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120781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一、选择题1.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与蒸馏原理有关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解析】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形成蒸汽的过程,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过程中也存在通过加热使沸点低的物质形成蒸汽(紫烟)的过程,故 A 正确;B “沙里淘金”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通

2、过物理方法得到,与蒸馏无关,故 B 错误;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过程中没有加热产生蒸汽的过程,与蒸馏无关,故 C 错误;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过程中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与蒸馏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找到蒸馏过程的本质和分离的手段。如果单纯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则无法正确解答。2.设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 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B. 常温常压下,11.2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2NA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氦气与

3、 22.4 L 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 2NAD. 常温下,2.7g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3NA【答案】D【解析】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5.6 g 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故 A 错误;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 2NA,故 B 错误;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故 C 错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2.7g 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 0.3NA,故 D 正确。- 2 -3.现有密度为 dg/mL 浓度为 18mol/L 的浓硫酸溶液 100g ,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其稀释为浓度是 9mol/L,则加入水的体积是A

4、. 大于 100mL B. 小于 l00mL C. 等于 100mL D. 等于 100/d mL【答案】B【解析】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 x,稀释前的质量分数为 w1,稀释后的质量分数为 w2,则:100gw 1=(100g+x)w2,18molL -1的浓硫酸加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 9molL-1的硫酸,由 c= ,可得:c 1= =18mol/L=2c2= 2,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 dd 2, =2 2,所以: = 2,解得:x100g,又水的密度约为1g/mL,则加水的体积小于 100mL,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

5、表达式,学生容易忽略密度与浓度、质量分数的关系及水的密度与硫酸的密度大小。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质量分数 w 越大。4.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操作可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髙的是()A. 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B. 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C. 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D. 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答案】B【解析】A、未将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浓度偏低,A 错误;B、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量取的盐酸体积增加,浓度偏高,B 正确;C、定容时水加多了,加多的水用滴管吸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

6、C 错误;D、溶解搅拌时造成液体溅出,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偏低,D 错误,答案选 B。5.有下列物质:盐酸,氨水,CO 2气体,SO 3气体,纯碱粉末,酒精,铜,熔融的 NaCl,水玻璃(Na 2SiO3水溶液)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属于电解质的有 3 种B. 属于纯净物的有 6 种- 3 -C.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3 种D. 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 5 种【答案】A【解析】【分析】盐酸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O 2气体不能导电,其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是碳酸导电,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SO 3不能导电,其溶于水能导电的

7、原因是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导电,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纯碱粉末不能导电,属于盐,熔融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铜能导电,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熔融的 NaCl 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水玻璃(Na 2SiO3水溶液)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详解】A、是电解质,属于电解质的有 2 种,故 A 错误。B、属于纯净物,故 B 正确;C、是非电解质,故 C 正确;D、能导电,故 D 正确;本题选 A6.下列对某溶液所含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滴入 BaCl2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 SO42B. 滴入盐

8、酸酸化,再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 ClC. 滴入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含有NH4+D. 滴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通入少量 Cl2后呈红色,则原溶液一定含有 Fe2+【答案】D【解析】【详解】A、若原溶液中含有 SO32 ,加入硝酸,SO 32 也会被氧化为 SO42 ,因此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故 A 错误;- 4 -B、加入盐酸酸化,溶液中引入了 Cl ,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 Cl ,故 B 错误;C、氨气为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为酸性气体,

9、故 C 错误;D、开始滴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 Fe3+,通入少量 Cl2后呈红色,说明发生反应 2Fe2+ Cl2= 2Fe3+2 Cl ,生成 Fe3+,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故 D 正确;本题选 D7.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答案】D【解析】浓硫酸使蔗糖炭化,体现的是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是看氢和氧两元素在原物质中是否是以“H 2O”的形式存

10、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浓硫酸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和强还原性物质,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而氢气可以。 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必须强调在常温下。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 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 2O32-+ 2Cl23H 2O=2SO32-4Cl -6H +B. CuSO4溶液吸收 H2S 气体:Cu 2+H2S= CuS+2H +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Al 3+4NH3H2OAlO 2-+4NH4+2H2OD. 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 2稀溶液与 NaHSO4稀溶液混合: Ba 2+2OH-+2H+SO42-=BaSO4+2H

11、2O【答案】B【解析】A.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故 A 错误; B. CuSO4溶液吸收 H2S 气体,反应生成的硫化铜不溶于硫酸,离子方程式为:Cu 2+ H2S= CuS+2H +,故 B 正确;C. 氨水不能溶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故 C 错误;D. 等体积、等浓度的 Ba(OH)2稀溶液与 NaHSO4稀溶液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以及水,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BaSO4+H 2O,故 D 错误;故选 B。- 5 -9.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

