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83787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学在官府2 监生历事制度3 苏格拉底方法4 城市学校5 观察学习6 知识7 简述“独尊儒术 ”文教政策的内容。8 简述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9 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1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1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12 联系实际,试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13 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发展规律?14 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2013 年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 学在官府 ”是西

2、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因为官府有学而民间私家无学术,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学习专门知识,这就是“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这种历史现象的形成源于西周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其一,唯官有书,而民无书。限于西周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只有官府才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其二,唯官有器,而民无器。礼、乐、舞、射是西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学科需要器物设备和实际演习,只有官府才具备条件。其三,唯官有学,而民无学。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造成了学术垄断的现象。2 【正确答案】 监生历事制度是明代国子监的实习制度,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 年)。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

3、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历” ;分拨至吏部、户部、礼部、大理寺、通政司、行人司、五军都督府从事政务者,称“正历” ;分拨至诸司写本,即誊写奏本等事务者,称“杂历” 。后以监生日多,拨历遂以入监先后,甚至以坐监时日长短为序,至明英宗正统三年即 1438 年,此制遂废。3 【正确答案】 苏格拉底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归纳法,即通过归纳形成普遍概念的方法。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

4、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上,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有其局限性。4 【正确答案】 城市学校是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性学校,其校舍建筑、经费开支、校长委任、教师选聘、儿童入学资格以及学费金额等均由市政机关确定,有拉丁文法学校、读

5、写学校和私立学校等类型。城市学校的特点是:教师收取学费,学校设备简陋,无固定校舍;此类学校中宗教仍为主要学科,但影响比教会学校小;无教科书,采用严格体罚,允许学生接受僧侣职员及市民的捐助;举行戏剧演出会和各种游戏。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学校事业的垄断,到 15 世纪,西欧各国所有城市均建立此类学校。5 【正确答案】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 ,是指学习者观察榜样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且无需直接强化的学习。观察学习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4 个彼此相联的环节:注意。呈现榜样时,首先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方可令其产生学习的期望。影响注意的因素包括诱因条件、观察者的特

6、点、榜样本身的属性等;保持。即将榜样的行为以符号性表征加以贮存; 动作再生。面对类似的情景时,复现学会的行为方式,依赖于以下条件,如身体状况、反应的程度、再生反应的自我观察和反馈的准确性;强化与形成动机。产生的行为反应,一旦给予强化或自我强化,就会形成或加强认知与行为的因果联系,构成内部的调节机制。6 【正确答案】 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可依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反映深度,可分为反映事物外部属性的感性知识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知识;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思维的知识;按其来源,可分为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从总体上来说,

7、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就是指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7 【正确答案】 西汉首先提出“独尊儒术” 思想的是董仲舒,他从 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确立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设五经博士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此后,博士的职位就只有被官方认可的儒家五经大师才能担任,其他学派虽然没有像秦代那

8、样被明令取缔,但已不能取得官方学术的地位了。(2)建立太学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博士弟子制的设置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3)以儒术取士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廉”美德的人士,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4)视学制度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东汉时,皇帝视学成为一种制度。视学时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要召集博士讲论五经,

9、有时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还要与师生欢聚。为了弘扬儒学,皇帝在每次视学时,还要聚众宣讲。“独尊儒术 ”文教政策的确立,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这一文教政策此后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直到古代史的终结。8 【正确答案】 “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也异常活跃。其教育思潮包括以下几种:(1)平民教育思潮宣传平民教育思想、投身平民教育运动的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平民教育思潮的共同点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

10、知识,改变生存状况。(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等人对留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 思想的影响,以及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3)职业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这两点是职业教育思潮的基本内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加之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战士对传统教育

11、脱离社会的抨击,从 1915 年起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行职业教育的议案。(4)勤工俭学运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初是一场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主要追求,以工读结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运动,后逐渐转变为寻求革命救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运动和革命运动。(5)科学教育思潮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 真教育 ”。“五四“ 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动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两个方面。(6)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

12、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在中国兴起,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其内涵为: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9 【正确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现代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等特征。(1)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既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借以促进社会平等的根本保证,又是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基本手段。(2)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指人们在

13、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3)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成为民主化教育的主体。(4)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5)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

14、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6)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本土化20 世纪中叶以来,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全球化不仅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而且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重新定位。教育本土化的浪潮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出现,成为人们重建本土文化和教育传统的主要论题。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均质化” 和“西方化”。全球化应该促进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不应该形成新的依附关系。10 【正确答案】 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

