿营业执照,需要经过道道门槛;并且各部门制定行业管理法,普遍借鉴国际标准,标准偏高偏严。减少和降低个体户领取营业执照的门槛很重要,因为个体经济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在我国所有制 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C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24、D在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是私营经济的特点。故 ABC 项错误。个体经济在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私营要减少和降低个体户领取营业执照的门槛很重要。本题选 D项。 考点:个体经济的意义。 点评: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用、意义重大,是考查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运用。本题难 度适中。 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收入 企业收入 居民收入 1995年 24.25% 9.88% 65.87% 2

25、010年 30.48% 15.82% 53.35% 上表数据表明,我国要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 A提高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B使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脱钩 C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D在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看出我国要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故本题选 C 项。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点评:注意引导学生 “收入分配公

26、平问题 ”是近几年高考考查比较频繁的知识点,要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尤其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知识点。 在海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不再是承包建筑项目中的某一部分,而是开始整体承建大型工程,完成全套的 “交钥匙 ”项目。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中国建筑企业成功 “走出去 ”原因的有,这些企业 有精通国际商务规则的企业家掌舵 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制定的建设标准的先进性得到当地认可 尽量绕开中外利益的交汇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建筑企业要成功 “走出去 ”就必须有精通国际商务规则的企业家掌舵。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制定的建设标 准的先进性得到当地认可。

27、获得利益是企业经营的目的。所以不应绕开中外利益的交汇点。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点评: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是经济生活的重点知识之一,要全面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更是经常考查的内容。本题运用排除法就可。 由国内两大电子商务平台掀起的 2012年 “11 11”购物节,以 191亿元的总销售额(主办方公布)震惊业界。购物节最核心的宣传点是 5折促销。打折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可示意为答案: B 试题分析: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呈反比,价格下降,需求量增 加。打折之后商品价格下降了所以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图 2由 D1 到 D2 的变化意味着价格下降,

28、而需求量增加了。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点评:引导学生注意总结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包括对该商品需求总量的影响,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对互补商品和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 居民购买力下降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生产萎缩 B社会投资减少 生产萎缩 失业率上升 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 居民购买力上升 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经济过热 答案: B 试

29、题分析: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意味着经济处于发展低迷时期,社会投资减少,生产萎缩,企业会大量裁员因此失业率上升,最后导致经济衰退。降息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生活资料价格下降,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是物价持续下降的表现而不是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导致的结果。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通货紧缩的影响。 点评: 要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知识的连锁反应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注意债务收入是组成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 读图。漫画中的文字为: “质量 ”迎来的是顾客的再次光顾,而非卖出去的货物的再次光顾。回答题。 【小题 1】顾客购物,通常会关心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 A使用价值和价值

30、B价值和交换价值 C交换价值和价格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小题 2】漫画启示我们,商家为了培养长期的顾客关系,减少顾客流失,应该 A扩大经营的范围和规模 B经常性地开展促销活动 C想方设法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D始终做到公平买卖、诚信经营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故 BCD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小题 2】试题分析:商品质量过关,公平买卖、诚信经营使顾客再次光顾。可以培养长期的顾客关系,减少顾客流失。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诚信经营。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

31、一些经济知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综合题 法国哲学家孔德曾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 15 64岁人口占比 注: 国际上估计劳动年龄人口, 15 64岁是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本统计忽略中外劳动者实际工作年限的差异。 婴儿潮,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人口出生率大幅提升的现象。 材料二: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短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 1)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 1980 20

32、10年的人口状况为什么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助推作用。 ( 3分) 2009 2012年中国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递增,此后 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将处于上升阶段。 ( 2)结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国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是否还需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 6分) 答案:( 1) 1980 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2分) 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低(或劳动力工资低),企业盈利情况相对较好,对经济增长起到助推作用。( 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 2)李嘉图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各国只要按照 “有利 取重 ”、 “不利取

33、轻 ”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好处。( 2分)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少,但中国工人工资不可能短期内赶上发达国家,中国劳动力仍具成本优势。( 2分)从长远来看,中国应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人口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 1980 2010年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助推作用的原因。先点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 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接着分析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低(或劳动力工资低)

34、,企业盈利情况相对较好,对经济增长起到助推作用。第( 2)问限定知识点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分析中国今后发展对外贸易是否还需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首先点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内容。然后分析从长远来看,中国应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考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点评: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 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 范围 (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 )、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以所