12、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 制备 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 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 Fe(OH)3胶体从 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答案】C【解析】A淀粉溶液和烟、雾一样均为胶体,故 A 错误;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 B 错误;C加热条件下三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则制备 Fe(OH)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故 C 正确;D胶体和溶液都能透过滤纸,所以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将 Fe(OH)3胶体从 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故 D 错误;

13、答案为 C。10.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1KI 溶液:Na +、K +、ClO -、OH -B. 0.1molL-1Fe2(SO 4) 3溶液:Cu 2+、NH 4+、NO 3- 、SO 42-C. lmolL-1 HCl 溶液:Ba 2+ 、K +、CO 32-、NO 3-D. 0.1molL-1NaOH 溶液:Mg 2+、Na +、SO 42-、HCO 3-【答案】B【解析】【详解】A、I -具有强还原性,ClO -具有强氧化性,I -与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在 Fe2(SO 4) 3溶液中离

14、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 B 正确;C、CO 32-能与 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 HCl 溶液中 CO32-不能大量存在,故 C 错误;D、Mg 2+、HCO 3-都能与 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本题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特别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1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光导纤维做通讯材料有许多优点,但怕腐蚀,铺设也很不方便 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 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 6 -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光导纤维

15、等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性质稳定,耐腐蚀,错误;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错误;水泥是典型硅酸盐材料,正确;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光导纤维等均为常见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硅常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电子芯片的原材料,正确。故本题答案 D。1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 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I 图中:如果 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B. II 图中:如果倒置的最筒充满了氯气,水槽内装满水经足够长的时间光照,量筒内最后剩余气体为 HCl

16、 和氧气C. III 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 IV 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 Cl2生成【答案】D【解析】A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如果 MnO2过量,浓盐不能全部消耗完,A 错误;B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不可能剩余,B 错误;C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黄色氯化铁固体,看到产生棕黄色烟生成,C 错误;DIV 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剩余氯气通入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为,Cl 2+2NaOH=NaCl+NaClO+H2O,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氯

17、化钠和次氯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l-+ClO- 7 -+2H+=Cl2+H 2O,所以结果有 Cl2生成,D 正确;答案选 D。13.向 100 mL 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1 的盐酸,产生 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0.2 molL1B. 通入 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448 mLC. 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NaOH) n(Na2CO3)13D. 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NaHCO3) n(Na

18、2CO3)11【答案】A【解析】生成 CO2发生的反应为:NaHCO 3+HCl=NaCl+CO2+H 2O,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方程式为:Na 2CO3+HCl=NaHCO3+NaCl,由方程式可知,前后两个阶段消耗盐酸的体积应相等,而根据图像可知生成 CO2消耗盐酸溶液的体积是 100mL25mL75mL25mL,这说明 NaOH 与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为 Na2CO3、NaHCO 3,A加入 100mL 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达最大,此时溶液为 NaCl 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所以 n(NaOH)=n(NaCl)=n(HCl)=0.1L0.2mol/L=0.02m

19、ol,所以 c(NaOH)=0.02mol0.1L=0.2mol/L,A 正确;B由曲线可知从 25mL 到 100mL 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 2O,所以 n(CO 2)=n(HCl)=(0.1L-0.025L)0.2mol/L=0.015mol,所以 CO2气体体积为 0.015mol22.4L/mol=0.36L=336mL,B 错误;CNa 2CO3转化为 NaHCO3消耗盐酸为 25mL,生成 NaHCO3转化为二氧化碳又可以消耗盐酸25mL,故 NaOH 与 CO2气体反应所得溶液中 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7

20、5mL-25mL=50mL,因此Na2CO3、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mL:50mL=1:2,C 错误;D由 C 中分析可知 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是解答的难点,解答的关键是理解 Na2CO3和 NaHCO3的混合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先后顺序,即在 Na2CO3和 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盐酸先与何种物质反应,取决于 CO32 和 HCO3 结合 H 的难易程度。由于 CO32 比 HCO3 更易于结合- 8 -H 形成难电离的 HCO3 ,故盐酸应先与 Na2CO3溶液反应。只有当 CO32 完全转化为 HCO3 时,再滴入的 H 才与