15、总的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这就要求: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

16、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种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的自由发展。独立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他们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总之,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11 【正确答案】 杜威是 20 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的。由此出发,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说。杜威的教育思想具体如下:(1)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对教

17、育本质的认识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观点,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a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存在。b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获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并且使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论教育的目的a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 生长”。他要求教育要尊重儿童愿望和要求,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b杜威认为强调过程内的目的,不等于否定社会性的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

18、有效的工具。论课程与教材a对传统课程的批判第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成人编写的、前人积累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代表成年人的标准,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第二,杜威认为分门别类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了,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失去了应有的全面性而流于片面。第三,杜威认为旧课程和教材还有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社会精神的匮乏,他要求教材不能只从本身出发,而应与社会生活相联系。b从做中学第一,杜威以经验论为基础,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第二,杜威主张以“ 教材心理化 ”来使儿童在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论

19、思维与教学方法a提倡反省思维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出发,提倡从做中学,在经验的情境中思维的方法,即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地、严肃地、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以解决困难,排除疑虑,解答问题。b提倡五步教学法杜威将思维的五步法运用到教学方法上,指出了教学法的五个要素: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知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这个问题;第四,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检验自己的观念是否有效。c实验主义杜威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涉及到观察、分析、综合、想像、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的运

20、用,还涉及间接经验的运用、假设的提出、假设的检验等方面,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更像是一种科学“实验” 。论道德教育a力倡新个人主义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力倡新个人主义,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重视理智的作用。b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在实施道德教育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要求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c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内容、目的,也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2)评价影响a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

21、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 20 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整个时期里几乎统治了整个教育舞台。b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他一生访问过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等,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c在杜威的影响下,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大量介绍到中国来,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实验学校或“杜威学校” 。教育家如陶行知,还吸取杜威教育理论中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局限性杜威对教育抱有过高的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

22、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杜威来华和他的教育著作在中国的广泛译述,控制了旧中国教育的实施,推进了世界新教育改革在中国的传播,但却阻滞了马列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综上所述,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12 【正确答案】 (1)教师素养现代教师应符合时代的新需求,具备以下几种素质: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地发展。因此,

23、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b教育能力素养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引导与创新能力等。c教育研究素养教育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

24、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和改进各种教育问题。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认为: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评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2)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在飞速发展的现时代,教师角色的内容与重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角色转换的一般趋势如下:在教学过程中更多

25、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其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教师角色的这些转换,不仅意味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某些变化,而且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 【正确答案】 人的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26、和整体性。这些规律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如下:(1)顺序性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干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向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性。这要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照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

27、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上一阶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28、(4)个别差异性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高度往往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则大器晚成等等。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及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

29、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14 【正确答案】 学生的认识不外乎两个来源:一个是来自直接经验,另一个是来自间接经验,但主要是学习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正确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问题。(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儿童认识始于直接经验,但个人的活动范围是狭小的,无论个人如何努力,仅仅依靠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越来越不可能。尤其对于学生来说,要适应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就必须掌

30、握人类积累起来的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即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它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洁净化、系统化、心理化,组成课程与教材,然后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学校及周边的小范围内,学校和教育者要肯定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主要是学习书本知识,教育者要利用教材和课程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更便捷地掌握间接经验,避免重复人类在认识发展中所经历的错误与曲折,用最短的时间和较高的效率来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成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从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

31、参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长征,攀登科学文化新高峰。(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所组成的系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的经验,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学生要把这种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个人只有依靠自己已有的直接经验,才能更容易地认识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以便把偏于理性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的个人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中小学教育中,教育者要深刻理

32、解学生获取与积累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教育者应当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除了学习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玩(游戏)中学、在做中学,在研(探究)中学、在劳动和生活中学以及在各种亲自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中学。这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会交往、参与生活、获得自身发展与成人的基础,而且对他们学习、运用间接经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也具有重要意义。(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在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时,要防止教学史上曾出现过的两种偏向。在传统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他们主张书本至上,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而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活动、独立操作去积累经验,探取

33、知识,未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导致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一知半解和形式主义。在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他们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注重从做中学,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传授,结果使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二者都违反教学的规律性,割裂了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又不能忽略直接经验的作用;既要重视理论的学习,通过教学过程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保持两者的均衡性,以间接经验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才能从最大程度上讲行有效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