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7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起源于哪位著名的教育家?( )(A)乌申斯基(B)维果茨基(C)卡普捷列夫(D)鲁宾斯坦2 运用“道德两难 ”故事研究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 )(A)德国的赫尔巴特(B)美国的埃里克森(C)美国的柯尔伯格(D)德国的柯尔伯格3 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4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 )(A)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B)普遍
2、的道德原则定向(C)人际协调定向(D)惩罚和服从定向5 小老鼠通过尝试和错误进行的“迷宫” 问题解决属于 ( )(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6 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B)迷津实验(C)叠箱实验(D)“三座山 ”实验7 在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实验中,当狗对铃声产生条件作用时,同时再给一个中性刺激“音乐”,几次之后,仅仅给出音乐,狗也会分泌唾液,这种情况称为( )(A)条件作用的泛化(B)条件作用的分化(C)条件作用的消退(D)高级条件作用8 人或动物学会对某一特定刺激形成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条件刺激也能
3、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是( )(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获得(D)消退9 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结果越好10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1 外控型的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考试失败归因于( )(A)考试难度太高(B)学习能力较差(C)努力程度不够(D)原有学习水平较差12 把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的是( )(A)
4、加涅(B)麦克利兰(C)布卢姆(D)韦纳13 在研究前人成果及结合实践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的是( )(A)潘菽(B)加里培林(C)瑟斯顿(D)冯忠良14 操作技能的高级阶段是( )(A)熟练阶段(B)定向阶段(C)模仿阶段(D)整合阶段15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 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得特别快。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6 “学会如何学习 ”实质上是指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
5、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17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斯腾伯格(B)加涅(C)吉尔福特(D)加德纳18 美国心理学家( ) 提出了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 )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A)斯皮尔曼,5(B)瑟斯顿,5(C)斯皮尔曼,7(D)瑟斯顿,719 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是( )(A)情绪智力(B)情境智力(C)成功智力(D)学业智力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的过程。三、简答题21 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22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必答题23 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
6、习理论的主要内容。24 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有何启示?四、名词解释25 人格26 思维定势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7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
7、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会如何学习就是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适当的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
8、0 【正确答案】 错误。这种说法混淆了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惩罚的概念: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作“惩罚” 。其次,再看负强化的定义: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积极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错,受到学校或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时,这里的“表扬” 和“鼓励”就是一种正强化。另一类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消极强化) 。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时,一旦处罚解除,对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可见,惩罚
9、与负强化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消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人因为犯罪被判处终身监禁,这里的“判刑” 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改造,犯人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法律可能会对他进行减刑,或者“解除处罚” 。这里的“解除处罚”就是对犯人受到惩罚之后的行为表现表示肯定或赞扬。这就是一种强化负强化。因此,题中说法不正确,应该说: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简单地说,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
10、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必须是存在冲突的。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 ,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做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1)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知冲突可以做如下分类: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
11、中的认知冲突。前者是指行为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冲突,后者指个体在社会文化互动(如阅读、听报告、讨论等)中遇到与自己原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从而感到的冲突。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前者指学习者头脑中现实存在着的概念与新经验的冲突;但有时头脑中的概念并不是以现实表征存在的,而是以非言语表征的方式微弱地、含糊地存在着的,甚至在教学前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以学习者的整个经验结构为背景会推出这样的理解,这种概念(观念)与新经验之间的冲突就是潜在概念的冲突。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有时,冲突的两个概念之间是针锋相对的,但有时它们却可以同时成立,只有视角的不同,而没有根本性对立。引发认知冲突在
12、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2)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a机械记忆;b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替旧概念,并与其他概念相协调;c概念获取:与包括原有概念在内的有关概念一起被重新编辑,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原有知识背景下理解新概念,新旧概念并不完全对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导致学生品德
13、不良的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1)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启蒙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某些不当教育和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生的品德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的。但是,如果教育者思想不端正,教育措施不力,教育方法不当,都可能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和恶化。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只抓升学率,忽
14、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第二,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或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对他们冷淡、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一定的程度上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第三,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体上看,我们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发展的,但是,对于那些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2)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常有
15、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总之,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有的是从认识开始的,有的是从情感、意志开始的,有的则是从行动开始的。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爱憎不分,好恶颠倒。例如,他们认为给他一点便宜的人是“ 好人”,认为严格要求和管束他的人可恶。他们同教师、父母和其他一些关心他们的人情感对立、存有戒心,而与他们的“伙伴” 却情感相投。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3 【正确答案】 加涅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
16、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据此提出了著名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对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的分析,其次是针对这个模式提出的学习和教学阶段的设计。(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加涅对这三大系统的分别论述。信息的三级加工(信息
17、流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首先到达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 ),从而推动感受器并把它转化为神经信息,这种信息就可能进入感觉登记。这一阶段由于是对信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也是对信息最初和最简单的加工,往往被称为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在这个阶段,信息的加工只需百分之几秒。被我们注意或知觉选择的信息就可能经过这种加工或贮存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而没有被登记的信息就可能消失。被知觉登记的信息很快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这种信息主要是视觉的或听觉的。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持续二三十秒钟,由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组块,新信息的进入就会挤走原有的信息,因此,要想