21、HCO3 反应。另外需要注意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则首先发生中和反应。14.下图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 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关于此实验的“现象” “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或结论A a 处黄色褪去 非金属性:BrSB b 处变为红色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C c 处变为蓝色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氧化性D d 处红色先褪去后恢复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漂白性不稳定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 SO2,SO 2具有还原性,能把溴水氧化,

22、所以 a 处黄色褪去,说明 SO2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的,但不能说明 Br 和 S 的非金属性强弱,故 A 错误;B.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 b 处变为红色,故 B 正确;C.SO2不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因此 c 处不可能变为蓝色,故 C 错误;D.SO 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故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但氧化性较弱,并不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1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Fe2 )c(Fe 3 )3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

23、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9 -A. 11 B. 516 C. 23 D. 32【答案】B【解析】同一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c(Fe 2+):c(Fe 3+)=3:2,所以该溶液中 n(Fe 2+):n(Fe 3+)=3:2,设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3xmol,则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xmol,根据化学式 Fe(NO 3) 2、Fe(NO 3) 3知,起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xmol2+2xmol3=12xmol;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即铁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硝酸根离子得到的电子数,设作氧化剂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ymol,所以3xmol2+2xmol3=3

24、ymol,y=4x,所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12xmol+4xmol=16xmol,根据铁元素守恒知,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3xmol+2xmol,所以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xmol:16xmol=5:16,故选 B。16.将一定量的 Na2O2和 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后有固体物质剩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Na2O2/mol NaHCO3/mol 气体成分A 1 2 Na2CO3B 1.5 2 Na2O2 Na2CO3C 2 1 Na2CO3、NaOH、Na 2O2D 2 2 NaOH、Na 2CO3A. A B.

25、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温度高于 100) ,可能发生如下反应:2NaHCO 3 Na2CO3+H2O+CO2,2Na 2O2+2CO22Na 2CO3+O2,2Na 2O2+2H2O4NaOH+O 2,2NaOH+CO 2Na 2CO3+H2O,由上述反应,可得总的反应方程式为:Na 2O2+2NaHCO3 2Na2CO3+1/2O2+H 2O 2Na 2O2+2NaHCO3 2Na2CO3+O2+2NaOH- 10 -A当 x=1/2 时,只发生反应,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为 Na2CO3,气体成分为H2O(g) 、O 2,故

26、A 正确;B当 1/2x1 时,发生反应、,此时剩余固体为Na2CO3、NaOH,气体成分为 H2O(g) 、O 2,故 B 错误;C当 x1 时,发生反应,过氧化钠有剩余,此时剩余固体为 Na2CO3、NaOH、Na 2O2,故 C 正确;D当 x=1 时,发生反应,过氧化钠恰好完全,此时剩余固体为 Na2CO3、NaOH,故 D 正确;故选 B。考点: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等,注意利用总反应方程式分段讨论,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可以认为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完毕过氧化钠有剩余再与水反应,据此分段书写总反应式。17.将一定量 Mg、Al 合金溶于 1 molL-1的 HC1 溶

27、液中,进而向所得溶液中滴加 1molL-1的 NaOH 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滴加的 NaOH 溶液(mL)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溶解“一定量 Mg、A1 合金”的 HC1 溶液的体积为 90mLB. 欲求出 a 的取值范围尚缺少一个条件C. 无法确定 Mg、A1 合金中 Mg 和 A1 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D. 无法算出实验中产生 H2的物质的量【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 +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 2、Al 3+3OH-=Al(OH) 3,最后是 Al(OH) 3

28、的溶解:Al(OH) 3+OH-= AlO2+2H2O,从横坐标 80mL 到 90mL 这段可以求出 n(Al)=nAl(OH) 3=n(OH -)=1molL -10.01L=0.01mol。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80mL 时,沉淀量最大,说明氯化铝、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 n(NaCl)=n(NaOH)=- 11 -0.08L1molL-1=0.08mol。【详解】A、由分析可知沉淀量最大时 n(NaC1)=n(NaOH)=0.08mol,根据氯元素守恒,所以n(HCI)=n(NaCl)=0.08mol,所以溶解金属的 1 molL-1的 HC1 共

29、0.08 mol,即所需 HC1体积为 80mL,故 A 错误;B、假设盐酸溶解金属后不剩余,这种情况下,酸恰好与合金反应完全,即 a=0,通过极值法,当合金中完全是铝时,因为沉淀 Al3+需要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30mL,从图可知,中和过量的酸所消耗的碱液体积最大为 50mL,所以 a 的取值范围为 0a50,故 B 错误;C、沉淀 0.01molAl3+需要的 OH-为 0.03mol,即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30mL,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完全消耗的碱的体积为 80-a,若假设盐酸不剩余,所以沉淀 Mg2+需要 NaOH 溶液的体积最大值为 50mL,求出 n (Mg)的最大值为