35、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材料一:近年来,丽江、平遥等古城倍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受其启发,也投入巨资,在现存历史遗迹基础上大拆大建,完全复建一座古城。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复建古城的初衷应是文物保护 和利用,不能只把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目的。如果复建的古城表面上宏伟、漂亮,但破坏了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失去了文化底蕴和内涵,游客是不喜欢去看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复建古城。( 5分) 答案: 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应当继承。( 1分)

36、保护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非常重要,不能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 1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分)复建古城应努力实现 “重现文物 ”的初衷,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反之,投资都可能收不回来。( 1分)所以,地方政府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1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丽江、平遥等古城的复建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题型是如何看待。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应当继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这两点知识回答。 考点: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应当继承。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点评:解答主观题要做到 “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 ”所谓两审读,就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

37、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 核心,正确作答。 拜群众为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拜群众为师。( 6分) 答案: 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1分) 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获得认识的最宝贵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 1分) 所以,要拜群众为师,这是党 90多年不变的坚守,是中

38、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取得伟大成就的法宝。(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较为简单,明确设问是为什么要拜群众为师。实质是回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依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点评:解答原因类的材料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指向,即设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通过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明确回答问题的角度。其次,链接材料内容,结合设问指向,凸显回答问题的角度。最后,依据答案:具体内容,把握答案:核心要素,对答案:进行取舍。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 “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 是最好的防腐剂。 ” 观点二: “人

39、民才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才是腐败的真正天敌。 ” ( 1)关于 “腐败的天敌 ”的两个观点是否矛盾?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5分)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如下图(简图): ( 2)结合材料,说明必须把建设廉洁政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哲学依据。( 5分) 答案:( 1) 这两个观点是一致的。( 1分) 观点一是从 “权力监督 ”的层面说的。只有增强工作透明度,使各级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权力在监督下运行,才能实现政治廉洁。所以说 ,公开是腐败的天敌。( 2分) 观点二是从 “权力来源 ”的层面说的。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

40、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各种监督制度都是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发展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才能对权力运行实行有效地制约和监督,这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根本。所以说,人民是腐败 “真正 ”的天敌。( 2分) ( 2)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该地区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内,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预防腐败工作机制、纠风工作长效机制、惩治腐败工作机制五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 机整体。( 2分) 只有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把这五者联系起来处理,统筹兼顾,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廉洁政治建设的有效性。(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 “反腐 ”材料

41、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第()问是判断分析题。先做出判断,是两个观点是一致的。在分别分析公开是腐败的天敌。人民是腐败 “真正 ”的天敌。( 2)问从哲学角度思考,实质是考查系统优化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考点:反腐、系统优化法。 点评:判断分析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 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 2002年)提出, 2020年国

42、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 2007年)提出, 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两番。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2年)提出,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 设(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如何体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 6分) 答案: 对比三次报告的提法,不难发现奋斗目标越来越讲求质量,既有国家的总量目标,又有个体的人均目标,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这是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 3分) 三次报告的提法,从追求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到

4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的改变,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政策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这是坚持民主执政的表现。(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如何体现类题型,这一题型是高 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 “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 ”。 就本题来讲需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关键是对二者的明确区分。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

44、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 答。 我国按照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 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做出相应安排,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比上年均有所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有什么意义。( 8 分) 答案: 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 5分) 增加教育财政投入,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保

45、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 3分) (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非常明确,就是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的意义,可依据课本知识从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的意义。 点评:意义类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回答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一是审设问,确定答题的知识范围。二是确定答题的角度。对设问无角度限制的试题,要遵循主体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 顺序。对设问有角度限制的试题,看清从哪个

46、角度分析说明意义。 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 1)请任选上述一位 “最美的人 ”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 “最美的人 ”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 “Ta”最美。( 2分) ( 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 ”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 “最美 ”的心。( 4分) 答案:( 1)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分) ( 2)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道德上的 “两难选择 ”。如果 中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以观察到道德“最美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的、真实的存在,为我们遵守公民基

47、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道德目标,增添信心和力量。( 2分) 中学生还要做 “最美 ”的践行者。我们应加强内省自悟,追求心灵之 “最美 ”,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多行善举,传播感动。( 2 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 “最美的人 ”这一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第()问时,开放性较强。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第( 2)问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 “最美 ”的眼睛可以观察到道德 “最美 ”在社会生活中广泛的、真实的存在,为我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道德目标,增添信心和力量。还应该有一颗追求 “最美 ”的心。说明我们应加强内省自悟,追求心灵之 “最美 ”,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多行善举,传播感动。 考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点评:探究材料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探究题的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 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