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ppt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379868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论语》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论语》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论语》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论语》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山仰止,论语选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 “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是语助词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山仰止: 品德高尚,令人向往。,本课的具体内容孔子眼中的学生 1、孔子和子路 11.13 7.11 11.15 5.7 6.28 2、孔子和颜渊 11.9 11.10 3、孔子和伯牛 6.10 4、孔子和子游 17.4 5、孔子和其他(家乡学生) 5.22学生眼中的孔子 1、颜渊对孔子 9.11 2、子贡对孔子 19.23 19.2

2、4,孔子眼中的子路,文本研习一:,1113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訚訚(yn):中正的样子 行行(hng):刚强的样子 侃侃(kn):和乐的样子 不得其死:当时俗语,不得善终 然:语气词,表较为肯定的语气,用法同“焉”,孔子眼中的子路,提问:孔子很高兴很满意,却又为何说子路“不得其死然”?,答案:子路这个人勇武过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体现孔子对学生无限关爱、牵挂和担心。,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人。出身寒

3、微,个头高大,性情耿直好勇,豪爽粗鲁。随孔子周游列国14年。当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卫国发生内乱,子路闻讯后不顾安危挺身赴险,政敌蒯聩命人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时年63岁。,?,孔子眼中的子路,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行:出去做事 舍之则藏:舍,舍弃;藏,隐藏,隐匿 夫:语气词,吧 则谁与:与,共事(在一起,同一起) 暴虎冯

4、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成语: 用行舍藏:被任用就干起来,不被任用就隐退。(多用于人的态度)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临事而惧:遇到事情而有所惧怕。指遇到事谨慎处理。,问:孔子对子路说这话的用意何在?,在学生洋洋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醒,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1115子曰:“由之瑟

5、,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奚为于丘之门:奚,疑问代词,为什么,怎么 ;为,动词,弹奏 登堂入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孔子眼中的子路,提问: 孔子说子路已“升堂”未“入室”的目的是什么?,【评析】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它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

6、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浮于海:状语后置句,于海浮 从:跟随,随从 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莫非” 无所取材:无所,没有可以用来的东西;材通“哉”,语气词,呀,孔子眼中的子路,提问: 这一“喜”字写出了子路怎样的情状?孔子的话又意味着什么?,答案:刻画出子路扬扬得意的情状。孔子说“好勇过我”,用“我”作比,仍指出子路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但自嘲、爱惜之意溢于言表。,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说:通“悦”,高兴、喜欢 矢:发誓 否:不对,不当,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孔子眼中的子路,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灵

7、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南子自称) 。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ch)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补充资料,卫灵公夫人南子,美而淫乱。有一天,卫灵公请南子同车出城浏览名胜,召孔子陪乘同行,孔子深感卫君好德不如好色,不久便又离卫去宋了。,提问: 你从孔子的发誓中感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生平等?,【评析】本章是孔子与子路师生间最有情趣、最出人意料的一段了。学生不高兴,老师赌咒发誓表清白,即使是提倡师生平等的今天

8、也是鲜见的。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本章节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他是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真正的平等:基于内心的纯净,维护信仰的纯洁,彼此心中坦荡荡,无所谓维护师道尊严,因为尊严自然在。,我眼中的子路,从以上几章中,你认为子路这个人的性格怎样?,伉直好勇(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光明磊落,重友情、讲信义、守诺言,【评析】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是政事科之优异者。论语有不少篇章提到他与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

9、一次地予以称道。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象颜回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讳“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直率、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文本研习二:,孔子与颜回,颜渊风采,颜渊即颜回,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出身贫贱,一生没当过官。他敏而好学,闻一知十。人称复圣 。他死时,孔子说:“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阅读第11.9、11.10章,11.9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噫:痛伤

10、之声,咳丧:使丧,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指示代词,这个、那;宾语前置句,提问:句中“噫”,这一语气词可表现出孔子对颜渊怎样的感情?答案:表现了对颜渊期望高和痛惜之情。提问:颜渊死,孔子说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体现了他对颜渊怎样的感情?答案:表现了对颜渊的爱惜和赏识。,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孔子与伯牛,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亡之:亡,死亡;之,音节助词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表强调孔子的举动