18、使某种信息得到保持就需要采用复述策略,复述就成为促进信息保持并使信息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条件。短时记忆是信息的第二级加工,也是信息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复述的信息就能够进入第三级加工,即长时记忆。长时记忆被认为是一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其信息的容量也是非常巨大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即信息经过了编码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对信息以各种方式进行组织,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收集在一起,信息正是通过编码形式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的,就好比一个经过分门别类、精心设计的图书馆一样。经过三级加工,信息被储存在我们的长时记忆中,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储存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运用这些信息去
19、解决各种问题。当使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到长时记忆中去搜寻,这一过程称之为提取。而提取的关键是检索,就是先要找到信息储存的线索,就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一样,找到了线索才能够提取信息。被提取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执行控制(控制结构)和期望事项。执行控制和期望事项,是信息加工过程另外两个重要的系统,它主要说明人对信息的加工毕竟是和电子计算机不一样的,人除了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各种内部加工以外,期望和对加工过程的控制都会影响到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期望事项是指人对信息加工所想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指动机系统,正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他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才能够进行学习,来自于教师的各
20、种反馈才具有强化作用,而反馈又进一步肯定和增强了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记忆进人短时记忆,如何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采用何种信息提取的策略等,相当于加涅所说的认知策略。期望和控制的作用体现在整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中,所以加涅没有把它们与其他结构联系起来,而且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也还不清楚。(2)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
21、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在每一教学过程发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那么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如何一一对应呢?为了进行分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并且分析了各个阶段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这种动机是借助学生内心的期望产生的。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原则是:在学生自己没有产生学习动机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
22、想的期望需要学生自己领会形成,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做的只是告诉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领会阶段。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即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而无视其他刺激。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些刺激特征就被进行知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这一阶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也就是注意到该注意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改变讲话的声调、运用手势动作等。习得阶段。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习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直接编码后贮存在短时记忆里,然后把它们再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到长时记忆
23、中。所谓的编码过程,就是把知觉到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最容易贮存的形式的过程。在习得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的贮存阶段。对长时记忆,人类至今了解不多,但有几点是清楚的:第一,长时记忆里的信息,其强度并不随时间的进程而减弱,如老人的回忆;第二,有些信息长期不用会消退;第三,记忆贮存可能会受干扰的影响,如新旧相似信息的混淆。在教学上,教师主要是避免相似的刺激同时出现,减少干扰的可能性。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
24、到提取线索,但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线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最重要的是强化信息的保持,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同时,教师也总是希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和概括其中的原理。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了所学的内容。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馈
25、;同时,通过作业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一种满足。当然,作业主要是给教师看,仅凭一次作业难以对学生作出判断,需要几次作业才行。反馈阶段。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其实质是一种强化,强化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反馈阶段显然是受外部事件影响的,而且,信息反馈也并不一定要使用“对”“错”“正确”或“不正确”这类词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如点头、微笑等。此外,需提醒注意的是,反馈并不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学过的概念和规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就是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
26、论,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精确的信息加工的模式,学习与教学相互独立又相互对应,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上述八个阶段的系列所组成的。其中,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做出反应为止。教学过程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的内部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做出很透彻的分析和指导,对现代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加涅的理论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是单纯强调原
27、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的全称是“成就目标定向” 理论,这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目标设置研究的延伸,是社会认知研究取向在成就动机研究的具体表现。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证实有两种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对个体的成就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认为特定的、占有优势的成就目标定向会影响给定任务的绩效。下面分别对这两种目标定向行为做出分析。(1)学习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占优势的个体的显著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任务的把握和理解之上,因此他们倾向于把能力的提高和对任务
28、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作为成功的标准。他们在行为中表现出“ 控制” 的反应模式,失败被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达到特定目标的有效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目标定向的概念及相关结构与以下因素有密切相关: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的内在价值;对努力(勤奋)导致成功深信不疑;倾向做更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行为中会运用较多的社会认知策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较高的任务满意感和兴趣。我们可以看到,当学习目标定向占优势时,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感知是自我指导的,即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来判断自身的能力,其行为关注当前任务的完成以及对任务的掌握程度,主观成功感取决于个体的进步和学习。(2)成绩目标定向。成绩目标定向占优势的个体有
29、向他人展示自己才智和能力的意愿,但极力回避那些可能失败或会表现出自己低能的情境,因此他们倾向于以参照群体来评价自己的成功。当他们的工作绩效较低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做出一些非适应性行为,在行动中就会表现出“ 无助 ”的反应模式。大量研究表明,成绩目标定向的概念及其相关结构与以下因素有密切相关:完成较容易的任务后有积极的感觉;在行为中较少地利用高效率的社会认知策略;倾向于做挑战性低的工作;行为过程容易被无关因素所干扰。可以看到,当个体的成绩目标定向占优势时,个体将自己的表现和努力程度同他人比较以判断自身能力,其行为关注于自己能力表现的充分性,当其超过他人时就体验到了成功。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
30、出,以学习目标为定向的人,对学习本身的关注多,学习比较自觉,能吃苦忍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表现出较好的决策和评价水平。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学习动机属于比较浅的层次,力量也相对较弱,对学习的持久性作用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分析学习与学业成绩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业成绩,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学习本身的关注,而非仅仅是某次考试的成绩。发挥学习目标定向的优势,合理利用目标定向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更加努力、自信地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名词解释25 【正确答案】 在心理学上,人格指的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
31、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既受先天的影响,也受环境和教育的巨大作用。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我们尤其要注意家庭及早期经验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培养儿童的良好个性,更改儿童的不良习惯,为个体提供良好的榜样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