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采用标志重捕法B 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 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该种群的 K 值D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答案】B2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 50 只,标志的 10 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 K 值的是( )A 250 只 B 300 只 C 500 只 D 600 只【答案】C【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第 3
2、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 K/2。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 50 只,标志的 10 只,则其种群的数量约为 505010250 只,即 K/2250 只,所以 K500 只,C 正确,A、B、D 均错误。3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二百五” ,说明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高,一只母家鼠一年最多怀 8 次胎,每胎最多 15-16 只幼仔。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只有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2B 自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起始呈加速增长,K/2 后稳定增长C 欲从根本上解
3、决问题,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D 若采用安放捕鼠夹的捕杀方法控制鼠害,在 K/2 时捕杀效果最好【答案】C4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最接近 K 值的点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 值。题图是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可知,最接近新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即K 值的点为,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5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调査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荧光染料标记法B 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调査和系统分析的方
4、法C 调査恒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物理模型法D 温特研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调査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A 项错误;林德曼采用调査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B 项正确;调査恒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坐标曲线表示不同时间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C 项错误;温特用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促进了尖端下部的生长,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 项错误。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A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估算法
5、B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C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答案】A7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黑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 5 小时后,稀释 100 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向计数室滴入稀释液,后盖盖玻片B 培养时,要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C 培养 5 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K 值D 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应将容器轻轻振荡几次【答案】D【
6、解析】血细胞计数板在使用时,应先盖盖玻片,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渗入计数室,A 项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应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B 项错误;根据镜检结果,无法判断培养 5 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 K 值,C 项错误;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应将容器轻轻振荡几次,以使酵母菌分布均匀,D 项正确。8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B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C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4D 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答案】C9如图表示
7、在一个 10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 50h 后细胞不可能再增殖B 培养 50h 内不存在环境阻力C 大约培养 32h 时,增长速率最大D K 值约为 120 个【答案】C【解析】培养 50h 后酵母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出生与死亡个体数相等,不是不再增殖,A 项错误;在 30h 后种群增长减慢,表明存在环境阻力,B 项错误;大约培养 32h 时,酵母细胞数量达到 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C 项正确;据图可知,该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的 K 值约为 12100010=120000 个,D 项错误。10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
8、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5A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B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C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D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由增长型逐步演变为衰退型【答案】A11油松是我国北方常见树种,高度可达 30 米,胸径可达 1 米,在建筑、造船、家具制造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合理保护、开发林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油松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是研究人员调查的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_图。据图推断,该地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_(填“增加”或“减少” ) 。(2)图 2 是研究人员绘
9、制的油松死亡率曲线。据图分析,油松阴坡比阳坡整体死亡率_(填“高”或“低” ) ,可能与阴坡、阳坡的_条件差异大有关。(3)图 2 中,阳坡油松以 15 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_(填“种内”或“种间” )斗争加剧,引起植株大量死亡。这给我们合理利用油6松带来什么启发? _。【答案】 年龄组成(结构) 增加 高 光照 种内 确定油松砍伐的合理时期,有效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1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森林一草原交错带,公园内既有森林,又有草原。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鼠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同(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
10、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法,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_,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若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则 为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 的定值。(2)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的关系是_;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_。【答案】 (1) 标志重捕 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大于 (2) 二者呈负相关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解析】 (1)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的数量,一般根据鼠种群的年龄组成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为大于 1 的定值。(2)据图可知,鼠种群数量越大,鹰攻击的成功率越小,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鼠种群数量呈负相关;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由于被捕食机会的减少种群数量先表现为增加,通过反馈调节使鼠的数量7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