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92987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共 6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百姓”在先秦时期是贵族的统称,直到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 “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普通庶民相似。这说明A. 先秦时期贵族因姓氏繁杂称“百姓”B. 地主阶级的兴起是贵族衰落的根源C. 土地私有及宗族观念使“百姓”质变D. “百家争鸣”与“百姓”都承古萌新【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

2、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 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来看,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宗族观念遭到破坏,使原来作为贵族统称的“百姓”发生了质变。故答案为 C 项。 “贵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因为姓氏繁杂,排除 A 项;生产力的发展是贵族衰落的根源,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百家争鸣,排除 D 项。2.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 , 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 推行重农抑商 B. 商业意识增强C. 社会转型加快 D. 经济管理规范【答案】B【解析】“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体现出商业广告的意识, “买椟还珠”的意思是说买来装珍珠的木

3、匣退还了珍珠,二者都体现出商业意识增强,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故 A 项错误;社会转型是指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材料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对于经济管理的规范信息,故 D 项错误。3.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 2 -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中

4、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是解题的关键。4.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邻家一个未婚女子逝去时嚎啕大哭,但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他的举动震惊了世人。阮籍的言行表明A. 儒学社会地位降低B. 离经叛道成为时尚C. 追求个性和真爱D. 儒家礼法遭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 “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和礼乐制度的要求,阮籍的言

5、行表明当时儒家礼法遭到挑战,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地位,排除 A 项;B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 ,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推动了理学思想形成B.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C.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3 -D.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反映出科举制的巨大吸引力,说明科举制的实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思想的形成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 A 项;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反映的

6、是对社会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排除;D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6.苏州商人忌言“翻” “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 “筷子”原称“箸” ,与“阻”同音。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 。这表明A. 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B. 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C. 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D. 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

7、筷来替代”来看,说明当时社会的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故答案为 B 项。这种做法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是商人“智慧”的表现,排除 A 项;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和生意兴隆没有关系,排除 C 项;D 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7.在十八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A.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B. 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C. 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D. 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发展

8、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 “通过宗族资产- 4 -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等信息来看,说明这一时期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出现革新。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信息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股份制对企业的影响,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8.19 世纪前期, 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B. 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C. 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

9、变D. 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前期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收取规银贿赂,这些腐败统治加剧了列强侵略,潜伏着民族危机,故 A 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鸦片贸易受阻,故 B 错误;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也不能说明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故 C 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 D 错误。9.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猷纪行 , “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 “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A. 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B.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D. 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

10、近代化的实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欲吾中国稍习夷事”来看,姚莹主张学习西方,寻求抵抗西方侵略的方法,因此该书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该书反映的问题在当时没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视,排除;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姚莹的康輶纪行一书,对西藏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对与西藏毗邻的一些国家以及英、法等国的情况都尽可能地作了介绍,尤- 5 -其是涉及英国的政府机构与官员设置情况,对议会制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该书表达了姚莹的满腔爱国热忱,体现了他的经世致用思想与严谨的治

11、学态度。尽管姚莹对西方的认识存在着局限性,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已经超过了同时代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10.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李鸿章创办的淮军,镇压

12、运动。从此以后,地方汉族地主掌握军务。在这之前,从未有过。故答案选 A。镇压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八国联军,排除 B;CD 与“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不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背景 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经济主张 消灭剥削,平均分配土地和财物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得不- 6 -基础 到农民的拥护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没能实施特点 标志着中国

13、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1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四、浙江省杭州府。 ”该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胶澳租界条约【答案】B【解析】材料开放“四、浙江省杭州府”可知,此条约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开放了苏州、杭州、沙市和重庆为通商口岸,故 B 项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是“浙江省杭州府” 。12.“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

14、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近畿及山东等省”可以看出战争发生在北方。香港岛、广州在地理位置上不符合,排除 A、B 两项;C 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发生在朝鲜海域的丰岛海战,并非在中- 7 -国境内,也不符合“五尺童子”参战的史实,C 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符合材料中“近畿及山东等省” ,且“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也符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义和团的抗争史实,所以 D 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

15、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1907 年东方杂志发表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 。作为个案,这折射出A. 三民主义思想影响巨大B. 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 传统女性观的变化与新思想的传播D. “教育救国”主张被大众接纳【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来看,人们改变了传统的女性社会地位的看法,这种变化是新思想带来的结果。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反映三民主义对这种观点的影响,排除 A 项;B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

