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92351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议论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李 昱行走于人生旅途,一个人总要面临诸多选择。有时候,决定经过了充分酝酿;有时候,摇摆常在一念之间。古人云,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 。关键时刻如何管控好自己的念头,可谓人生的重要课题。据载,包拯在离任端州时,老百姓为表达感激送上一方端砚;包拯发现后,将砚抛入江中以示还于端州。 “包公掷砚” ,丢掉的虽是一物,摈弃的何尝不是心中“恶念” 。古人云,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与行的辩证关系既关乎思想修养,又在关键时刻考验“念头”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心有所向,则身有所行;心有所守,则行有所规。如包拯者,长期坚持修养身心

2、、守定清廉,在任何形式的“端砚”考验面前,就都能生发“善念” ,而不为所动所诱。事实正是这样,一念之善,源于长期的守善;一念之恶,源于长时的趋恶。观察一些落马贪官的案例,他们之所以步入歧途,往往根源于心念放松、信念消散,更在于任由平时小错“积”成大祸。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不自律,一路履历造假欺瞒组织;一些干部平日里遇事不顾公义,自觉有损利益,就会计较没完;还有一些同志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淡漠,甚至跟组织讨价还价,何谈能“顶得上”?“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倘若能够在生活里、日常中善于勤于修葺自己的思想园地,这“一念”就不会因时光流转而变化,就能做到正能压邪、善会驱恶。当然,守持善念并非一劳永逸

3、,需要经常自察、自省、自检。为政者更应该时常扪心自问“为何而从政?”否则,很容易忘记初心、纵容歪念,甚至可能因一念之差,开启向恶的大门。 “第一书记”沈浩曾经被朋2友“埋怨” , “怎么会到小岗,去哪儿都比小岗强” ,他则问自己, “既然来了,还后悔吗?要退缩吗?绝不!”正是这种心念,才让他带领小岗村翻开了干事创业的新篇章,不愧为“人民的好村官” 。党员干部就该反复思量:是否只有“官念” ,而淡忘了为民的宗旨?是否只藏“财念” ,而贪图富贵、安逸享乐?是否存有“权念” ,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如何多些“民念” ,为百姓谋福祉,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身”由“心”定, “行”因“念”起,而事在人为

4、,只有时刻把自己摆进去,真心为民、实心做事,才能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古语云,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更应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 “吾日三省吾身” ,洗礼心灵、涤荡灵魂,内正其心、外正其行,才能严以修身、廉洁自律,不断塑造自我。“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由内向外都纯粹、干净的人,才可最终抵达“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境界。“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2017

5、 年 9 月 27 日)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观点。2.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进行论证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一处作分析。3.请为文章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1.我们要长期坚持修养身心、守定清廉,在任何形式下都能守持善念。2.第段例举包公掷砚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长期坚持修养身心、守定清廉,在任何形式的“端砚”考验面前,就都能生发“善念”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3.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一部随想录展示出一位敢于反思自己,敢于解剖自己,崇尚心灵纯净的文坛泰斗形象。4.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勤于修葺

6、自己的思想园地,做到正能压邪、善会驱恶;要经常自察、自省、自检。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读书是一种“遇见”赵 畅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 。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如果说, “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 ,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

7、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 ,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4精力,因此太不值得。读书的“遇见” ,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 ,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

8、详辩之” ,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 ,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 ,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

9、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 ,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这无疑是对5“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

10、门” 、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9 日)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2.运用举例(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任选一处作分析。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读书的“遇见”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面越广越好,所以读书只需匆匆而过即可。文中用“茅塞顿开”一词形象地指出书籍世界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解开了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4.结合文章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读书时做到有益地“遇见”?1.读书是一种“遇见” 。2.第段列举了梁启超先生作王

11、荆公时,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各种史籍资料的例子,论证了读书的“遇见” ,不是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这一论点。3.读书不能只需匆匆而过,读书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必须实事求是6地“遇见” 。“茅塞顿开”指的是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而不是书籍世界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将所给内容带回到原文中,然后对比所给内容与原文内容有何区别,最后点明不同之处即可。句在原文的第段,原文内容为“读书的遇见 ,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与题干所给“读书只需匆匆而过”表述不一致,最后点明不同之处;句在