30、0.025mol,所以该合金中镁铝两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 2.5,故 C 错误;D、金属镁的量不确定,无法判断生成氢气的量的多少,故 D 正确。本题选 D1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B. 图用于 Na2O2和 H2O 反应制取少量的 O2C. 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 图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答案】D【解析】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玻璃棒末端应伸到刻度线以下,故 A 错误;过氧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粉末,图不能用于 Na2O2和 H2O 反应制取少量的 O2,故 B 错误;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所以大试

31、管内加入碳酸钠,小试管内加入碳酸氢钠,大试管温度高、小试管温度低,碳酸氢钠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才能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故 C 错误;图可以- 12 -隔绝空气,所以能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故 D 正确。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或目的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目的A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 23 滴,溶液呈红色红砖中含有氧化铁BCO 还原 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黑色固体中没有 Fe3O4C取少量 Fe(NO3)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 H2SO

32、4酸化,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 Fe(NO3)2试样已经变质D 向某溶液中通入 Cl2,然后再加入 KSCN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含有 Fe2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分析】A氧化铁溶于盐酸反应得氯化铁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变红色;BCO 还原 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中可能含有铁,可与 Fe3+发生反应生成 Fe2+;C溶液中含有 NO3 ,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 Fe2+离子,不能证明是否已变质;D若溶液中存在铁离子,加入 KSCN 溶液也变红色。【详解】A.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三价铁离子遇 KSCN 溶液会变红色,说明红砖中含有

33、氧化铁,故 A 正确;B.CO 还原 Fe2O3得到单质 Fe,即使有 Fe3O4,其溶于盐酸后产生的 Fe3 与 Fe 发生反应:Fe2Fe 3 =3Fe2 ,加入 KSCN 溶液也不显红色,故 B 错误;C. NO3 H 具有强氧化性,而 Fe2 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 Fe3 生成,遇KSCN 溶液呈红色,不能证明样品是否变质,故 C 错误;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Fe2 存在 Fe3 ,也有此现象,故 D 错误,答案选 A。20.将 Mg、Cu 组成的 mg 混合物投入适量稀 HNO3中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 13 -还原产物 NO 气体为 0.896L(标

34、准状况)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 2 mol/L NaOH 溶液 60mL 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A. (m+2.28)gB. (m+2.04)gC. (m+3.32)gD. (m+4.34)g【答案】B【解析】【详解】当金属离子恰好沉淀时,m(沉淀)m(金属)m(OH ),n(OH )n(金属失去的 e )n(NO 得到的 e )30.896L/(22.4L/mol)0.12 mol,m(沉淀)m(金属)m(OH )m g0.12mol17 g/mol(m2.04) g,故 B 正确。本题选 B二、填空题21.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1)常

35、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的是_,常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是_,该物质在空气中与 HC1 相遇有白烟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2)铵盐大多在农业上用作化肥。工业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_;若要测定生成的 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 ,装置中所盛试剂具有的性质是_。(2)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收集装置应选择_(填装置序号) 。(3)用如图 1 装置进行

36、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4)如果只提供如图 2 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5)为防止污染环境,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填序号) 。【答案】 (1). 氮气 (2). 氨气 (3). NH3+HCl=NH4Cl (4). N23H 2 2NH3 (5). 2NH4Cl+Ca(OH) 2 CaCl2+2NH3+2H 2O (6). (7).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8). CaO 或 NaOH 或碱石灰 (9). 浓氨水 (10). (11). 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上部烧瓶 (12)

37、. 挤入的水溶解部分 NH3,内部压强降低,使得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13). 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NH 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14). 【解析】- 15 -【分析】本题从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氨气的制备、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等方面分析解答。【详解】.(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氨气易液化,常作制冷剂,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易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即 NH3+HCl=NH4Cl,故答案为:氮气;氨气;NH 3+HCl=NH4Cl;(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 23H 2 2NH3故答案为:N

38、 23H 2 2NH3.(1)若用装置制取 NH3,则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 CaCl2+2NH3+2H 2O;要测定氨气的体积,可以采用排液体的方法测量,且氨气和该液体不能反应、氨气不能溶于该液体、该液体不能挥发,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故答案为:2NH 4Cl+Ca(OH) 2 CaCl2+2NH3+2H 2O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2)若用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NH3,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制备方法,可以利用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得到氨气,分液漏斗中是浓氨水;根据氨气的