16、除;材料探讨的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教育救国”主张,排除 D 项。14.辛亥革命爆发,康有为接连发表了十篇救亡论,后来,又发表了“共和政体论” ,分析中国不适合美国式的共和政体,而只适合“虚君共和” 。这说明A. 当时国内政体的争论非常激烈B. 康有为较认同英国式立宪政体C. 康有为认为辛亥革命不合国情D. 辛亥革命后社会出现信仰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康有为认为“中国不适合美国式的共和政体,而只适合虚君共和 ”来看,说明康有为较认同英国式立宪政体。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统而不治” “临朝不理政” ,是一位“虚位元首” 。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康有

17、为认为美国式民主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排除 C 项;材料探讨的是确立何种政体,没有涉及信仰问题,排除 D 项。- 8 -【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15.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

18、现的历史背景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A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故 B 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 C 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6.下表为 19331936 年中

19、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C.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D. 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1933-1936 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不断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1927-1936 年间国民政府采取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故选 C。- 9 -17.1940 年 8 月 26 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

20、的行动B.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行动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答案为 B 项。远征军赴缅作战是在 1942 年,排除 A 项;徐州会战是在 1938 年春,排除 C 项;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皆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全民族的利益置于自己政党和阶级的利益之上,抛却成见,捐弃前嫌,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担负起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重任。纵观 8 年全面抗战,国

21、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两个战场是决定抗日战争的面貌和结局的关键,都为抗战最终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8.毛泽东曾说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 ”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不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故 A 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没有和城市小

22、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帝反封建,故 B 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故 C 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共- 10 -产党与其它民主党派联合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号召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其它民主党派联合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9.据中国网刊载:1973 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

23、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 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这些做法: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 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 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的做法,都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 项正确。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 30 年来真正的停火,排除 AC。20 世纪 80 年代,才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排除 B。20.1980 年 8 月 18

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 ”这番讲话的意义是A. 从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B. 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C. 为全面开启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D. 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了指导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到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 “关于不允许权力过- 11 -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 ,说明在新形势下中国马上要启动对宪法的全面修改,而邓小平的讲话也为修改

25、宪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D 项正确。A 项错误,从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是在 1981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实现的,故错误。B 项是具体措施,不是意义,故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依法治国是在中共十五大年提出的,故错误。21.1985 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 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 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 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A.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D. 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答案】D【解析】【详

26、解】从允许计划外价格存在、放开价格管制,到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成效明显” ,排除 A 项;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是在 1992 年确立目标后,正式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排除B 项;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表现出的特点,排除。22.公元前 6 世纪的雅典法律规定,公民在出现严重政治争论的时候,保持中立或不参与的,将被剥夺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雅典A. 公民个人权益受到限制B. 公民的参政热情消退C. 重视培养公民政治素养D. 公民政见的高度一致【答案】A【解析】出现严重政治争论

27、时公民如不表明立场则被剥夺公民资格,说明公民享有和行使的权利并不是充分自主的,而是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对公民政治素养的“培养” ,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2 -23.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 法律至上原则B. 人文主义精神C. 自由公正意识D. 天赋人权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文主义是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和人的价值。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罗马法对社会弱势

28、群体的保护体现了这一精神。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罗马万民法特点:对象上,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即罗马人和外邦人。程序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侧重私法。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4. “在对自由权、参与权、反抗权的一片欢呼声中,得到人权宣言认可的人民大众似乎忘却了宣言制定者一再强调的依法行事的原则;而失却这一羁绊,自由也就将如脱缰的野马而狂奔不止。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宣言制定者脱离民众B. 人权宣言引发法国大革命C. 法治比自由更加重要D. 绝对自由违背了人权宣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资

29、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与实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按材料意思宣言制定者是顺应人民大众的意愿承认更多的权利的故 A 项错误;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成果而不是原因故 BC 项错误;材料中“人民大众” “忘却” “依法行事”“自由” “脱缰”等关键信息表达了作者认为大众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失去了底线事实上违背了人权宣言规定的理性,故 D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 D。- 13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人权宣言25.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是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但 1690 年得到“议会特许状”的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

30、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说明英国A. 大力提倡自由贸易B. 法律体系逐渐完善C. 国王已经统而不治D. 权力结构发生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议会获得立法权,从而“议会特许状” “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 ,因此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英国权力结构发生变动。故答案为 D 项。特许经营不属于自由贸易,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法律体系的变化,排除 B 项;1690 年的英国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尚未发展到“统而不治” ,排除 C 项。【点睛】英国议会权力确立的标志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

31、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中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等等。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26.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 ”此观点旨在说明A. 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B. 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C. 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D. 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答