12、原文第段,原文内容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与题干所给“茅塞顿开一词形象地指出书籍世界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 ”表述不一致,最后点明不同之处。4.读书时要按照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作品;读书面要越广越好,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读书要善于思考,要有质疑精神,敢于大胆提出问题;不能死读书,要敢于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实现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 。三、阅读下

13、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想“一万”更应虑“万一”郑端端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论做什么事,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其实,这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底线思维。“一失万无”的可怕后果,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万无一失” 。加拿大有座水电站,那里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 ,每天 24 小时都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自上世纪 70 年代水电站投入运营7以来,这辆巴士从未启用,但工作人员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进行检修,只为防备灾难不期而至。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既是朴素哲理,也是人生经验。想“一万”之时虑“万一” ,突出表现为一种理性自觉与忧患意识

14、。在党的七大上,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遇到的“十七条困难” ,为抗战胜利后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工作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因为准备好对策, “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些,立身最低点、争取最高值,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有利于规避风险、行之久远。处身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底线思维是武装头脑的必需品。现实中,如果缺乏远见没有“远虑” ,那么“近忧”就不远了;如果只想“一万”不虑“万一” ,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手足无措。在前行

15、的路途中,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只重好处不重风险,只看眼前无视隐患,久而久之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潜存的困难和挑战,能不能看到“坏处” ,会不会解决“难处” ,日益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干事创业,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做工作就越有针对性;改革创新,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感知越敏锐,应对措施就越能细致周全。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做好风险评估和应

16、急预案,是谓“做最充分的准备” ;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能接最烫的山芋,在实践中既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又稳妥把握、务求必8胜,是谓“争取好的结果” 。思虑周全、谋划周严,也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通向未来的前行之路,不只有鲜花相伴,也会有荆棘暗布。居安思危、周密筹谋、防患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人民日报2017 年 10 月 11 日)1.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其实,这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底线思维。 (“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处身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底线思维是武装头脑的必需品。 (“必需品”

17、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证明了什么观点?3.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1)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陈寿(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4.请联系自己的现实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1.(1)指不论做什么事,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2) “必需品”一词形象地强调了底线思维在改革时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9【解析】 (1)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词语的指代意义一般在这个词语的前面寻找答案,此处结合上文的句子“不论做什么事,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 ”回答即可。 (

18、2)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必需品”是“一定得有” ,不可缺少的物品,这里结合句子可知这里形象强调了底线思维在改革时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2. 道理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论证了干事创业,思虑周全、谋划周严,才能争取好的结果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是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答题方向是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细读这一句,结合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可知属于道理论证的方法;最后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思虑周全、谋划周严,也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具体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3.第(

19、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陈寿的话强调的是明智的人在灾祸还没有出现时就提早防备,更能证明第段的观点。【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结合题干要求明确此题考查论据的分析能力,然后细读两则名言,并结合第段的观点进行分析,第一则名言主要阐述了明智的人要在灾祸还没有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进行防范,聪明的人要为将来考虑,提早防备可能发生的祸患,第二则名言主要讲的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联系选文内容,这一段的观点是“一失万无”的可怕后果,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万无一失” ,然后即可知道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4.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能学会

20、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祸患发生之前就10加以预防,这样我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析】解答此题,要求联系实际谈体会,熟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讲不论做什么事,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回答时主要围绕防患于未然的意义回答,可以抓住关键句子“不论做什么事,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些,立身最低点、争取最高值,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有利于规避风险、行之久远” “思虑周全、谋划周严,也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等谈体会即可。四、阅读下面

21、的文章,完成 14 题。低调之美菜根谭有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由此可知, “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它演绎出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修养。 低调的人,如梅花,暗香浮动;如兰花,清幽出尘;如菊花,有淡然的君子之风。竹外桃花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构成了世界生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 低调是平和恬淡,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骄不狂。这样的人,逆境时能忍耐,顺境时知收敛,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宽以待人,藏愚守拙,也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远离了是非漩涡。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正考父第一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弯腰受命;第二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鞠躬