39、性质及密度确定收集方法,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氨气和空气中成分不反应,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碱性气体,应用碱石灰干燥,选择装置;故答案为:CaO 或 NaOH 或碱石灰;浓氨水;(3)设法将烧瓶中的 NH3先溶解一部分使其溶解,内部压强降低即可引发喷泉。可以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上部烧瓶即可即可导致压强下降,引发喷泉。故答案为: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上部烧瓶;挤入的水溶解部分 NH3,内部压强降低,使得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4)在没有外加水的情况下只能使烧瓶中的 NH3体积膨胀与烧杯中的水接触,使 NH3体积膨胀的方法便是升高其温度,因而可

40、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NH 3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5)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多余的氨气装置,必须能够防止倒吸,装置中的倒置的漏斗和球形干燥管的体积较大,能防止液体倒吸进入反应装置。- 16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重点在于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利用 NH3易溶于水的特点造成内外压强差,从而引发喷泉。22.已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各物质之间有下图所示的关系:(1)确定 A、B、C、D、E、F 的化学式:A 为_,B 为_,C 为_,D 为_,E 为_,F 为_。(2)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_,

41、_。.如图装置,用来制取和观察 Fe(OH) 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 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 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7 -(1)B 中盛有一定量的 NaOH 溶液,A 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 a_(填“打开”或“关闭” ) 。(3)简述生成 Fe(OH) 2的操作过程:_。(4)实验完毕,打开 b 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Fe (2). Fe 3O4 (3). FeCl2 (4). FeCl3 (5). Fe(OH)2 (6). Fe(OH)3

42、(7). Fe3O4+8H+=Fe2+2Fe3+4H2O (8). 2Fe2+Cl22Fe 3+2Cl- (9). 2Fe3+Fe=3Fe2+ (10). 铁屑 (11). Fe+2H+=Fe2+H2 (12). 打开 (13). 先将活塞 a 打开,A 中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关闭 a,使得 A 中溶液流入 B 中发生反应 (14). 4Fe(OH) 2O 22H 2O4Fe(OH) 3【解析】【分析】红褐色沉淀说明 F 是氢氧化铁,E 在氧气条件下转化为氢氧化铁,说明 E 是氢氧化亚铁,同时也说明 A 是铁,B 是黑色晶体,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和铁离子,说明 B 是四氧化三铁,C是氯化亚铁,D

43、是氯化铁。【详解】. ( 1) 、根据分析的推断,可以确定 A 为 Fe,B 为 Fe 3 O 4 ,C 为 FeCl 2 ,D 为FeCl 3 ,E 为 Fe(OH) 2 ,F 为 Fe(OH) 3 。本题答案: Fe; Fe 3 O 4;FeCl 2;FeCl 3 ;Fe(OH) 2;Fe(OH) 3 。(2) 、根据上述的推断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O4+8H+=Fe2+2Fe3+4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 3+2Cl-;是由氯化铁到氯化亚铁,应该加入还原剂,但是不能加铜等,因为产物只有氯化亚铁,则只能选择 Fe,离子方程式 2Fe3+Fe=3Fe2+ 本题答案: Fe

44、 3O4+8H+=Fe2+2Fe3+4H2O; 2Fe 2+Cl22Fe 3+2Cl-; 2Fe 3+Fe=3Fe2+;.制取氢氧化亚铁使用的试剂是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但是一定要注意隔绝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所以 B 装置中是氢氧化钠,A 是产生硫酸亚铁的装置,可以用金属铁和稀硫酸之间的反应来获得,为保证硫酸亚铁进入 B 中和氢氧化钠混合,要借助氢气产生的压强将装置中反应生成的液体排入 B 中;(1)A 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再滴入酸即可,发生反应为:Fe+2H +=Fe2+H2。- 18 -本题答案:铁屑;Fe+2H +=Fe2+H2;(2)为保证酸顺利滴下且利用产生的氢气将

45、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在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 打开。本题答案:打开; (3)在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 a 打开,A 中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关闭 a,生成的氢气使得 A中压强增大,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 B 瓶中进行反应进而生成 Fe(OH) 2。本题答案:先将活塞 a 打开,A 中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关闭 a,使得 A 中溶液流入 B 中发生反应。(4)氢氧化亚铁可以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 22H 2O4Fe(OH) 3本题答案:4Fe(OH) 2O 22H 2O4Fe(OH) 3【点睛】推断题重在找出“题眼” ,即题中的已知部分。本题由红褐色沉淀出发,结合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