32、案】A【解析】“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说明建立一个强有力- 14 -的中央政府的联邦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故 A 正确;美国独立后建立邦联政府,B 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建立“一个团结的强国”即联邦政府的重要性,C、D 不符合材料主旨。27.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3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据材料“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 ”可知这一规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军国主义,故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而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 ;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 “自 1870 年起,共和政府

34、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 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答案】D【解析】- 15 -材料无法体现“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故 AB 错;材料只是“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并要求学生论述” ,无法体现“成为社会共识” ,排除 C;从“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故 D 正确。29.1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 10 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 24 家增加到 157 家,资金

35、总额增加了近 7 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 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 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C. 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主旨信息是美国国会虽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垄断组织还是大量增加,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美国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 A 项错误;B 项只符合“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的信息,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相反反垄断法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故 C 项错误。30.对于“世界革命”

36、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B. 影响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C.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因此赋予十月革命“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故答案为 B 项。A、D 项主要是

37、对俄国产生的影响,作为“世界革命”的依据不够充分,均排除;推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是工业革命,排除 C 项。31. 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 16 -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 “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讲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是新经济政策;B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的

38、义务劳动制,所以答案选 B;C 主张私有,关心个人利益;D 是农业全盘集体化时的口号。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2.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 ”据此可知,布哈林A. 批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B. 主张加大国家投资来解决工业化急需的资金C.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D. 认为苏联的经济建设不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答案】D【解析】“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说明,布哈林已经注意到苏联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带

39、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 D 项正确;“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说明此时是苏联一五计划阶段,故 AC 项错误;材料主旨信息没有体现出加大国家投资,故 B 项错误。33.1936 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 ,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玉米,棉花,花生,大米,烟草和小麦)和“增加地力的” (豆科作物和牧草)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A. 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 否定了农业调整法- 17 -C.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 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将耕地由“消

40、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对市场供应的农产品有一定减少,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答案为 A 项。这一举措与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目标一致,不能得出“否定了农业调整法”的结论,排除 B 项;这一举措是经济危机期间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表现,C 项说法错误,排除;D 项说法绝对,排除。34.1947 年,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对这一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与发展B. 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C. 苏联担心

41、受到美国经济控制而退出马歇尔计划D. 社会主义国家一开始就被马歇尔计划排除在外【答案】C【解析】美国对欧洲国家进行的经济援助计划本身就包含有控制这些国家的意图,苏联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就是担心受到美国经济控制。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能反映苏联为何退出的原因,排除;B 项说法错误,马歇尔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D 项与材料所述不符,根据材料,是苏联和东欧国家退出该计划,排除。35.1954 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 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 年)签订了共同

42、防御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A. 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 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 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 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答案】A- 18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和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而是强调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排除 B。50 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排除 D。36.从 1960 年到 1978 年,苏联政府严格控制的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天体物理学、量子力学、应用数学

43、等研究领域大大领先同时期的欧洲甚至美国,专利发明转化速度也世界领先。这一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 军事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B. 苏联政治制度的优越性C. 适应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D. 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答案】A【解析】1960 年到 1978 年处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这促进了与军事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形成,故 A 正确;当时苏联是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性,并不具有较强的优越性,而且政治制度不属于科学发展的直接因素,故 B 错误;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并不能解释苏联科学成就领先欧洲、美国的原因,故 C 错误;欧美各国更加注重民生,缺乏史实依据,且欧美各国的政策重心也不

44、是苏联科学成就领先的直接原因,故 D 错误。故选A。37.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 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 ,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答案】D【解析】材料中联合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直强调发展问题,说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 19 -主题,故 D 正确;材料中主要说明联合国逐渐重视发展问题,不是多极化问

45、题,故 A 错误;材料中强调联合国重视发展问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时间是 20 世纪 90 年,与材料中 20世纪 60 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 B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努力方向,还没有确立,故 C 错误。3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与机构所确定的规范、原则、制度已经日益成为衡量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行为主体的政策与行为的合法性依据。其主要原因在于A. 联合国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B. 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关系制度化C. 世界经济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格局D. 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案】B【解析】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联系紧密,交往日益频繁,需要统一的规

46、范、原则、制度。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这种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排除 C 项;D 项与这种现象无关,排除。39.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他指的应是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 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

47、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 A 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哥白尼哥白尼的“日心说”等40.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他的文学理念属于A. 浪漫主义- 20 -B. 现代主义C. 现实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A【解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的革命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第卷(共 40 分)二、材料题(本

48、题共有 3 小题,41 题 12 分,42 题 18 分,43 题 10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

49、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结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 “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 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 “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 21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