22、受命;第三次被任命为上卿时,他俯身如弓受命,平时顺着墙根小步快走。看起来虽有些夸张,但正考父的这种谦逊、低调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先贤有言:“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一个人炫耀什么,11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恰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陈丹青在一次演讲中说:“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害羞得要命。明明弄了四五十年这个专业,他拼命躲,不讲。但我们这边不是。 ”他感叹当下国内很多搞艺术的人,喜欢自我显摆:“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我听了,好害臊。 ” 适当放低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清净内敛的处事风格

23、,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老子讲:“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持内敛,谦和有礼,淡泊从容,自然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 内心越深邃丰盈,表面越淡然安宁;内心越肤浅匮乏,表面越浮躁不安。低调者无需吹嘘,并不是没有吹嘘的资本,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有内涵、有修养、有自信的人,从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人瞧不起。 著名学者季羡林,当有人给他各种桂冠之时,他却感到诚惶诚恐,浑身不自在。他说:去掉了“辉煌光环” ,就“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这是一种参透人生的清醒,阅尽沧桑的悟见,更有包容与豁达的成熟。 低调,不是退缩,不是无作

24、为,而是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豁达。 总而言之,低调是一种淳朴之美,含蓄之美,大雅之美。(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 年 11 期,有改动)1.第段引用“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的作用是什么?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12(2)去掉了“辉煌光环” ,就“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泡沫洗掉了,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内心越深邃丰盈,表面越淡然安宁;内心越肤浅匮乏,表面越浮躁不安。4.有人说,在媒体和网络遍布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知道、被人关注。结合文章内容,谈

25、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1.论证了低调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的观点,引出下文。【解析】 “地低成海,人地成王”在文章第段,引用话语为引用论证,由“由此可知, 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可知此处引用这句话的作用。2.(1)指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不懂得低调,没有一颗平常心。 (2)指他人给自己施加的光环、桂冠。【解析】 (1)句在第段, “张牙舞爪”比喻猖狂凶恶,在本文中指不谙世事的人经历少,不懂得隐藏光芒,取得一点成就就各种炫耀,行事张扬,因此可以总结为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 (2)句在第段,是学者季羡林的话,结合上文可知, “泡沫”在这里指的是他人给予自己的桂冠、光环等。3.这句话强

26、调一个人要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注重内在的修养,提升自己的内涵,追求思想深邃,不张扬,不为名利诱惑,才能做到内心的宁静,拥13有一颗平常的心。【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为文章第段画线句,答题方向是理解句子含义;然后细读这一句,并结合上文“矜持内敛,谦和有礼,淡泊从容,自然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和下文“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有内涵、有修养、有自信的人,从不在乎自己低一点而被人瞧不起” ,围绕注重修养、提升内涵等角度阐述。4.示例一:我反对这种说法。高调者张扬炒作自己,放大自己,只是为赚足面子,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示例二:我赞成这种说法

27、。高调者善于炒作自己,推销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追求社会认可的一种自我展示。【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这篇文章,明确文章主要强调的是低调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题干中的高调,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恰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低调者无需吹嘘,并不是没有吹嘘的资本,而是有了这个资本,却更懂得拥有一颗平常的心”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匡 吉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 ,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 ,即对人的某一方面

28、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 “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 ,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 “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14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因“爱”或“恶” ,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 “一俊遮百丑” “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

29、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 。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憎而不知其美” ,以

30、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 。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 ;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 。并且,这样的“爱”“恶”如果通过一个人迁移到与其相关的人身上,欣赏一个人就对被他推荐或与他亲近的人也特别好,反感一个人就连跟他同地域、同单位的人也一并打压这样“推爱” “导恶” ,不仅导致用人不公,而且污染整个社会生态环

31、境。其实,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努力规避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必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收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生。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15(1)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2)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的意思。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文章,请为拒绝“爱屋及乌”这一观点补充一则事实论据。1.(1)看到一个人某方面优秀便认为这个人方方面面都优秀。 (2)不喜欢一个

32、人,便不喜欢这个人的一切,连同其周围的所有人。【解析】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分析,从中提炼概括出答案。第(1)句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第一句“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 ,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 ;第(2)句抓住文章第段中“憎而不知其美” “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 。2.如果与人相处带着“憎屋及乌”的偏见便会自陷孤立,体验不到人生的温暖幸福。【解析】答题时,要找到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从上下句子的具体语境出发加以理解。第段讲“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危害,该句是讲“憎屋及乌”者在与人相处中的下场,抓住文中“自陷孤立” ,不难理解画线句是讲“

