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35339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专题检测(五)一、选择题1如图是 1581 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原因是(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答案 A解析 材料说明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对中世纪欧洲的巨大影响,故选 A。2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

2、朽贪婪及对德国的经济掠夺答案 D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认为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故选 D。3马丁路德曾说, “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这表明马丁路德( )A主张“信仰得救” ,给人以精神的自由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求建立民族教会2C鼓励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D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马

3、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 ,主张“信仰得救” 。B、C、D 与材料主旨不符。4马克思在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 ”“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信神的奴役制”是指教会对圣经解释的专制权力。路德宣扬了“圣经至上” “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路德没有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强化了这种信仰,从而创制了“信仰的奴隶制” ,这是一种“人皆僧侣”的思想。B 是当时教会宣传的思想,D 是启蒙思想的核心,C 与当时的思想信仰不符。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

4、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对精神权力高于世俗权力感到不理解,实质上是主张世俗权力要高于精神权力即教会权力。6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马丁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 ”马丁路德要基督徒“获得拯救”的途径是( )A参加宗教仪式 B直接阅读圣经C多做行善之事 D听从教士教诲答案 B解析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 B

5、项。3A、C、D 三项是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 ,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7卡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卡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 D解析 卡尔文学说中的“先定论”鼓舞了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等主张适合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8尼尔弗格森在其著作文明中指出:“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新教带来

6、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下列宗教改革的各项主张中,最有利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的是( )A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B反对向教会购买赎罪券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答案 C解析 从材料“新教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可知是新教通过教人识字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只有 C 与识字有关。故选 C。9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权威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答案 A解析 材料信息“人人

7、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说明人们与上帝之间不用再借助教会4“接线”了,这体现了对教会权威的否定。10 “西方宗教革命与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 ,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 ”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答案 A解析 据材料信息“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 “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可知 A 项正确;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 B 项错误;材

8、料并没有体现宗教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离,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所述信息无关,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3)惟有他一人具有罢免与复任主教之权。(8)惟有他一人享有使用帝王仪仗之权。(12)他有上帝所赋予废黜帝王之权。(18)他所批准的判决,除他自己以外,不得由任何人撤销。(19)教皇本人不受任何人审判。(22)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将永远不犯错误, 圣经可为证明。节选自教皇敕令材料二 我尽可能厉行清规戒律。我习惯于蜗居在乡下,清算着我的罪孽;我一遍又一遍地忏悔;我一丝不苟地照规矩苦行;而且我的意识保持着自省我尝试着用人类的药方人的传统治愈良心的疑虑和

9、困惑,越使用这些药方,我的良心里滋生的不安和忧虑就越多。马丁路德材料三 自此以后,上帝又从壁垒森严的神龛之中回到了人们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文明启示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5(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为解决心中的疑虑,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卡尔文提出了哪些与马丁路德不同的主张?(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答案 (1)原因:不满教皇专权;不满教会特权;质疑教会的清规戒律。(2)主张:提出“信仰得救” ;提出圣经至上原则;建立廉俭教会。不同主张:先定论;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禁

10、止偶像崇拜等。(3)理解: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结合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概括回答。第(3)问,结合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概括回答。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级的历史。即从 13 世纪到 17 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也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

11、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 ,才是基督教的正道。材料三 卡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早最大胆分子的要求。卡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恩格斯(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2)材料二的论述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而提出的?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原则是什么?(3)根据材料回答,马丁路德和卡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共同态度是什么?卡尔文教比路德教有何进步?进步适应了谁的要求?答案 (1)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

12、形式的意识形态宗教和神学。在十五六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宗教神学异端的形式。(2)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因信称义。(3)不反对(信仰上帝)。提出了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6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教廷对德国的剥削自然引起德国贵族的愤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他们早在巴塞尔宗教会议上递交的德意志民族陈情书中就指出:“最肥美的德意志的高薪职务,总是都授予罗马的主教长和教皇的秘书长” “上任年俸有加无减” “多数教会职务都由意大利人充任,这些人既不懂语言,也没有良好的道德”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

13、如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卡尔文(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矛盾及其实质。(2)材料二中两人的基本思想分别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答案 (1)反映了德意志世俗贵族与宗教势力的矛盾,其实质则反映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2)思想:分别是“因信称义” 、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信仰上帝)。(3)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引起德国贵族的愤恨,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这一关键信息即可回答。第(2)问依据“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分析作答;第(3)问依据斗争对象等方面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