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19519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检测卷(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孔子在 55 岁时开始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 )A.传播其学术思想 B.了解各个诸侯国的国情C.实现其政治抱负 D.抒发对鲁国的不满情绪解析 鲁定公、季孙氏态度的变化,使孔子认识到他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他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答案 C2.孔子一生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其活动表现有( )期待出仕为官 拒为擅权的家臣所用 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A. B.C. D.解析 依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都是孔子的活动,其

2、目的都是为了传承礼乐文化。答案 A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下列能体现“仁”的思想的是( )“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核心“仁”的认识。属于孔子“礼”的思想范畴,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这些都不是孔子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B.“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3、,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A 项反映的是“仁” ,B 项反映的是“礼” ,D 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答案 C5.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仁”在先秦时的历史地位。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 ,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答案 B6.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 ,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

4、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解析 孔子所讲的“礼”是周朝的“礼” ,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答案 A7.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解析 孔子的言语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答案 B8.下列反映孔子中庸之道思想的是( )“过犹不及” “君君、臣臣、父父、子

5、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A. B. C. D.解析 体现了孔子的等级尊卑的思想,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故排除。答案 C9.“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解析 把握题干关键信息“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答案 B10.孔子的学生冉有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循

6、序渐进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答案 C11.“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如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4解析 结合图片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答案 B12.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C.“当仁不让于师”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析 A 项体现的是“有教无类” ,B 项体现的是“因材施教” ,D 项体现的是学习

7、上的诚实守信。学生与老师展开激烈辩论,对老师的观点进行质疑,体现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答案 C13.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 )A.黄帝 B.孔子C.孟子 D.司马迁解析 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仲尼” “杏坛”即可得出结论。故选B。答案 B14.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解析 材料中钱穆称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

8、认为孔子对先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先秦文化的贡献在于归纳整理了六经,传承了中国上古文化,所以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都是孔子的贡献和影响,但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 A1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长期占据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地位,主要是因为(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最稳定的思想B.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5C.儒家思想经过了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D.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解析 从汉武帝开始,随着封建地主所有的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之后,儒家提倡的伦常规范能够把农民和封建地主的关系加以“正常化” ,对这种依附、隶属的关系进行约束和

9、规范,使其在统治阶级许可的社会秩序范围内,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B 项正确。答案 B16.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诸子百家考中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处,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解析 从材料中的“远传于四域之外” “风靡安南”和“流行于欧美”等关键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应为 C 项。答案 C17.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

10、昂学园C.教学方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教育家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解析 亚里士多德是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而不是马其顿。答案 B18.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当仁不让于师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解析 首先明确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他的名言自然是 D 项。答案 D19.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逻辑学6B.建立理念论C.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解析 准确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答案 A20.关于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论述,正确的是( )任何事物都有过度、不

11、及、中间三种状态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能获得成功和赞赏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A. B.C. D.答案 D21.“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柏拉图是人,所以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这种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法最初是由谁提出的(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孔子解析 这种简单演绎法即三段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贡献。答案 C22.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上述推断(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

12、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解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 2000 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答案 B2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共同点不包7括( )A.都有中庸思想,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B.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主线以礼治国,为政以德C.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D.都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在文化上颇多建树解析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有中庸思想,强调过犹不及,故

13、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以礼治国,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主张,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热衷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收学生,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著书立说,在文化上都有重大贡献,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24.(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谈及道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亚里士多德则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B.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C.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孕育着东西文化的冲突D.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扎根于不同的社

14、会土壤解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对道德有不同的看法,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没有说出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故 A 项错误;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没有体现孔子对道德的看法,故 B 项错误;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故 C项错误;孔子对道德的理解来自于君主专制,亚里士多德对道德的理解来自于民主政治,双方的不同理解是由于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故 D 项正确。答案 D2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 “中庸之道” “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解析 孔子与题

15、干中的“逻辑学”无关,可排除 A;墨子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无关,可排除 B;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与题干中的“中庸之道” “逻辑学”无关,可排除 C。8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26 题 14 分,27 题 16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26.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请根据下面两张孔子的纪念邮票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游列国(邮票)。材料二 杏坛讲学(邮票)。(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的主要思想及结果,并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6 分)(2)材料

16、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有什么积极作用?(4 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孔子?请举例说明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4 分)解析 本题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识记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注意是“教育思想”及其积极作用。第(3)问,用正确观点来说明怎样纪念孔子,举例则要结合孔子思想来说明。答案 (1)孔子主要宣扬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未被统治阶级认可。原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超越了当时时代的需求,不能满足统治者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

17、冷落。(2)“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作用: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3)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对孔子的思想、儒家文化,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批判继承,弘扬其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举例: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思想主张,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孔子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颇有借鉴意义。儒家提倡言必信,行必果,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9中的某些消极因素。(答出一例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18、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 ;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 ;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

19、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4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8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可以先归纳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由材料中的“仁”(德)、 “礼”(道)等几个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求知” 、 “更爱真理” 、 “中庸”等关键词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然后比较孔子的主张找出其相似点“中庸” 。答案 (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 ,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 ,主张以德

20、治国。(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矛盾、维护统一。(3)思想追求:渴求知识;追求美德(中庸);尊敬老师,并不盲从。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孔子论语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材料三 城

21、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 分)(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12 分)解析 第(1)问,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如结合材料“孔子对曰:

2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归纳回答孔子主张。联系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及变化回答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城邦以正义为原则。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的中心含义回答,主要有法治和道德两个方面。答案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加强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