33、自陷孤立”后的人生体验, “已是春天了感觉像严冬那样冷” ,说明其人生的痛苦情景。163.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是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的破坏,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答题时,一要注意题干“第段” “论证方法” “作用”等关键信息,明确答题要求及方向;二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抓住“员工”“企业”“污染河流” ,抓住“水源”“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分析其作用。4.明朝有个吏部尚书叫王翱,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京城周边一个地方官吏,女婿请求王翱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王翱拒绝了。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马祖云1930 年中原大

34、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多写“一撇” ,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 ,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著。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

35、、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 60 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17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 、当今的“蛟龙” “天河”等科技明星。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

36、思潜心研究 40 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 ;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 ;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 1700 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 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

37、的轨道上。漫漫 40 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干事创业得认真

38、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18(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8 月 22 日,有删改)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2.下面材料用作第段的论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修改了 39 次才最终出版,修改时间几乎与初稿时间持平。3.选文第段能否删去?请简要叙述理由。4.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1.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解析】通读文章,可知文章第段由冯玉祥部下多写“一撇”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的事例阐述认真的内涵,引出“认真” 。第段从正反两方面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具体论证“认真” 。第段总结全文,归纳出中

39、心论点: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因此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2.恰当。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修改次数之多,修改时间之长,说明他写作一丝不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正好佐证了“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这一分论点。【解析】首先分析材料,根据“修改了 39 次” “修改时间几乎与初稿时间持平”可知,此则材料主要讲了永别了,武器修改次数多、修改时间长。然后仔细阅读第段,可知此段主要通过列举马克思、李时珍、钱穆19等人的事例论证了“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这一分论点。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修改次数之多,修改时间之长,论证了他写

40、作一丝不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与“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这一分论点相契合。因此,这一论据放在此处恰当。3.不能删去。这一段从反面举例有力论证了“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的道理,与上文形成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突出论证了中心论点,说服力强。【解析】首先仔细阅读第段,可知这一段列举“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一个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的道理,与上文形成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因此,第段不能删。4.示例: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都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关注每一个细节,并

41、且持之以恒。绝不能在做事时表现出三心二意、缺乏韧性和毅力的糟糕状态,应该始终全力以赴,尽自己所能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出色。【解析】首先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段由冯玉祥部下多写“一撇”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的事例阐述认真的内涵,引出“认真” 。第段从正反两方面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具体论证“认真” 。第段总结全文,归纳出中心论点: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注意围绕“认真之要” “认真之贵” “认真之难” ,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自炫更须自制桑林峰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某艺术展上,一名留学生为了 120自拍自炫,不小心

42、撞翻了一个展柱,结果整排展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致使价值近 135 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被损坏。这是自炫的代价。喜欢自拍自炫,喜欢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2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 3人们自炫表演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处在一个沟通时代,人们对外交往、社会活动增多,展示自我、炫耀自我也是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表现。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通过自炫表达心声是很多人的选择。我们又处在一个游子的时代,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通过自我欣赏、自我展示来寻求一种心理慰藉。自炫和表演彰显个人自信,调剂生活味道,追求时代风尚,有积极 4的一面

43、,但也有一些自炫和表演大伤风雅,让人很难接受。有些人喜欢搞直播,不是充满暴力,就是充满色情。有些人喜欢暴走,声势浩大,不是走僻静处,而是走大马路,不仅不听劝说,还升级“装备”对峙公共秩序。有些人喜欢旅游,到了景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爬上爬下,不惜登上“禁止之地” ,甚至登上英烈雕像,为的是拍个照片发朋友圈。诸如此类的“炫”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炫时代如何自制。物质越 5丰裕,越需要精神的丰盈;社会越开放,越需要个性的合理表达;生活越自由,越需要良好的秩序来保障。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自敬者,人恒敬之;自爱者,人恒爱之。 6社会生活是有底线的。不讲底线,只管自炫,必会让人厌恶。自制在形式上是一种