11、和感叹表现出对伯牛怎样的感情?表现出孔子对学生生病的痛苦、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学生的爱惜之情。,孔子与子游,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之:动词,到去割鸡焉用牛刀:焉,何必;比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1.孔子为什么在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就“莞尔而笑”?子游在武城施行了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一套礼乐教化。他重视以仁义为根本,使得武城到处充满弦歌之声。,2.“割鸡焉用牛刀?”是什么意思?孔子在这里为什么要这么说?后来孔子又为什么说他这句话

12、只是一句“戏言”?比喻不必小题大做或大材小用,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孔子认为,武城这么小的地方还用得着下这么大的力气施行礼乐教化吗?子游回答说根据老师的教导,对什么人都要施行礼乐教化。孔子郑重其事地声明,承认子游说得对。这才是真实的孔子,他也会犯错误。这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因为他知错能改,但他也会因不好意思而作小小的掩饰。当然也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孔子只是考验一下他的学生,没想到学生已对他的精神领会得这么好,并且身体力行予以实践,于是孔子不无得意地说:“我只是开个玩笑,你们看,子游说的做的都很好。”,3.子游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潜在含义是什么?我按照你教给我的治国策略去做

13、,在武城施行礼乐教化,做到爱人,难道不是在行仁义吗?这难道是错误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是老师教我犯错误的;如果不是这样,那老师笑什么呢?成语:杀鸡焉用牛刀 (割鸡焉用牛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莞尔而笑:形容微笑。,孔子与所有学生,5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吾党之小子:党,指家乡 狂简:狂,狂放。简,大,指志大【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提问:孔子为

14、什么想要回家?又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答案:因家乡的学生狂放不羁,不知节制自己,需要用礼加以约束。体现孔子担心学生和仁德之心的情感。成语斐然成章:斐: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如何看出孔子爱学生?,学生 志向高远斐然成章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5.22,子路,争强好胜有勇无谋 循循善诱 委婉告之 7.11,学而未精 惋惜感叹 11.15,得意忘形喜形于色 压其威风 5.7,懂礼知礼 尊重 6.28,刚强自信 担心忧虑牵挂 11.13,颜渊之死,悲伤欲绝催人泪下 11.9 11.10,伯牛之疾,痛苦无奈 6.10,子游礼治武城,由衷赞美 17.4,尊重学生 引导学生 忧学生所忧 乐学生所乐

15、,亦师亦友,学生眼中的孔子,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本章内容是颜渊眼中的孔子。【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1、颜渊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比喻什么?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比喻老师学问与道德。,2、颜渊眼里的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是一位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又善于引导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追随的老师。成语:高山仰止

16、(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比喻崇高的德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循循善诱 :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卓尔不群:形容才智或道德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欲罢不能:想停止也不能停止。喟然长叹:因感慨而叹气。博闻约礼:见闻广博,用礼约束自己行为。,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 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本章内容是子贡眼中的孔子。语大夫于朝

17、曰:状语后置句;语,告诉,相告子贡贤于仲尼:状语后置句,以(之)告子贡:省略句,赐之墙也及肩:至,到夫子之墙数仞: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百官之富:房舍得其门 者或寡矣:找到;或许,也许夫子之云: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亦宜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不是吗”(语气较轻)或“岂(难道)不是吗”(语气稍重);宜,合适,相称,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墙,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术。,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指出

18、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实为坚决。,子贡风采,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称赞他是“琏瑚之器”。,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毁:诽谤,讲别人的坏话 无以为也:以,用;动词,做无得而逾焉:越过,超越 其何

19、伤于日月乎:损害,妨碍;于,对于多见其不知量也:只,只是;显出;衡量,估计,所谓“圣人日月心”。 真正的圣人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普照天下,不受人间的影响。 你赞美它也好,你毁谤它也好,它还是照样没有偏私地照临你。即使你躲进房子里不要它的照临,那也对它毫无损伤,它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交替照临人间。 这就是太阳、月亮的品质,圣人的情怀。,【读解】圣人不可毁,仲尼,日月也,成语:不自量力(自不量力):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品德高、学问高、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善教、乐教),孔子为什么能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呢?,在林语堂看来,孔子的可爱之处甚多,其中幽默和近情是最

20、为突出的 。他說:“夫孔子一多情人也,有笑,有怒,有喜有憎,好乐,好歌,甚至好哭,皆是一位活灵活現之人的表記。”他概括孔子的杰出之处在于:一是道德感,這是现代人最缺乏的;二是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和生命的热心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格物致知式的悲剧精神;三是捷、达、雅的文体风格,一种智慧的思想风格。,于丹认为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读论语时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使用和缓的,因循有道德,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样的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的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