44、自我控制,内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起 7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主张内涵式发展、庄重式表演。事实上,那些胡乱的炫、疯狂的炫,恰恰是对生活的一种糊涂,对 821前景的一种迷失。学会自制,才会让人清醒,让人思考,进而明白人生的意义、事件的价值、生活的格调。就拿旅游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旅游是为了什么,只是把旅游当作一种跟风、一种炫耀。为什么旅游,唐朝的柳宗元早就告诉我们:“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仅把旅游当作“炫耀” ,无疑丧失了旅游的情趣和意义。自

45、制而后可以精彩、可以丰盈、可以厚重。学会自制,知道哪些能 9炫,哪些不能炫,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应追求的高标准,才能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喝彩。(光明日报2017 年 8 月 11 日)1.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2.文章开篇叙述一名留学生自炫的事例有何作用?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炫时代如何自制。4.假如你的妈妈特别喜欢用手机自拍自炫。阅读此文后,你会怎么劝说妈妈呢?(50 字左右)1.自炫更须自制。【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把握论点,可从其位置来分析:标题、开头和结尾处。本文的标题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全文也是围绕这一论点来展开的。所以,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222

46、.帮助读者更真切地认识到自炫付出的沉重代价,从而认同自炫的危害,更好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引出议论的话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语段作用,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内容,要把握重点语句“这是自炫的代价” ,明确叙述材料的要点,明确作者的态度等;结构,要与上下文联系起来,看看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语句的作用。3.自制的前提是自尊、自敬;形式上要自我控制;内在的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内容的能力。阅读文章,找到语句“自炫时代如何自制?” ,这样就能准确把握答案所在的范围。结合第 、 二段的内容, 6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4.妈妈,

47、你自拍自炫,追求时代风尚,我很认同,但一味地自拍自炫往往会招人厌烦的,您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过分自拍自炫。【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劝说妈妈,不能全盘否定,应一分为二看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承认自炫的好处,另一方面还要指出其危害。这样,才符合实际,也才能得到妈妈的认可。另外,要学会结合文章劝说,同时要注意字数要求。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忘怀得失未必“失”周人杰忘怀得失未必“失” ,患得患失未必“得” 。不久前,有领导同志语 1重心长送给年轻干部这两句话,是经验之谈,是肺腑之言,令人清夜扪心,深省良多。人生百年,一得一失,本是常态。然而工作中有人过于计较得失, 2整日经营算

48、计,光想着掂量左右人情、考虑世故周全、计算利弊盈亏。面对组织安排挑肥拣瘦、挑三拣四,讲价钱、谈条件,合意则取,不合意则23弃,说到底还是舍不得眼前那点利益,把一己得失看得太重。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对此刻画入木三分:“计较小事,不识大体对于他们鼻子下面的小事物却是津津有味” 。看淡名利、看重责任,进退得失莫萦于怀,乃是当下年轻人亟待补上的一堂党性必修课。参加平江起义,参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一 3师师长,抗战时任 386 旅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 ,后在解放战争、朝鲜战场上功勋卓著这是被誉为“将圣”的铁血军人李聚奎的辉煌战史。1955 年授衔的开国上将邓华、杨得志,

49、过去都是他手下的团长、政委,其资历显然在上将之上。可大将军衔仅有 10 人,不宜增加,组织上正犯难怎么开口做工作,他竟传来话:“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回望党史,多少优秀的同志在功名面前豁达大度,这正是共产党人能够团结奋斗、战胜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相反,国民党派系里臭名昭著的“西北二马” ,兵临城下时还为争 4一个空头的“西北军政长官”打得头破血流,互相倾轧,最终双双一败涂地。孟良崮激战时,李天霞只顾自保实力,暗中较劲、见死不救,被张灵甫怒斥为“各自为谋,同床异梦” “牺牲者牺牲而已,投机者自为得志” 。国民党党内军内昏聩至此,这样的政权焉能不垮台?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各级干部普遍学历高、素质强,难免竞争激烈,但仍要认识到彼此是为共同理想信念走到一起的,合作关系远大于竞争关系,决不能“同事不同志” 、搞投机钻营的小把戏。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对许多干部讲:你们每天写日记不要写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